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4.战国早期玉器特点.docx
2022-09-23 | 阅:  转:  |  分享 
  
随着时代的往后发展,春秋的玉器在视觉效果上,逐渐的由原来的饱满圆润突起的纹饰,龙纹逐渐的解体,纹饰开始由密集向稀疏、由圆润饱满向扁平转变,如
果看到一件春秋常规龙纹的玉器,但是纹饰稀疏,谷纹扁平,那么这件东西的年份基本上就是向战国过渡了。虽然在这个时期的玉器上,有时候还有
龙眼或者具象的龙纹可以观察,从工艺上来说,这个时期的玉器的加工方式和春秋的玉器有了很大的区别。首先是因为纹饰的稀疏,纹饰的简化,玉
器上出现了相比春秋来说更为多的底子,也就是没有纹饰的平面位置。在这些位置上往往会有有别于春秋和汉代的工艺特征,一是地址不太平整,高
低不平的状态非常明显。二是在部分底子上会有纯阴线的纹饰,为了链接突起的谷纹或者云纹。三是地刺的锉磨痕迹粗糙,和春秋的锉磨工艺并无二
致。其次是线条工艺的变化。春秋的线条绝大多数规整,砣痕腹部相续,体现的是线条整体边缘宽度几乎一样,肉眼看上去几乎看不到砣痕相续的痕
迹,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清晰的观察到。而在战国早期的玉器上,线条的继续开始出现了砣痕首尾相续的状态,肉眼可见的单砣加工痕迹和砣砣相续
的线条接续方式。同时,相对于春秋的严谨阴线来说,战国早期的线条就有了略微随意的宽深变化。甚至在有的谷纹的封边线上,会出现纯砣装饰线
和修磨装饰线并存的现象。最后是锉磨,相对春秋的玉器来说,战国早期的锉磨工艺运用的更多,在形制的形成,纹饰的形成,底子的形成上都大量
运用到了锉磨工艺,从这个方面来说,要比春秋运用的更多。作为距离春秋时期不远的年份,工艺上也延续了春秋很多,所以在这个时期既要看到不
同,也要看到工具的延续,甚至这个延续和春秋的痕迹并无二致。一是在战国早期这个阶段,砣依然是纯阴线加工的主要工具,虽然在完工的玉器上
会有修磨的痕迹,但是无法全部掩盖砣的加工痕迹。同时,在这个时期的纯阴线上,砣的宽深和春秋的状态一致,体现了宽而平的特征。二是在这个
时期的玉器上,锉磨工艺和春秋几乎一致,属于粗糙的工具进行锉磨,虽然有的玉器表面看似打磨精细,皮壳很好,但是在纹饰底部的粗糙特征与春
秋一致,表面看似细腻的打磨,依然没有达到战国后期精细打磨的状态。从这些一致和不一致的现象来说,战国早期的玉器属于工具没变,纹饰开始
创新的阶段,新的造型和新的纹饰开始出现了,但是在这个时期的线条和锉磨特征没有本质的变化。从这些一致和不一致的现象来说,战国早期的玉
器属于工具没变,纹饰开始创新的阶段,新的造型和新的纹饰开始出现了,但是在这个时期的线条和锉磨特征没有本质的变化。这是战国早期的玉器
的一些基本特征,战国玉器以中期为界,一分为二,这些特征不是为了了解特征而知道的,是为了鉴定而知道的。在这个时期,还有一种精工平面的
玉器,比如曾侯乙的那些片雕玉器,其实看似精美,那些玉器和这个年份同期的玉器并无二致,在看图库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砣线宽平,接续
略微随意,锉磨略微粗糙,无非是造型和纹饰出现了创新,工艺痕迹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掌握这些特征和延续,实则是为了鉴定使用的,当我们看到
一件这个时期常见造型、纹饰的玉器的时候,如果出现了锋利的砣痕加工的线条,或者是出现了精细打磨的玻璃光,亦或者是整件玉器的搓磨工艺从
底子到突起纹饰的边角都没有任何变化,那么都属于工艺的背离,这种背离就是非常致命的背离了。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28869...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