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印度洋板块(3)
胡经国
㈤、马来半岛自然地理
1、概述
马来半岛(MalayPeninsula),位于亚洲大陆东南端,位居北纬1°~7°,为马来西亚联邦的西部。马来半岛面积为237000平方公里。
马来半岛是东南亚一块狭长的地带;在该半岛上有缅甸、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四个国家。其最南端的巴来海角也是亚欧大陆的最南端。马来半岛在历史上曾经有“金色半岛”之称,是大陆连接马来群岛的陆路走廊。由于地峡过于漫长,因而这也让马来半岛成为了马来群岛一体的“海岛文化区”。
马来半岛北接大陆;西临印度洋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南为新加坡海峡;东濒泰国湾、南海。其西部河流短,近海处大面积淤泥沉积,通航受阻;东部河流较长,上游坡降平缓。
2、气候
马来半岛地处赤道附近,终年炎热,其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3、特征
马来半岛,又叫做克拉半岛、马六甲半岛。它是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向南延伸部分,起自克拉地峡。马来半岛的西北部属于缅甸南部;中部及东北属于泰国南部;半岛余下的南部属于马来西亚,属于马来西亚部分的区域又叫做马来西亚半岛。
马来半岛南北长约1127公里,最宽处宽322公里,面积约为23.7万平方千米,主要是丘陵。环绕半岛的水体从东北起,按顺时针顺序分别为:暹罗湾、南中国海(与文莱相对)、柔佛海峡(与新加坡相对)、马六甲海峡(与苏门答腊相对)及安达曼海。
马来半岛上的巴来海角是亚洲大陆最南端。马来半岛北接大陆;西临印度洋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南为新加坡海峡;东濒泰国湾、南中国海。中央山脉纵贯半岛;其最高点大汉山海拔2187米。马来半岛西部河流短,近海处大面积淤泥沉积,通航受阻;东部河流较长,上游坡降平缓。
在古代马来半岛有“金色半岛”之称,历来为亚洲大陆与马来群岛间经济和文化联系的纽带。
4、资源
马来半岛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锡和石油,此外还有铁、钨、铝矾土、磷等;尤以产砂锡著称。
生物资源有橡胶、椰子、菠萝等。森林覆盖区面积占马来西亚全国面积的3/4以上。
㈥、马来群岛自然地理
1、概述
马来群岛(MalayArchipelago),又叫做南洋群岛,是在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其地处东半球,赤道附近,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辽阔海域上。其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马来群岛是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由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菲律宾群岛等2万多个岛屿组成。其岛屿面积为25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岛屿面积的20%。它沿赤道延伸6100千米,南-北最大宽度为3500千米。在该群岛上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东马来西亚)、东帝汶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大部分地区)。
2、组成
马来群岛是世界第一大群岛,在海岛世界中是岛屿众多的群岛“家族”。它由印度尼西亚13000多个岛屿和菲律宾大约7000个岛屿组成。
马来群岛拥有大小岛屿2万个以上,其总面积达280万平方千米。在这2万多个岛屿中,有名有姓的海岛仅占总数的1/5,其余都是“无名小卒”。有人居住的岛屿极少,仅占岛屿总数的1/10,绝大部分岛屿无人居住。在全球所的群岛中,无论是岛屿的数目,还是面积大小,马来群岛都独占鳌头,其他任何群岛都不能与之相比。
印度尼西亚主要岛屿及岛群包括:大巽他群岛、小巽他群岛、摩鹿加、巴布亚。菲律宾主要岛屿包括:吕宋、民答那峨、米沙鄢(Visayan)群岛。
马来群岛还包括:马来西亚(沙巴和沙劳越)、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
马来群岛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环抱苏禄(Sulu)、西里伯斯、班达(Banda)、摩鹿加、巽他、爪哇、弗洛勒斯(Flores)和萨武(Savu)诸海。
马来群岛西与亚洲大陆隔有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北与中国台湾之间有巴士海峡,南与澳大利亚之间有托雷斯(Torres)海峡。
3、气候
马来群岛除了菲律宾北部以外,全在赤道10°以内。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从8100毫米以上减少至不足500毫米,大部地区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每年7-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台风达20余次;向西、向北移动,常使菲律宾遭受强风暴雨侵袭。
马来群岛的气候分别属于以下两种类型。
印度尼西亚群岛气候类型主要是赤道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受位置(分居南北半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气候仍有差异。另一方面,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气候介于亚、澳两大陆地气候之间,也兼有热带季风气候的特色。这是印度尼西亚群岛气候与非洲和南美大陆赤道多雨气候的不同之处。
