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古诗三首》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2022-09-16 | 阅:  转:  |  分享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江桥镇中心小学周晓辉

【教学内容】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第9课第一课时

【教材解析】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首个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语文综合性学习立足于语文课程基础之上,是一种通过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其语文素养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方式。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至六年级编排了4次综合性学习,册次、活动内容、学习要素见如下表格。

册次 活动内容 学习要素 三年级下册 中华传统节日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四年级下册 轻叩诗歌大门 根据需要收集材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五年级下册 遨游汉字王国 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

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六年级下册 难忘小学生活 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规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从4次综合性学习的要素看,目标设定汇聚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节日习俗,感受汉字文化。二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能力,写过节过程、编小诗集、办诗歌朗诵会、写研究性报告与活动策划书。综合性学习的要素渐次提升,体现了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本单元选文内容分别涉及节日时令、发明创造、建筑和艺术等不同的文化类型。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和“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编者使用嵌入式结构,将综合性学习穿插安排在课文、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中,让学生在“做”中加深学习感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和迁移运用能力,通过预习已经熟读成诵,所以在字音上无须多费功夫,关键是让学生能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初步领会诗文所蕴含的哲理,读出古诗的韵味。因此,要告别枯燥的讲解,与搭建学习古诗的方法支架,带领学生体验从言到意,再由意到言的学习历程。

【教学目标】

1.认识“魂、牧”等5个生字;会写“欲、魂、符”3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不同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清明》《元日》两首诗,能就本节课所学、且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撰写节日介绍词,并在全班进行展示。

4.了解中国春节、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进一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注释、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不同情感。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撰写节日介绍词,并在全班进行展示。

【方法与策略】

依据新课标要求,我通过课前导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任务驱动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通过借助注释、查字典、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教学时尝试由扶到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预设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并根据内容整合程度设计了六个任务群。《古诗三首》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该素养为纲的大单元教学理念下,我们将一个单元视作一本完整的教材,基于单元目标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为主题创设了“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情境,并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小任进行支撑。



































《古诗三首》是围绕任务一“我们和古人一样过节”来展开教与学的活动。通过《元日》和《清明》的学习,增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伴随着综合性学习的深入,让我们深刻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体会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指出:“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提示,我对本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温故知新,引出新课课题(预设时间:3分钟)

1.学生回忆背诵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传统节日》。

2.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情趣、丰厚的底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古诗三首》中的《元日》、《清明》走进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吧!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一是知识上的承上启下,为即将学习的重点埋下伏笔;二是心理的承上启下,让学生的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走进古诗,认同传统文化(预设时间:17分钟)

活动一:诵读古诗,一起过节

(一)我是这样过节的

1.学生分享自身过春节,家人过清明节以及学校过清明节的一些习俗。

(二)古人是如何过节的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节奏。

(1)师范读古诗。

(2)生自由读古诗。

自读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随文读准“魂、酒”等要求会认的字。

②标出诗歌朗读节奏,按节奏练读。













同桌互读,纠错互评。

指生朗读,教师指导。

要点:在七言绝句中,停顿一般遵循“二、二、三”的停顿规律,提示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注意声断气连,读出停与连。

(5)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6)小组赛读,师生共评。

2.再读古诗,感受节日习俗。

(1)同桌共学

共学要求:

①同桌互读这两首诗,圈画出这两首诗中表示传统节日特有的事或物的词语。

②同桌合作完成学习单。









预设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雨纷纷、欲断魂、放爆竹、饮屠苏、迎红日、换旧符。顺势指导“欲、魂、符”。引导学生观察字的宽窄、高低和穿插。



左右等宽。“谷”两撇平行,上短下长,“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欠”上窄下宽,撇捺舒展。

左窄右宽。左边的“云”要写得靠上一些。“鬼”的长撇要舒展些,插到“云”的下面。

上窄下宽。“付”的左下竖稍短些,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中线上。

(3)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议,改进书写。

3.自由读诗,理解主要内容。

(1)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爆竹、屠苏、桃符”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语,想象节日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要求:想象节日的画面,说一说,诗中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和清明节的?

预设:过春节时人们放爆竹、饮屠苏酒、早起换新符,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清明节人们扫墓,想念已故亲人的悲伤。

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吟诵诗歌。

(4)小组赛读古诗。

4.背诵古诗,深入体会诗情

(1)教师引背,即教师说每句话的前两个字,学生接着背。

(2)让学生借助关键词语、想象画面进行背诵。

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 爆竹、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3)借助板书、板画,背诵古诗。

(三)古今节日大对比

1.组内交流古今春节、清明节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发现古今春节、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完成下面的学习单。

古今节日对比表(学习单) 节日名称 春节 清明节 时代 古代 现代 古代 现代 习俗 我们的发现 预设交流:

