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家庭教育科普55问(附答案)
2022-10-01 | 阅:  转:  |  分享 
  
目录1.父母是否能和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32.父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33.为什么孩子开始不愿意跟你说话?34.家庭的规则应该如何制定?35.
父母为什么不能打孩子的脑袋?46.孩子很磨蹭要怎么办?47.孩子总是抱着手机真的是他的错吗?48.为什么说爱阅读比爱看电视好?59
.对孩子的规划,你会劝说或阻止吗?510.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哪里?511.你在孩子面前夸过“别人家的孩子吗“512.孩子喜欢追星,该
怎么办?613.没有避免掉在孩子面前吵架,该怎么办?614.你知道孩子有自恋期吗?615.因为成绩差,孩子变得自卑怎么办?716.
家长最不该说却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717.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话718.孩子的零花钱要怎么给?819.如何培养自信的
孩子?920.如何培养坚强乐观的孩子?921.“惩罚式”教育是否可取?1022.“拆台式”教育为什么不可取1023.当孩子很愤怒
的时候,家长要怎么做?1124.成绩倒数的孩子该怎么救?1125.当孩子说不想学了,家长要怎么办?1226.“表扬孩子”与“鼓励孩
子”差距到底有多大?1227.“控制式”父母的危害有什么?1328.不要一味的和孩子讲道理1429.对于孩子的“另类梦想”家长要怎
么做?1430.不揭孩子的短,是父母最大的修养1431.在哪些时间点,父母不要批评孩子1532.不要做“窝里横”的父母1533.孩
子青春期叛逆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做?1634.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1635.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1736.“贬
低式”教育的危害1737.父母为什么要学会示弱?1838.冷暴力远比暴力更可怕1839.不要让孩子“不要哭”1940.为什么孩子更
愿意听老师的话,却不听家长的话?1941.五种“亲子关系”是毒药2042.“底线教育”的重要性2143.如何杜绝孩子沉迷网络21
44.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2245.不要让“隔代亲”毁了孩子2246.要让孩子学会说不2347.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力2
448.如何避免培养“白眼狼式”的孩子2449.孩子“窝里横,出门怂”怎么办2550.孩子被人瞧不起,父母要做到4件事!25
51.“威胁式“教育有什么危害?2652.孩子觉得学习枯燥时,该怎么办?2753.为什么说原生家庭很重要?2754.如何帮
助孩子化解焦虑?2755.寒暑假如何帮助孩子弯道超车?28父母是否能和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子母和父母玩的再好,也是不能真正玩到一起
的,孩子那种完全放松的玩耍,一定是和同龄人。在和同龄人玩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社交能力,学会了礼让,学会了吵架以后要分享,这些都是在
场景中才能完成的,靠家长口头说是完成不了的。父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家长常常给孩子下命令,因为是家长,所以很容易居高临下,但是却不
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遵守一个规矩,你需要跟他讲清楚为什么要遵守这个规矩,让孩子感觉到这不是父母的一种强权,而
是说这件事情做好了以后,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尽管这个好处他可能很模糊的理解,但是他知道不是家长强加给我的,而是我知道后,自
己愿意去遵守的为什么孩子开始不愿意跟你说话?家长很容易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表现出一种“优越感倾听”的态度。什么叫优越感倾听,就是父
母带着一种优越的位置,优越的想法去和孩子沟通。例如“我吃的饭比你吃的盐还多”“我这是为你好的,你快听我的,别说其他的了”。听一个人
说话,是对一个人基本的尊重,我们有尊重我们的孩子吗?如果一个人没有被听到,没有被理解,没有被尊重,时间久了,就不愿意再和你沟通了。
家庭的规则应该如何制定?家庭里面所有的规则,建议父母亲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制定规则和遵守规则的过程。孩子
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他对于这个规则就会有执行的愿望,所有的规律和契约,孩子参与的越多,执行就越好。父母为什么不能打孩子的脑袋?孩子
的出生,大脑的发育是最完整的,大脑的轮廓,在他妈妈的子宫内部基本上形成了80%。所以后面的信息储存在什么地方呢?它没有地方储存了。
所以人类慢慢进入一个新皮层的储存阶段。所以为什么父母不能打孩子脑袋,是因为要符合儿童大脑发育的规律。孩子很磨蹭要怎么办?孩子的磨蹭
一般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他其实动作并不慢,但是父母性子比较急,其实这个只跟父母的焦虑有关系,跟孩子没有关系;第二种是孩子的确比一般
的孩慢一点。他就做事比较谨慎,然后父母非得要去改变他的谨慎,追求完美的性格,家长就会很吃力;第三种孩子可能是不喜欢父母这种管理他的
方式,跟你对着干,所以家长越催,孩子越烦,就越不想干;这种父母需要思考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第四种就是孩子可能遇到了难度,这个地方他
真的过不了关,所以才慢下来了,那这个时候家长要帮助他的是怎么过这道关。孩子总是抱着手机真的是他的错吗?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玩手机就会很
讨厌,因为家长当时给孩子买手机是为了沟通顺畅,结果发现孩子的手机主要是拿来跟他的朋友沟通顺畅,打游戏,看视频。这些都不是家长想要的
东西。所以家长总觉得有问题。可是在互联网时代孩子的这些沟通、社交就是通过手机,通过这种传媒在发声。他跟我们过去的传媒方式是不一样的
。今天的社会我们称之为后育社会,会发现,很多时候长辈不得不向晚辈学习。教育最大的功能是要让孩子适应未来的生活,所以如果家长总是觉得
