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国内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2022-09-19 | 阅:  转:  |  分享 
  
国内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现状和展望麦坚凝%%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种慢性疾病,脑瘫的康复需要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治疗方法和技术,使患儿
运动、语言和智力等功能达到最佳功能状态,提高脑瘫儿童生活质量和能力,使其走入社会。一、脑瘫的评定及其发展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评定
方法有如下几类:(")用于发育水平评定的包括&’()’发育筛查测验、+’,’--发展量表、./0-’0发展量表、1
’/2340图片词汇测验等;($)对运动能力评定常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53,,637389(:7;3
(6’/,9’,+<=<),用于评定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适用于>个月?>岁儿童;(@)儿童残疾评定表(A’
4;/7;:,’)/-9/7;3(384;,/2;-;70;()’(730,1B&C),用于评定脑瘫儿童在年龄相关
的独立能力方面的功能受限或残疾情况,适用于>个月?DE!岁儿童;(F)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7;);70
384/;-0-;);(5,G&H)和儿童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89(:7;3(/-;(4’A’(4’(:’386’/
,9’83:I;-4’(,J’’=C<)。+<=<和1B&C主要评价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是否达到指标数量,评价其质量
还可采用运动技能分析方法和实验室检查,例如:三维步态分析或关节肌肉动力学分析、坐姿及平衡功能检测等,肌电图检查也有助于了解主动和
拮抗肌群的协调情况。二、脑瘫的康复治疗技术在脑瘫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方面,.32/7I、K3L7/是经典的神经发育疗法,和1’
73法、上田法都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技术。通过进修学习、培训班和培养专业技师等形式,目前在国内的医疗和康复机构中已
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近年来,国外开始将运用于脑卒中治疗的运动再学习疗法用于无明显认知障碍的年长儿,这是一种把中枢神经系
统损伤后恢复运动功能的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或重新学习的过程的治疗方法。此法利用了学习和动机的理论,以及在人类运动科学和运动技能获得
的研究结果,在强调患儿主动参与和认知重要性的前提下,着重按照运动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和现代运动学习的方法,对患儿进行再教育,以提高其
运动功能。这种方法在脑瘫儿童中可应用于偏瘫步态的矫正,正常运动模式的学习等方面。作业疗法主要是提高个人的自主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
,对提高患儿将来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如针灸、推拿、埋线、穴位注射和中药等在国内应用较广,均有不同程度疗效
。利用电、热、磁、红外线、超声、水动力等物理因素的物理治疗技术对于辅助治疗运动障碍也有较明显效果,物理治疗将随着相关技术
的进步更多地应用于康复医学,而出现更多治疗方法。近年来,神经阻滞技术在脑瘫的康复治疗中,由于降低痉挛的疗效显著和快速,在国内越
来越受到重视,巴氯芬(2/:-38’()口服和鞘内注射阻滞因副作用较大,现较少采用,而巴氯芬电子注射泵由于其价格昂贵尚未广泛应用
。肉毒杆菌毒素G(2379-;(9673M;(G,.NOPG)局部肌肉注射应用较广泛["]。.NO
PG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总剂量、单次剂量、注射用针、稀释方法、注射技术、定位技术、副作用、是否使用镇静剂等[$]。.
NOPG通过局部肌肉注射降低局部肌张力,作用部位选择性强,可明显改善相应关节活动度,以达到提高站立与步行能力、改善或纠正步态、提
高坐位能力或改善坐姿、提高上肢运动能力、缓解疼痛、提高对矫形器的耐受性及便于护理等目的,临床效果至少持续@?>个月。.
NOPG剂量应用主要取决于脑瘫儿童体重、肌肉体积、肌肉位置、痉挛程度等。多数文献报告.NOPG较少出现副作用,在痉挛型
脑瘫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具有很大的潜力,有望部分替代手术治疗。但在适宜剂量、适宜的定位技术,应用时机
、注射次数、效果评价、长期疗效以及注射后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外科矫形手术种类主要有肌切断、肌腱拉长、神经肌支
切断、骨矫形术等。其手术简单,可重复,对痉挛型脑瘫有一定疗效,有其实用性。近年来开展的$种新术式为:(")颈总动
脉周围交感神经网部分剥脱切除术,可增加脑部血流量,从而改善痉挛状态。可在"?!岁间手术,适用于痉挛型和以痉挛型?"F
$?中华儿科杂志$##!年F月第F@卷第F期%QI;(R1’4;/7,GA;-$##!,K3
-F@,S3TF万方数据为主的混合型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可较彻底解除痉挛,降低肌张力
,无复发。但手术有严格的适用指征,术前须经过严格评估,在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才有好的远期效果。虽然手术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但其长期的影响还需总结,不宜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康复工程技术在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国内近年来开始逐步开
展。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踝足矫形器(&’()+,,-,.-/,010,234)、坐姿矫正系统、髋外展矫形器、功能电刺
激装置和日常生活辅助器具等。234能有效地把踝关节固定在功能位,控制小腿三头肌痉挛,控制膝关节过伸,改善步态[5]。坐姿矫
正系统在重症脑瘫儿童应用较广,它由有针对性设计的可调节座椅系统和轮椅组成,其配件可自由组合,可调节性强,满足患儿在成长的不同
阶段所需的支撑及活动功能,能让患儿一定程度上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家长的心理压力[6]。髋外展矫形器能有效矫正髋内收
畸形[7]。随着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微纳米技术和生物材料的发展,康复工程技术在脑瘫儿童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神经干细
