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方志敏5个儿女现状如何?幼子不幸夭折,长子牺牲,爱女却不识字
2022-10-05 | 阅:  转:  |  分享 
  
方志敏5个儿女现状如何?幼子不幸夭折,长子牺牲,爱女却不识字一次,方梅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老区葛源收集父亲的资料。许多老红军听说了,有的在
战争中锯断了腿,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赶过来;有的已经下不了地了,由后人背着过来。他们一见到方梅,全都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说:"今天终于
见到方志敏的后人了!"原来,他们都曾是方志敏的部下,他们把对方志敏的感情,全都寄托在这位烈士后代身上。那一天,方梅一边听着老红
军们讲父亲的故事,一边匆忙地记着笔记。除了老红军,还有周围的乡亲们,全都赶过来,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起来,都想看一看方志敏的后人。
方梅此行,是为了追寻父亲的踪迹,是为了完成自己为父亲立传的心愿。父亲在世时,3岁的她才见过父亲两次面。因为父母早期参加革命,方梅
从小被送去一户村民家中抚养。作为方志敏唯一最爱的女儿,她的人生,却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当她知道自己是方志敏的女儿后,她开始了与父亲
、与自己和解之路。01革命伴侣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很快,白色恐怖波及江西。
当时,方志敏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闽浙赣地区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准备在赣东北建立革命根据地。被国民党追杀的他,只得潜入党的秘密机
关——南昌市黄家巷4号。组织为了他的安全着想,派了一名交通员和他联络,这名交通员便是他日后的妻子缪敏。恰巧,全国农协秘书长彭湃
到江西视察工作,和方志敏住在了一起。澎湃通过几天的观察,发现方志敏和缪敏两人情投意合。郎有心妾有意,但处于前途未卜的时期,两人都
不敢捅破那层窗户纸。还是澎湃憋不住了,他对方志敏说:"你既然喜欢缪敏,就该和她结婚了。"方志敏摇摇头:"革命尚未成功,非常时期
,哪能考虑个人婚姻问题?"澎湃则说:"你们是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可以相互照顾、相互鼓励。我来得巧,就让我当你们的证婚人吧。"就
这样,6月上旬的一个晚上,在秘密机关二楼,在澎湃等人的见证下,方志敏和缪敏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他们没有花前月下,只有忠贞不渝的
誓言:"我俩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为了救可爱的中国,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俩甘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就这样,他们因革命而相识,因共同的
追求而相爱。婚后,他们共生育了四儿一女:方松、方柏、方竹、方梅和方兰。方志敏写过一副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五物
,松柏竹梅兰。"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松柏竹梅兰,将自己钟爱的五物,寄托在儿女身上。02生离死别1928年,方志敏在赣东北建立了
革命根据地,领导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1931年起,他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浙赣省委书记,随后任红十军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领红
十军团北上抗日。缪敏生下三个儿子后,将他们送回老家,拜托亲人代为抚养。1932年,生下四女方梅后,因为白色恐怖极为严酷,她只好将
女儿寄养给弋阳县一个偏远山坳的农户家里。第二年,最小的儿子方兰出生后便夭折了。缪敏便跟着方志敏,四处奔波。期间,他们回去见过一
