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古今头痛医案选心悟
2022-08-29 | 阅:  转:  |  分享 
  
古今头痛医案选心悟

傅青主治头痛医案二例

(选自《辨证录》头痛门)

《辨证录》,清·陈士铎著,约成书于1687年,全书共十四卷......本书托名岐伯、张机所传,实乃傅青主遗著



1986年笔者曾治一暴发性脑炎。胡某,发热头痛如裂,难受不已,头撞墙不断,苦不名状,近一日余。愚急用加味银菊汤加石膏,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配服安宫牛黄丸日两次,1粒/次,以加强解毒之效,又主开窍醒脑之功。头痛稍减,疑为脑炎,嘱其亲人陪同到某大医院作脊髓穿刺检查确诊。接诊医生以其未见喷射性呕吐、角弓反张、项背强直为由,拒作脊髓穿刺,而以重感处置。第二天笔者又嘱其亲人通过关系作脊髓穿刺检查,当医生对胡某作脊髓穿刺时,即现脊髓从穿处喷射迸出,惊呼脑炎,并对胡某亲人说此等脑炎常被误诊,本院曾有职工因未能引起注意,至诊断失误,治疗失时而命丧黄泉。有的命虽得保,却瘫痪终身。并询问哪位医生如此高明,能及时作出“脑炎”诊断,后胡某被收住医院治疗痊愈,未留下任何后遗症。中医药虽未能全程介入治疗,但早期及时服用有关对症之药,所起作用是不可否定的,为中西医合作治疗脑炎一病提供了有益借鉴,值得研究。

蒲辅周治头痛医案三例

(选自《蒲辅周医案》)

案一:袁xx,男,55岁,军人,已婚,1964年1月31日初诊

自诉:多年来体丰,自感湿痰较盛。数月来头痛,以头顶为显,睡眠不佳,时加重。右胁部亦有隐痛,烦躁,睡眠不实,汗多,食纳尚可,口苦、口干喜饮,二便正常。脉右沉滑,左弦细数,舌正红,苔薄白微黄腻。属肝热脾湿,阳郁风动之象。治法宜清肝和脾,兼熄风潜镇为治。处方:

焦栀子一钱川芎一钱制香附一钱神曲二钱白芍二钱菊花一钱五分白蒺藜三钱桑叶二钱天麻二钱钩藤二钱石决明四钱(先煎)服三剂

2月8日二诊,药后头痛显减,睡眠欠佳,食纳稍好,二便正常。脉沉微弱,舌质正红,苔薄白,仍宜调和肝脾,兼降逆豁痰。处方:

珍珠母四钱(先煎)白蒺藜三钱菊花一钱五分天麻三钱川芎一钱茯苓二钱法半夏二钱知母一钱炒枳实一钱炒枣仁三钱炙甘草一钱服三剂

2月11日三诊:药后头顶痛更减,多用脑后又痛,睡眠时好时差,有梦,左胁亦痛,烦躁减,纳佳,二便正常。脉弦虚,舌正,苔薄白腻,继以原法增减,五脏并调。处方:

党参二钱茯苓二钱制远志一钱炒枣仁三钱川芎八分枸杞子三钱山萸二钱山药三钱白蒺藜三钱菊花炭一钱五分(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炒黑豆三钱大枣四枚石决明四钱(先煎)服五剂

2月18日四诊:药后头痛显减,睡眠佳,食纳亦佳,二便正常。脉弦虚,舌正苔减。原方加广陈皮一钱、莲子二钱。服五剂后,睡眠恢复正常,头痛已消失。

按:患者由脾失健运,痰湿内阻,肝阳上冒而头顶痛,并有右胁痛,口苦,口干,烦躁,睡不好,脉沉滑弦数,舌红苔白夹黄等肝热脾湿现象。所以用清肝和脾,熄风兼潜阳等药后,症状逐减,后以宁心滋肝兼化痰之剂,头痛烦躁消失,睡眠正常而愈。头痛有因风、寒、痰、湿、火、郁热、伤食、伤酒、动怒、气虚、血虚、虚阳上越及肾虚气逆等等。必须审因论治。今患者属肝热脾湿的范畴,故用平肝清热,和脾理痰之剂,而收到很好效果。