菲律宾群岛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全年炎热、湿润,年分二季。随着季风方向的更换,雨量的季节分配和空间分布发生变化。除此以外,强大台风的频繁出现是菲律宾群岛气候的重要特征之一。除了菲律宾北部以外,各岛都在赤道10℃以内,平均气温21度,年降水量从8100毫米至500毫米不等,大部分地区越过2000毫米。
由于受地形和气候的制约,因而马来群岛的水系都短小急湍,河流的地面蚀低率很大。马来群岛的自然植被分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土壤是与其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相适应的热带土壤类型。马来群岛的动物界成为亚、澳两大陆动物的分界处。
4、生物资源
马来群岛森林资源重要,可提供贵重木材。水力资源丰富,但是未充分开发。动植物群非常丰富而且种类各异。
马来群岛由于纬度较低,赤道横贯中部,因而炎热多雨的气候与肥沃的火山土壤为热带经济作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岛上是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也有玉蜀黍、甘薯或木薯。商品作物有橡胶、烟叶、糖、椰乾、胡椒、奎宁、肉豆蔻、木棉、西谷米、马尼拉麻等。
㈦、澳大利亚自然地理
1、概述
澳大利亚(Australia)全称为澳大利亚联邦(TheCommonwealthofAustralia)。
“澳大利亚”一词,意即“南方大陆”。欧洲人在17世纪初叶发现这块大陆的时候,误以为是一块直通南极的陆地,故取名“澳大利亚”。Australia即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变化而来。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拥有很多自己特有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澳大利亚领土面积为761.793万平方公里,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全球第大经济体,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被称作“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的国家”。
2、部分基本信息
中文名:澳大利亚联邦
外文名:TheCommonwealthofAustralia
简称:澳大利亚(Australia)
所属洲:大洋洲
国土面积:7617930平方公里
水域率:0.897%
3、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Australia)在经纬度上大体上位于南纬10°~40°,东经113°~153°之间。在区域海陆位置上,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的西北部,介于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它东面濒临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濒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澳大利亚东面隔塔斯曼海与新西兰相望;东北面隔珊瑚海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索罗门群岛相望;北面隔阿拉弗拉海和帝汶海与印度尼西亚和东帝汶相望。
澳大利亚国土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其附近岛屿以及海外领土组成,是世界上唯一的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其面积约为769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位。
4、气候
⑴、季节与气温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虽然时差与中国(含港澳台)只有2~3小时,但是季节却完全相反。12~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9~11月为春季。年平均气温北部27℃,南部14℃。
⑵、气候带
澳大利亚跨两个气候带。其中,澳大利亚北部属于热带;由于靠近赤道,1~2月是台风期。澳大利亚南部属于温带。
澳大利亚中西部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干旱少雨,气温高,温差大。在澳大利亚沿海地带,雨量充沛,气候湿润。
⑶、特点与成因
①、特点
澳大利亚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其气候带呈向西开口半环形分布。其半环形气候带的“核心”为东西向展布的热带沙漠气候带;“中环”从北、东、南三面环绕“核心”,为热带草原气候带;“外环”位于东、南边缘地带,自北向南、自东向西依次为热带雨林气候带、亚热带温润气候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带和地中海气候带。
此外,澳大利亚气候还具有干旱面积大、降水量呈半环状分布、普遍暖热等特点。
澳大利亚大约70%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中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居住。澳大利亚分布有11个大沙漠,它们大约占整个大陆面积的20%。由于降雨量很小,大陆1/3以上的面积被沙漠覆盖。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平坦、最干燥的大陆,中部洼地及西部高原均为气候干燥的沙漠。中部的艾尔湖是澳大利亚的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5米。能用作畜牧及耕种的土地只有26万平方公里。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带,适于居住和耕种。这里丘陵起伏,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除了南部海岸以外,整个沿海地带形成一条环绕大陆的“绿带”,正是这条绿带养育了这个国家。
