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中_历史_人教版_七年级上期末测试卷
2022-08-27 | 阅:  转:  |  分享 
  


第一学期满分:100分)择题(共25题,50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的字母代号题

1.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的根本原因是A.生活环境险恶B.个人力量小

C.不易获取食物D.生产力水平低下

2.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A.元谋人B.半坡人C.北京人D.河姆渡人

3.2017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华文化郑州论坛暨第二十回世界易经大会在黄帝故里新郑市举行。下列成就与黄帝有关的是

①建造宫室开垦耕种制作衣裳挖掘水井

A.B.C.D.

4.“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与“诸侯”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

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A.周朝实行分封制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6.通过“甲骨卜辞”“司母戊鼎”“殷墟”等遗址、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西周历史D.春秋历史

7.对于商朝以后青铜器的使用和发展状况,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B.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

C.功能由食器发展到武器D.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的代表性器物

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的潮流,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荒地的开垦B.农民的出现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9.假设你是商鞅变法后秦国的一位农民,如果你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努力耕田B.经商赚钱C.刻苦读书D.勇敢作战

10.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的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A.统一度量衡B.建立县制C.奖励生产D.建立军功

11.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关于都江堰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B.位于岷江中游

C.著名的水利工程D.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12.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为政以德

13.小明在某影城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墨攻》,墨者革离在影片中宣扬的墨家主张是

A.实行德政B.“兼爱”“非攻”C.以法治国D.“无为而治”

14.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创立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1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国人暴动B.牧野之战中商军阵前倒戈

C.陈胜、吴广起义D.项羽、刘邦起义

16.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战争的目的是争夺帝位B.项羽势力强大,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D.项羽在巨鹿兵败自刎

17.汉初“文景之治”局面出现主要得益于

A.实行大一统B.兴办太学

C.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D.打败匈奴

18.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

19.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史意义在于

A.联系大月氏夹击匈奴B.密切了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C.设置了西域都护D.控制了西域各族

20.“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歌中提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被称为

A.西洋B.新疆C.大秦D.西域

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22.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孙权称王,国号吴

23.据史书记载:“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文中的“帝”是指

A.马昭B.司马炎C.刘渊D.符坚

24.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B.汉武帝C.光武帝D.孝文帝

25.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搭配有误的是

A.王羲之——《兰亭集序》B.顾恺之——《女史箴图》

C.祖冲之——《齐民要术》D.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共3小题,50

26.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以上材料在谈论我国古代哪一历史事件?其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

(2)我国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与当时哪家学派的观点最为接近?请写出这一学派的创始人及其主要的政治主张。

(3)根据所学判断,秦国的国王最欣赏哪家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哪一思想家?

(4)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因为秦朝的哪一政策而终结?

27.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辖,维护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封尚父于营丘,封召公爽于燕,其弟叔度于蔡……

材料二下为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史书记载:汉初在沿用秦朝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诸侯王往往豢养许多为自己服务的人,这些人还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为建立和巩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置了哪些行政机构?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汉朝初期沿用秦国地方管理制度,对中央政权造成严重影响。汉武帝为消除这一影响,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西晋末年以来,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人民南迁,政府专门为南迁流民建立侨郡县,给予流民户籍、免除税役等优厚政策。……江南许多地方已是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北魏),目睹了洛阳的繁盛景象,感慨地说:以前以为大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材料一中,哪一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

(2)阅读材料二,说说当时南北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分析“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魏社会的这种变化与哪次改革有关?为了摆脱“落后的异族风气”,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历史试题第3页(共4页)试题第4页(共4页)



试题第1页(共4页)试题第2页(共4页)





线







………………○………………内………………○………………装………………○………………订………………○………………线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内线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