案二:申xx,29岁,女,已婚,干部,1960年9月7日初诊。

主诉:九个月来头痛,以前额及两颞部为甚。开始由于过劳及睡眠不足,渐觉双目视物不清,似有云雾状物阻碍着,以左目为甚。咽部常有异物阻堵感,在发病后二十多天,曾住入本市某医院检查:眼底及周边视野无明显改变,中心视野有颞侧缺损。咽后壁不平滑。曾经多次会诊,确诊为咽后壁囊肿。头痛及眼病曾请国内外多位专家会诊,诊断为蜘蛛膜炎(视交叉部)及颅烟管瘤待除外。尚乏好的治疗方法。三个月来经针灸及中药汤剂治疗,亦效果不显。食欲及二便正常。脉象左关沉弦急,余沉细。舌质淡,中心微有腻黄苔。诊断属血虚肝肾真阴不足,肝火上炎。治宜养血滋肝肾之阴,兼清降肝火并宜缓图。处方:

干生地二两白芍一两当归一两川芎八钱潼蒺藜一两白蒺藜一两决明子一两煅石决明二两女贞子二两石斛二两蝉衣一两谷精珠一两建曲二两菟丝子一两桑叶一两黄菊花一两枸杞一两覆盆子一两青葙子一两茺蔚子一两夜明砂一两(炒香)

共为粗末和匀,分三十包,每剂约八钱,每天一包,纱布包煎服。

同年12月21日二诊:自觉服药后头痛已减,视物较前清楚,近来在医院检查视力及视野都有好转,已恢复半天工作。但看书时久,左目仍胀。食欲、二便均正常。原方去决明子泻火,加地骨皮一两以强阴。仍为粗末同上服法。

1961年5月29日三诊:服药后自觉大有进步,头痛又减,视力已转佳,左眼稍差,食欲及二便正常。脉沉细迟,舌淡无苔,肝火已平。原方去菊花,改用红花五钱、桂枝(去皮)一两,以和血通络。仍为粗末,分成六十包,再小其剂,每日煎服一包。以后照原方略加减,继服六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患者经西医检查,初步诊断为:1.蜘蛛膜炎(视交叉部)?2.颅烟管瘤?3.咽后壁囊肿?主要表现为头痛及视物模糊,双颞侧视野缺损,及咽部发堵感。现代医学尚乏好办法而转中医治疗。根据“目得血而视”,“肝开窍于目”,“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以及“肾藏精”等理论,采取滋肝肾之阴与养血清肝火之药同用,使肝血得养,肝火得宁,肾水得济,阴精得充,而后视力及视野渐趋好转,并且主要证候解除,其他诸症逐步消失。说明治病解决主要矛盾,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案三:刘xx,男,38岁,1960年7月29日就诊。

主诉:经常头痛,目眩、心烦,已数年之久。性情急躁,记忆力显著减退,小便微黄,大便如常,食纳尚佳。脉象浮取微浮,沉取弦细有力。舌红边缘不齐,苔黄微腻。属肝胆火旺兼外感风邪。宜清热降火为主,佐以养阴祛风。处方:

桑叶二钱菊花二钱僵蚕二钱刺蒺藜三钱川芎一钱五分藁本一钱五分丹皮一钱五分炒栀子二钱龙胆草一钱五分玄参二钱甘草一钱荷叶三钱石决明(煅)五钱木通一钱五分服三剂

复诊:头痛消失,但有时头昏,脉转弦细缓,已不浮,舌苔减少。余症同前。拟滋阴养血兼调肠胃,以丸药缓图。

当归三钱川芎三钱白芍四钱干生地六钱丹参三钱炒栀子三钱玄参四钱菊花五钱地骨皮五钱蒺藜五钱决明子(炒)五钱石斛五钱肉苁蓉五钱胡麻仁(炒研)五钱黑芝麻(炒研)五钱建曲一两制香附一两

共研为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三钱,每日早晚各服一丸,细嚼,白开水送下,连服两料,诸症悉平。嘱其颐养性情,勿使肝胆相火再炽。

按:朱丹溪“五志烦劳,皆属于火”之说。在临床上是屡见不鲜的。本例患者情志过急,水不足以濡之,肝胆火旺,又兼风邪,风火相扇,故头痛。目眩,心烦,尿黄,脉弦细有力,乃虚中有实之象(肝火旺实肾水不足)。采用清热降火,养阴去风,虚实互治,先以汤剂析其既燃之势,继以滋水濡养。丸剂缓图养其已平之火。虚实缓急,各有次第,故收到一定疗效。