②、成因
据认为,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形成原因主要是:
A、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
a、大陆轮廓:南北窄,东西宽。
b、海陆位置:西为印度洋,东为太平洋。
B、地形
山地在东部沿海,中、西部缺少高大山地,使其不受大地形的屏障作用影响,气候带呈纬向分布。东部的大分水岭对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有屏障作用,使暖湿气流不能向西深入内陆,同时使山地的东坡降水较多。
C、洋流
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升温增湿;西部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D、大气环流
a、副高穿过大陆中部,使气压带控制大陆的范围增大。由于副高下沉气流控制,因而使澳大利亚气候干燥炎热。
b、东南信风来自南太平洋,气流暖湿。
5、水文
墨累河和达令河是澳大利亚最长的两条河流。这两个河流系统形成墨累-达令盆地,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大陆总面积的14%。
墨累河(MurrayRiver)是澳大利亚最长、最大的一条河流。它发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的大澳大利亚湾。墨累河全长2589千米,若以达令河为河源则其全长可达3719千米,流域面积为100万平方千米。其主要支流有达令河、默伦比奇河等。墨累河流量不大,季节涨落变化较大。每逢冬季涨水时,从河口上溯300千米河段可通船只;干季水浅,河口沙洲阻碍航行。上游干流通航起点为奥尔伯里。
北艾尔湖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湖泊,是靠近大陆中心一个极大的盐湖。它位于澳大利亚南部大盆地(大自流盆地)内。其面积约为8200平方千米(或超过9000平方千米)。北艾尔湖长期呈干涸状态;湖区轮廓随着降水而变化。其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为大洋洲最低点。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干燥的大陆,饮用水主要是自然降水,并且依赖大坝蓄水供水。该国政府严禁使用地下水。这是因为地下水资源一旦被开采,就很难恢复。2006~2009年,厄尔尼诺影响扩大,导致降雨大幅减少,澳大利亚各大城市普遍缺水,纷纷颁布多项限制用水的法令,以节水渡过干旱。
6、自然资源
⑴、矿产资源
①、矿种
资料显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至少有70多种(详见下文)。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其中:
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有:铅、镍、银、钽、铀、锌。
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有:铝土、氧化铝、钻石、铅、钽。
产量居世界前第五位的矿产有:铁矿石、黄金、煤、锰矿石、镍、铀、锌。
出口居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有:铝土、烟煤、铅、钻石、锌。
出口居世界第二位的矿产有:铁矿石、氧化铝、铀矿。
②、分布
澳大利亚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铝土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部。
③、储量
澳大利亚铝土矿总储量为62亿吨,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储量的35%。
澳大利亚铁矿石探明储量为350亿吨,居世界第四位,而且品位高。
澳大利亚铀矿总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8%。
澳大利亚为世界上最大的烟煤、铝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第三大铝、黄金出口国。
⑵、生物水产资源
①、概况
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2万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国家没有的;有鸟类650种,其中有450种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全球的有袋类动物,除了南美洲以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由于环境稳定,因而特别拥有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它们虽然显得原始,但是却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此,澳大利亚被人们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近几十年来外来,外来物种通过不同途径引进澳大利亚,对本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②、“活化石”动物
澳大利亚主要“活化石”动物有:树袋熊(考拉)、鸭嘴兽、袋鼠、鸸鹋(澳州鸵鸟)和褶鬣蜥蜴。树袋熊(考拉)分布于东部的大分水岭;鸭嘴兽分布于东南部沿海地带;袋鼠分布于南部平原与高原过渡地带;鸸鹋(澳州鸵鸟)分布于西部高原的西南部;褶鬣蜥蜴分布于西部高原的北部。
A、树袋熊(考拉)
树袋熊,又叫做考拉。其英语名称Koala是澳洲原住民的方言,意即“不喝水”。由于考拉从食用的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因而它们只在生病和干旱时才喝水。考拉每天18小时处于睡眠状态。
