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件第三单元
2022-09-05 | 阅:  转:  |  分享 
  
《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学习目的】1、掌握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树立实践意
识,提升认识能力,在知行统一中快乐成长。2、掌握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内在关联,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3、培
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是非,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重点难点】实践与认识、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何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2、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
不断深化的过程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渐深化的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通常要经过两次飞跃才能实现,即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
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检验两个阶段。对事物的认识,总体上表现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反映,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特征。感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
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在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思维,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伪
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实现对事物的认识。一个完成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认识的两次飞跃来实现第一次
飞跃,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发展的必经阶段。第二次飞跃是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
名人名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泽东二、在认识和实践中快乐成长1.人的能力是在实
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正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中,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表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
展过程。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做一个知行统一的人现实中,我们要把知行统一起来,做一个有担当、勇践行、善思考的
人。知行统一实现了认识和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大大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名人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正确对待成功的态
度是,胜不骄,败不馁成功了不要沾沾自喜,要认真总结经验,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功。失败了也不要一蹶不振,要进行深刻反思。
在知行统一中,积极投身实践一方面,要勤于学习、擅于学习.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能力名人名
言“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会误入歧途”
——朱光潜拓展与实践参考答案1.主要是考察同学对知行关系的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养成知行统一的习惯。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讨论,深
化对实践和认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现实的体验活动,实现对知行关系的直观的感受和体认。知与行的关系,
是认识和实践关系的外在表现。它们之间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呈现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辩证发展过程。2.虽然材料是客观的,但答案是开放
和多元的。根据材料中的历史事例,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得出自己的启示和感悟。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平和、理性、坚韧、乐观等对我们走出困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每人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有着各自的解决办法,最关键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大家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3.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是学生时代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尤为关键。本题主要
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既需要我们真正把握理论,也需要我们提高动手能力。用理论指导实践,用现实实践检验对理论的认识,养成知行统一的
好习惯。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一、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名人名言“生活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
眼睛。”——奥古斯特·罗丹1、现象与本质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人能够看到、听到、闻到
、触摸到的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特征:易变性繁杂性个体性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的基本
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认清了事物的本质就能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特征:稳定性规律性重复性
现象和本质是相互依存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也就是说,本质只能通过现象才能表现出来,现象
是本质的外在显现形式。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或者不表现本质的现象,都是不存在的。2、把握事物的本质本质高于现象。只有实现对
事物本质的认识,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才能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行动。世界上没有不可认知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我
们应树立认识事物本质的信心和决心。透过现实认识事物的本质的基本步骤:第一步,占有大量可靠的一手材料。占有必要的材料是
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也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前提。第二步,对感性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认识过程。人们需要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现象,从不甚深刻的本
质认识推进到更深刻的本质认识。二、识别假象,明辨是非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要求我们区分真相、假象与幻象,
对现象进行抽象分析,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1、真相、假象与幻象真相与假象真相从正面直接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从反
面歪曲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真相与假象都属于客观范畴,都是本质的表现形式。假象不同于幻象。假象是客观的,它是由客观
存在的各种条件造成的。与假象不同,幻象是从幻想、幻觉中对事物产生的形象,是主观臆想的产物,是一种错觉。2、明辨是非,选择
正确的人生道路明辨是非,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只有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作出合乎现实
的价值判断。明辨是非,要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我们青年一代要注意思想修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努力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辨是非,要求我们自觉地在学习和实践的活动中,提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拓展与实践参考答案1.主要是考查对知与行关系的把握,提升分析和论述问题的能力。一方面,知与行有着各自的规定性,知不等于行,
知只是表明对事物观念和理论上的认识,具有普遍性。行则是对问题的解决,有着现实的复杂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知与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知是为了行,行能深化对知的认识,知与行相互促进,是一个不断上升发展的过程。2.主要是考查用理论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要求把理