【心悟】以上三例,病史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皆非外感所致,案三属痼疾加外感。

案一多年体胖,痰湿内盛,脾阻肝郁,郁久生热,热生风动,挟痰上扰清空所致头痛。蒲老先以越鞠汤去苍术之燥,加白芍、菊花、白蒺藜、桑叶、钩藤、天麻、石决清痰火,平肝风,继以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加减,调和肝脾,降逆豁痰,终以调和脏气,重在肝肾心脾而收全功。案二头痛九月,西医检查会诊,断为视交叉部蛛网膜炎,及颅烟管瘤待排,无法医治。病起过劳,睡眠不足,日久肾精耗伤,精血同源,心血受损,脑失所养,波及肝木,木失水涵,肝阴受损,不能上养肝木,继而渐觉双目视物不清,似有云雾,参其脉象,肾精亏,心血虚,肝阴损,虚火上炎,是其病因病机。蒲老滋肝肾之阴与养心血并举,兼清降肝火。病深日久,速效不能,只宜缓图。观其处方,有以下三点:1.药多,共计二十一味,为缓方。2.方中药味平和,无大苦、大寒、大辛、大热之品。3.全方研粗末为散,分包煎服(散者,缓也)。4.患者1960年9月7日初诊,至1961年5月29日三诊后又继服六个月,历时一年两个月的治疗,症状基本消失,提示医家守方,病家坚持服药,是对慢性难治疾病治疗的关键。

案三经常头痛,目眩心烦已数年之久,痼疾矣。初诊时脉象微浮,知其痼疾加新病,肝胆火旺兼外感风邪,痼疾新病同治,脉转弦细缓不浮,知外邪已解。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论,拟滋阴养血兼调肠胃,以丸药缓图,病嘱其颐养性情,以避肝胆相火再炽,医护协作,丸药治之。此治慢性疾病之通用经验。

胡毓恒治头痛医案二例

选自《胡毓恒临床验案精选》

胡毓恒,1925年生于湖南,国家级名老中医。历任湖南省老年医院内科和中医科主任,现为湖南省中医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在96岁,身体健康,还坚持在家给病人诊病。

案一:楚某,男,56岁,干部,初诊:1981年2月26日。

病史及辨证:患者1962年始,头顶部经常感觉昏昏沉沉,时痛时止。牵引两侧颞部胀痛或跳痛,其痛逐渐集中在右侧颞部。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被批斗,疼痛逐步加剧。至1980年又进一步加重,长期服止痛药,也只能暂时缓解,每天靠止痛片临时止痛,并断断续续服中药不少,病一直未愈。曾在某医院检查脑血流图示:左椎动脉处有两侧波幅不对称,右侧血管痉挛。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于1981年2月14日以血管神经性头痛住入某医院。目前右侧头痛,有时头顶亦痛,伴有头昏耳鸣,心烦失眠,口干苦,纳呆,腰背不舒,下肢无力,四肢发麻,大便干,小便微赤,舌苔薄白,脉弦。此因平素烦恼过多,情志不畅,肝失条达,郁火上冲所致。治则与方药:治予疏达肝木,养血理脾,平肝止痛:

处方: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白术10g茯苓10g川芎10g白芷10g薄荷5g甘草6g

每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1981年3月10日,服药后头痛减轻,精神畅怡,饮食、睡眠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止痛片有时偶尔服一片。方药既效,谨守原法继续进服,每日一剂。

1981年4月28日,右侧头痛基本消失,仅在感冒时稍痛,精神较好,头昏除,四肢麻木减轻,食欲正常,苔脉如前。疗效显著,守方再进,每日一剂。1981年6月10日,右侧头痛消失,四肢发麻已除,余亦均好。唯近日头顶有点痛,舌苔薄白,脉弦,仍守原方续进,每日一剂。1981年6月28日,右边头痛未发,头顶痛亦消失,余皆稳定,痊愈出院,随访半年头痛未发。

【按】患者右侧头痛十余年。平素烦恼过多,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致郁火上攻,故头昏头痛,口苦口干,郁热内蕴,故心烦易怒,夜寐不宁。肝郁侮脾,故食欲不振,四肢倦怠(下肢无力)。肝血不足,故四肢发麻。治予逍遥散疏达肝木,养血理脾,平肝止痛。加川芎、白芷引经止痛尤佳。后一段守方甚好,自始至终坚守本方(感冒时临时改方)达四个月,取得完全治愈,可见守方之重要。

