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正骨手法整复的理论基础与特色
2022-09-11 | 阅:  转:  |  分享 
  
正骨手法整复的理论基础与特色

【摘自】:《祖传正骨疗法》唐益扬

正骨系诊治损伤的专科,是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亦称骨伤科或伤科。其对象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的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损伤,也包括同类原因所致的体内脏器的损伤。

正骨手法时指治疗骨折、脱臼(位)、扭挫伤时使用的各种手法,如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

正骨手法整复涵盖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复位、治疗、康复等过程,在骨伤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唐、元、明代医学著作中,都有正骨手法的系统记载,尤以清代吴谦等编著的《医宗全鉴-正骨心法要旨》中的阐述最为经典:“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意,或未尽其法耶。盖一身之骨体,即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病人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况所伤之处,多有关于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膈近心君,四未受伤,痛苦入心者。即或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难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矣。此所以尤当审慎也。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己之舒卷,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较之以器具从事拘制者,相去甚远矣。足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由此不难看出,正骨手法整复的理论基础源自中医的“脏腑学说”、“气、血、精、津液学说”和“经济学说”,尤其是后者的“十二经筋”理论。同时也是以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学为理论根据的。

对于所有的骨折(含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陈旧性骨折)和关节脱位,西医大多采用X线摄片和开放性手术的诊断治疗方法。西医外科手术是治疗某些危重疾病、疑难疾病的有效方法,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属于开放性手术,故存在组织损伤、失血、麻醉、病人痛苦大、伤口愈合慢、功能恢复不理想、需要特殊仪器设备等缺点。正骨手法整复则能以闭合性手术解决开放性手术诊治闭合性骨折、关节脱位和部位陈旧性骨折的问题。这种闭合性手术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不用开刀、没有刀口,病人痛苦少,愈合快,功能恢复理想,医疗费用也低,受到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和伤病员的欢迎。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