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双减背景下STEAM主题实践课程研究课题立项论证报告规划
2022-10-07 | 阅:  转:  |  分享 
  
双减背景下STEAM主题实践课程研究立项论证报告前言:随着“双减”的实施,以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政策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推向了话题中心
。而随着不同的艺术科目纳入必考,素质教育也从“非刚需”走向了“刚需”,成为综合评价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家长们必须重视的一环。教育
和树人必须要谈孩子的核心素养,孩子发展核心素养是他们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最关键的一种素养。教育它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行为,我们要回到教
育的初心,反思教育的根本目标。很多时候,孩子们缺的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就说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了。作为父母,不仅
要让孩子成才,还要让他们成人,成为真正的“人才”!孩子的童年只有?次,评价人生的?式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
。而减负减不掉孩?的成长,成长是需要?母与孩?共同完成的?场修行。“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
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双减”
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
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可要追求这一
绿色质量,要从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单元着手,每天师生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能否真正落地的关健之处。“双减”是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
我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个体发展的选择与尝试,改被动式的“管、卡、压”到主动式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教师的教,要从原有简单的知识传授
过渡到“赋能驱动”,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在“考试”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过去我们的教学状态是:重教法轻学法、重知
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素质轻素养、重技巧轻通法、重效率轻效益。在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大班教学中,淡化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教师则是参照考纲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个会考试的“人才”。而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新常态是:德育为
先、素养为重、以生为本、多学少教、能力素养并重。比如:在物理学科中,从“双基”教学目标到“四维”的核心素养,强调科学观念、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和科学的态度与责任。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一、主要课程规
划: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课程:校园三大节主题课程,玩转童年游戏创编课程。德育主题实践课程:德育评价体系构建,创意节日课程快乐作业主题实
践课程:寒暑假节假日实践性作业课程快乐考试主题实践课程:游园、乐考课程二、研究基本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重点难点分析(一)研究
基本思路本课题注重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或通过活动体验,强调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做、研、悟、用一体,知
行合一。借助校内外各种资源,依托各类综合教育活动,整合传统文化教育、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科技教育、综合实践等课程相关内容,以项目学
习、问题解决的方式,构建开发具有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综合性、体验性、设计性等特色的主题综合实践课程,做到校园内无时不课程、无事
不课程。(二)研究内容本课题以STEM跨学科知识融合的教育理念,依托校内、外资源,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方式,整合传统文化教育、信
息技术、劳动技术、科技教育、综合实践等课程的相关内容,开发并构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主题活动课程,包括课程内容开发、课程实施策略及
课程评价方案的研究。1、课程内容开发:构建、开发具有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综合性、体验性、设计性等主题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内容的开
发框架如下:(1)综合实践课程:包括多学科综合和生活实践两大模块,体育艺术科技三大节活动,和一些常规的学校综合活动。(2)德育主题
课程: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四个领域开展研究,开发如美德少年、创意传统节日主题、开学日主题、毕业成长主题、家长进课堂、新型家校
协作、社区志愿者等主题活动项目。(3)学生评价课程:包括快乐作业、快乐考试、星级少年等评价课程构建,开发寒暑假节假日主题实践作业、
低年级快乐游园考、中高年级乐考课程、免考生STEAM主题课程、星级少年周月期评选等。2、课程实施策略: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组织形式,
可以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模式,或是基于项目开发的模式,即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学生采用“项目式、主题
式、探究式”的学习,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学习活动。(1)项目式STEM项目设计强调将知识蕴含于
情境化的真实问题中,强调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各学科的相关知识设计解决方案,跨越学科界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学习过程可
按以下5个步骤实施:(1)选择项目,设计驱动问题和导入情境;(2)分组,制订计划和小组分工;(3)活动探究;(4)制作作品和成果展
示;(5)交流评价。(2)主题式学科与活动之间需要有一个联结点,需要借助一个实施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主题活动。一项主题科学探究活动的
设计,必须要有整合意识。科学课程中实践型内容的有效拓展与实施,要基于学生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积累,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突破口
,以兴趣小组的主题科技实践活动为载体,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整合,让学生亲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
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3)探究式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设置为教学任务,由学生自主探究来完成任务,有助于养成良好
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主要是联系实际生活,来反映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身边所发生的社会自然现象,并非是单一的理论知
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更具批判性的科学精神,有针对性的提出质疑,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二)操作策略1
、解读学科教材,形成课程目录教材是学生开展各种STEM活动的依据,通过对教材的整理和分析,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整合相关活动,梳理
出STEM活动的基本目录。(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确立了STEM活动的根本方向。STEM活动的确定必须符
合学生发展特点,围绕学生发展展开。儿童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并正在向抽象运算转变,在守恒、分类、排序和处理空间概念方面有了
显著提高,思考问题的抽象性和整体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制定STEM活动的主体部分。(2)以单元
内容为结构小学科学的单元设置主要围绕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动植物单元比较适合观察和记录,运动和力
则需要利用数据分析,进而得出结论。根据单元设置和探究内容标准,进一步确定STEM活动。猜测和结论互相响应,记录和数据分析双管齐下,
会让STEM活动的方向性更强,更为细化和系统。(3)以教材编排支架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具体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的重
要工具,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前后呼应,互为铺垫。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堂实践,积累STEM活动的典型课例,是STEM活动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材编排和典型课例的共同影响下,STEM活动可以落实到点,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典型课例的实践和总结,提炼出针对具体活动的ST
EM活动。2.开发活动项目,拓展课程内容(1)延伸:STEM环节的实践过程(2)融合:STEM内涵的课程资源(3)创新:STEM特
色的校园活动五、研究方法与步骤1.研究方法本课题以小学《科学》、、《综合实践课程》教材及其他学科课程材料为素材,以STEM理念整理
、建立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体系,兼用文献综述、归纳演绎、综合调查等方法;并以课例研究的方式,修整和完善课程体育。2.研究步骤:(1)
准备、酝酿阶段(xx年5月至xx年9月)以问题为纽带组成课题研究团队。阐述本次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成立由科学教研组及数学、信息技术
、劳技技术等学科骨干教师组织的研究团体。组长对确定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界定问题包含的要素,从而寻求解答问题的视
角、思路和策略。各组员明确分工等,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研究、实施阶段(xx年9月至xx年6月)针对问题每名成员都制定
解决问题的方案,大家交流、研讨,形成一个基本完善的方案,教师分别实施。目的是每名成员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集思广益,使问题研究增
强深度。教师个体实施方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实施研究方案的过程中要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重视合作,对研究过程进行调整,体现灵活性。要
注重及时撰写反思笔记。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交流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经验,遇到的问题、困惑,寻求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在研讨过程中明确下一阶段工作思路和实践任务。(3)总结、结题阶段(xx年6月至7月)整理、分析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进行课题成果展示。六、研究成果形式1.形成STEM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体系,编印成册;2.形成精品课程,将课堂实例编印成册或制成视频资料3.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完成三星级教研组的创建。4.激发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望和勤于动手、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能力。.1
献花(0)
+1
(本文系燕虞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