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刘台子西周阴线分类.docx
2022-08-29 | 阅:  转:  |  分享 
  
《山东济阳刘台子玉器研究》节选西周早期玉器阴线多划纹,这些划纹都是玉匠使用燧石、刚玉类薄片或核状锐利工具直接推、蹭、刮出来的,阴线中多平行沙
痕,转角部位多毛刺。一.直阴线(五种):A型:玉鱼腮部观察点放大至120倍(2-1-1),呈现沟边沟壁粗糙、模糊,满布晶团状凸脊与
凹洼,局部长条状凸脊;沟底较深,满布晶团状凸脊与凹洼,个别凹洼较深;阴线截断面浅碟形状。分析:此型阴线乃使用莫氏6.5度以上之石核
或石片,在玉器表面往复刻画出打样线痕,打样后再使用类似的工具扩大线条宽度所形成。阴线中间起伏较深的凹洼是原始雕蹭遗留的痕迹,两旁较
小的凹洼与约略等高的晶团状凸脊与长条状凸脊是二次加工推刮出来的痕迹。浅碟形的阴线截断面说明这种阴线加工是比较任意的,阴线的意思到了
就可以了。此直阴线的器物等级不高。B型:玉龙眼部观察点放大至120倍(2-2-1),呈现沟边粗缓,沟壁沟底满布同向起伏之长条状凸脊
与凹槽、晶团状凸脊与凹洼;阴线断截面U字形,宽深比约3:1现象。分析:此型阴线沟壁沟底满布同向起伏之长条状凸脊与凹槽、晶团状凸脊与
凹洼;阴线断面U字形,宽深比约3:1。此种现象是A形直阴线基础上,使用较细的石片同向反复推蹭线沟,使到需要的深度。出现此种工艺的器
物等级高于A形直阴线所组成的器物。C型:蝉龟合体玉管北部纹饰观察点放大至120倍(2-3-1),呈现沟边粗缓;左沟璧与沟底满布起伏
较大之晶团状凸脊与凹洼;右沟壁粗陡满布同向长条状凸脊与凹槽;阴线截断面不规则U字形;宽深比约3:2。分析:此型阴线也是再A型直阴线
基础上,使用较粗且多锐角的石核类工具往复推蹭阴线,使达到所需深度所产生的左沟壁与沟底满布起伏较大之晶团状凸脊与凹洼;右沟壁粗陡满布
同向长条状凸脊与凹洼;阴线截断面不规则U字形;宽深比约3:2等等现象。D型:玉鹅羽部观察点放大至120倍(2-4-1),呈现沟边粗
糙模糊;沟壁粗斜满布同向粗糙长条状凸脊与凹槽;沟底满布晶粒状凸点,散布晶团状凸脊与凹洼;阴线截断面斜口U字形,宽深比4:1现象。分
析:此型阴线则是在完成C型直阴线后还有拓宽阴线的需求,因此使用更粗的石核工具在C型之阴线单向推刮,形成同向的粗糙长条状凸脊与凹槽现
象。E型:蝉龟合体玉管背部观察点放大至120倍(2-5-1),呈现沟边圆缓;沟壁直陡满布同向长条状凸脊与凹槽;沟底满布晶团状凸脊与
凹洼,散布晶粒状凸点;阴线截断面U字形;宽深比2:1。分析:此型阴线乃使在完成上述直阴线的其中一种之后,使用较阴线薄细的片状或者石
核状工具在阴线中往复蹭掉凸起较高的晶团状凸脊所形成的现象。此现象乍看与砣具带动蘸水解玉沙在玉器上砣碾出来的阴线痕迹相似,但也仅限线
型相似,微痕特征完全不同。E型直阴线是五种直阴线种工艺最细致,等级最高的一种。二.弧阴线(四种)A型:玉鸟衔鱼玉鸟翼部观察点放大至
60倍(3-1-1),呈现左边沟边锐利、模糊,弧平面平整残留锐利反向交叉划痕;右沟边圆缓,沟壁粗陡满布长条状凸脊与凹槽旋痕;残留的
沟底满布晶团状凸脊与凹洼现象。分析:此型弧阴线乃三段以上直阴线续接成弧阴线后,将线端交接处右侧锐角修圆,再使用平口石核工具(类似一
字型螺丝起子的刃口)将左侧沟壁刮除使成斜面而成。右沟壁粗陡满布的长条状凸脊与凹槽是加工直阴线与修刮锐角时所遗留的痕迹;满布晶团状凸
脊与凹洼的残留沟底是第一次加工阴线的痕迹;锐利的平口石核工具双向修刮斜面成锐利、模糊、凭证的交叉面痕。B型:龙纹玉璧龙牙观察点放大
至120倍(3-2-1),呈现左边沟边粗糙、模糊,弧面粗糙满布反向交叉长条状凸脊与凹槽;右沟边粗缓,沟壁粗陡满布长条状凸脊与凹槽旋
痕;沟底起伏较大,满布晶团状凸脊与凹洼现象。分析:此型弧阴线的加工工艺与A型弧阴线前半段完全相同。后半段则使用细石核或片状工具推蹭
