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jlc108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中药饮片质量的智能化监管
2022-09-26 | 阅:  转:  |  分享 
  
·1104·WORLDCHINESEMEDICINEJune.2016,Vol.11,No.6
[7]陈以平.提倡辨病论治力主微观辨证[J].中国中医结合肾脏病
映证,分析影像学特征的生理病理基础;二是探索并
杂志,2012,13(5):377378.
确证各证特征性影像学指标的诊断学意义和价值,
[8]庞智晖,何伟.基于临床和影像的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气“微观辨
阐明同一疾病不同证候以及不同疾病同一证候的影
证论治体系”的构建[J].中华关节杂志:电子版,2013,7(3):363
像学特征生理病理基础,并由此探讨证候的现代生
368.
理病理机制;三是通过证病结合、证方对应、病理金
[9]庞冉,赵晶,潘纪戍,等.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核磁共振表现与卒
中计量表及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标准对照等诊断指标研究方法,逐病、逐证、逐步分
2010,33(11):777781.
离、提出、确证中医证候具有诊断价值的影像学证候
[10]贾玉柱,沈盛晖,祁克信,等.冠心病中医证候与16层螺旋CT冠
诊断和疗效评价指标及其体系,最终构建和不断完
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
善集理论和应用一体的中医证候影像学新兴学科。
17031704.
中医证候影像学科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无论对于促
[11]曾亮,奚肇庆,吴承玉.肺癌中医证候与螺旋CT表现及病理分
型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4):562563.
进中医与包括西医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
[12]章九红,李文泉,张镭,等.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候与影像学特征
的融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水平及其规范
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2):7880.
性、客观性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
[13]张慧,闫咏梅.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中医证候及CT特点
参考文献
的对比观察[J].陕西中医,2008,29(2):174176.
[1]田飞,常俊,赵静,等.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
[14]陈婵,张鹏,王娟,等.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及
战[J].天津中医药,2015,32(7):445448.
超声心动相关指标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7
[2]白晓辉,李晓娟,陈家旭,等.微观辨证在现代中医辨证论治体系
(7):491494.
的发展和应用[J].中国中医药杂志,2015,30(3):649651.
[15]杨利,赵益业.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超声改变与中医证候相关
[3]王少贤.关于中医证候现代化研究的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
性的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2,44(10):2223.
2012,39(6):10211022.
[16]刘燕平,黄娜.慢性胃炎辨证分型与胃镜像相关性研究现状
[4]洪毓键,李福凤,王忆勤.中医舌诊及面色诊客观化应用研究进展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2728.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2):349351.
[17]张北平,刘思德,李明松,等.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型、粘膜组织
[5]郑冬梅,宋文爱,戴振东,等.中医色诊客观化方法研究[J].世界
学分期与中医虚实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消化内镜,2008,
科学技术中医现代化中医研究,2014,16(12):26162620.
2(3):58.
[6]程亚伟,燕海霞,王亿勤.慢性肾衰病理生理变化与中医证候相关
(2015-05-18收稿责任编辑:张文婷)
性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2):31203121.
[3]肖琼.基层医院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J].新疆中
(上接第1100页)
医药,2015,33(1):4041.
以总结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也能够在科学研究和中
[4]夏委.我国中药饮片质量现状与改善策略[J].中国药业,2011,
医“治未病”的预防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8):24.
3结语
[5]韩吴琦,李清芳,黄永丽.对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考[J].
中药饮片是中医预防治病的物质基础,饮片质
中国药房,2011,22(47):45104512.
量的好差决定着防治疾病的效果,目前,中药饮片在[6]彭青,修勇.中药饮片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
报,2011,8(35):136137,171.
生产和销售环节中都存在着种种不规范的情况,由
[7]朱诗慧,沈夕坤,申俊龙.行为经济学视角下中药饮片企业质量
于中药饮片来源复杂,炮制不规范统一,导致假冒伪
风险行为及激励约束机制研究[J].中国药房,2015,26(7):865
劣频繁出现,给中药饮片质量监管带来巨大困难。
867.
本研究在中药饮片的现存质量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8]肖永庆,张村,李丽.中药饮片的分级规格质量评价及优质优价
下,结合产品质量阶梯和大数据的应用的管理理念,
管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2):317320.
从智能化监管视角对中药饮片企业的质量管理提出
[9]刘妍,聂青,陈晶.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基于
中药饮片生产链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6):3319
建议,以期对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提高及中药饮片政
3322.
府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10]王丽芳,王孝敏.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中药饮片不同炮制方
参考文献
法归类与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19):18211824.
[1]王阶,乔夕瑶,林飞,等.中药饮片发展现状及质量管理中存在的
[11]徐颖,钟恋,刘玉杰,等.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的思考[J].
问题与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2):44754478.
时珍国医国药,2015,26(2):355356.
[2]陆兔林,李金慈,于江泳,等.中药标准物质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
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149152.(2015-11-23收稿责任编辑:王明)
献花(0)
+1
(本文系jlc10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