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刘颖 离异家庭心理教育问题研究
2022-08-30 | 阅:  转:  |  分享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离异家庭心理教育问题研究学生姓名:刘颖指导教师:王苏学科专业:心理学学号:20095175
616001学习中心:辽宁教育人才培训中心奥鹏学习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22年3月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
的高速发展,物质与精神文化的需求对我们来说也越来越重要,以前的婚姻观念和家庭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的开始发生转变。根据相关调查研
究得出,因为家庭不够美满幸福的原因是造成家庭教育不合理的重要因素。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导致不良的心理的,例如不安全心理,自卑心理
,对立心理,角色行为的误导等。产生这种心理不仅仅因为家庭的单方面因素,还有学校,社会,个人等因素。因此,要从家庭教育观念,社会价值
导向,学校教育和个人心理疏导四个方面入手找出相应对策,自愿去组织和开展有关活动,制定和计划重点性心理补偿,推动他们的身心健康朝着积
极健康的一面发展。关键词:心理补偿;教育方式;心理因素;离异家庭一、绪论(一)研究背景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离婚家庭中,有一半以
上的家庭都是有孩子的,这就代表,父母婚姻关系破裂是造成大量孩子成为离异家庭孩子的重要原因。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会对离异家庭的孩子造成
非常不好的心理阴影和伤害。但是对于单亲家庭孩子的照顾方面我们的政府和社会采取的补救措施又是非常少的,所以随着离婚人数的增加单亲家庭
的孩子也成为了我们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二)研究意义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离婚率也呈急剧上升趋势,离婚成为一个
社会不容忽视的特殊问题,两口子离婚,除了对自己的各个方面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以外还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心
理、智商、性格等一系列心理因素的发展,容易让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事实上,孩子的心理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家庭父母的关系问题。分析调查单
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就是为了正确认识到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和各个方面造成的伤害和不好的影响,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找到他们心理上的问题。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注重心理问题的自我调整。使他们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二、离异家庭幼儿心理现状及问题(一)离异家庭
幼儿基本情况1.日常生活缺乏照顾由于父母双方的婚姻出现问题,导致父母双方分开生活,这就直接导致了离异家庭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一位重
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被照顾的不够周到。使孩子缺少依恋,很难对人产生信任感,缺乏安全感。2.额外承担家务离异家庭由于缺少了一位家庭
成员,所以在家庭有时候忙不过来的时候会给孩子分配过多的家务。有的父母则为了锻炼孩子的自主独立能力,而故意安排家务给孩子,让其离开父
母后也能独立生活。但是给孩子分配过多家务会使幼儿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游戏,缺乏懂得动脑与人交流交往的机会,进而使性格乃至人格上的发展
有所欠缺。3.生活单调冷清父母离异后,一般家庭都会缺少太多的欢声笑语,由于工作繁忙,早出晚归,对孩子没有过多的关注,反而父母会提早
的告诉孩子许多道理,让孩子提前成熟,承受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事情和压力,生活则变得更加的无味。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沉浸在父母离异的痛苦
情绪中,缺乏丰富的人际互动和娱乐活动,会让孩子缺少父亲母亲的爱从而产生孤僻,冷漠的性格。(二)离异家庭幼儿心理现状分析一般而言,原
生家庭的重要体现在,它为我们对于(什么是爱)这个人生主题提供了重要的榜样和参考。如果原生家庭不完整那给孩子带来的就是残缺不全的教育
,使孩子形成缺陷,抑制了孩子个性的成长和发展。常见的如自卑,胆怯,孤僻,易怒,盲目冲动。1.抑郁有许多孩子在面对父母的离开是十分难
过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或者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心理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情绪不稳定,容易生气对许多事情都会表现的非常敏感,比如在幼儿
园听到别人叫爸爸妈妈时就会心里非常难受,容易以“自我中心”对周围的人事漠不关心,导致孩子容易产生孤僻,不合群、集体荣誉感不高等心理
问题。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最严重的导致与集体不合。2.憎恨孩子是婚姻中最大的牺牲品,本身他们因为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心理对
父母比较憎恨,再加上离婚后一方父母把自己受到的伤害和情绪传递给孩子,在孩子面前大骂特骂另一半的不是,这样就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特别是在孩子年龄小,似懂非懂,或者是年龄更小,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如果父母灌输另一半负面的形象,就会在孩子心理形成一个固有的认