这些都是错的,你想去纠正他。很可能是在用OUT的方式把他在往OUT的方向去拉。为什么说爱阅读比爱看电视好?阅读和看电视不一样,看电
视看的是形象,它不需要一个大脑思维的转化过程。文字是抽象的,要把故事转化成形象,孩子才会感兴趣,把文字转化成了孩子的想象力。对故事
的复原能力,场景恢复能力是提升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的最佳源泉对孩子的规划,你会劝说或阻止吗?《2019年北京市青少年发展现
状调查》发现至少一半以上的孩子认为自己是有规划的。但是也有大概20%,30%的孩子,他们会认为自己有规划,有人生梦想,也想这么做,
但是家长阻碍了他去做,经常会跟他说你不要什么样,或者替他安排。建议家长给孩子更多空间。家长的替代式教育限制了他内在自我的成长。孩子
的主动性、能动性就会变弱。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哪里?孩子最害怕的是没有安全感。很多家长觉得给孩子吃,给孩子住,给孩子钱花为什么没有安全
感。但是孩子最重要的安全感来自情感上的安全感。孩子觉得只要进入你的怀抱就有安全。那这个孩子的个性一定是好的。即使物质条件再好,但是
让孩子危惧你的怀抱,视父母为陌生人,那你给多少房子/东西都是没有安全感的。安全感是来自父母这颗心。你在孩子面前夸过“别人家的孩子吗
“很多家长在说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透露出一种兴奋,一种快感,看起来是在为孩子焦虑,希望孩子变得更高,但是其实在给孩子传递一种信息—
—你太差了/你怎么这么差啊。亲子之间的两种关系,一个是权力即你要按照我说的来,另一个是珍惜即我尊重你本来的样子。孩子喜欢追星,该怎
么办?面对孩子狂热的追星行为,一味的打压和职责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适当的接纳爱和引导则能让追星成为家庭教育的契机,让孩子真
正发生改变。第一点需要引导孩子去学习偶像身上的优点,鼓励孩子变得更优秀。第二点要在合理范围内满足孩子追星的好奇心和行为,甚至可以陪
孩子一起追星。第三做好钱款的控制,适当的监督还是很有必要的。没有避免掉在孩子面前吵架,该怎么办?避免不了的时候,要知道,如果父母当
着孩子的面吵架,那也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化解。我既然当着孩子面吵架,那孩子会知道吵架这件事是你有需要的。那如果你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化解,
孩子就会认为,吵架只能增加矛盾。如果当着不了,那后续也要告诉孩子。你看我和爸爸/妈妈两个已经化解了,这件事情我们是怎么处理的。这样
就能更好的让孩子知道,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我们会教会孩子区分情绪和事情。吵架大部分吵得是情绪。哭就是情绪,孩子哭是情绪,
妈妈哭胡总和凶一下也是情绪。那情绪是有需要的。需要就去解决。你知道孩子有自恋期吗?父母如何注意自己的言传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言传只
是告诉孩子自己认为的观念。耗子有一个专门的自恋期,是孩子提升自信心的。你把孩子的自恋全打没了。孩子就没能量了。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
家长的解释要更积极。如果孩子做了件好事,那家长要说“哇,原来你内心里面有个什么品质,是好的”这样孩子就会自己觉得很好。因为成绩差,
孩子变得自卑怎么办?孩子是非常害怕自己周围的人对自己失望的。父母需要用温和并且坚定的方式告诉会给孩子,你只要努力就好了,不管你是否
优秀,我都会一直爱你。这样会让孩子树立内心当中你和他的安全感。第二孩子没有达到目标期望,那父母再给他设定目标的时候,我们可以减少一
些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孩子能偶一个小阶段,一个小阶段时间实现自己的目标,会增加更多的自信心家长最不该说却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
这么辛苦都是因为你”这句话会造成孩子潜意识的负罪感以及自卑心理,家长是希望让孩子能够主动的,认真的,自发的学习。但是把主语变成我以
后,孩子就会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父母。家长需要把孩子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话知乎上有个话题:青春期
时,你最受不了父母什么?有网友整整罗列了8条“罪状”:只谈学习、唠叨、说教、否定、情绪失控、窥探隐私、不信任自己、不关心我真实的想
法。这就是为什么青春期孩子不愿意和说话的原因,在日常相处中父母关上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大门。在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
5大原则:1)孩子需要父母的认同。青少年大脑尚未完全成熟,表现出特立独行的行为,热衷于挑战权威,希望自己的观点可以得到重视。他们看
起来很有主见,对父母的指导不屑一顾,但事实上他们所做的选择绝大部分都会受到父母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没有你的支持和关心,青少年
就会迷失方向。2)双向沟通。父母和青少年之间的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包括诉说和倾听。然而,很多青少年觉得父母不是在跟他们谈话,而只
是在跟他们说话。你的孩子没有不愿意跟你说话,只是他们不会总是在你合适的时间开口。如果感觉父母很忙,心不在焉或者感觉谈话变成审讯的话
,他们会选择沉默。因此,时机非常重要,如果你能等待合适的时机,你会发现你们之间会达到一种很好的沟通效果。3)权威。不要试图去控制你
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是去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这个时期的我们,虽然需要退居幕后,让孩子大展拳脚,但仍要做好孩子的导师,指引他们做出
正确的选择。4)代沟。代沟必然存在,减少它的负面影响才是关键。父母与孩子产生分歧并不是灾难。即使你们对事情的看法不同,你们仍然可以
保持良好的关系。你越能接受另一种观点,你和孩子的关系就会越好。尊重孩子、重视孩子的想法,这是拉进与孩子距离的有效方式。5)情绪。青
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对被嘲笑、打击的话很难接受,作为成年人的父母要懂得语气平稳地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同时,幽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