次儿女,方志敏对唯一的女儿方梅格外疼爱,女儿出生时,他没有在场见证。当女儿一岁时,他抱着女儿亲了又亲,要离开的时候,一再嘱托方梅
的养母:"请你好好地将我的梅梅带大,革命一定会成功,我们全家都会感激你……"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所在的部队被国民党围攻,
方志敏不幸被捕。在狱中,他拒绝投降,而是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和《狱中纪实》等著名的爱国篇章。1935年8月6日,方志敏
被敌人残忍地杀害,牺牲时年仅36岁。此时,缪敏也因为叛徒的告密,被捕入狱,关押在其他地方。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她悲痛欲绝,但她也
是丝毫不肯屈服,最后被组织解救出来。此后,缪敏带着方志敏的遗志,坚守两人结婚时的誓言——"为了救可爱的中国,为了美好的明天,甘愿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03烈士子女现状?方志敏和缪敏的5个子女,后来怎样了?长子方松出生后,一直跟着奶奶在弋阳生活。解放战争
时期,方松曾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后来被乡亲们解救出来,好不容易等到了全国解放,方松却在1950年春节期间,因为重病去世,年仅27岁
。方英结婚后育有一个儿子,至今尚在。幼子方兰,出生不久后便夭折了。二子方柏和三子方竹,一开始和缪敏的母亲一起生活,后来缪敏带着
他们俩去了延安。因为工作繁忙,她把两个年幼的孩子送去了延安保育院,并为其改名为方英、方明。二子方英成年后,到洪都机械厂工作,直至
1988年不幸病逝,享年60岁。三子方明情况稍好,在江西拖拉机厂工作了25年后,凭着出色的表现,后来担任过南昌市的政协常委,他在2
005年病逝,享年75岁。而方志敏最疼爱的女儿方梅,虽然如今安在,却过着曲折坎坷的一生。方梅被寄养在弋阳县一个偏远的农村,即使
如此,敌人还是不肯放过烈士的后代,他们四处搜捕方志敏的儿女,誓要将革命的火种斩草除根。养父母为了保护方梅,给她改名吴梅,才躲过了
敌人的搜捕。缪敏带着两个儿子,心里其实也很想着女儿,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如果不是为了革命,谁愿意将自己的小棉袄送给别人啊。
战争时期,缪敏曾在闽浙赣省财政部当文书,后来到华北野战军第七纵队供给部当副政委。解放后,她到了江西省总工会组织当部长,后来升至江西
省卫生厅副厅长。两个儿子没有沾父母的光,都要自食其力。母亲常给他们讲父亲的故事,希望他们用实际行动来纪念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因为
操劳过度,她一身都是老毛病,虽然官至卫生厅副厅长,但她从不肯去看病。她说,都是小毛病,不愿意浪费国家的钱,等什么时候老百姓都能看得
起病了,她才会去看自己的病。退休后,她写下《方志敏战斗的一生》一书。毛主席得知后,一次亲自接见了她,并把签名的笔记本送给了她。
缪敏的一生,从未停止过忙碌的脚步,她信守着和丈夫结婚当天的誓言,立志成为他最忠诚的革命伴侣,以此纪念方志敏。04爱女成文盲1
949年8月,全国解放在即,缪敏才到乡下去找女儿方敏。除了坐月子那刻陪伴在旁,身为母亲的缪敏,18年后才能尽母亲的本分。缪敏见到
方梅时,女儿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18岁大姑娘了,她的眉宇间有着方志敏的英气,却少了方志敏那样的志气。女儿竟然没有上过学,是一个不识
字的文盲!这深深刺痛了缪敏,她当时只想到让女儿活下来,却没有想到女儿吃了那么多苦。可以说,凡是穷苦人家孩子该吃的苦,方梅全都吃过
一遍。因为养父母供不起她上学,她只好帮着养父母下田种地,割草放牛。如果不是亲生母亲想来把她接回去,可能方梅就此嫁人,过着普通农妇
的一生了。缪敏把女儿接到身边后,立即送她去上饶烈士子弟学校上学。方梅很抵触,她不爱学习,同学们又是几岁的娃娃,自己是个18岁的大
姑娘,怎么看怎么别扭。最难时的是,那些字,她一个都不认识,更别说什么算术、自然等学科了。学不进去,她就常常跑回乡下,又干着那些简
单的农活。每当这时候,缪敏总是不厌其烦地将她"抓回去"。一次,方梅告诉母亲,自己实在学不会,也不想学了。缪敏没想过女儿这样轻言
放弃,哇的一下就哭了:"如果没有把你培养成有文化的革命接班人,就是没有完成你父亲的遗愿,那我就是对不起你父亲啊!"方梅见此,深受