左沟壁,造成粗糙满布反向交叉长条状凸脊与凹槽的现象。C型:玉龙关节观察点放大至120倍(3-3-1),呈现沟边粗糙,沟壁粗陡散布长
条状凸脊与凹槽,沟底满布晶团状凸脊与凹洼;弧线截断面不规则U字形,宽深比约2:1现象。分析:此型弧阴线雕琢工具、工艺与C型直阴线相
同。只是在转弧之处多蹭两刀,致右沟壁更为粗糙。D型:玉鸟羽部观察点放大至120倍(3-4-1),呈现左边沟边粗糙,满壁斜下,散布同
向长条状凸脊与凹槽;有沟边粗糙、模糊,沟壁絮乱;沟底满布晶粒状凸点,散布条状凸脊与晶团状凸脊现象。弧线乃两条直阴线相交后修去锐角而
成;工艺粗糙、散乱。分析:此型弧阴线乃两条直阴线相交后,将锐角随意修去即成,省略了右沟壁的刮修程序。粗糙、杂乱的条状凸脊与晶团状凸
脊为原始工艺痕迹。三.卷阴线(四种)A型:蝉龟合体玉管观察点放大至120倍(4-1-1),呈现沟边圆缓;左沟壁粗陡满布同向长条状凸
脊与凹槽;右斜面满布晶粒状凸点,局部小凹洼,残留扇面斜向凹槽很;工艺细致现象。分析:此型卷阴线是先刻出卷曲阴线,将卷曲阴线加工到所
需深度后,再使用石核工具将左侧沟壁刮除使成斜面,最后使用砂岩类磨石将粗糙面磨除。细致、平整满布晶粒状凸点的斜面是最后一道工序所抛磨
出来的。前道工序的痕迹已荡然无存。B型:玉鹅翼部观察点放大之120倍(4-2-1),呈现沟边粗缓;左沟壁粗糙陡峭,残留凹槽旋痕,右
沟壁缓斜,残留凹洼与多方向交叉磨痕;沟底满布晶团状凸脊与凹洼,工艺粗糙现象。分析:此型卷阴线的制作工序、工具与A型卷阴线相同,只是
磨石颗粒较粗,抛磨手法简约,磨出来的痕迹较为粗犷。C型:玉鸟颌部观察点放大至120倍(4-3-1),呈现内沟边粗糙,沟壁粗陡满布同
向长条状凸脊与凹槽;外沟边锐利、粗糙、模糊,壁面满布多方向交错,絮乱之细条状凸脊与凹槽;沟底满布晶粒状凸点,散布小团状凸脊现象。分
析:此型卷阴线内沟边粗糙,沟壁粗陡满布同向长条状凸脊与凹槽;外沟边锐利、粗糙、模糊,壁面满布多方向交错,絮乱之细条状凸脊与凹槽;沟
底满布晶粒状凸点,散布小团状凸脊现象。这种现象是使用锐利的石核或石片粗加工后,未经任何修整所形成。D型:玉龙角部观察点放大至120
倍(4-4-1),呈现左沟边粗糙,沟壁粗陡满布同向长条状凸脊与凹槽;右沟边锐利、粗糙、模糊,壁面满布粗糙,起伏明显之同向不平行长条
状凸脊与凹槽现象。分析:此型卷阴线因为锐利石片的不断下刮,造成粗糙、锐利、模糊,深浅起伏明显的特殊效果。四.斜刀线(三种)A型:蝉
龟合体玉管羽部观察点放大至120倍(5-1-1),呈现沟边粗缓;左斜面满布晶团状凸脊与凹洼,个别细长条状凸脊与凹槽;右沟壁粗陡满布
同向长条状凸脊与凹槽;阴线截断面斜V字形现象。分析:此型斜刀线的粗缓沟边;满布凹洼与个别晶团状凸脊的粗斜面,乃锐利的适合工具反复刮
蹭所形成。粗陡满布同向长条状凸脊与凹槽的右沟壁是推蹭阴线的原始痕迹。B型:玉鹅翼部观察点放大至120倍(5-2-1),呈现左边沟边
模糊,斜面满布同向长条状凸脊与凹槽,局部凹洼;右沟壁粗陡满布同向粗糙长条状凸脊与凹槽;沟底满布晶团状凸脊与凹洼现象。分析:此型斜刀
线右沟壁粗陡满布同向粗糙长条状凸脊与凹槽;沟底满布晶团状凸脊与凹洼等原始阴线痕迹。满布同向长条状凸脊与凹槽的左斜面则是使用粗砂岩类
磨石简略二次加工所形成的痕迹。C型:凤纹玉璧凤纹喙部观察点放大至120倍(5-3-1),呈现左沟边平缓,斜面粗平满布长条状凸脊与凹
槽,局部浅凹洼;有沟边圆缓,沟壁粗陡满布同向长条状凸脊与凹槽现象。分析:此型斜刀线的右沟边痕迹与上述两种斜刀线大致相同。修磨平缓的
左沟边、粗平满布长条状凸脊与凹槽的斜面使用的工具也是粗砂岩类磨石,但尽心与纯熟的技巧成就的是高等级,细致的斜坡工艺。出现此种斜刀线
的玉器等级不会低。五.圈纹线(四种)A型:蝉龟合体玉管眼部观察点放大至120倍(6-1-1),呈现眼凸壁面满布同向旋条状凸脊与凹槽