古今节日对比表(学习单) 节日名称 春节 清明节 时代 古代 现代 古代 现代 习俗 放鞭炮、贴桃符、喝屠苏酒、守岁、贴门神、贴窗花、除尘布新 贴春联、贴福字、微信拜年、压岁钱、说敬酒词、吃团圆饭 踏青、放风筝、打马球、植树、插柳、荡秋千、踢蹴鞠、吃寒食、先在家祭拜祠堂先祖,后去墓地祭拜先人。 祭扫墓碑、网络代客扫墓、吃清明果、艾草果 我们的

发现 随着时间的变迁,春节的习俗有了一些变化,也有了新的庆祝形式。但是年味不变,对团圆的渴望,对亲人的祝福也不曾改变。 随着时间的变迁,清明节的习俗有了一些变化,也增添了新的祭拜方式。但是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不变,弘扬中华民族孝道亲情的美德也不曾改变。 【设计意图】这两首七言绝句,易理解,关键在于提炼学习古诗的方法,为学生拓展学习有关传统节日的其他诗歌做准备。通过分享自己过节,探索古人如何过节,交流古今春节和清明节的不同节日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以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并对中华文化生命力有坚定信心,从而建立民族文化自信。这正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的:“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

三、延学古诗,弘扬传统文化(预设时间:17分钟)

活动二:传统节日,我感兴趣

朗读古诗,猜传统节日

端午乞巧

[唐]文秀[唐]林杰

节分端午自谁言,七夕今宵看碧霄,

万古传闻为屈原。?牵牛织女渡河桥。

堪笑楚江空渺渺,家家乞巧望秋月,

不能洗得直臣冤。穿尽红丝几万条。

——端午节——七夕节

《生查子·元夕》《静夜思》

[宋代]欧阳修[唐]李白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床前明月光,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疑是地上霜。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举头望明月,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低头思故乡。

——元宵节——中秋节

(二)交流课前搜集、整理的传统节日资料

活动要求: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以上四个传统节日之一作为交流对象,组内同学相互交流所搜集的有关该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有关该节日的由来、习俗、过节过程等方面的信息。

(三)写一写传统节日介绍词

活动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上6个传统节日中任一一个传统节日的介绍词。

预设:

(1)春节

同学们,我要介绍的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

是的,我们也叫它“过年”。过年了,燃放爆竹、贴春联、倒贴“福”字、守岁、发压岁钱……嘿嘿,同学们一定和我一样,又在盼着春节了吧!

据说,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当然,你一定要说过年是为了吓唬那头叫做“年”的怪物的传说,因为,燃放烟花爆竹确实是流传了几千年的风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亿万同胞的盛大节日。我热爱春节,你呢,当然也要爱哦!

(2)中秋节

同学们,我要介绍的是我国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

一听到这个节日名称,你一定马上想到了赏月,吃月饼,亲人团圆……是的,这些都是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的来历跟季节有关,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处于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由于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显得更大更圆更明亮,远在他乡的游子,借此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有咏月的著名诗句,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

【设计意图】猜传统节日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的“通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因此,学生们能够猜中古诗所描绘的传统节日;通过交流搜集、整理的资料,写节日介绍词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识,更加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注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提升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

活动三: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节日

活动要求:小组成员互相介绍,且每组分别评选出一个优秀的传统节日讲解员,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

小组展示活动评价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讲解员入场退场安静不影响课堂秩序,得★ 讲解员出入迅速不拖拉磨蹭,得★ 讲解员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圆润,表达流畅,得★ 讲解员介绍的内容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展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得★★ 星星总颗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在互相观摩和交流中,亲身感受到伙伴们对文化的多元理解,对文化的多样表达。让中华悠久灿烂的文化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深深融入学生们的血脉。这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乐于用口头方式与人交流,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四、心灵对话,共同感悟提升(预设时间:3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打算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

预设:

(1)知道了《元日》和《清明》两首诗写得都是哪个传统节日以及该节日的习俗,还学会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并交流学习了我国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及文化内涵,对中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有了新的、全面的认识。同时明确了自己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当你们为祖国传统文化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成长为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人,并代代相传!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检测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带领学生回归“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一人文主题,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并让学生有意识的肩负起自己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此分层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符合新课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同时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的: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

并且,该作业设计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能够满足学生成长所需,从而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画能烘托诗的意境,板书能让学生捋清古诗脉络,图文并茂,激发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使教学主题突出。

活动二:传统节日,我感兴趣



课文

《古诗三首》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课文《纸的发明》



课后资料袋:纸的家族



语文园地三:语句段运用



课文《赵州桥》



语文园地三:交流平台



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材要求:向别介绍《清明上河图》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古诗三首》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纸的发明》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纸文化



《赵州桥》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建筑文化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艺术文化



任务一:我和古人一样过节



任务二:一张用了一千九百多年的纸



任务情境: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单元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



任务三:一座建了一千四百多年的桥



任务四: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活动一:画里繁华和精彩



活动二:讲述更多的中国文化



活动一:我可来得不容易



活动二:变来变去还是这张纸



活动一:诵读古诗,一起过节



活动三: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节日



活动一:为什么,能走一千四百多年



活动二:凭什么,让人流连忘返



评价标准



组别







献花(0)
+1
(本文系May花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