识。3.易怒在这个成长时期的孩子,当父母离婚的时候很容易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常常会表现为强烈的负罪感,认为父母亲分开都是自己的错,
是自己不听话造成的。在情绪上的反应则是烦躁,易怒,因为父母没有及时做心理疏导,自己的心情无处宣泄,在幼儿园容易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
,甚至出现打人等情况,来引起老师的关注。4.自卑让孩子自卑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父母离婚,而是父母相互猜测,相互冷淡在离婚后的相互撕扯,
和父母离婚的过程中父母的行为以及语言等都会对孩子的生活产生影响。再加上孩子受到外界的质疑,不知如何反抗,只能默默接受。容易让孩子产
生一些不合理的想法比如:“自己的家庭不幸福”,“自己是没人要的孩子”,“自己的命不好”,从而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胆小,孤僻当婚姻破
碎的时候,大人会为争夺财产,孩子的抚养权相互争吵,目睹了这些的孩子,内心就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没有人要自己,认为是因为自己太任性,
太调皮才会让父母离婚的,慢慢地孩子会越来越在乎别人的看法,比如别人随便一句夸赞的话都会高兴好几天甚至去讨好别人。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丝毫不敢顶嘴,哪怕是被欺负了也不敢吱声,从而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三)离异家庭幼儿心理存在的问题1.孤独倾向严重单亲家
庭中的孩子,因为没有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孩子经常会觉得自己没人要和关心,与离婚前心理落差很大,就会觉的自己孤立无援,不管做什么事情
都是一个人。导致他们不愿意和他人接触,产生与父母和他人之间的隔阂。离异家庭儿童经常猜疑他人对自己家庭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进行讨论,经常
认为同学们看不起自己,所以不愿意和他人沟通。再加上自己家庭的缺损,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造成离异家庭孩子产生孤独的心理。所以我认为我
们应该用我们的热心、诚实、善良去与他们沟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在孤独。2.自责倾向突出父母离异后,大部分儿童由于心理不够成熟,他们也
难发现父母之间存在的问题,容易把导致父母离婚的因素归结为自己,认为父母的离婚是因为自己,有严重的自责倾向,认为父母是因为不喜欢自己
,自己太调皮而离婚。3.存在明显的社会焦虑单亲家庭子女由于他们父母离婚,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会导致他们在生活和学习
中无法对问题进行合理正确的解决。从而产生负面情绪,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缺乏信心,与父母缺少沟通,导致离异家庭孩子产生怨天尤人的心理。非
常容易把这种情绪代入到与其他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担心周围的人发现自己的家庭状况,从而对自己产生异样
的眼光,对自己产生偏见。4.冲动倾向严重由于大部分家庭离异父母都会使用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不管是争吵也好,发生肢体接触也好,都无形中
深深地影响了孩子。有很多时候许多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会成为父母吵架之间发泄的对象,孩子每天的生活都过得不开心,没有自信缺乏安全感。孩子
在这种生活环境下就很容易产生孤僻的性格和恐惧心理,导致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性格发展发生扭曲,容易产生骄躁易怒的性格。5.情绪情感消极
家庭环境由于长期不和谐的,孩子缺乏家庭应有的温馨,感受不到父母的疼爱,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而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再加上孩子所处的
环境和接触的人群不同,并和自己形成对比并受到他人的影响,他人鄙视的目光,排斥的行为等都会形成单亲家庭孩子性格上的缺失,再加上极容易
与其他父母产生比较,导致自己失落等消极情绪暴涨。三、离异家庭幼儿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一)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是每一个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学
校,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身中国的父母表达爱都是比较含蓄的,对于孩子教育没有特别的
重视。因为夫妻关系不和离婚,造成了家庭的缺损,从原来的爸爸、妈妈、孩子三方共同感受家庭的温暖,到爸爸或妈妈一方的栓放的交流和依赖。
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反差。再加上父母因为离婚不知如何和孩子沟通,不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会出现粗暴式,放任式,占有式,溺爱式教育等等。
从而导致孩子过分的行为越来越严重,进一步促进了孩子不良发展。1.粗暴式的教育父母因为离婚,情绪受到影响,不能理智的教育孩子,采用粗
暴式教育,心理层面,长期下去容易造成孩子蛮横,逆反的心理,对一切充满敌意,形成顽童冷漠的性格特点。行为层面,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说谎、
讨好和模仿。甚至有的孩子会把在家庭中接受的这种教育模式沿用到幼儿园。2.占有式的教育由于父母双方的离婚,导致双方在孩子的归属问题上
吵得不可开交,他们大都想把孩子占为己有,父亲这方害怕母亲保证不了孩子的经济条件,怕给不了孩子更好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家
庭都是由母亲来照顾的,父亲大多是负责孩子的生活费用这一方面,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并没有时间和耐心顾及孩子,也没有带孩子的经验。3.
