【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7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走进地质公园,欣赏美景之外还可学 习地理知识;参观工业遗产,怀旧之余还能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流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场所融入科普教育元素,成为科普领域的新生力军。前不 久,中国科协认定了800个单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其中就包括自然保护区、科研机构等。这一创新举措,有利 于调动社会各方投身科普的积极性,激活社会资源蕴藏的科普潜能。去年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鼓 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已走进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但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 质的比例依然不高,加大科学普及的力度,已势在必行。对于全民“科普”,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本次作文写作的对象是 “科普”,要求考生写出对于“科普”的认识,从立意上来看,没有太大难度,难的是怎样把内容写出彩、深刻。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 点:一是注意写作重点,可以分析推行“科普”的原因,推行“科普”的意义,或者分析推行“科普”的方法等,二是适度进行拓展,增加文章深度 ,比如可以回溯到五四期间对“科学”的推崇,论述推行科普对新中国建设及实现中国梦的意义,或者想象未来科学对人类的影响。在作文语言上, 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式语言,要增加语言的感染力、说服力。【参考立意】①推行科普,让科技的力量更加深入人心②推行科普,让生活更有质量③ 推行科普,从你我做起,从细节做起④科普入人心,一起向未来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无论在城市还是乡野,甚至在我们的校园里,总 能见到一些枝繁叶茂的大树,粗壮的枝干,撑起繁茂的枝叶,如一把巨伞,庇护着树下的生灵。仰望大树,有时会沉醉在绿荫中,有时会生出一种莫 名的感动,有时或许还有敬畏和沧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 征鲜明;(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800字以上;【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可从如 下方面入手:一是展开联想,确立主旨。写此文,要善于联想。我们可由大树的“绿荫”浓密,无私奉献,联想到为祖国建设作基石的工人、农民、 战士等,在相似联想之中讴歌其奉献精神;可由大树与天公“试比高”的参天之势,想到人类与它相比其生命是何等的渺小,利用对比联想抒写对大 树的敬畏之情;可由大树的成长历程想到万物生长的过程,由大树木质之优,想到万物之美,以相关联想的方法歌颂其成长之美,生命之美;还可由 大树之现在,想到大树之未来,以推测联想的方式来赞美其绿意长青,生命永恒。总之,我们一定要由外到内发掘出大树之“高大上”,然后锁定这 些赞美之点,写出意蕴丰厚的美文来。二、描摹生动,抒发真情。借物抒情,一定要做到描摹生动,情景交融。如何达到此种境地呢?首先要调动“ 五觉”,细腻描绘大树的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方面,让大树触手可摸、色味俱全。其次是讲究方法。描写大树之时,不妨按远近高低,早晚四 季,内外表里等不同的观察顺序来进行写作,还可采用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虚实结合、妙用对比等方法,增添血肉,彰显丰满。三、优化语言, 表达灵动。写此文,语言精美才会让大树的形象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不妨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与抒情于一炉,先咏物后抒怀,以多样的 表达方式,使得文章灵动多姿,生动形象。我们不妨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大树鲜明的特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 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你的世界。关于“选择”,你有怎样的回忆、行动、憧憬、感悟,请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材 料比较简单,主要表达的就是“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世界,世界就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自己的选择的是最重要的。写作任务是确定了写作的话题 内容“选择”,然后需要结合自身经历写关于选择的回忆、行动、憧憬、感悟等。由此看来,可以选择写记叙文,回忆自己关于选择的一段往事;也 可写自己是如何进行选择的,以及如何为了这个选择努力的;还可以写有了选择之后,期待这个选择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成长和收获。当然也可以写 成议论文,也就是关于选择,你有什么样的思考,由别人的选择,你想到了什么等等。因为要求“多处表达方式相结合”,因此说,记叙文可以适当 加一些抒情和议论,议论文可以有一些描写或记叙等。为了使作文写作不至于流于表面,想要深入写作,可以对“选择”加一些限制,使之变成一个 关系型话题,比如“追求与选择”、“选择与未来”、“选择与力行”等,当加上一定的限制后,写作更有针对性。当然,如果不加限制,也不是可 以天马行空,也要注意对“选择”内涵的挖掘等。立意:1.因选择而无悔。2.自己的世界自己选择。3.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人生。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春天,摆在中医人面前的不仅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中医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 一个问题,开了药方给病人,但效采不太明显,是守方再服,还是变方呢?所谓“守方”,指方药对症、切中病机时,短期未见明显疗放,但坚持使 用原来的药方,直至达到治疗目的。所谓“变方”是指应用原方疗效不明显,相应地对原方进行调整或改变,以适应新的病机。是否要守方?守方服 用多久?何时可以变方?如何守方?如何变方?这些问题都考验着医生的辨证功夫。上述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是中医药的题材,讲了行业中比较专业的两个词“守方”和“变方”,并且对其两者进行了解释说明,问题 是如何灵活运用两者,才是对症下药的治病救人之道。文段最后讲这是医生的“辩证”功夫,这也是中医药的精髓,升华到各行各业成功之道,所以 作文的立意可以是辩证法的哲学命题。中医看病一人一方,一时一方,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充满了辩证的精神。作文若是从辩证法的角度切入,可 写的内容会比较多。成语故事(类似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典故传奇可作为作文开头的内容,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笔锋一转,我们回到中医药,回 到疫情时代救治病人的中医和西医及各自的疗效(主要不要比高低)和社会生活中守旧与变通、多与少、好与坏、早与晚、大与小等种种辩证关系引 发的现象和结果,思考辩证法的道理,领会它的要义,学会在实践中践行它,品尝深谙辩证法的成功的果实。具体行文,可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以增 强说服力度。作文的结尾最好能回扣材料,对中医药进行分析归纳。在深化全文论点的同时,可以尝试给作文安一个韵味悠长的感性的结尾,引人深 思,启人心智。立意:1.既要传承,又要勇于创新。2.读懂辩证法,运用辩证法。3.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 求写作。名篇名作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然而这些名篇名作在不同视角出发也有不同的看法。好比曹雪芹的《红楼梦》既有中国封建百科 全书之称,但也有读者从元妃省亲等细节指出这是一本鬼神恐怖之著;并且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有类似的说法……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你对这种 新视角有何看法。请你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体现与思考。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文体特征明显(符合书信体要求);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许透露真实信息。【文题解析】:文体是议论文,考生首先可以在文中亮明自己对新视角的看法(认可/不认可/辩证看待 ),然后根据自己的中心论点运用层进式结构分析这些新视角是怎样的,在现实社会里具有怎样的作用和影响(用欣赏的眼光看,可以谈谈如何利用新思维、新角度解读古典文学名著现代价值,以批判的眼光看,可以谈谈对古典文学名著的断界解读的功利思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参考立意:1.解读经典,不可舍本逐末。2.运用新视角,汲取新营养。3.针对解读经典的新视角,应该慎思之,明辨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