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正骨手法之摸法(手摸心会)
2022-09-14 | 阅:  转:  |  分享 
  
正骨手法之摸法(手摸心会)

摸法是《医宗全鉴》“正骨八法”中的第一法,也是我们总结归纳的“新正骨十法”中的第一法。摸法是骨伤科触诊方法之一,是中医诊断损伤性疾病的一种主要手法。即用手仔细地触摸检查肢体受伤部位及其周围情况,并通过触摸以发现病人有无骨折或脱臼,以及辨别骨折的类型,作为进行治疗的依据。《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曰:“凡伤损处,只需揣摸,骨头平正不平正,便可见。”以手摸为主,结合视听,辨别骨骼关节筋脉的异常情况,即可知骨折、骨歪、筋柔的情况。根据皮肤温度的冷热可定虚实;依所按部位疼痛的轻重来测深浅;由肿胀的软硬定病的新旧;根据畸形的性质判断是骨折还是脱位;还可根据“痛有定处为骨伤,痛无定处为筋伤”的原则来辨别是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就是说,压痛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沿骨干周径都有压痛,再加上纵轴叩击痛,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肿胀,仍然可诊断有骨折存在。如果痛无定处,压痛散在,则为软组织损伤。通过摸诊可详细了解骨折的部位及其重叠、成角、旋转、侧方、分离等畸形变化的情况,以及脱位的全脱、半脱、前出、后出、上脱、下脱等,做到了然于胸,从而确定整复手法。某些筋伤、肋骨、锁骨骨折(无错位者),有时X线片易出现假象,如果没有摸法的帮助,易造成漏诊或误诊。

通过摸法可了解骨折及损伤后的瘀血情况,根据局部肿胀的情况,判断瘀肿的轻重,以此知道临床及时采取措施,从而达到“血可活,瘀可去,骨可长”的目的。

通过摸法认真触摸骨折断端的对合情况,了解骨折整复的效果和治疗过程中骨折是否发生移位,一边及时纠正。同时,摸法还可了解骨折后纤维骨痂生长情况,判断骨痂生长的快慢。可见摸法对骨伤科疾病预后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摸诊的原则:应先轻渐重,从远到近,由浅入深,顺乎肌肉自然,两头相对,尽量避免病人紧张、恐惧,以保持肌肉松弛,达到密切配合。

表浅部位的骨折如胫骨、尺骨骨折,用两手沿骨嵴两端向骨折处接近进行触摸。对深部骨折,如股骨骨折,可沿肌肉间隙处(在外后方)进行触摸,在触摸的同时,可听到骨擦音,通过骨擦音的性质来判定骨折移位的情况,具体触摸手法,一般归纳为6种。



徐徐摇摆法:医者一手托住伤肢近端,不使其动摇,一手握住伤肢远端,徐徐摇摆之。骨质硬度很强者,则表示无骨折;骨质发软,折端有活动感或有骨擦音者,骨折无疑。

按压法:适用于局部血肿较甚、肌肉丰富部位。如股骨、肱骨。摸触时,医者一手托伤肢上部,一手握住远端向下方轻轻按压,是骨软,是变形,有无骨擦音,从而判断是否骨折。

互相推动法:医者一手握住伤肢上端,一手握住下端,用两手大拇指轻轻地互相推动。骨质发软,有颤动、变形为骨折。

推移法:医者一手用大拇指、示指摸准骨脊,在可疑骨折部位徐徐压迫局部,另一手握住伤肢远端上下推动。可听到骨擦音,骨凹凸不平、可摸到骨折端有骨折,并有移位。

局部捏动法:适用于指、掌、趾骨骨折,即用拇、示两指轻轻捏住患指,患趾徐徐活动,了解是否有骨擦声。

挤捏触动法:医者用手轻轻挤捏触动两骨折端。可听到骨擦声,清脆的碰击音是背向移位斜形骨折,粗糙的磨擦音是横形骨折,挤捏碎石样的磨擦音是粉碎骨折。

以上摸诊检查,仅仅是在一般的骨折情况下可以确诊,但临床病例甚为复杂,往往也有错误现象,特别在摸触不够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于触摸清楚。因此,同时借助X线影像确诊更为可靠。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