案二:潘某,女,25岁,医务人员,初诊。

1982年4月28日,病史及辨证:患者自读初中二年级起,间发心烦失眠,以后逐渐出现右侧头痛,并牵涉右侧眼球胀痛,眼眶亦不适。1981年上半年以来头痛加剧,发作次数增加,每周痛1-2次。头痛与情绪、用脑、劳累及感冒等因素有关,特别与情绪变化最明显,情绪越不好,头痛越烈,脾气也越大,睡眠也差。为此甚感苦恼,曾服中药,效果不明显。以往读小学时,头部受过撞伤和摔伤。医院检查称轻度脑震荡。舌苔薄白,脉弦细。综上分析,此属肝气郁结,木火上升所致。治则与方案:治以疏肝理脾,解郁止痛之法:逍遥散加味。

处方:柴胡10g白芍12g当归10g川芎8g白芷10g白术10g牡丹皮10g何首乌15g薄荷3g茯苓10g甘草6g

每日一剂,水煎服

复诊:1982年5月7日,服药后头痛减轻,心情较前舒畅,苔脉同前。原发增减。

处方:柴胡10g当归10g川芎8g菊花10g茯苓10g白术10g白芷10g细辛3g白芍15g甘草5g薄荷3g生姜3片。每日一剂。1982年5月17日,服药后头痛已止,精神舒畅,无心烦易怒之现象,食欲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疗效明显,守方续进七剂,每日一剂。1982年5月24日,头痛未发作,以往劳累后即发头痛,这次仅短暂微痛,夜间睡眠稍差,余皆好,苔脉同前。治予原法,原方去菊花,加陈皮6g、首乌藤15g,每日一剂,续进七剂。随访半年,头痛未发作。一年之后有小发作。

【按】先贤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于此。六淫外袭,上犯巅顶,或为寒遏络脉,或为热扰清空,或为湿蔽清阳,均能导致头痛;内伤诸疾,如气血虚弱,脉络失养,肾气不足,肝阳上升或情志不和,木郁化火,或瘀血痰饮等均能致气血阻滞而逆乱,或不足以上荣而发生头痛。本例头痛与情绪关系很大,盖情志不畅,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而为头痛。所谓怒则气上,引动肝阳上亢而然。肝胆之火偏亢,故头痛时心烦易怒,郁火扰乱心神,故睡眠不宁,头痛则眼球胀痛,为肝气抑郁,木火上炎之征,又因伤风感冒,风寒阻遏络脉而诱发头痛等。因劳累而发者,劳则气伤之故也。食欲不振,形体瘦弱,为肝郁侮脾也。但每次发病以情绪为主要因素,且症状表现亦为肝郁所致,故治法以疏肝解郁,理脾止痛之逍遥散加川芎、白芷、细辛,疏风止痛之要药;加菊花者,平肝消风明目;加牡丹皮者,凉血熄火。第一诊方内加何首乌者,取其补血养阴之义,末诊加首乌藤者,欲其养血安神之意。如此组合,共进二十余剂,竞获佳效。

【心悟】以上两例头痛医案,皆用加味逍遥散治愈,疗效可靠。病因烦恼过多,情志不畅,病理肝失条达,肝气不舒,致肝脉不和,气滞脉阻,大脑暂时失养。肝脉循巅顶,少阳布头之两侧,故现巅顶及头两侧疼痛,肝木气阻脉滞,故逍遥散调理肝气,气舒则郁火解,脉气和,头痛自愈。案中在逍遥散方上酌情加川芎、细辛、白芷、菊花,通经活络,疏风止痛,标本两治,实为其要点。上两医案,应为肝气不舒,上逆犯脑所致,而非肝阳上亢。(肝阳上亢与肝气不舒应当鉴别,不可混淆)从其医案治方组成中无潜阳平肝之药亦可证之。

张锡纯治脑充血头疼医案

选自《医学衷中参西录》脑充血门

案:天津李氏妇,年过三旬,得脑充血头疼证。病因:禀性褊(狭小狭隘)急,家务劳心,常起暗火,因得斯证。

症候:其头疼或左或右,或左右皆疼,剧时至作呻吟。心中常常发热,时或烦躁,间有眩晕之时。其大便燥结,非服通下药不行,其脉左右皆弦硬而长。重证甚实,经中西医诊治二年,毫无功效。