,幽默可以消除冲突或分歧中的紧张情绪。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困难情况下有趣的一面,这样孩子才愿意打开心扉跟你沟通孩子的零花钱要怎么给
?零花钱,是向孩子进行金钱教育的好机会。当孩子管我们要零花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三件事:1)告诉孩子钱从哪里来。我们可以带孩子去自
己工作的地方看一看,让孩子们知道,他们花的每一分钱都需要父母付出劳动和汗水。手机上代表余额的数字背后,是父母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积累。
2)帮助孩子做好“零花钱规划”。只有父母从小培养孩子有规划地使用零花钱的习惯,孩子才能学会珍惜金钱,买合适的、值得的,而不是肆意挥
霍。3)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记账本,方便孩子直观的了解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并跟孩子一起归纳总结:什么
地方该花钱,什么地方的钱花得不值当,从而制定一份更加合理的计划。零花钱虽然不多,但是仍然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锻炼他延迟满足
的能力。19.如何培养自信的孩子?1)鼓励孩子。盲目地嘲讽、批评、贴标签只会让孩子看低自己的能力,消耗内在能量,甚至还会产生被这
个世界所抛弃的感觉。2)尊重孩子。很多父母为了顾及自身脸面,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表演,只会让原本内向的孩子变得更自卑,原本自
信的孩子变得更敏感。3)高质量的陪伴。父母要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看见孩子的需求,为孩子积累自信的底气和将来乘风破浪
的勇气。4)给孩子自主选择权。懂得放手的父母,付出了比限制孩子,更多千倍的深情,更多万倍的努力,自然也值得收获更为自信、更优秀独立
的孩子。如何培养坚强乐观的孩子?儿童发展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1分钟就有2人自杀,自杀已成为青少年
死亡的头号死因。?想要养育出积极乐观的孩子,就要给予孩子3种心理的养分:1)建立学习之外的广度。如果把学习当作唯一的价值体系,一
旦学业受挫,孩子心中的支撑点就会全部崩塌。孩子需要发现更多、更有意思的生命体验。孩子跟生活贴得越近,生命的根基就扎得越牢。2)看见
孩子,给予无条件的爱。物质条件再优渥,也比不上被爱和被认可的感受。前者给的再多,后者匮乏的情况下,孩子依然难以建立强大的自我。作为
父母,不要做一个审判者,不要光盯着孩子的错误,不要总是用负面的方式,纠正孩子的行为。3)给予尊重,是管教的起点。孩子要求尊重,要求
话语权,这是对个性的要求,也是自尊形成的根本。这就意味着,面对亲子矛盾和冲突,我们再生气,也要采用理性沟通的方式,把孩子当做独立的
人格,尊重他会有不同的想法,平等讨论,而不是粗暴地压制和否定。21.“惩罚式”教育是否可取?用恐惧来逼迫孩子学习,甚至会让孩子更
加厌学。孩子会把自己受到惩罚的原因归咎于学习本身,从而更加痛恨。建立后果意识,才是教育的动机。那些用惩罚来教育孩子的父母,很显然,
他们只是想让孩子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从而达到改善他们眼下的问题。父母人为制造的“后果”,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后果,而是我们故意给
孩子制造的麻烦。只有让孩子体验真正自然发生的后果,才能算是帮助孩子建立后果意识。例如与此在催促孩子的时候,告诉他如果你迟到了我就会
怎样,还不如让孩子真的迟到,当孩子体会到了迟到的真正后果,他才能去改正。真正会教育的家长,绝不是简单粗暴地用惩罚代替后果,而是假装
“顺其自然”,让孩子亲自感受行为的后果,从而建立起规则意识,自我约束。“拆台式”教育为什么不可取一个严厉要求,一个却偷摸给孩子放松
标准,或者带着他阳奉阴违的行为,就叫做“拆台式育儿”。心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叫作“手表定律”,它是指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
的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如果给孩子两种,或者多种选择时,通常孩子会无法选择。同时这种教育也很容易产
生家庭矛盾。更严重的则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心理学上认为:父母长期意见不统一,孩子很有可能养成回避型人格。回避型人格的孩子,见到困难常
常会选择绕着走,或者完全地依赖别人,即使有错误,也会为自己开脱,没有责任感。而且孩子很容易跟对他有利的一方结盟,教育达不到效果,反
倒助长坏风气,养成趋利避害,唯利是图的性格。当孩子很愤怒的时候,家长要怎么做?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心中愤怒的最大来源,是他们根深蒂
固的认为自己没有人爱。孩子愤怒时,虽然面上看着气势汹汹,内心却十分恐惧和痛苦。看见是疗愈的开始。当孩子愤怒时,我们要把它看成一种暗
示,并问自己:“孩子想要的是什么?”愤怒的背后,定有所求。然后,我们只需平静的,温和的,不断给予孩子爱和帮助,孩子就能慢慢变得平静
。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跟愤怒中的孩子讲道理,更不要斥责批评他。这只会让孩子觉得,你在意的是对错,并不是他,进而导致亲子联结再次断
裂。孩子愤怒时,接纳的效果远比说教要大得多。成绩倒数的孩子该怎么救?每一个成功逆袭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因为他们的背后
站着永不放弃的父母。1)没有突如其来的惊喜,有的只是父母不断付出后的得偿所愿。如果父母对孩子含有正面的期待,并通过态度、表情等给予
孩子更多的积极暗示,那么孩子也会越来越优秀。2)做孩子背后的一堵墙,而不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孩子的成长没有按照父母的预期时
,如果父母给他的是一个拥抱,一声鼓励,那么就会化作孩子身前的那堵墙,帮孩子抵御挫败和伤害;如果父母给他的是一句责骂,一记耳光,那么
就会成为压垮孩子世界的那根稻草。3)即使成绩倒数,也绝对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走出牢笼的方法,不是棍棒,而是父母坚定不移的信
任和永不放弃的耐心。人生是一场长跑,我们又何必非要争个朝夕。当孩子说不想学了,家长要怎么办?当孩子说“我不想学了“,他们在说什么?