;平面满布晶粒状凸点,散布斜出交叉细条状凸脊;圈外边满布扇面斜出交叉细阴线现象。分析:眼凸壁面的同向旋条状凸脊与凹槽是石片雕琢圈线
时遗留的原始痕迹;斜面上的晶粒状凸点与斜出交叉细条状凸脊则是平刃石核工具修刮所成的二次加工痕迹。B型:玉鸟衔鱼玉鱼眼部观察点放大至
60倍(6-2-1),呈现沟边粗糙、锐利、模糊;沟壁沟底满布多向交叉长条状凸脊与凹槽,工艺粗糙现象。分析:此型圈纹线沟边粗糙、锐利
、模糊;沟壁沟底满布多向交叉长条状凸脊与凹槽。这种粗糙的工艺现象肇因锐利的石片或石核工具粗加工后没有经过任何修整所致。C型:凤纹玉
璧凤纹眼部观察点放大至120倍(6-3-1),呈现内沟边粗糙,沟壁粗糙斜缓;外沟边模糊,沟壁平斜;沟壁沟底满布晶团状凸脊与凹洼、长
条状凸脊与凹槽;线纹浅缓现象。分析:此种粗糙、平斜,分布晶团状凸脊与凹洼、长条状凸脊与凹槽,线纹浅缓的圈纹线乃刃口粗糙的石片或石核
工具刮蹭而成。D型:玉鸟眼部观察点放大至120倍(6-4-1),呈现内沟边粗糙,沟壁粗陡满布长条状凸脊与凹槽旋痕;外沟边锐利、粗糙
、模糊;沟底满布晶粒状凸点,散布小晶团状凸脊与凹洼现象。分析:此型圈纹的雕琢使用与B型圈纹相同的工具、相同功法。留下来的痕迹虽然锐
利、粗糙,缺显粗中带细,杂而有序。六.平面(四种)A型:蝉龟合体玉管裙部观察点放大至120倍(7-1-1),呈现上壁粗陡满布同向长
条状凸脊与凹槽;平面满布交错长条状凸脊与凹槽,偶有凹洼;平面粗朴现象。分析:此型器表痕迹乃是第前道工序阴线的下沟边被粗糙的石片或石
核工具刮平,致遗留交错长条状凸脊与凹槽,个别较大较深的凹洼则是前道工序的沟底痕迹。B型:壁型玉戚额面平面观察点放大至120倍(7-
2-1),呈现整体平面满布隐约起伏之平形长条状凸脊与凹槽现象。工艺古朴规整。分析:此型器表满布隐约起伏之平行长条状凸脊与凹槽,是颗
粒较粗的磨石单向锉磨所形成的痕迹。这种器缘锉磨痕迹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一路延续到汉晋时期。C型:龙首瑞鸟眼睑观察点放大至120倍
(7-3-1),呈现表面平整满布三向平行交错之细条状凸脊刮痕现象。分析:满布三向平行交错之细条状凸脊的器表乃是使用平刃石核多方向仔
细刮修器所形成。粗朴优雅的痕迹可以让人感受到工具粗简的情况下仔细施工的用心。而能得工匠以敬重得心情与肃穆得添堵雕琢完成得玉器,其社
会等级之高不言而喻。D型:凸领玉镯领与平面交接处观察点放大至120倍(7-4-1),呈现平面满布微微起伏之同心细条状旋磨痕,局部凹
洼,整体平面极为细致现象。分析:多次改制后得器表使用颗粒较细得磨石同向研磨,形成微微起伏之同心细条状旋磨痕迹。八.弧凸面玉鸟衔鱼足
部观察点放大至120倍(8-1-1),呈现弧凸面满布同向不平行长条状凸脊与凹槽磨痕,工艺粗糙现象。此种现象与B型平面表面痕迹相同,
但锉磨手法略显粗糙。九.弧凹面玉蝉颈部观察点放大至120倍(9-1-1),呈现凹弧面细致满布晶粒状凸点与隐约断续得细条状磨痕现象。此种现象与D型平面器型表面痕迹相同。十.钻孔A型:玉鹅胸前钻孔观察点放大至60倍(10-1-1),呈现圈口细缓,孔面满布同向旋条状凸脊与凹槽,表面粗平现象。分析:此种痕迹乃空洞钻成之后,使用砂岩类砂条将换用钻头时形成得台阶旋磨除去所形成。B型:玉蚕口部钻孔观察点放大至40倍(10-2-1),呈现A、B两处孔面平直满布同向细致旋痕;C、D两处孔面凹弧满布同向旋痕现象。此孔共换用四次钻头。分析:此种痕迹乃钻孔是时,由粗而细换用四种钻头,直至隧孔钻通;钻通的隧孔保留换钻头时遗留的三个台阶,未加旋磨整修。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28869...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