诊断:其左脉弦硬而长者,肝胆之火上升也;其右脉弦硬而长者,胃气不降而逆行,又兼冲气上冲也。究之,左右脉皆弦硬,实亦阴分有亏损也。因其脏腑之气化有升无降,则血随气升者过多,遂至充塞于脑部,排挤其脑中之血管而作疼。此《内经》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厥证也。亦即西人所谓脑充血之证也。其大便燥结不行者,因胃气不降,失其传逆之职也。其心中发烦躁者,因肝胃之火上升也。其头部间或眩晕者,因脑部充血过甚,有碍于神经也。此宜清其脏腑之热,滋其脏腑之阴,更降其脏腑之气,以引脑部所充之血下行,方能自愈。

处方:生赭石两半轧细怀牛膝一两生怀山药六钱生怀地黄六钱天冬六钱玄参五钱生杭芍五钱生龙齿五钱(捣碎)生石决明五钱捣碎茵陈钱半甘草钱半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赭石能降胃平肝,镇安冲气,其下行之力又善通大便燥结而毫无开破之弊。方中重用两半者,因此证大便燥结过甚,非服药不能通下也。盖大便不通,是以胃气不下降,而肝火之上升,冲气之上冲,又多因胃气不降而增剧。是治此证者,当以通其大便为要务。迨服药至大便自然通顺时,则病愈过半矣。牛膝为治腿疾要药,以其能引气血下行也,而《名医别录》及《千金翼方》皆谓其除脑中痛,盖以其能引气血下行,即可轻减脑中之充血也。愚生平治此等证必此二药并用,而又皆重用之。用玄参、天冬、芍药者,取其既善退热,兼能滋阴也。用龙齿、石决明者,以其皆谓肝家之药,其性皆能敛戢肝火,镇肝熄风,以缓其上冲之势也。用山药,甘草者,以二药皆善和胃,能调和金石之药与胃相宜。犹白虎汤用甘草粳米之义,而山药且善滋阴,甘草亦善缓肝也。用茵陈者,因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且中寄相火,若但用药平之镇之,恒至起反动之力。茵陈最能将顺肝木之性,且又善泻肝火,李氏《本草纲目》谓:善治之头痛,是不但将顺肝木之性使不至反动,且又为清凉脑部之要药也。诸药汇集为方,久服之自有殊效。

复诊:将药连服二十余剂(其中随时略有加减),头已不疼,惟夜失眠时则仍疼,心中发热、烦躁皆无,亦不复作眩晕,大便届时自行,无须再服通药,脉象较前和平而仍有弦硬之意。此宜注意,滋其真阴以除病根。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怀牛膝八钱生怀山药八钱生怀地黄八钱玄参六钱大甘枸杞六钱净萸肉五钱生杭芍四钱柏子仁四钱生麦芽三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方中用麦芽者,借以宣通诸药之滞腻也。且麦芽生用,原善调和肝气,亦犹前方用茵陈之义也。

效果:将药又连服二十余剂,(亦随时略有加减),病遂痊愈。脉象已和平如常也。

案二:选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头部病门头痛

天津李姓,得头疼证,日久不愈。

病因:其人素羸弱,因商务操劳又遇事多不顺,心肝之火常常妄动,遂至头疼。

证候:头疼不起床者已逾两月,每日头午犹轻,过午则浸加重,夜间疼不能寐。鸡鸣后疼又渐轻,可以少睡,心中时或觉热,饮食懒进,脉搏五至,左部弦长,关脉犹弦而兼硬,右脉则稍和平。

诊断:即此脉象论之,显系肝胆之热上冲脑部作疼也。宜用药清肝火,养肝阴,镇肝逆,且兼用升清降浊之药理其脑部。

处方:生杭芍八钱柏子仁六钱玄参六钱生龟板六钱轧细龙胆草三钱川芎钱半甘菊花一钱甘草三钱共煎汤药一大盅,温服。

效果:服药一剂,病愈十之七八,脉象已较前和平。遂将龙胆草减去一钱,又服两剂,痊愈。

或问:川芎为升提气分之品。今其头疼既因肝胆之热上冲,复用川芎以升提之,其热不益上冲乎?何以服之有效也?答曰:川芎升清气者也。清气,即轻气。按化学之理,无论何种气,若在轻气之中,必然下降,人之脏腑原有轻气,川芎能升轻气上至脑中,则脑中热浊之气自然下降,是以其疼可愈也。