他可能是害怕付出:我真的很努力了,就是学不会,我不想学了;他可能是缺乏毅力:我都上好几次课了,也没学会,我不想学了;他可能是没有动
力:好没意思呀,我不想学了;他可能是骄傲自满:现在学的我早就会了,我比XXX都厉害,我不想学了。那么了解孩子的可能原因后,对应的:
当孩子因为害怕付出而放弃时你可以说:世界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任何得到都是因为付出过努力。当孩子因为缺乏毅力而放弃时你可以说:
累了就休息一下,但别轻言放弃。当孩子因为没有动力而放弃时你可以说:世界上很多东西都会离开你,但是学到的东西会一直陪伴着你。当孩子因
为骄傲自满而放弃时你可以说:你做得很好,没错。但是学东西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而是为了知道更多有趣的事情。“表扬孩子”与“鼓励孩
子”差距到底有多大?中国很多家长并不懂如何表扬孩子或鼓励孩子,大都落入“过度表扬”或“不当表扬”的误区,把爱的教育误当成毫无分寸的
表扬,所以才让孩子在泛滥的夸奖下,失去了抵抗不完美的能力。希望父母能理解,我们不能为了表扬孩子就“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会带来几个结
果:1)孩子心知肚明,你是骗他、哄他的,他由此也就顺着学会了说瞎话来哄人;2)过度表扬让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位置,自我膨胀,不能应付没
有表扬时的失败挫折;3)当孩子确实不具备该项能力时,因为我们的表扬,他害怕让父母失望,失去父母的爱,因此可能会焦虑难安,更受挫折。
表扬孩子时,怎么做才可以达到鼓励的效果?我们总结了这些小技巧:1)客观描述孩子值得鼓励的行为和成果;?2)不要拿孩子跟别人作比较;
?3)关注并说出孩子的感觉;?4)指出孩子的小进步。“控制式”父母的危害有什么?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发表在《积极心理学期刊》的一
项研究发现:家长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竟然与痛失至亲,对人们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在控制欲强的父母眼中,他们并
不认为自己的方式不对,反而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于是不在乎孩子的感受,一味地为孩子安排生活,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也许一开
始,孩子会愿意配合,可一次又一次地控制,让孩子完全感受不到父母的尊重时,他们就会感到压抑。而这样压抑的情绪,慢慢积压,就会将一个孩
子逼疯。以前认为父母是比孩子早出生的人,所以有责任把经验、知识、技能传授给孩子。但是现在可能得倒过来想,孩子是比父母活得久、死得迟
的人,父母提供的任何经验和技巧都不足以让他应付未来社会。是啊!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孩子未来要面临的世界
是什么样。所以真正爱孩子,就要学会放手,给孩子空间和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成长,成长为一个可以应付未来世界的人不要一味的和孩
子讲道理教育家卢梭认为,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当孩子面对一件错误的时候,家长一味地与之较劲,逼迫
孩子听话,跟他们讲关于这件事是否错了的道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将孩子推到了我们的对立面。对孩子一次次的苛刻,就等于让孩子一次次地自
我否定,那种孤独无肋,只会加深孩子的痛苦,让孩子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要做得有道理,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情做了
之后的后果,从中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对于孩子的“另类梦想”家长要怎么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太多的父母希望孩
子安安稳稳地过一生,只敢给孩子规划那些“抓得住,摸得着”未来,走前人走过的路。我们不敢让孩子向“异类”的边缘试探,害怕孩子赌上青春
,放手一搏,满盘皆输,毕竟追梦的路小众且艰辛,成功者凤毛麟角。那些对性别,对梦想心怀偏见的父母输掉的不仅仅是孩子成才的机会,更是认
知,是格局,是瞭望未来的眼界。所谓的偏见,不过是一场家长自我认知的执念。当孩子到达了我们无法企及的阶段,有了和我们不一样的价值观与
人生观,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否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对于父母而言,最潇洒的事情莫过于跟过往的认知告别,学会和孩子共同进步,这样,我们就
不会对他们“奇奇怪怪”的想法产生质疑,以一种全新的格局与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思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跨过偏见去拥抱他们,让他们放心前行
,前路漫漫,有我们为他们兜底。不揭孩子的短,是父母最大的修养很多的父母,喜欢找孩子的不足,然后放大,抓住不放,想着这是为孩子好。
不仅自己平时天天念叨。还喜欢跟亲戚朋友说来说去。以为这样做,能让孩子听自己的话,马上改正。对孩子来说,你这样揭短,还不如批评一通。
因为有时批评是有过在先,父母能顾及自己的感受,是能够接受的。可是揭短有时却是突然而来的,你甚至都来不及反应。全凭大人的心情,也不会
顾及场合。哪怕你是善意的玩笑,可也要考虑场合和用词。能懂孩子的不足,然后能陪孩子去成长,才是父母应该做的。在哪些时间点,父母不要批
评孩子1)第一条就是“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这就是对孩子尊严的维护。如果孩子犯了错,需要你教育引导。那可以当时当地
温和提醒,然后回家再教育。在家里,或者在无人的地方,可以跟孩子好好谈谈他的行为。让他自己去反省自己的行为。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
利。2)吃饭的时候。如果总是在饭桌上被父母数落。长期这样,孩子甚至会变得不敢坐桌子上吃饭。长大后,跟其他人一起吃饭,也总是会不敢夹
菜。生怕有人对自己不满。3)睡前。睡前,孩子的情绪本来就变得很敏感。平素常用的语气,在这时也许就变重了,你都搞不懂为什么随便说一句
就哭哭哭。而且睡着后,还会说梦话。甚至有的孩子在梦里还会哭醒过来。不要做“窝里横”的父母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踢猫效应”:指人的
坏情绪会沿着强弱等级的社会关系链条传递,由链条的金字塔顶一直传递到塔底,那个最弱小的人,将是最终的承受人,无辜地承受着消极情绪。在