溺爱式的教育父母在离婚后,通常情况下都会认为孩子缺失关心和照顾,认为自己没有对孩子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弥补孩子的伤害,就很容
易对孩子产生娇生惯养的方式。试图用加倍的爱去弥补那个空缺。不让孩子做家务,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包括不合理的要求,导致孩子的心理和行为
习惯发生扭曲。这样不仅不能填满孩子内心的空洞,反而会被父母过满的爱反噬。4.放任式的教育在双方离婚后,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态度都是非
常放松的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将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与义务交给学校以为这样就可以对孩子的发展不闻不问。或者交给老人来抚养孩子,认为孩子只
要平平安安就好,不想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想给孩子一个孩子认为快乐的童年。5.严管式的教育父母由于自己的离异,担心孩子以后会缺少一方的教
育与管教,从而会变坏学坏,所以会更加对孩子进行严管式的教育,从而保障孩子以后能够走上正道。殊不知过度关注孩子,控制孩子,会使孩子缺
乏成长的空间和自主性。(二)各种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影响父母离异后,觉得内心愧疚,很对不起孩子,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会过度的溺
爱和迁就孩子。如果父母双方发生冲突,都想要得到自己孩子的原谅就容易在孩子面前说谎,丑化对方,情况紧急的时候甚至不顾孩子感受就发生争
吵。或者重组家庭对孩子产生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儿童不良的发展。2.学校环境影响因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自卑心理严重,所以单亲家庭中
的孩子很难融入到班集体中。再加上大多数的离异家庭幼儿不知道如何和其他小朋友沟通,会出现打人,抓人,爱欺负同伴的现象。经常受到其他幼
儿异样的眼光和老师的差别对待,加深了幼儿的自卑心理。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作为老师要有一双鹰一样敏锐的眼睛,关注离异家庭
孩子的心理状况,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做幼儿的朋友,以平等,对话的关系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消除幼儿的消极心
理和行为,消除差别,消除歧视。让孩子去喜欢老师、信任同学发展孩子积极向上的的一面,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3.社会舆论影响至今,大
多数人认为之所以离婚,女方的过错比较多,无论什么原因,不管对错,大家都能找出一大堆理由来指责这个女人,例如一定是跟有钱人跑了,女强
人,太能干了,或者是过于无能,遭人嫌弃。很多人在道德和责任方面都是反对的、不可理解的,离异家庭一出现就注定是一个弱势群体。老师也会
经常与孩子交流他们父母生活中的问题。例如,会经常问幼儿觉得"你爸爸给你找新妈妈了吗”“你更喜欢和爸爸还是妈妈生活”这些莫名其妙的问
题。会让幼儿觉得自己是普通孩子们中的异类,受到来自外界的质疑和歧视。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更容易产生恐惧,孤独,绝望,惶恐等消极情绪。若
此类情绪不能及时排解,还会扭曲幼儿的性格,影响其今后的心理发育。除此之外许多人都有一种错误的看法就是认为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父母只是离
开了他们并不是不关心他们,所以就很容易忽视对他们的关心。在单亲家庭孩子的经济问题上大多数孩子都是母亲抚养的所以经济贫困。政府和许多
相关部门却容易忽视这个问题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导致孩子们精神上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4.个人因素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因为年龄不大,
很难接受父母离婚,再加上父母离异后自己在家中受到父母的打击,在学校受到同学的歧视,老师的区别对待等情况。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弱,
整天心情郁闷,在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平复和调整。渐渐的沉闷心情便伴随儿童的成长。四、离异家庭幼儿心理补偿教育对策(一)改变家庭教育观念
和方式1.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孩子在父母离婚的那一段时间产生自卑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才会导致父母离婚的,这样对孩子的心
理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主动地接近孩子,和孩子谈心,告诉孩子,婚姻走不下去是父母的问题,不是孩子
的问题,无论如何,告诉孩子父母都永远爱着他。无论孩子的抚养权归谁,都要给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并且让孩子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让孩子能
够愿意把自己内心话说出来。引导幼儿接受自己家庭的改变,通过语言行动,表达对每个家庭的重要,强调每个家庭都是独特性的。同时自己也要有
