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课外地理 台风、飓风,原来还有这层关系?
2022-09-27 | 阅:  转:  |  分享 
  
课外地理|台风、飓风,原来还有这层关系?海中之飓四时皆发,而秋夏为多,所现之气如虹如雾,有风无雨,名为飓母(预兆飓风将至的云晕,形似虹霓
,也用来指代台风),夏至后必有北风,必有台信(台风的信息),风起而雨随之,越三四日,台即倏(极快地)来,少则昼夜,多则三日,或自南
转北,或自北转南(此处南、北方向应为风向)……土人谓正、二、三、四月发者为飓,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当地人将台风或类似台风的天
气现象按照季节、月份不同进行分类)。台甚于飓,而飓急于台(意为“台风规模或势力大于飓风,而飓风来势快猛”)。飓无常期(飓风影响时间
没有定数),台经旬日(台风往往会影响十日左右)。自九月至冬,多北风,偶或有台,亦骤(疾速)如春飓……——清代《岭南杂记》台风、飓风
的一点小常识每年夏秋两季(5—10月),中国东南沿海常受到发生于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热带气旋——台风(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
称为台风)的影响。台风侵袭时带来的狂风暴雨,对沿海居民的生产生活危害性极大,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台风带来的“低温”和降水,可以缓
解高温及干旱。热带气旋,在全世界热带或副热带海洋的西部都有可能产生,但以北太平洋的西部洋面为多(中国位于西太平洋海岸)——菲律宾以
东海域及中国南海地区海面上夏季海水温度常常大于28℃(洋面温度超过26.5℃就有生成台风的可能性),是世界主要台风源地。不过,热带
低压发展成台风的概率仅有十分之一。合适的(纬度)位置是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台风源地多在南北纬5°—15°之间。在北美洲西印度群岛
(加勒比海)一带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在南亚和南印度洋一带又叫气旋或风暴,而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则为台风。但是,飓风、台
风仅是产地不同而导致名字不同而已,本质上并无差别。注意,从风力等级划分来看,12级以上的台风分为三个等级,而飓风则等级更多,上限也
更高:一级飓风相当于台风(最大风力12—13级)或强台风(最大风力14—15级),二级飓风相当于强台风,三级飓风相当于强台风或者超
强台风(最大风力≥16级),四级和五级飓风相当于超强台风。中国古代人民对台风的认识对于台风这一天气现象,中国沿海地区民众并不陌生。
不过,“台风”一词始于明清之际,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被国人广泛使用。在此之前,古籍中的台风,多称为飓(“颶”字一说为错字,应
为“風”和“貝”的结合,音同贝)风、飓母风和风痴等。南朝宋沈怀远在《南越志》记载:“熙安间多飓风。飓者,具四方之风也。一曰惧风,言
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5世纪的《南越志》,第一次记载了“飓风”,但中国最早记录台风活动的时间是在4世纪末,即东晋太元十七年(39
2年)。明弘治《温州府志》中记载当时的温州遭遇“飓风、暴雨、海溢……人多死者”。农历六月至九月,台风、暴雨、(天文)大潮(或叠加风
暴潮)三碰头,故而导致损失严重。北宋元丰三年海神庙残碑中,记载“海动”“风报”等术语,被相关专家认定为极可能是目前最早关于台风灾害