社会中,这个承受者通常是无能的穷困者;而在一个家庭中,充当这个角色的往往是孩子。有多少父母,将外面的情绪带到家里,把孩子当作出气筒
。殊不知,虽缓解了自己的情绪,却将孩子推向了深渊。如何避免自己做“窝里横”的父母,我们可以1.回家前,自我调整一下,将坏情绪关在门
外。2.及时反省,及时道歉。不要碍于家长的面子不去道歉,相比孩子的安全感与自我价值感,面子真的不值一提。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时候,父母
该怎么做?1)成长关键期,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青春期正是孩子寻求建立自我认同的关键期,也是与父母最容易出现摩擦和冲突的时期。一方面
,孩子的自我意识飞速发展,希望有更多自己的领地和空间;另一方面,父母缺乏边界意识,试图控制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结果导致更多的对抗,更
激烈的矛盾。让自己变得有耐心、冷静而理性,学会处理和孩子的矛盾,让亲子沟通更顺畅,让孩子的成长最终走上正轨,就成为父母义不容辞的责
任和必修的一门功课。2)感觉好了,行为才会更好。当孩子有畏难情绪时,我们重点关注的不应该是孩子的退缩行为,而是要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帮
助他扫除拦路虎,这样他前进起来才会更加顺利。当孩子情绪不佳时,我们要首先关注他的情绪,理解他的情绪,帮他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教他用
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等孩子的情绪疏通了,他就能慢慢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理解、包容和引导
。感觉好了,行为才会更好。要让孩子有更充足的内在动力,我们就需要滋养孩子的好感觉。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我
们总以为,孩子乖是好事,让人省心。可我们不知道,很多时候孩子是乖,可是他没有了真实的自己。讨好是一种求生存的应对姿态,在压力情境下
,一个人忽视自己的感受,认为他人和情境都比自己更重要,尽力取悦一切人和事,就是不在乎自己。这便是讨好。”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爱,为
了得到更多的关注,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就会变成一个讨好型的人。孩子的委曲求全只是为了换取爱,在孩子的潜意识里觉得只要我乖就行了,但内
心却有一个声音在叫嚣着“我要做自己”。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是被爱的不够,他需要更多的爱来滋润。一个人强大的内心和爱笑的基因,不是在
乖巧懂事中淬炼出来的,而是在爱和鼓励下滋养起来的。孩子知道自己被深深地爱着,也就会用善良和爱意去拥抱这个世界。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毕
淑敏说:“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的瞳孔中确认自己的存在。如果连最亲的人,都不顾你的尊严,否定你的价值,那么孩子是无法看到自己存在
的意义。”尊重孩子,父母应该做到:第一,“搁置”错误,和孩子平等沟通。为人父母,要学会暂时“搁浅”错误,不要逼着纠错,而是要放缓心
态,和孩子平等沟通。第二,留足面子,不当众责备孩子。第三,关注孩子,批评之后观察孩子情绪。要想及时修复孩子受伤的自尊心,就必须懂得
关注孩子被批评之后的情绪。36.“贬低式”教育的危害心理学家费尔贝恩说过:“儿童受到父母不好的对待时,为了维持父母是好的这种意向,
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不好的。”父母打击孩子,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东西,不配被爱,也不配快乐。最终得到的,就是一个自卑、怯懦
、郁郁寡欢的孩子。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被寄予期待后,他便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更容易达到
对方的期待。台湾拍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面对孩子的不足,父母可以指责孩子:“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啊。”但也可以选择发
掘孩子的优点:“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很多时候,父母换一种说话的方式,很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父母为什么要学
会示弱?12岁之后,父母的沟通方式一定要改变。最关键是,父母要学会示弱。示弱并非是软弱,也不是对孩子无底线的让步。示弱的本质,是一
种养育的智慧,是用柔软化解冲突的技巧。小时候,父母是孩子的全世界,他们心甘情愿地跟着父母的脚步走。可当慢慢长大,他们的视野变得越来
越远,个性越来越强,主见也越来越多。此时,如果父母依然用身份和权威,拽着孩子走,拼命施压,自然会出现激烈的冲突。从心理学上来说,逆
反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所谓叛逆,只是走向独立的宣言。相互较劲,只会让亲子关系的天平彻底失衡。父母的示弱,是一种基于尊重的邀请,是
对孩子袒露关爱的途径。孩子感受到了真诚,也会接纳父母的不完美。唯有彼此靠近,才是一切沟通和教导有效的根基。除此以外,父母的示弱,
也是一种让渡,能够催发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独立起来,快速学会担当。冷暴力远比暴力更可怕“妈妈现在说什么你都不会听,那就先让你冷
静下来。”现实中有很多父母,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将自己与孩子彻底隔绝开,无论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不回应。心理学有一个词叫“存在性焦虑”
,是指当孩子无论说什么做什么,父母都是一种冷漠和敷衍的态度。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没有存在感的,是不被爱的。“父母为掩饰自
身的不足,便掩饰子女最大的长处……他们粉碎孩子的意志和批判精神,从而使孩子无法评断父母。”以冷暴力来惩罚孩子,以达到短暂的服从:妈
妈,我错了,我不敢了。母一时的胜利,换来的孩子这份听话背后,伴随终生的绝望、愤恨和撕心裂肺的痛苦。同时,家庭冷暴力让孩子无以承受
,只好将情绪发泄口转向比她更弱小的群体。在家被冷暴力,在学校冷暴力别人。39.不要让孩子“不要哭”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爱哭就是娇
