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正骨手法之理筋手法和理筋刀手法(二)
2022-09-15 | 阅:  转:  |  分享 
  
理筋刀手法的临床作用

理筋刀手法是詹派骨伤科传承的“绝招”。对于部分闭合性骨折(尤其是肋骨、股骨骨折)、关节脱位和部分陈旧性骨折,可以用闭合性手法代替西医的开放性手术予以治疗,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这种手法既可用于止痛、复位,又可用于治疗、功能恢复。我在接诊骨折、脱位伤员时,通过摸诊或X线摄片基本确诊后,复位前取好穴位,用手指或理筋刀点穴,刀挑手法止痛,此时病人肌肉松弛,精神放松了,出其不意地将骨折断端,用揣、提、推、控或理筋刀挑、按压复位。理筋刀挑、按压用于陈旧性骨折、关节脱位后期关节硬化、功能障碍也是行之有效,可理顺筋络,纠正筋出槽。下面介绍一典型病例。

病人曹海涛,男性,时年63岁,湖南衡阳市人,高级教师,退休后在衡阳市湘涛诗词书画社工作。1994年失足跌伤右足髋部,即送衡阳市某医院治疗半年,卧床,诊断右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稍向后错位,医生决定手术开刀作内固定。因病人不同意手术,出院回家又卧床7个多月,痛苦不已。诊断为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痂生长迟缓,只有少量骨痂。但股骨头无溶解现象,与健肢对比约短1cm。为什么卧床一年多仍痛胀不除,整个下肢微肿,患处胀痛,日轻夜重,不能自己坐起来。我先施以摸、拿、推、控手法,继用理筋刀理顺经络,使上肢经络错缝、出槽得以复位。疗效显著,即可缓解了病情,当晚没有疼痛了。第2天早上能自己坐起来,自己吃饭不用喂了。他赞不绝口:“中医骨科真神奇!”第4天就回家休养,内服熟料五积散7剂、补肾丸20天,1个月零3天就能下地走路了。该病人现有70多岁了,身体健康,步履自如。



当然,在临床上,我们总结归纳的摸法、拔伸牵引、旋转屈伸、端提挤按、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理筋手法、理筋刀手法的“新正骨十法”,往往不是单种手法应用,而是多种手法并用。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对症施治,或旋,或屈伸等,使分离错落之骨折,凸者复平,凹者复起,错者复接,碎者复整。例如:长骨骨折(股骨、肱骨)明显错位重叠及侧方移位,我使用的手法是:首先向变形的方向持续牵引,加大成角30度~50度,使两折端分离,术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一手挤压骨折远端突出处,在持续稳定的牵引下,然后用力反折,对转纵轴拉直,即可复位。又如斜形螺旋形骨折,复位时必须根据受伤的原理,控制骨折移位途径,即根据由哪里出来还往哪里送回去的原则,在轻度牵引下进行回旋,术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一手将骨折远端按移位的经路,紧贴骨折而逆向回旋,矫正背侧移位,使两段骨折面对合,再配合挤压、正对、捺正手法,使两骨折端紧密接触,方可复位。上述两种骨折采用的牵引、旋转、逆向回旋、挤压、反折、捺正多种手法,都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而不是单一处理就可奏效的。所以前人强调视其形而施其术,明其理而用其法,道理就在这里。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