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德育教育课题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创新与实践育人机制研究
2022-09-25 | 阅:  转:  |  分享 
  
德育教育课题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创新与实践育人机制研究

前言:“双减”政策的根本目标应该是要充分地维护学的正常教学秩序,纠正传统的“超负荷”现象。“双减”政策在保证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规范学校的日常教学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客观上说明了“双减”的重要性。道德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推进学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从全面推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来看,“双减”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外在表现方式的改变和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宗旨观念的革新。这是因为“双减”政策在客观上需要学教师采取多种途径,以缓解少年儿童的学业负担,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要使上述教育方针的目的达到,需要教师能够灵活地改变传统的道德实践方式,并与学实行“双减”的方针相结合,善于运用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达到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培养和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

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实的应有之义。“双减”之后,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生自由时间相对增多了,课后服务的形式不断丰富,统筹整合了家校社等各方面的资源力量,更加关注减负增质和德育教育,为德育教育开展提供了更多时间和广阔空间。

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地的迫切要求。传统的升学考试评价制度是以分数衡量优劣,对学生德育教育影响较大,导致失德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引发社会问题。思想品德不合格,是危险品。因此,实施“双减”是对教育过于功利的纠正,是重视育人、让教育正本清源的一个重要措施,特别是对深化德育教育是一个重大契机,“双减”政策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来培养学生,给小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有效减少品行不端情况的发生,为小学生成长积蓄前行的力量。

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保障。“双减”政策立足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能够促进学校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和家长转变育人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做到五育并举,落实“五项管理”,更好地实现小学生思想启蒙与精神塑造,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家长的思想水平也会得到提升,加强德育教育与“双减”政策落地相互促进,从而促进“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实到教书育人全过程。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当前,深化课程改革促进了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了教育与全社会的良性互动。综观近年来教育改革政策变化可以看出,基础教育改革围绕立德树人的正确导向,更加注重综合素质,注重全面发展,注重减负增效。

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中学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这一文件的出台在教育界内外引起了热烈响应,能够更好地发展素质教育。

在2017年9月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研学旅行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考察探究”板块中的一部分。

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课程方兴未艾,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崇阳县实验小学课题组提出研学旅行课程创新与实践育人机制研究,以科学的方式推进研学旅行,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注重研学旅行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等,将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衔接,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2)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A、对课题的理论价值的论证:

通过科学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和实践育人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切实感到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大批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在学习期间就必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平时要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全面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该课题从人本主义理论出发,以尊重学生主体为前提,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比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教师的态度、情感会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

B、对课题的实践价值的论证: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想探索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育人理念的变化,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树立全新的育人观,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理论上的支撑。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师生的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塑造学校文化,提高学校品位,使学校成为教师精神的家园、孩子们一生中到过的最好的地方。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激励中健康成长,让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中完善自我,走向成熟、成功。

C、支撑理论: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

本研究是建立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要求学校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差异,激励发展,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自能学习,自能发展,自能创新,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激励、鼓励学生,让他们有兴趣参与学习,获得提高与成功。

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成功教育理论让我们受到启发,目前大部分学生在交际上的“冷场”、“局外人”现象正是由于缺少成功的体验,缺少参与的热情,缺少走向社会、亲近自然的机会。因此在研学旅行课程创新与实践育人机制的研究过程中要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站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畅所欲言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3)研学旅行课程创新与实践育人机制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悉数国外研学旅行,在日本被称之为“修学旅行”;在韩国,毕业旅行是较有特色的研学旅游;英国等欧洲国家,一直就有崇尚研学旅游的风气。中国研学旅行计划的诞生,充分借鉴了国外的研学旅行经验,被赋予了具有中国特色、内涵意义的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对研学旅行课程创新与实践育人机制内容的研究课题十分多,如何达到研学旅行的实践育人的预期目标是课程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小学教育教学中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研学旅行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是随着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支持而不断深入的,其主要内容涉及含义、理论、课程实施与评价等诸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定义不清、理论薄弱、评价方式过于传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策略,明确研学旅行的内涵、加强研学旅行课程的理论研究、规范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加强研学旅行课程的场域建设、完善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机制以及构建研学旅行课程的社会支持系统。比如:于俊霞河北师范大学《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研究》;北京市十一学校研学旅行课题《建立多元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中小学信息技术,2018.10)。

(3)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选题意义

华东师大校长叶澜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课堂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丰富的生命与生命的多方面接触和碰撞,围绕着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而开展的一个过程。”将实验小学研学旅行基地区域资源纳入研学旅行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的,为实践育人服务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投入群体实践活动中,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都是意义重大的。