【心悟】张氏案一脑充血,此西医之谓也,属中医中风范围。通读此案,未见口眼?斜,肌肤不仁,即重不胜,即不识人,舌即难言,口吐涎,昏迷不醒等中风见证。愚认为非脑充血,中医中风证矣,实阴虚阳亢之头痛证。张氏初以玄参、生地、天冬、白芍,滋肾水补阴液以涵肝木,熄肝阳之亢,继以地黄、枸杞、净萸肉、玄参、白芍滋补真阴,用赭石、生龙齿、生石明重镇平肝潜阳等治之而获痊愈。张氏对赭石、牛膝、茵陈、甘草、生麦芽之运用匠心独运,妙在启迪,实乃经验之谈也!

案二脉证相参,此头疼乃肝胆火热上冲所致。清肝火,养肝阴,镇肝逆,兼用升清降浊治之,三剂而痊愈,疗效颇佳。方中清肝火为主,养肝阴,镇肝逆为助,龙胆草苦寒,不但直泻肝火,又可降浊,与川芎辛温升清相伍,升清降浊,实为本例配伍之特色。

李斯炽治头痛医案

选自《李斯炽医案》头痛篇(成都中医学院主编)

李斯炽(1892年-1979年),近代中医名家,中医教育家,曾担任四川国医学院教务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建国后,历任成都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宣教部长。成都中医进修学校一、二、三、四班班主任,四川医学院(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中医教研主任,农工民主党成都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8年国务院任命为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前身)首任院长。

杨XX,男,31岁,1965年9月6日初诊。

右偏头痛约八、九年,失眠,头昏,腰痛胀。有时饮食不好,脉象弦数而虚,舌尖红,苔微黄。此肝肾阴虚,肝旺克脾之症,治宜滋养肝肾,平肝健脾。

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生地9g夜交藤15g丹皮6g石决明12g钩藤9g白芍9g谷芽9g六神曲9g甘草3g六剂

9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诸症俱减,但头部有时尚有轻微晕痛现象,弦数脉象亦未全平,舌边微红,中心白苔,再本上法以巩固之。

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生地12g玄参9g麦冬9g玉竹12g钩藤9g白芍9g刺蒺藜12g六神曲12g麦芽12g甘草3g9剂

按:本例失眠、头昏,脉弦数而虚,为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象。腰痛而胀,是肾阴亏耗。故本例头痛诊断为肝肾阴亏,肝旺克脾,故出现饮食差,苔微黄等。用女贞子、旱莲草(二至丸)、生地、夜交藤、白芍、玄参、麦冬、玉竹等以滋养肝肾。用石决明、钩藤以平肝汘(潜)阳。用丹皮、刺蒺藜以疏肝气,用谷芽、麦芽、六神曲以健脾胃,由是而诸证得以缓解。

【心悟】据“肝为刚脏,非柔不和”之论,本案李老运用滋肝肾之阴,以平肝阳,健中气以制肝气上逆,而头痛得愈,实属以柔治肝的范例,案中一诊用石决一味潜阳平肝,与大队滋养肝肾之品配伍,有助滋肾柔肝之力。

小结

头痛一证,病位在头。据“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理论,其头痛实乃脑脉气血被侵扰,流通受阻,不畅所致,非脑髓脉络本体为病。此与中风脑疾诸病头痛病机的根本区别。

脑脉气血受扰,运行不畅,因有内外,外因六淫上犯诸阳之会,引起头痛,较之病情短,易辨易治,六淫外袭,根据六淫所犯,施以不同治法,或疏之、散之、清之、消之、润之、利之。内因五脏气血失调,阴阳失和引起头痛,较之病情长,病机复杂,辨治较难。但不外阴阳失调,脏气失衡,气血失和,郁火风动,痰瘀内阻。治疗以调理肝肾心脾为主。肾气虚不能上荣于脑,补肾化气配以川芎,血中气药,引药上行,通络养脑;肾阴虚,肝阳亢,滋水涵木,平肝阳;肝热,清肝熄火;脾湿,运脾除湿以化痰;头为诸阳之首,唯风能到,治以和血通经,活络疏风;气血虚,大脑失养,补益气血是正治,病久痰顽,速达不能,须缓图,坐阵从容,以丸散治之。此治头痛之大概矣!













1







献花(0)
+1
(本文系行动派梅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