论和材料中的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做到言之有理,论之有据。材料中的两个小孩,都只是根据太阳的表面现象做出各自的判断,都没有深
入事物的本质,有着各自的片面性。3.该题主要考察我们运用现象和本质方面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故事的寓意主要应该从现象和本质区别
方面来分析,可以从老虎和狐狸两个角度,分别阐述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谚语1、科学思维方法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对我们的思维具有规范
作用,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科学的思维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名人名言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进一步的观察材料会使这些假说纯化,取消一些,修正一些,直到最后纯粹地构成定律”

——恩格斯2、加强科学思维训练(1)归纳与演绎训练归纳是指从许多
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可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前提包含该类对象的全体,从而
对该类对象作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不完全归纳法又称简单枚举归纳法,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某类事物中固有的某种属性,并且不断重复而没
遇到相反的事例,从而判断出所有该类对象都有这一属性的推理方法演绎是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去认识个别的、特殊的现象的一种逻
辑推理方法。演绎的基本形式是三段论式。包括:(1)大前提,是已知的一般原理或一般性假设;(2)小前提,是关
于所研究的特殊场合或个别事实的判断,小前提应与大前提有关;(3)结论,是从一般已知的原理(或假设)推出的,对于特殊场合或个别事
实作出的新判断。例如:(1)大前提:我国规定,60岁算老年人;(2)小前提:陈达60岁了;(3)结论:所以,陈达
是老年人。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首先,归纳与演绎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一方面,没有归纳就没有演绎,归
纳是演绎的基础,为演绎提供前提。另一方面,没有演绎也没有归纳,演绎为归纳提供指导。归纳要从个别概括出一般,作为对实际
材料进行归纳的指导思想,往往又是某种演绎的结果其次,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归纳法只是对现存的有限的经验
材料进行概括,因而不仅不能保证归纳结论的普适性。演绎法从一般原则出发思考问题,但它无法保证自己的前提即由以出发的一般原则本身是否
正确无误。因此,归纳与演绎必须在相互转化过程中,弥补各自的缺陷。(2)分析和综合思维训练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和
各个要素,以便逐个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分析的种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系统分析
综合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要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综合的基本特点就是探求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
面、因素和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即结构的机理与功能,由此而形成一种新的整体性的认识。综合后的整体性认识具有新的关于对象的机理和功
能的知识。综合的成果往往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分析和综合虽是两种相对的思维方法,但二者又相互依赖、相互转化。一方面,分析
是综合的基础。没有经过系统的分析,不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综合。另一方面,分析又离不开综合。分析如果没有综合的指导
,就不可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分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综合。科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上升的“综合——分析—
—综合”的周期性运动。(3)历史和逻辑的思维训练历史范畴,是指客观实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反映客观实在的人类认识
的历史发展过程。逻辑范畴,是指理论性认识之间的次序、层次、关系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要求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对事物历
史的考察与对事物内部逻辑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逻辑的分析应以历史的考察为基础,历史的考察应以逻辑的分析为依据,以达到客观、全面
地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目的。(4)辩证思维的训练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
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
”、“亦真亦假”。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这要求我
们在现实中要做到:坚持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提高创新思
维能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1、创新思维的特
点及作用实践性与批判性的统一思维的创新源泉最终都来自于实践,实践的需要是思维创新的最有价值课题。创新性思维建立在实践
的基础之上。创新思维是对传统思维批判性的突破。当传统的思维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实践时,人们应解放思想,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
新精神去挑战僵化的思想观念。创新思维能力是人实现自我价值必备的基本能力,一个人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将一定程度上决定他未来
的发展前途。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2)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3)有较高的专
业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5)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主要有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法、横向思维法等基本方法。要求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突破思维定势在环境
不变的条件下,定势思维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
性思维的枷锁善于捕捉灵感创新精神来源于生活实践,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随时
做记录的好习惯把生活中的灵感随时记录下来,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实现大的创新突破。坚定的信念有“不唯上、不唯
书、只唯实”的胆识和魄力。在创新的成果没有为大家所接受之前,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压和攻击,这时候我们需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勇于承
担风险。拓展与实践参考答案第1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创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增强创新思维的意识。第2题是实践类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观察生活和学习的能力,生活也是我们的一所学校,我们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
人,善于学习,不断进步。第3题是材料分析题主要是通过历史事例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习历史事件成败蕴含的思维
方法的因素。四渡赤水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历史与逻辑等在这个事件中都得到灵活的运用,是创新性思
维的典范。一、实践出真知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社会性活动。正是在实践中,人的意识才得到
发展,人的活动才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才得以从物种进化中脱颖而出。实践作为人特有的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实
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人们才能同活动对象相接触,才能形成一定的感觉经验和判断,为认识事物提
供经验前提。而且,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改造,才能使对象的本质得到充分的暴露。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地给认识提出新课题,推动人们从事新的探索,形成新的理论。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改造和提升着认识工
具和技术手段的发展,扩大了认识领域,拓展了认识视角。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实践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凡在理论上必须争论的一切,那就干脆用现实生活的实践来解决”——车尔尼雪夫斯基名人名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最终归宿。如果从实践中得来的思想、理论、知识不是为了指导实践,那么,知识也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