气候的专业性描述。海动:“方未风时,蒸溽(湿热)特甚,而波涛山涌,若有物驱之”。风报:“其始发于东北,微者一昼夜,甚者三数日;已而
复有西南之风,随其一昼夜或三数日以报之(台风源地多位于闽浙东南方向,受气旋影响,最初多为偏北风,然后临近或登陆时多为偏南风)”。风
痴:“暴风大起,其色如烟,其声如潮,振动天地,拔木飘瓦,惊畏者不敢屋居以惧覆压。风稍息则雨大倾,雨稍霁(雨停止)则风复作,一日之间
,或晴或雨者无虑百数”。风痴与飓风:“其风之来,狂暴而喧豗(轰响。豗,音同灰)不止,故谓之‘痴’,二广(或意为“两广地区”)则谓之
‘飓’”。飓风的“消失”,台风的上位历史在古代官方话术中,飓风的说法长期占主导地位。明清以来,颱风(清《康熙字典》没有“颱”的字条
)逐渐成为形容影响中国等地的热带气旋的专有名词(1956年,“颱風”简化作“台风”)。放眼全世界,“台风”(typhoon)一词,
各地读音基本相近,如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等。关于汉语中“台风”专有名词的来历,可谓是众说纷纭,常见说法有二:一是转音说,所转
之音有三,或云粤语“大风”的错讹,或云闽南话“风筛”及“风台”(浙江沿海称“风痴”,几个名词同出一源)的转音,或云源自明末清初荷兰
人称台风为“Typhaon”(古希腊风神之名)。二是源地说,以台风源地靠近台湾或者多途径台湾,故以此名之。在“台风”流行后,飓风成
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并将之移至美洲使用。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预报台风,如风力(风向)、云霞
、海浪等状况。例如,唐郑熊所撰的《番禺杂记》中记载:“飓风将发,有微风细雨,先缓后急,谓之炼风。”此外,渔民中流传着“一斗东风三斗
雨”“六月北风,水浸鸡笼”等谚语,即沿海出现东、北等方位的风向,且要持续半天到一天以上时,就是台风将来临的预兆。除了观察风力、风向
,古人还通过观察天空云彩来预测台风。如果东方天边散布着象乱丝一样有光的云彩,从地平线像扇子一样四散开来,渔民将这种云霞称之为“台母
”。同理,闽粤沿海渔民中流传着一句谚语“断虹现(出现在东南方向海面上的半截虹),天要变”。此外,古人还会借助海内动物的异常现象预测
台风到来,如某些发光浮游生物,在台风来临前两三天会上浮到海水表层。?附录?苏轼(一说苏轼之子苏过)著《飓风赋》节选仲秋(农历八月)
之夕,客有叩门指云物(云层状况)而告予曰:“海气(海洋上的云气)甚恶(差),非祲(音同近)非祥(意为“不祥之兆”)。断霓(断虹)饮
海而北指(向北指),赤云夹日而南翔(向南飞)。此飓风之渐也(意为台风将至的征兆),子盍(何不)备之?”语未卒,庭户肃然,槁叶蔌蔌(
枯叶落下的样子)。惊鸟疾呼,怖兽(惊惧的动物)辟易(躲避跑路)……予乃入室而坐,敛衽(整理衣襟)变色(脸色大变)。客曰:“未也,此
飓之先驱尔(意为真正台风还未到,这只是台风来临的前奏)。”少焉(一会儿),排户破牖(音同有。窗户),殒瓦擗(音同匹。捶打)屋(意为
台风损毁房屋)。礧击(音同雷。撞击,冲击)巨石,揉拔乔木。势翻渤澥(渤海。澥,音同谢),响振坤轴(意为台风势如翻海,响震乾坤。坤轴
,古人想象中的地轴)……予亦为之股栗(两腿发抖)毛耸(毛发竖立),索气(呼吸困难)侧足(因畏惧而不敢正立)。夜拊榻(拍打或抚摸床)
而九徙(搬了九次床铺),昼命龟而三卜(意为白天算了三次命)。盖三日而后息(停歇)也。父老来唁(音同燕。慰问),酒浆罗列,劳(劳烦,劳累)来僮仆,惧定而说(同“悦”)。理草木之既偃(倒伏),辑(整修)轩槛(栏板)之已折。补茅屋之罅漏(裂缝和漏穴。罅,音同下),塞墙醒垣之隤缺(修葺残缺倒塌的墙垣。隤,音同颓)……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