气、脆弱的表现。所以,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阻止孩子继续哭泣。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哭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能。它和笑一样,它是合理存在的生理反
应,也是正常的情绪流露。很多父母看见孩子哭就大声斥责,甚至粗暴地制止孩子的眼泪。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压抑、隐忍,再也不在父母面前
表露情绪,等到某一天用其他方式爆发出来。影片《BoysDon''tCry》里,男孩的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要阳光,要勇敢”。男孩
伤心哭泣时,总被妈妈严肃地反问:“你为什么要哭?做个大男孩好吗?”我们总认为,教导男孩不哭,就能塑造男孩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形象。但
在影片最后,男孩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负面情绪,他举起了暴力的拳头,挥向同学……哭是孩子释放情绪的通道,所有被压抑的情绪终将以某种方式
发泄出来,不是对内朝向自己,就是对外朝向别人。为什么孩子更愿意听老师的话,却不听家长的话?1)学校环境中有明确的规则。规则,就是行
为的界限。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有了规则,孩子心中也会有一杆秤。许多家庭中呢?可能很难说出几条明确的规则出来。孩子的行为没有一
个具体的参照标准,就不容易形成好的行为规范。2)老师能够坚持原则、奖惩分明。老师有原则,奖惩分明,看得到学生的问题,也懂得欣赏学生
的优点,因此能够在学生心中能够树立起威信,学生自然愿意听从老师的话。一些家长,时常没有底线,不能坚持原则,常常因孩子哭闹或撒娇就妥
协。这样一来,规则就失去了效力,家长说出的话在孩子心中也会失去分量,于是便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自己的话。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缺少肯定
和鼓励,只会抓住孩子的缺点,看不到他的优点,孩子被认同、被欣赏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会影响他的表现。3)老师情绪更稳定,具备更好
的沟通能力。家长常常因为对孩子的过度关心、焦虑,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一旦发现孩子的什么问题,总是容易“上头”,首先发一通脾气,大吼
大叫。这阵势,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家长的情绪上了,反而不利于孩子从根本上认识到问题所在。家长总是情绪化,也不利于亲子之间的有效沟
通,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损伤亲子关系。4)老师做好了榜样,言行一致。在家庭中,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听家长的话,是因为家长的言行不
一致,不能够以身作则。比如不按时作息;爱看剧玩手机,不看书学习;告诉孩子努力读书很重要,自己却热爱打麻将。要求孩子的,自己却做不到
,教育就会缺乏说服力。五种“亲子关系”是毒药1)强势控制。亲子关系,就在“控制”和“逃离”的对峙中变得越来越糟糕。心理学家李雪说: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没有相互独立的灵魂,父母与孩子无法真正的相爱。因为父母
令人窒息的控制欲,会成为孩子的灾难。2)情感勒索。父母以生养之恩,要挟孩子顺从自己,真的是亲子关系最毒的毒药。因为父母的情感勒索,
不仅会把孩子拉入循环的痛苦深渊,还会让爱变质。爱与关系,不断地被消耗和利用,换来的,只能是两败俱伤。3)暴力。羞辱、责罚、打骂、冷
落、只会让孩子加深痛苦的印象并不能改变其行为。只有赢得孩子的心,才能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4)怀疑、不信任。被别人欺负打了回去,
对方妈妈找到家里,我解释,爸爸不信,转手就给我一巴掌:“你不招惹别人,别人会招惹你?”刚写完作业,拿出手机,爸爸说:“又玩一天手机
。”和异性稍微走得近点,爸爸怀疑:“是不是谈恋爱了。”在屋里写作业,爸爸每隔三五分钟就进去看看,是不是在偷懒。孩子天生不愿意与父母
沟通,而是父母一次次不问缘由的责怪和不信任,戳痛了孩子,让孩子望而却步。5)忽视、冷漠。联结始于关注,亲密始于看见。忽视孩子的情感
需求,孩子要不对内伤害,要不对外攻击。无论哪一种,都是父母无法承受的痛。42.“底线教育”的重要性一个人,即使再情绪失控,也该明
白,有些事情绝不能做。底线教育缺失,孩子即便犯错,也认识不到严重性,只会错上加错。“19岁少年因为生气杀死了2岁的小孩”,“初二学
生刮坏奔驰车”我们总是能看见这样的新闻。底线教育是孩子安身立命的基础,宜早不宜迟,父母可以参照以下几点。1)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守住
底线。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想让孩子坚守底线,父母就要先做好榜样。2)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其实也是在
告诉孩子,犯错不可怕,道歉也不丢人,关键是要改过自新。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避免走上歧途。3)让孩子知道,父母
的爱是有底线的。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你,但有些事情只要你做了,我们依然会让你接受惩罚。底线教育其实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绝对不
能做,什么错绝对不能犯。接受了底线教育的孩子,人格才是健全的。如何杜绝孩子沉迷网络1)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当你整日躺在沙发上刷手机
,你就不要奢望孩子能在你旁边安静的学习。2)用手机要有原则。家长应允许孩子“有节制”地玩,和孩子约定每天的上网时间,上网内容,指导
孩子不浏览色情等有害网站,不和陌生网友见面等。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上网规则并严格执行。3)手机不是“洪水猛兽”,宜疏不宜堵。中国青少年
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中指出: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多来自忽视型和专制型家庭。所以,如果家长们真