树袋熊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之一,既是澳大利亚的国宝,又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它属哺乳类中的有袋目树袋熊科;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尤加利树林区。在墨尔本有一个考拉保护区,在距离布里斯班1公里处也有一考拉保护区,但是只有在布里斯班考拉保护区才可以和考拉拥抱。在蓝山凭借双眼无法在桉树林中找到考拉,建议带望远镜。其实你能看到考拉动已经很不错了。考拉就这么抱着树,简直就是一个萌物。但是记住:千万不能去打扰它们。
B、鸭嘴兽
鸭嘴兽(Platypus)属于单孔类哺乳动物,是现代世界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它像鸟而不是鸟,嘴像鸭,走起路来又像爬行动物。它们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约克角至南澳大利亚之间,在塔斯马尼亚岛也栖息有鸭嘴兽。
鸭嘴兽是出现在澳大利亚20仙硬币上的动物。它就像中国的大熊猫一样珍贵。
C、鸸鹋(澳洲鸵鸟)
鸸鹋(Emu),又叫做澳洲鸵鸟。其身高可达1.8米,重为55千克左右,比一般鸵鸟要小一些。翅膀退化,不会飞。除了头颈部以外,身上羽毛丰厚。主要食植物,也食昆虫。在繁殖期间,由雄鸸鹋单独筑巢,雌鸟生的蛋也由雄鸟孵化。
鸸鹋是出现在澳大利亚国徽上的动物之一。它是飞翔功能已经退化而不会飞的大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鸟。鸸鹋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种之一,是鸟纲鹤鸵目鸸鹋科唯一残存种。
D、袋鼠
袋鼠(Kangaroo)属于有袋目动物,是哺乳动物中比较原始的一个种群。目前世界上袋鼠总共只有150来种。由于大袋鼠只有澳洲才有,因而被澳大利亚人民视为他们国家的象征。据估计,澳大利亚一共有1200万只各种种类的袋鼠。
袋鼠原产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所独有。所有澳大利亚袋鼠,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里的除外,都在野地里生活。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
所有袋鼠不管体积多大,有一个共同点:长着长脚的后腿强健而有力;腹部表面都有一个育儿袋。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远可跳至13米。可以说,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E、“活化石”动物存活原因
通常,人们应用魏格纳大陆漂移说来解释为什么像袋鼠、考拉这样古老而奇特的“活化石”动物能够在澳大利亚存活至今。据认为,在6500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脱离原始泛大陆,孤独而安全地漂在南半球的大洋上,与世隔绝。在气候相对稳定、未出现大冰期、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侵扰、生存竞争不激烈的特殊而单一的自然环境中,袋鼠等有袋类原始哺乳动物才在地球演化中幸存下来,并且繁殖至今;但是其进化极其缓慢。
总之,A、澳大利亚大陆在6500万年前与原始泛大陆分离,处于一种孤立而隔绝的海陆位置;B、长期以来该大陆自然条件比较单一,生物进化速度缓慢;C、既无大型肉食动物,人类开发又较晚。因此,一些古老动物得以存活下来。
③、其它动物
A、绵羊
资料显示,澳大利亚目前有绵羊2亿多只,是其人口数量的10倍多。“羊口”大于“人口”,“羊比人多”,是澳大利亚草原的真实写照。澳大利亚羊只数量占世界总量的1/6,羊毛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所以,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羊毛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其中90%用于出口;羊毛出口历来居世界首位。中国是澳大利亚羊毛的主要进口国。
澳大利亚养羊产业主要分布在其东南沿海、西南沿海一带及广大的内陆地区。沿海地区的经营方式为围栏存放,集约化程度高;内陆地区的经营方式为天然放牧,经营方式粗放。
澳大利亚从18世纪后期引进29只绵羊发展到现今的2亿多只,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地下水丰富;草原肥美,分布广;羊群无天敌。
B、野兔
澳大利亚本来没有兔子。1788年,随着英国人首次定居澳大利亚的船队,几十只兔子被运到澳大利亚。最初,这些兔子是作为培养食用肉类而引进的,后来一些富裕人家把兔子放到大自然作为狩猎猎物,让兔子在草原上飞快地繁殖。在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估计达到6亿只。它们破坏植被,致使水土流失,草原和畜牧业面临长时间的破坏。澳大利亚采用了各种方法来减少兔子的数量。到1991年,澳大利亚的兔子数量减少到大约3亿只。
C、木蠹蛾幼虫
木蠹蛾幼虫是一种白色、含高蛋白的蛾的幼虫。它是澳大利亚沙漠地区一种重要的昆虫。它被作为一种食材,还曾经是当地土著人的主食。
⑷、森林和草原
澳大利亚森林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天然林面积所占比重不足50%。出产松树、山毛榉、棕榈树、桉树、杉树、白檀木和红木等多种名贵树种。其中,主要树种是桉树。它是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树种,被确定为澳大利亚的国树。
澳大利亚草原面积占大洋洲总面积的50%以上,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6%。
⑸、渔业2022年8月29日编写于重庆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