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汉武帝钦封的鱼
2022-09-25 | 阅:  转:  |  分享 
  
汉武帝钦封的鱼1974年春天,笔者于东海舰队采访,首次品尝到一种海鲜——加吉鱼。看看样子,跟我们内河的鲫鱼大体相似,只是个体比较大,长五十
厘米上下,短而胖,身子肥厚,主食贝类及甲壳类,肉质鲜美,且尾部没有令人讨厌的细骨,当地渔民俗称“海鲫鱼”。加吉鱼属真鲷鱼科,我国海
域与世界各大海区广为分布。中国沿海以辽宁大东沟,河北秦皇岛,山东烟台、龙口、青岛为主要产区。加吉鱼又称加级鱼,这样吉祥高雅的名字相
传还有些来头。据《史记》《汉书》记载,汉武帝即帝位后,曾经八次巡幸东莱郡,历时二十三年。有一次,从长岛返回陆地时,汉武帝站在船头兴
致勃勃地观赏着大海的美丽景色,忽然一条金红色的大鱼蹦到了船上。鱼为吉祥之物,汉武帝非常高兴,立刻让随员拣来观赏,并询问此为何鱼?大
家面面相觑,无人能说出此鱼的名称来历。当时正好太中大夫东方朔亦在船上,汉武帝下令急招东方朔。东方朔急急忙忙来到跟前,仔细一瞧,这鱼
他也不认识。这一下全船的人可傻眼了,汉武帝也面露不悦之色。东方朔不愧为见多识广、机智过人的大学问家,眼睛一眨,高声说道:“此鱼谓之
加吉鱼!”众人非常诧异,齐声高喊:“愿闻其详!”东方朔笑迷迷地说:“今天是皇上的生日,此为一吉。此鱼自动现身,寓意丰年有余,又为一
吉。两吉相加谓之加吉,那么此鱼就该叫加吉鱼。”大家听后齐声叫好,汉武帝也捻须称是。从此以后,真鲷鱼又叫“加吉鱼”加吉鱼苗种阶段体表
为粉红色,随着鱼体长大,体表逐渐变白,鱼体重增到0.2公斤后,体色全部变白,仅在鱼鳍根部略显红色。加吉鱼在海洋鱼类中是个大众化的品
种,可在它们的生活史上却有不平凡的一页:一夫多妻加吉鱼实行“一夫多妻制”。它们一般以一二十条组成一个大家庭,由一个雄鱼为“一家之主
”,其余的都是它的妻子。如果雄鱼死了,雌鱼就会显得六神无主,慌乱不堪。“妻子”们悲伤地在它的周围游动着。游着游着,其中一条体魄健壮
的“妻子”在它的体内分泌出大量的雄性激素,使卵巢消失,精巢长成,鳍也跟着变大了,当仁不让地由雌性变成了雄性,充当“一家之主”,带领
众“妻子”开始了新的生活。越嚼越香的加吉头加吉鱼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钙、钾、硒等多种元素,可以为人体补充丰富蛋白质及矿物
质?。中医认为,加吉鱼煨汤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极为有利,具有补胃养脾、祛风、运食的功效。加吉鱼还因身形优美,色彩吉庆,常被人们捧上
喜宴席。食客们反应:其肉美,嫩豆腐,味鲜胜仔鸡,头尤鲜美,胶质含量丰富,含有大量脂肪,越嚼越香。连云港一带的渔民说“加吉头,马鲛尾
,鳓鱼肚皮黄唇嘴”。骨架如瘦马笔者前年在山东淄博考察蒲家庄(蒲松龄故居)听到一则关于加吉鱼的传闻:不知是哪朝哪代哪位巧人,吃完了
加吉鱼后,像对待鳓鱼、剑鱼那样,将其骨拼成一定的形状。根据加吉鱼骨骼特点,不用其它工具,可拼插成一匹“马”,人唤“加加马”。清明至
谷雨之间,在平昌一带的许多人家,都能看到这种系着红布、挂在室内作装饰的“加加马”,寓意着“马到成功”。“加加马”有骨无肉,犹如秋风
老马,瘦削无比。因此,“瘦得像加加马”又成了那一带形容人瘦的一句俚语而流传至今。乡间,常会听到两人对话:“看你,瘦的,像加加马。”
对方回敬:“说我?不回家拿镜子照照,你比我胖?”以“加加马”形容瘦,真是既形象又生动,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审美情趣。那个时代,瘦似乎就是贫弱的代名词,受不到人们的尊重。1
献花(0)
+1
(本文系双月楼书斋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