的想让孩子放下手机,首要的任务,不是“堵”,而是先试着在孩子喜欢的游戏、网络、小说中,找到自己也能享受的东西。4)培养孩子其他的兴
趣爱好,转移孩子注意力。只要孩子的生活安排的丰富多彩,他自然不会喜欢手机。5)巧用上网管理软件。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还有格雷盒子,
番茄TODO软件等,安装后通过设置,可以有效控制孩子上网时间,过滤有害网址和信息,还有远程监控功能。44.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有效
沟通1)关注沟通的本质。在你跟他们谈话之前,最好能够先问问自己:我要传达给他们的信息,是什么?你会发现,其实,把大量的重复强调和语
气词去掉,也不会影响我们想表达的内容。2)尊重孩子以及另一半的感受。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如果父母能够少说多行动,与孩子之间7
5%的问题很可能都会消失。3)学会共情,换位思考。在沟通时,着重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流露出些微的不耐烦、走神、心不在焉,就立刻
给自己一个信号,问自己:我是不是讲得太多了?45.不要让“隔代亲”毁了孩子从人性上来说,隔代人亲近是人之常情,爱孩子没有错,但是
隔代教育的爱必须有分寸感、有边界感、有原则性,不能因为老人的爱没有“断奶”而蒙蔽了双眼,最终变成了孩子的祸害。如何兴利除弊充分发挥
隔代教育的优势,通过找寻隔代教育的边界线和分寸感使之成为促进亲子关系良性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剂呢?1)负责而不主责。由于两代人教育理
念有异,通常会产生分歧,那么,必须要建立明确的界限,以谁的理念为主或者说的为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以父母为主,老人疼爱孩子,
但是不要越位。2)喜爱而不溺爱。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老人对孙辈的爱要适度,不要过度溺爱、事事包办。只有克制的关爱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成
长空间。3)沟通而不争吵。当父辈和祖辈在教育孩子上的意见不一致时,要避开孩子,商量更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达到认识上的统一。当年轻父
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方法要得当。而且,尽量不要在老人面前教育孩子,一是孩子有老人撑腰也不愿听父母的话,二是老人容易护着孩子不利于管
教。4)感恩而不埋怨。因为年龄的差距,祖辈和父辈在教育理念上肯定会存在着代沟,但在教育下一代问题上,大家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好。父辈
要理解祖辈爱孩子的心理,也要理解他们帮忙带孩子所付出的辛劳,要懂得感恩。46.要让孩子学会说不作为父母,我们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
拒绝的权利,当别人提出的要求自己不愿意满足的时候,要勇敢的说“不”。唯有如此,孩子才会懂得尊重自己的内心,获得更强的幸福感。每个孩
子都是独立的个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而懂得拒绝的孩子可以释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轻松快乐的成长,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合理的拒绝呢?1
)教孩子勇敢的说“不”。没有必要去过多的在乎别人的眼光,更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别人而违背自己的意愿。2)引导孩子礼貌而友善的拒绝。礼
貌而友善的拒绝别人,可以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还不会让拒绝的对象觉得自己不被尊重。这种委婉的方式会让彼此都感觉很舒心。3)允许孩子表
达自己的意愿。父母总是喜欢替孩子做决定,而不等孩子自己去表达意愿,久而久之,孩子就忘了该如何去拒绝一些不合理的需求。为人父母,我们
要让孩子明白,拒绝并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它只是遵从内心做出自己的选择。47.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力抗挫力弱的孩子,把挫折看做失败
,从此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努力;而抗挫力强的孩子,从挫折中汲取经验教训,愈挫愈勇,持续保持斗志。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呢?
1)向孩子表达爱和关心。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是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的源泉。当孩子感觉到爱和关心,抗挫力就会增强。2)承认和接纳不完
美。作为父母,我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知道:你并不完美,你注定要奋斗,但你值得被爱,值得享有归属感。3)给予孩子积极的认知引导。通过积极
的认知引导,培养孩子用更全面、更积极的思维方式来对待挫折,将挫折转变为下一次前进的动力。48.如何避免培养“白眼狼式”的孩子要想
得到爱的平衡,必须学会让孩子付出爱,也就是学会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那么,父母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1)学会享受孩子的爱。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存在性焦虑”。当孩子无论说什么做什么,父母都始终保持一种冷漠敷衍的态度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没什么存
在感的,他们找不到亲情中的安全感。对他们而言,被无视相当于被抛弃。同理,如果孩子对父母爱的表达,没有得到父母积极的回应,孩子就会失
落,会没有安全感,甚至不确定父母是否真的爱他。2)学会向孩子“索爱”。父母老是觉得自己比孩子“强大”、比孩子有“实力”,所以总是一
味地给予孩子爱,他们觉得孩子没有表达爱的能力。孩子会因为能够帮助父母做点事,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存在感,使命感,越来越懂得如何
