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静夜思》教学设计
2022-10-10 | 阅:  转:  |  分享 
  
1《静夜思》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静夜思》 日期 集备建议 执教 班级 一()班 审核 学习目标 1.会认“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5.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节奏,体会作者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



学习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 学习难点 背诵古诗。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学科素养 写字好(√)口才好(√)诵读好(√)

阅读好(√)写作好() 学科育人特质 立德:(胸怀天下)

问学:(学会学习)

笃行:(勇于实践)

PDL学科核心问题 《静夜思》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导

学 致用环节 师生互动 以用导知行 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1.出示谜面: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问: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学生自由猜谜——指名回答——揭晓答案)

2.出示一组月亮图片,问: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

3.出示课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静夜思”是什么意思呢?(先让学生逐个字解释,教师指导,然后串成一句话:在夜晚静静地思念着。)

(3)简介李白及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当时李白25岁离开家乡,东游淮扬,不到一年,用去银两三十余万,囊中空空,又得了一场大病。中秋的夜晚,他独自一人躺在客店里,冷冷的月光铺满了房间,你觉得他可能会想起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知用

互促 理解

迁移

互促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1.观看课文朗读动画。

2.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个人自由读——全班齐读)

3.认读生字,扫清字音障碍。

静夜(yè)思(sī)床(chuáng)前(qián)月光(guāng)疑(yí)是举(jǔ)头(tóu)望(wàng)明月低(dī)头故(gù)乡(xiāng)

(1)个别拼读——小组拼读

本课生字中,“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及时正音。“前”是前鼻音。

(2)多元识字

①如,“故”和“古”、“木”和“床”、“田”和“思”,可以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②“低”和“底”、“忘”和“望”、“凝”和“疑”字形相近,可利用形近字比较来识记。

③“光”和“夜”是常见字,可以利用生活经验给生字组词记一记,如,“月光、灯光,月夜、黑夜”……

4.把生字放到诗文中朗读。

(1)古诗应该读准节奏和停顿: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师范读,生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齐读。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游戏巩固识字。

(1)“摘苹果”游戏:课件出示一棵漂亮的苹果树,每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词,指名让学生个别读,读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2)“转转盘”游戏:出示实物转盘,教师说开始,转盘转动,学生喊停,转盘停止转动,并出现一个生字,学生齐声读出。

2.(课件出示10、11)出示:思床前光低故乡

(1)讲解难点

“前”的上面不要写成“艹”,“低”不要漏掉下面的一点,“故”的右边是“攵”不要写成“夊”。

(2)教师范写。

①“心”字底,当上面结构有长横、撇、捺等笔画时,心字底宜窄些,即上放下收;反之,心字底则写宽些,即上收下放。

“思”上下结构,无长横、撇、捺等笔画上收下放。书写时注意‘‘田”字的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

②“乡”字的书写也有特点,两个撇折的撇相互平行,折也相互平行,整个字稳稳站立,否则就会倾斜。

③“故”:左右两部分宽窄相等,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间的穿插,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免结构松散。注意反文和折文的区别,最后一捺要舒展。

(3)学生书写生字。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4)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

(5)读读写写。

如,思乡、床前、前后、月光、亮光、光明、

高低、低处、故人、故乡、故事、家乡。 以用拓知行 应用

延伸

创新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李白,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可真不小。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板书 静夜思

思床光 作业 抄写生字

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无尽的思乡之情。 导

学 致用环节 师生互动 以用导知行 复习旧知,明确目标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静夜思》,看看病中孤单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知用

互促 理解

迁移

互促 二、想象画面,了解诗意

1.想画面,说意思。

学生先想象画面,自由说说诗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2.交流反馈。

教师及时出示学生难懂的几个字的注释。

疑:好像。举:抬。思:思念。

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只要意思大致对即可。

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整首诗的大致意思。

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三、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板书:床前一明月光)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板书:疑是一地上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板书: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四行。(课件出示20:第三、四行)

(1)读整行诗。

(2)理解“举头”(做动作)(板书:举头一望明月)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6.指导朗读,在画“/”的地方稍加停顿,“明”“地上”“望”“思”要读重音。(课件出示21)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7.配乐朗诵,想象诗歌的画面。(课件出示22)

(播放《思乡曲》,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8.师:明月照在李白窗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刻飞到亲人们的身旁啊,哪怕听听亲人的声音也好啊,可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独地写下了这首静夜思,然后对着月亮深情朗诵,希望明月能带去他的思念,与祝福。你也来当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图,指明对月朗读,齐读。(板书:低头一思故乡孤单)

9.你们真像小李白啊,你能完整地给我们讲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吗?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10.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让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欣赏课件后再次齐读全诗。 以用拓知行 应用

延伸

创新 三、结题,回读

漂泊在外的游子啊,总是把思念故乡的情感深深的藏在心底,但是每当夜晚来临,每当佳节来到,每当明月当空时,想到自己孤单一人,想到家乡的亲人,怎不令人低头沉思,怎不令人归心似箭哪!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起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吧! 板书 床前——明月光

景凄清

疑是——地上霜思念故乡

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想念亲人

人孤单

低头——思故乡

作业 抄写生字

同步导学练习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