感触,特别是得知父亲生前最疼爱的是自己时,她立志一定要当个有文化的革命接班人,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1953年的一个晚上,见女儿上
了4年学认识大部分的字了。缪敏就把方志敏在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送给了方梅,并对她说:"梅儿,这是你父亲在狱中用血泪写出来的遗
言,他多么希望我们能帮他完成这个伟大的愿望,建立一个可爱强大的祖国!"方梅打开这本书,这是她认识字以来,读的第一本书。她见到它,
似乎见到了父亲在狱中如何奋笔疾书,如何壮志未酬身先死。从一字一句中,她终于理解了那个毫无印象的父亲。那一晚,方梅失眠了,虽然很多
字还不认识,但她知道了什么叫祖国,还有父亲为何对祖国有着如此深沉的爱。父亲的伟岸,终于在她心中立起来了:父亲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是
一个一心为穷人翻身,为祖国奋斗的英雄!她为这样的父亲而骄傲!也为自己轻言放弃而懊悔!那一晚起,她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发奋学习,
争取早日实现父亲的愿望。05为父亲立传1958年夏天,方梅调到新成立的瑞金大学,负责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那时,她已经27岁了,
已经是个能读会写的知识分子。到图书馆工作后,她才发现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用,她看了父亲的其他传记和书籍,才知道父亲是一个多么了不起
的人。1972年,方梅调到江西省航运管理局工作,当时缪敏在南昌任江西省的卫生厅副厅长,母女两人,终于可以朝夕相处了。但幸福的时
刻不长,母亲5年后便病逝了。缪敏在世上时,很多苏区退休的老同志常常来看望她,大家一起谈起方志敏的事,谈起革命时期的事,常常激动万
分。方梅常常在一旁听着,她越来越觉得,父亲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了最坚定的事业,自己也要像父亲一样,把为父亲立传当成最坚定的事业!
说做就做,她马上坐在书桌前,写了几行字,就发现不知如何落笔。后来因为母亲生病入院需要照顾,她就把这件事搁置了下来。等处理完母亲的后
事,她又想起自己曾立下的誓言,于是又拿起笔,继续奋笔疾书。但因为文化水平的局限,她常常不能落笔成文,更不能把心中所想,表达成流畅
的字迹。父亲有些事迹,都是时不时听说的,很多具体细节根本无法下笔。于是,她开始利用出差的时间,抽空去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寻访那些和
父亲一起共事过的老红军。上级领导听说方梅要采访方志敏的事迹后,特地给她开了一封介绍信。方梅拿着这封介绍信,跑遍了全国各地,当她
到了革命老区时,很多老红军拄着拐杖赶来了,便有了开头那一幕。收集了很多父亲的素材后,方梅很想去见一见关押父亲看守所的所长凌风桐,
但因为路途遥远,经济拮据,最后便搁置了。直到一次上海举办"可爱的中国"文艺晚会,主办方邀请方梅前去参加。方梅提了一个要求:希望为
她买来回机票的钱,直接打给她,她坐火车去上海,把省下来的钱买去浙江金华的票,见见凌风梧。参加完上海的活动,方梅直接去浙江,得到了
第一手资料,了却了自己的心愿。就是靠着这些资料,1995年退休后,她开始动笔写《方志敏全传》。为了写父亲的传记,已经六十多岁的
方梅,每天凌晨三点起来。因为那个时间段,她觉得最安静,最容易奋笔疾书。但她常常一写就停不下来,最后因为过度劳累,患上了眩晕症,需要
入院治疗。病好后,她又开始奋斗不息,用了10年的时间,写下了100万字左右的传记。后来几经易稿,修修改改,最后删减成40多万字的文学传记《方志敏全传》。她带着这本书,来到了南昌市的梅岭山脚下,放在了父亲方志敏烈士的墓碑前。身边陪着她的,是解放军的外孙。她对父亲说:"爸爸,您写的《可爱的中国》,激励了无数人,也激励了我。如今这盛世如您所愿——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爸爸,我把你的事迹,还有你宏大的愿望写出来了,为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为的是不让您的鲜血白流。爸爸……"80多岁的方梅,泣不成声,她的外孙身穿魁梧的军装,向先辈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方志敏的后人,不负所托,完成着前辈们的事业,前赴后继,奋不顾身。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