正确的婚姻爱情观,这样给孩子传达的也是正能量。2.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第一在夫妻发生离婚后,不管孩子是跟随父亲还是母亲生活我们都不应
该在孩子的面前说自己以前伴侣的坏话或者强迫孩子去讨厌自己的父母亲。要告诉孩子即使爸爸妈妈分开了,但爱你的心是不会变的。第二我们应该
用正确的方式去和孩子交流父母是为什么离婚的,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条件,不要把离婚的原因强加到孩子身上,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向孩子解
释,尽可能把夫妻之间的矛盾简单话,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你们分开没有那么严重。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孩
子。最后格外留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疏导,做出相应的对策,鼓励孩子多参加幼儿园的社交活动,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注重情感交流父母的离异
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和伤害是父母不得不面对的,因此父母只有更好地和孩子沟通,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们健康快
乐的成长。但孩子的健康不光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要想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健康心态,首先自己要先有一个好的心态。用积极向上
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用一颗充满爱意的心去照顾自己的孩子。不仅仅对孩子的物质生活给予保障还要给孩子的精神世界给予养料。可以一起陪孩子去
游乐园、去旅游,一起做很多事情。告诉幼儿虽然父母不住在一起了,但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依然爱他如初。4.要给予合理期望父母在日常生
活中,不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要经常对自己的孩子加油打气,也不能完全放任孩子发展,要给予期望,但也不能对孩子期望值太高,例如“怎么这
么不用功啊,我一个人含辛茹苦的拉扯你,你怎么对的起我对你的付出啊”等,离婚过后的父母都容易把自己的所有希望的寄托给孩子,希望以此来
弥补自己失败的婚姻,想借孩子的成功来获取安全感和价值感,因此在这样重负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封闭、孤僻、自卑;有的任性专横,
处事偏激;有的孩子心理脆弱,敏感,没有自信心等不喜欢学习;有的甚至有厌学倾向。(二)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1.家庭要与学校联手共进(
1)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用公平公正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差别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构件,对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对于离异家庭的儿童要做到公正
、平等、无私、不歧视。寻找孩子们身上的优点经常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及时关心容易被忽视的幼儿,这样他们的社交地位才会得到改善。
(2)特别关注,个别辅导在父母离异时,幼儿肯定会有由家庭方面带来的不稳定情绪,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到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这就需要老师趁
这个机会,倾听幼儿的想法,并且进行及时地心理疏导,帮助幼儿度过这种特殊的时期。同时,在另一方面,要多鼓励幼儿,鼓励同伴与他交往。帮
助孩子树立自信心。适合的时候进行家访,更好的了解离异家庭的内部状况,做好沟通工作,形成家园合力。在幼儿园户外活动安排时精心策划,让
他们与性格活泼开朗的同学多接触,让幼儿发挥自己的特长,鼓励幼儿参与,并利用此次机会进行表扬,使其树立自信心。2.提高对离异家庭幼儿
心理健康教育程度老师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在他们的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的家的亲情与温暖,使他
们不受来自幼儿园的歧视和冷落而感到处处有温暖。组织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加强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和互助,转移注意力,消除其自卑感、孤独感
;激发单亲家庭幼儿多方面的兴趣,转移他们的悲伤的情绪;细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耐心引导,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他人的赞扬,让幼
儿感觉到爱和关注。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一身中的第一个老师,都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独立生活能力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