爱父母。3)学会向孩子“示弱”。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会迅速迟钝麻痹。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一味付出不求回报,
孩子会变得麻木,会觉得你根本就不需要他的爱。所以,别光顾着付出,适当地向孩子示弱:当你疲惫的时候,告诉孩子,让他知道心疼你,体谅你
;当你生病的时候,不要刻意隐瞒孩子,将你的真实感受告诉给孩子,让他知道你需要他。49.孩子“窝里横,出门怂”怎么办孩子窝里横,
因为他知道,父母永远爱他,窝里横不仅能达到目的,还不会被惩罚。“在外怂”可能是因为离开家,缺少安全感,或者因为父母的越俎代庖。那父
母如何引导?在家中建立明确的规则。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和发泄情绪3)为孩子创造社交机会50.孩子被人瞧不起,父母要做到4件事!1)教
孩子摆正心态用平常心看待攀比。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重点在于,父母自己要摆正心态,才能引导孩子以平常心看待攀比。如果父母不
以贫穷为耻,孩子也不会认为金钱是衡量地位的标尺;如果父母自怨自艾,孩子自然也会感觉低人一等。2)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独立思考
对待他人的嘲笑。父母必须告诉孩子:我们无法左右他人的言论,却可以决定自己的思想。不要让嘲笑你的人拖了后腿,只要是你坚定的事情,就不
要理会他人,心无旁骛地去做,一定会走得越来越远。3)在孩子背后坚定的鼓励,让孩子拥有战胜嘲笑的力量。事实上,孩子在面对外界嘲笑、质
疑的声音时,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坚定地站在孩子身后的父母,就像一张过滤网,可以帮助孩子屏蔽掉负面的声音。他们会知道,无论
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父母都是他们最大的靠山。4)告诉孩子不要轻视别人,更不要轻视自己。“身处高位者,低调做人;身处低位者,不卑不亢。
”这是父母应该告诉每个孩子的道理。51.“威胁式“教育有什么危害?教育专家曾明确指出:长期处于威胁状态下的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形成
讨好型人格甚至失去自我等,严重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迎合他人、讨好他人就意味着孩子会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他们做事情的时候没有自己
的主见,不敢发表不同的意见;他们会把不属于自己的错误归咎给自己甚至会不停否定自己、责怪自己;他们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更没
法真正得到内心的快乐。我们以父母权威威胁孩子,指责孩子,控制孩子,都只能把教育的成效体现在表面,并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只有像朋友的
父母那样,尊重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苦恼,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邀请孩子一起去寻找解决办法,为孩子提供一个选择,多给孩子一
份耐心和温柔,才能让孩子认同你,并朝着你希望的方向改变。52.孩子觉得学习枯燥时,该怎么办?孩子的兴趣是最好的调剂品。如果孩子一
直被逼着复习,考试,做作业,背东西。孩子难免会觉得不快乐。孩子知道这些事要做,也会去做。但是家长需要让孩子适当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要照顾到人天生都是不同的,爱好也有所不同。家长需要给孩子发展自己特殊才华,兴趣爱好的空间。53.为什么说原生家庭很重要?你希望
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什么样的人。因为孩子,一直在模仿父母。一个家庭里面,父母如果爱读书,孩子就会爱读书;父母爱说脏话,孩子就会爱说脏话;父母没事在玩手机,那孩子也是,这就是习得。而且越小的孩子,他的吸收力越强,那么孩子身边的人给他的影响就越强。所以如果想要孩子成长成什么样,家长要先有一共可习得的榜样。54.如何帮助孩子化解焦虑?1)心态上的准备:我们要对考试做“一般化“的处理,平时是什么样子,考试是什么样子。不要针对考试做加餐,做营养补充。同时告诉孩子孩子没考好没关系,告诉孩子考试的作用是什么,是对所学知识的检测,如果检测不好,则针对性补足。告诉孩子需要持续学习,不要把把所有的功力都放在临考的前几天。2)情绪上的准备:通过运动/音乐/小睡/暗示鼓励/呼吸调整/宣泄等方式进行放松。例如在考前让孩子选择一个时间活动起来,让身体分泌的“多巴胺“,这个激素会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和放松。或者让孩子养成中午午睡的好习惯,避免因为睡眠不足引发的情绪波动与记忆力下降3)行为上的准备:预防比解决焦虑更重要。首先,引导孩子要相信自己的老师,如果孩子本身对孩子不信任,可能会不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导致考试不自信,如此恶性循环;同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孩子在考前加班加点,影响临场发挥;最后要提是孩子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人际关系越好,那这个人发生心理问题的风险就会降低。因为他们更容易排解自己的情绪,这种和孩子的内向和外向没有关系。55.寒暑假如何帮助孩子弯道超车?学期内的学习,更多是一种状态的维系,并不能拉开差距,真正的区分度在寒暑假。假期该怎么安排规划,主导权在家长身上。虽说孩子意见也要听取,但绝大部分的孩子,对于学科规划都是云里雾里的,低年级的孩子更是随性。寒暑假要利用好,家长要有重视规划的意识。规划的思路参考如下:步骤一:对孩子学习进行整体回顾最有用的判断是:学期内的考卷,还有期末复习状态。哪里存在薄弱项,便补哪里。即使不依赖试卷,薄弱项在期末复习阶段已能够得知一二了。为什么要做这一步呢?因为要决定假期学习方向,究竟是要查缺补漏,还是往前拔高。步骤二:目标制定如果是查漏补缺,那加强练习就好了。往前拔高的话,需要家长费的心思要多一些。因为要考虑两个重要问题:教纲教材中,各学科下一学期/下一学年的发展目标;自家下一阶段的目标;英文、数学这两科,大家的学习进度都超前很多,也就继续按照家庭目标去规划好了。步骤三:执行计划制定比如实施方式:是送出去报班、还是自学?再如材料选择:打算用哪套教材?万一这套书不管用,是否有其他同类教材可以顶上?还有时间进度表:因为家长要工作,往往需要委托他人、孩子自己执行计划。这便要有一个详细时间表保证执行。时间表要科学,要留出足够的缓冲时间。步骤四:坚定地执行下去好不容易做好计划,要出效果,肯定要坚定地落实下去。计划做出来,必须小孩认可才好执行。不然计划再完善,小孩不配合,都是家长的独角戏。
献花(0)
+1
(本文系三月阳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