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力资源职业资格培训教案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2022-09-15 | 阅:  转:  |  分享 
  
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一、劳动要素的特点1.动力性。即主体推动性。2.3.4.二、劳动力供给的内容1.微观劳动力供给2。中观劳动力供给3。宏观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可以分为原有的需求和追加的需求两部分。劳动力需求的存量部分一般由原有的劳动供给来满足,其中少量的原有劳动供给会发生变化。劳动力需求的增量,在于企业扩大生产、新行业的建立,特别是新兴部门和消费服务部门的大发展。四、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类型劳动力供求关系,可以分为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三种基本类型。五、劳动力总量过剩在劳动力总量过剩的情况下,形成下列不同状态:1.2.从就业岗位上被排挤、辞退或从学校毕业后尚未找到职业的青年。即公开性失业。3.4.5.六、失业的类型1.2.3.磨擦性失业。4。技能性失业。5。技术性失业。6。选择性失业。又称自愿失业。1.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从事劳动要素交换的场所。如职业介绍所,人才市场。2.3.八、劳动力市场的划分1.2.3.4.5.6.7.九、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要素1.2.劳动力市场客体。在劳动力市场上被交换的客体,是“劳动”要素或人力资源。3.4.劳动力市场过程。5.十、政府的劳动力市场管理的特征1.高效、开放、全方位。2。统一领导和分散管理相结合。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所谓工资,是指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完成规定的劳动任务而作为劳动报酬领取的、由该用人单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货币。其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补贴以及职工、个人福利等。十二、早期的工资学说1.2。供求均衡工资论。3。工资谈判论。所谓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创制的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十四、最低工资。是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社会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所规定的保证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十五、政策。在现代意义上,是国家、政党或一定的组织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采取的行动纲领、方针和准则,是对该国家、政党、组织管辖对象的行为或活动的指导

统计学知识一、统计活动与其他调查研究活动相比较,主要有三个特点1.数量性。2。总体性。3。社会性。统计分析四个阶段。三、数据资料。是进行统计研究的基本依据,搜集完整、准确的数据资料对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揭示事物的数量规律性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四、具体调查方法。有访问法、观察法、报告法和文案调查法等。五、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包括访问法、观察法、报告法等。其中,访问法用的最为广泛。六、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及时性、完整性和正确性的审核。七、统计数据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统计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并按一定的数据格式输入计算机;在数据输入过程中,对原始统计数据进行审核订正、编码、更新和算术运算等;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制作各式过录表和综合汇总表;输出各式打印表和各类数据文件。八、数据处理设计。1.数据的信息标准化。2.准备机器载体并进行检查。3.数据处理所用算法、软件的设计与选择。4。整个数据处理设计要考虑延续性,要利于调查资料数据库的管理。十、矩阵式报表。就是一张具有主栏指标和宾栏指标的统计报表,俗称“二维表”。十一、数据汇总。就是将统计数据按某一标识归类并累计相加,或将统计数据直接累计的计算过程。数据汇总的方法主要有叠加汇总、分类汇总、过录汇总。十二、数据汇总的组织形式。1.2.3.一、单句(见基础知识114页—115页)1.主谓句。2。非主谓句。3。叹词句。4。变式句。5。省略句。6。双宾句。7。连谓句。8。把字句。9。被字句。115页—116页)1.2.偏正复句。包括: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目的关系。3.三、行政公文格式(三段式)1.文头部分。2。行文部分。3。文尾部分。五、上行公文包括:报告;请示。六、平行公文包括:函(公函和便函);会议纪要。七、事务文书。其应用极为广泛,具体种类很多,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八、调查报告的分类。1.2.九、调查报告写作。其写作格式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构成。十、条例文书。包括章程、规定、条例、办法、职责、须知和公约等规章制度。条例的正文一般采用“三则式”或“三段式”结构形式。第一部分为总则,第二部分为分则,第三部分为附则。十一、办法。是阐明为实施条例、规定所制定的具体措施的文体。十二、意向书。是当事人表达意图和目的的文书。十三、经济合同。目前我国的经济合同示范文体的格式,主要有条文式、表格式和条文表格结合式三种。合同条款是经济合同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合同的必备条款;二是选择性条款;三是任意性条款。十四、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以备写作之用的,一切有意义、有价值的资料。十五、选择材料。选择材料就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决定对材料的取舍。其具体要求如下:1.2。二要“典型”。3。三要“新鲜”。二平衡;十七、常见的结构形式。1。纵式结构。2。横式结构。十九、议论的要素。1。论点。2。论据。3。论证。1。归纳法。2。演绎法。3。举例法。4。引典法。5。比较法。6。类比法。7。驳论法
献花(0)
+1
(本文系体系知识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