胞移植、脑移植、基因治疗,以及脑立体定位干预技术等新疗法和新技术正在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前景。虽然脑瘫的康复一直未达到所期望的理想效
果,但其间每前进一步都带来了极有价值的经验。随着现代神经科学的发展,脑瘫的治疗将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三、脑瘫康复中需要注意解决
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脑瘫诊断和康复工作起步较晚,但自89::年制定脑瘫的诊断标准后,近十余年来,国内小儿脑瘫的康复
工作发展迅速,除边远地区外,基本上建立了脑瘫的专科或治疗中心,开展了脑瘫的治疗工作,使多数患儿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治疗。8;重
视脑瘫患儿功能康复的评定:脑瘫的康复评定是指导和评价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可客观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
围、严重程度、预测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根据评定可为脑瘫的诊断、治疗及修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康复评估至少应在治疗
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各进行8次,通过评定可全面地了解患儿运动功能异常的种类和程度,评定治疗的效果,指导制定下一疗程的治疗计划。
在评定中需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准确判断评定结果。脑瘫的功能障碍是多方面的,除运动障碍外,对语言、进食、排泄、视听觉、体格发育、认知
、心理行为等功能障碍,以及骨关节畸形、肌萎缩、肌腱挛缩等所致的二次残疾也需评定。因此,对脑瘫的康复评定应是全面的,需要多方
面专业人员组成的小组参与,对脑瘫患儿进行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达到全面评定、指导制定康复计划的目的。康复评定小组应由小儿神经科医
师、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矫形师、语言治疗师、外科医师、发育专科医师、眼科医师、耳鼻喉科医师、心理医师、
康复专科护士等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目前,国内还未普遍采用这种多专业小组的评定模式。!<治疗方法推广中的问题:对新技术、新
方法、治疗方案的采用和推广,首先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评价其疗效,而其疗效的评价不应是以经验为依据,而应采用标准化的评定工具评定。治
疗方法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应由于某些因素驱动采用“大包围”的方式(使用几乎所有的方法和技术),应是优选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和方案,并需要考虑医疗经济学问题。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实践证明,脑瘫的康复采用综合的方法疗效较好,因而,在治疗中不应仅使用某一方
法或技术,应根据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等具体情况选择多种技术融合采用。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应用较广,各种技术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疗效,具有
很大的发展潜力,但需要遵循循证医学的要求,进行科学地总结,以便推广,并有机地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重视社区和家庭康复及脑
瘫儿童的长期管理:在社区和家庭开展康复治疗和护理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使康复治疗不仅在医疗机构,并且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保
证康复治疗的持续性和长期性[=,:]。在我国,社区康复还是一个新课题,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发社区和家庭的适宜
性技术(&>&?-1@-A/’1BC0),发展社区和家庭可应用的治疗方法。脑瘫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
水平的提高,脑瘫儿童的生存、生活质量应受到关注。要尽快建立社区康复管理和服务网络,研究管理的方法。倡导政府领导,医疗、残联及
民政等相关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和互补,充分发挥现有康复机构的设施、人员的作用,开发和利用社区和家庭的人力、财力资源,
构建脑瘫儿童康复和训练服务网络,为脑瘫儿童提供在功能康复、教育、医疗?!5!?中华儿科杂志!DD6年5月第
5%卷第5期EF/1’G#>1&-.,2?.1)!DD6,H,)5%,I,;5万方数据保健和社会等方面
的服务。参考文献!"#$%&’,()+,-./"#012341,0#5346340+7,487,
740#9:+32%)74;30+:7)7<)2=2>$:34%3:03#44%#10:#,7/?1)@
’71)2,!AAB,C(>1==2D):>!EF>DD/D.344700G/"#012341,0#534
634H7:03#4>34:+32%)74:07:+43I174%%#>3483>>17>/6,@J+$>K
7%&7+<32,DLLC,MN(!LO1==2):>EAF>PC/N李智勇,朱家恺,黄东锋,等/OJ&术及康
复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者的姿势及行走能力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DLLL,!E(N):P!FPE/C徐开寿,麦坚
凝/踝足矫形器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康复,DLLD,P:DALM/E&38<$J,&73%G,O:+#
87)O,702/?997:0>#9;+772:+3)F,#1407%)383%=72Q3:>0<323
R7)#4:)783Q7)>>3>04:79#):+32%)74;30+:7)7<)2=2>$/6>>3
>0S7:+4#2,DLL!,!N:DF!!/P-4T34>#4@,K#)0#4&?/U>7#92$348
+3=<%1:03#4>$>07,34:+32%)74;30+<3207)2:7)7<)2=2>$:=32#0>01%$/G7QK7%V+32%’71)#2,DLLD,CC:!BBF!ML/B’8)H==G,&4W/-#,7,487,740#90+7:+32%;30+:7)7<)2=2>$/’1)>@X4%3,DLLN,AC:DNCFDNP/MO348+3JG/V7)7<)2=2>$,487,740/X4%34@J7%30),DLLC,B!:PNEFPNA/(收稿日期:DLLCF!DFDD)(本文编辑:付晓霞)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