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在素质教育阶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课程的创新更提高了研学旅行的效率,使研学旅行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积极探索研学旅行创新课程和实践育人体制,创建“研学旅行”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2)开发地域课程资源,探索实践育人体制,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2.研究内容

(1)如何开发地域资源,创新研学旅行课程

(2)如何开发地域资源,探索实践育人模式。

3.主要观点

本课题研究以研学旅行为背景,以探索如何提高研学旅行有效性,构建实践育人模式为切入点,创建各学段新课程体系,总结研学旅行的要素和方法,并在活动中验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校内外紧密相结合,把学生摆在学习主体的地位上。而研学旅行课程的建设是学生能力素质的形成铺桥架梁。既关注学生的学,也关注教师的教,使教与学和谐统一,是研学旅行想要实现的效果。

4.创新之处

研究团队,研究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课程设置和实践育人机制。课题确立了五个层面研究内容,包括:不同学段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研学旅行组织管理与保障机制研究;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践模式案例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及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利用并拓展当地的教育资为实践育人的切入点,研究当地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作为研学旅行的课程素材,巧妙地将校内校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引领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协作,共创良好的实践育人环境,发展学生的能力。

(2)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了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动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调查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设置一定的学生问卷或教师问卷,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方向,以让课题研究切实为教育教学服务。

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我们采取互动研究的方式,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让“教研”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提高研究的效益。

案例分析法: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显行为和内敛特征进行观察、思考,编写教学案例,通过对这些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归纳出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构建研学旅行课堂的要素,以及课程创新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实施步骤

本课题拟于xx年5月--xx年6月期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6月)

①成立课题组,开展前期调查

挑选乐于参与课题研究、热心教学工作、勇于探索的教师组成课题组,对全校学生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分析学生对课堂氛围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期待,对网络的关注程度,为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做好前期准备。

②课题立项,确定方案

采用座谈法,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教育观念,了解目前校本教材编写的要求,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方向,现有条件等,确定研究的具体方案,申报课题,申请立项。

③落实任务,责任到人

反复召开课题研讨会议,明确研究任务,落实分工,责任到人。

④阶段资料汇总

(2)实施阶段(xx年7月——xx年2月)

①课题开题,审定方案

第一步: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不断研讨教学实践,进一步审查课题方案,修订、完善课题实验方案。正式启动课题研究。

第二步:制定“课题组例会”制度,定期开会,交流课题实施情况,调查研究计划。

第三步:制定研学旅行课程落实和实践育人目标考核方案。

②学习研讨,协调研究

第一步: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交流思想,明确方向,协调研究。

③开展活动,适时调控

第一步: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学校学生的发展需要、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的实施以及实践育人机制调查,形成调研报告。

第二步:课题组深入调查实验小学研学旅行基地及周边的地域资源,收集整理课程相关资料。

第三步:请华东师范大学雷万鹏教授的团队来我校课题组指导,分学段进行课程创新和实践育人机制的研究。

④学科渗透,示范引领

开展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评比、微课展示等活动,进行课题交流、研讨,请有关专家现场指导,矫正研究方向。开设公开课、示范课。

⑤积累材料,建立档案

及时撰写上述过程中各方面的经验总结或论文,阶段性报告等,注重积累研究材料,建立实验档案。。

(3)总结阶段(xx年2月——xx年6月)

①利用分析比较法,探讨研究阶段成果,明确不足,弥补缺漏。

②全面总结,课题结题,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③编制《教学案例集》《论文集》《优秀教学设计集》等。

4、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

(1)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本课题负责人程四红毕业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专业,是崇最县实验小学教学副校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二十三年,教学效果优秀,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所教授的学生在全国习作、书法竞赛中取行优异的成绩,执教的语文优质课获省级一等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本人也积极的开展各项科研工作,撰写的20多篇文章获奖或发表。参与了多部校本教材的编写,并且积极参与各类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能力与时间上都有充足的保障。

(2)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参与课题组研究人员有刘俊、廖艳芬、廖瑞霞,他们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而且富有实践和钻研精神,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由他们担任课题专家指导,对课题实践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帮助课题组理清思路,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使得课题研究更加深入。

课题组的其它成员都是均是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对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基础,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对教学理论均有深入的研究并有多篇学术论文还获得了各种国家级等级的专业奖项,能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第一手新问题、新现象、新资料,并对此课题都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

科研手段:

①文献法:用于有关理论研究,选辑资料。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每一个方案的可行性。

②行动研究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

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评价和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辨出方法措施的优劣与可行性,去劣存优,去粗存精,进而总结出一套行之可效的可操作、可推广的即兴伴奏教学模式。

④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体写成书面材料并进行总结反思,在学术期刊与网上交流。



.



2

















献花(0)
+1
(本文系燕虞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