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致不同起点奋斗者的一封信
2022-08-24 | 阅:  转:  |  分享 
  
致不同起点奋斗者的一封信各位奋斗者们,大家好。我是一个比较务实的00后。目前在北京西城区一所挂名的“重点”初中上初三,上次期末区排59(区里
同年级总共8000多人),准备升学的同时,学习高中数学和物理知识,也参加着“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看到这里,大家会觉得我是一个令
人羡慕嫉妒恨的“既得利益者”,分明是自己有北京户口,起点更高,却只会说别人不如自己努力,信奉“丛林法则”。其实把好事都归功于自己的
努力是一种偏见,但并不一定是阻止别人“向上爬”而有意找的借口,而是身边不努力的人确实很多。我所在学校里,大多数同学家境都更好。但中
考不远了,班里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经常打闹(下课就闹,有时上副科或自习也闹)、玩网络游戏、追星、刷抖音、发吃喝玩乐的朋友圈、看小说
,讨论着怎么不交作业、抄答案,蒙混过老师和家长监督。令人既愤怒又惋惜,对吧?见惯了这样的人,自然会希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
汰”。可是,这只是我自己的生活环境。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教学资源均有差异,导致教育质量和竞争激烈程度不同。同样的努力
,可能有些人考上985,有些人考上普通本科,有人考上专科,还有人高考前就被淘汰了。但工作招聘可不会看背后的付出,只看能给公司创造多
少价值。造成差距并不是谁做错了,只是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招生方式不断改革,是在基于实际缓解问题,有时只能用新的相对小的不公平来避
免原来更大的不公平,总有受益者和受害者。教育公平,人人渴望,遥遥无期。不过,也这是那一群有条件不努力的人,为起点低的奋斗者创造了机
会。若所有人都越有条件越珍惜,越努力,别人就没机会了;堕落的人下去做分母,就有人上来做分子。不管目前处在什么位置,奋斗可争取相对更
好的生活。抱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偶尔发几句牢骚可以,反映情况加强社会关注可以,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抱怨上还是算了吧。想缩小差距,除了做
题考试,还要在学习上理解知识本质,追根溯源;生活中重视文明举止,把握参加活动和当众表现的机会,并且考虑、尝试自主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
安排规划性实际问题。这些都是素质教育所关注之处。努力的具体操作还要自己去规划和实行,别人的建议只有参考作用。自己未经历过的情况,有
所关注的人也只能查资料和听说,不能感同身受;关注不足的人,说出类似“何不食肉糜”的话是正常的。处于不利环境不盲目抱怨和嫉妒,要寻找
有效的方法,或许无法扭转差距,但总可以改善,比“破罐子破摔”要好。毕竟有些社会必需的工作,确实有更高的要求,只能让那些天赋、环境、
努力几项俱全的人来做(这种工作基本都比996任务更重,愿意做的人会乐在其中)。处于有利环境要懂得他人的难处,不轻视、盲目指责不如自
己的人,并参与公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在支付宝公益上参加过三四次“一帮一”助学活动。“等靠要”“善意被消费”是个别现象,应当
就事论事。白眼狼固然可恨,但社会公众不要因此以偏概全,正是因为这种事少见,才会上新闻。公益活动有能力就积极资源参与,自己也收获幸福
。有人说自己困难却没得到帮助,帮扶标准太低。因为公益组织援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只能先帮助衣食还有忧的、最急需的群体,然后再处理进一
步的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一方面通过不断调整和规范加以缓解,另一方面要“把蛋糕做大”,改善同等相对位置群体的绝对生活水平。可以患“寡
”,不要只患“不均”。有更多机会的人,奋斗中要有更高的追求,考虑如何为社会做更多贡献,如何尽忠。合理利己是应当的,但只顾自私自利会
迷失方向,找不到真正的幸福,因为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不会被人从内心尊重;崇洋媚外幻想移民去享受生活的,只会被当成利用的工具,用完则
弃,早晚会碰壁自食苦果;吃喝玩乐一时过瘾,次数多了会很无聊。充实自己并服务社会,才是幸福的不竭源泉。但要从自己做起,评价别人的眼界
格局同样要考虑其实际条件,合理物质生活水平是提高精神追求的基础。各位无论起点如何,都停止抱怨和懒散地看“鸡汤”,也放下傲慢与偏见。许愿不如行动,拿起自己应做的任务,务实地奋斗吧!匿名同学2021.04.06
献花(0)
+1
(本文系知识资料圈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