需要老师结合实际孩子的情况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辜负园丁的美名。(三)社会加强管理,全面关爱1.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当今社
会,离异家庭的父母也会受到很多来自外界的压力,例如经济压力、孩子压力、精神压力、再婚压力、父母压力、工作压力、舆论压力等。一般被我
们称为不正常的有缝隙的组织形式不科学的一种家庭发展形式,再加上对单亲家庭的认识不全面只看到了单亲家庭的不好的一面。所以社会要传播正
确,正能量的舆论,和对做出这种负面舆论行为的人做出惩罚。2.帮助建立离异家庭幼儿良好的生活环境社会上,要给予单亲子女关心和帮助,建
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增加对其教育提供指导的机会。对于单亲家庭以及子女面对的社会舆论压力,政府部门要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对单亲子女教育
心理咨询机构建设构要落实到实处。社区、公共部门等方面支持。总之,社会要给予帮助和支持,增加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对于
建立并完善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社会管理机制的目标任重而道远。结论以上是对离异家庭幼儿心理补偿教育浅显的认知。目前离异家庭幼儿
的心理健康问题仍层出不穷,幼儿时期是人们成长的关键性时期,不容忽视。我希望通过此篇见解来呼吁社会和人们重视离异家庭幼儿,积极进行心
理补偿教育。学校方面要及时解决幼儿心理问题,因材施教。家庭上要改变监护人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注重情感交流。总之,家庭,学校,社会三
合力,相互合作,以爱为引路,打开心结,还幼儿们一个健康美好的童年。参考文献[1]张瑞峰.回应式养育理论下亲子游戏互动质量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21.DOI:10.27212/d.cnki.glnsu.2021.000955.[2]卢俊秀.离异家庭中幼
儿适应性问题的个案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08):29-31.DOI:10.16070/j.cnki.cn45-13
88/g4s.2021.08.008.[3]袁志岭.离异家庭高职生情商的分析与培养对策——以贵阳幼儿师范专科高等学校为例[J].科
教文汇(中旬刊),2021(02):163-164.DOI:10.16871/j.cnki.kjwhb.2021.02.075.[
4]韩彩.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23-24.[5]于欢.单亲家庭幼儿在幼儿园
中的同伴交往关系研究[J].家长,2020(18):7+9.[6]张倩.浅析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J].试题与研究,2020
(15):130.[7]刘明,梁薇.农村幼儿情绪行为适应的现状调查研究——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2
3(02):121-125.DOI:10.13985/j.cnki.34-1227/c.2020.02.034.[8]陈航.父母离
异与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相关研究[J].科幻画报,2020(03):133-134.[9]程春林.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J
].家教世界,2019(30):21-23.[10]侯越.家庭环境与幼儿社交退缩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11
]李静.离异家庭儿童适应不良的个案研究[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19(03):22-25.[12]黄皓明.破裂与纠葛:离异家庭子女的关系自我及其与家庭互动的叙事探究[D].南京大学,2019.[13]杨斯童.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成因及辅导策略[D].吉林师范大学,2018.[14]唐慧娟,王倩.浅谈离异家庭对幼儿的影响及教育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04):206.[15]马添慧.亲子互动对幼儿入园焦虑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16]王玲.浅析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J].华夏教师,2017(12):19-20.DOI:10.16704/j.cnki.hxjs.2017.12.079.[17]刘玉红,秦东方.家庭离异对学前儿童身心影响的个案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7):66-69.[18]余蕾.让爱绽放在离异家庭幼儿的心中[J].知识窗(教师版),2017(06):64.[19]王久凤.离异家庭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影响[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5):75.我衷心感谢沈阳奥鹏教育中心及所有奥鹏教育老师对我的培养、帮助、支持和鼓励。本文能够顺利完成,特别感谢王苏老师的细心指导和不懈支持,她严谨的治学精神,严肃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王苏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谢谢!
献花(0)
+1
(本文系柳盼枝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