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年内127股跌破发行价,68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为去年的3倍多
2022-09-27 | 阅:  转:  |  分享 
  
年内127股跌破发行价,68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为去年的3倍多今年以来,上市新股频繁破发,今日共有4只新股登陆A股市场,其中森鹰窗业、一博科
技、信科移动上市首日即破发。据大象研究院统计,截至9月26日,A股市场上市287只新股,按照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其中有68只新股上
市首日便遭遇破发,上市首日破发率为23.69%。而2021年上市的524只股票中,也仅有22只首日破发股。也就是说,今年不到9个月
,新股首日破发的数量已经是去年全年3倍多。另外,截至9月26日收盘,收盘价跌破发行价的股票合计127只,占比超四成。今年新股破发新
股情况大象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A股今年共有287只新股上市,其中,创业板112只、科创板91只、上证主板24只,深证主
板28只,北证32只。按照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287只股票中,68只首日破发,占比达到23.69%。68只首日破发新股中,唯捷创芯
-U上市首日跌幅36.04%,亏损幅度最大,其次是普源精电-U,跌幅34.66%,亏损幅度排在第三位的是翱捷科技,上市首日跌幅33
.75%。数据来源:大象投资顾问、大象研究院从今年上市首日破发个股所属板块看,科创板、创业板、北证上市首日破发股票分别为39只、2
1只、8只,在今年这些板块上市新股中数量占比分别为42.86%、18.75%、25%,科创板俨然成为新股破发的“重灾区”,超4成上
市公司首日便遭遇破发。另外,截至9月26日收盘,收盘价跌破发行价的股票合计127只,占比44.25%。与发行价相比,破发幅度超过3
0%的有38只股票,其中迈威生物-U以及翱捷科技-U破发幅度超过60%,三元生物、亚虹医药-U、星辉环材破发幅度超过50%。迈威生
物-U最新收盘价较发行价跌幅61.52%,破发幅度最高。该公司主业为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今年1月份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
。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亏损4.23亿元,亏损金额比公司同期营收高出数十倍。以下是9月26日最新收盘价较发行价破发幅度超过30%的3
8只股票:数据来源:大象投资顾问、大象研究院上市首日破发新股券商排行截至9月26日,今年68只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的新股券商排名如下
:排在第一位的是,中信证券,有10家首日破发新股,而上市项目量有38单,项目破发率26.32%;排在第二位的是,中金公司,有9家首
日破发新股,而上市项目量有21单,项目破发率42.86%;排在第三位的是,华泰联合证券,有7家首日破发新股,而上市项目量有19单,
项目破发率36.84%;另外,财通证券、华融证券以及申港证券3家券商项目破发率100%。数据来源:大象投资顾问、大象研究院新股破发
的主要原因曾几何时,新股具有明显的造富效应,中了新股往往最后很大概率能获得不错的收益。而在A股市场实行全面注册制的大背景下,炒小、
炒新的势头被遏制,新股也将常态化,所以破发也变得常见。近期破发比例大幅度提高,可能有以下方面的原因:从外部因素看,受外围市场、疫情
反复等多重因素影响,A股二级市场跌幅较大。从报价机构来看,部分报价机构未适应新规,不重视投研工作,对二级市场波动、行业和公司基本面
的调整缺乏甄别和预判能力。从发行人角度看,部分发行人及其股东对新股估值预期过高,尤其是当前的Pre-IPO市场存在一定的估值泡沫,
层层传导,推高IPO定价。注册制下的常态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022年以来注册制新股比例达到81.98%,已经占据主导位置。而注册
制下的机构询价制度注定着发行价过高,当亏损效应发酵时,则会陷入恶性循环。西方国家发达成熟市场,注册制新股破发已然成为常态,国内A股
市场还不太成熟也会有同样情况。投资者及券商该怎么做?当新股大规模破发,说明市场情绪不好,投资者不再盲目的为高估值股票买单。此时不仅
仅是新股破发导致亏损,买卖股票更容易导致亏损,投资者在交易股票时,更应该慎重,应适当改变对待新股的态度,提高对打新风险的认知,理性
投资。高市盈率高估值是新股破发重要原因,所以这就要求投资者在选择新股时就应该辨别清楚股票相对估值。当前部分新股在定价时并未充分考虑
到内在价值,从而导致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在定价上存在错位,一级市场的定价可能并不能被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所认可。在当前新股破发屡见不鲜的
情况下,投资者弃购和自身跟投压力,将倒逼券商提升项目筛选的专业能力和定价能力,强化IPO质量把关,促使后续发行定价回归客观和理性。
此外,询价新规的进一步落实和规范,会对市场发行主体、投资机构等形成更大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使得新股定价更趋理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股破发的频率和概率。
献花(0)
+1
(本文系大象IPO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