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对“失重”现象的一个理解
2022-09-21 | 阅:  转:  |  分享 
  
对“失重”现象的一个理解

湖北省恩施高中陈恩谱

一、重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我们以最常见的讨论超失重现象的升降机问题为例,来引入“重力的两个效果”说法:

竖直悬挂的升降机的底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先让升降机处于静止状态,这时物体的重力使

得物体紧紧地压在升降机底板上;然后假定升降机失去控制自由下落,则物体的重力为物体提供随升降机

一起自由下落的加速度g。

最后,让升降机以加速度a(
N,变形,

得升降机底板对物体的支持力为F(mg(ma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升降机底板得压力大小为

FN((((,变形得mg(F((ma

Fmgma

N

N——对这个表达式,可以如此理解:重力产生了两个效果,

其一是为物体提供随升降机一起运动的向下的加速度(ma),其二是使物体紧紧地压在升降机底板上



F(),两者之和为mg——ma(F((mg

N。N

在上述理解基础上,可以认为:升降机静止时,物体的重力没有提供加速度,全部用来产生挤压底板

的效果,因此,物体对升降机底板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升降机自由下落时,物体的重力全部提供向下

的加速度了,就不再产生挤压升降机底板的效果;升降机具有向下的小于g的加速度时,物体的重力一部

分用来提供随升降机向下的加速度,剩下一部分才产生挤压升降机底板的作用——所以,升降机底板受到

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就是物体失重的本质。

二、重力的“意图”与“失重”

1、对“重力的两个效果”的另一种解读——重力的“意图”

对于自由物体而言,重力的“意图”本来是要使物体以加速度g自由下落的,但是,由于升降机的限

制,重力的“意图”未必能够完全得逞:

(1)升降机自由落体——物体重力的“意图”完全得逞;

(2)升降机以向下的小于g的加速度a运动——物体重力的“意图”部分得逞;

(3)升降机静止——物体重力的“意图”完全没得逞。

总结起来,就是:完全顺了重力的“意图”,则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部分的实现了重力的“意图”,

则物体处于部分失重状态。

2、用“重力的意图”之实现与否来分析复杂的超失重现象

【例1】如图所示,上表面光滑的斜面体M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当物体m沿斜面上自由滑下时()

A.M对地面压力等于Mg

B.M对地面压力等于(M+m)g

C.M对地面压力小于(M+m)g

D.M对地面压力大于(M+m)g

[解析]m自由下滑,是顺着重力的“意图”来的,但是又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因此,系统处于部分失重

状态,故选C。

【例2】如图,不计滑轮质量与摩擦,用一段轻绳通过定滑轮将P、Q两物体连在

m(,那么定滑轮对天花板O点的作用力F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

Pm

Q

一起,已知

是()

A.F一定大于mg((

2B.F一定等于mPm)g

QQ

C.F一定小于(m(mgD.F一定小于2mg

P)

QQ

[解析]

m(,所以在重力作用下,必定是P向下加速、Q向上加速,这也是顺

Pm

Q

着重力的“意图”来的,但是两者又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因此,系统处于部分失重状态,

故C正确。另外,Q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绳中张力必定大于mQg,则F一定大于2mQg,A也

正确。【例3】如图,一根细线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系一木球,木球浸没在水中,

整个装置在台秤上.现将细线割断,在木球上浮的过程中(不计水的阻力),台秤示数

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

[解析]浮力实际上是由于重力而产生的(等体积水的重力大于木球重力),木球上

浮也可以看作是顺着重力的“意图”所做的运动,因此,该系统必然处于部分失重状态,答案选B。

【例4】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

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加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力

个数可能为

A.3B.4C.5D.6

[解析]本题可用等效重力场来分析——沿斜面方向向下,等效重力加

速度为g((gsin(。若斜面光滑,系统向下的加速度为a(gsin(,则系统完全顺着“等效重力”的“意图”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故弹簧弹力为零,木板P只受自身重力、斜面支持力和Q对它的压力等3个力,A正确;如果斜面粗糙,

则系统向下的加速度为a(gsin(((gcos((g(,系统部分地顺着“等效重力”的“意图”运动,处于“部分失重状态”,故弹簧弹力不等于零,木板P除了受自身重力、斜面支持力和Q对它的压力等3个力外,还受到弹簧弹力、斜面的摩擦力,故C正确。

说明:本文收录于陈恩谱老师《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2019年6月第三次修订版。

chenenpu.taobao.com

献花(0)
+1
(本文系骆骆课堂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