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导则
2022-10-10 | 阅:  转:  |  分享 
  
ICS

C



团体标准







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导则

GuidelineforimplementationofadualpreventionmechanismconsistingofgradedmanagementandcontrolofsafetyrisksandexaminationandcontrolofpotentialrisksinChemicalEnterprises



(征求意见稿)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的规起草由提出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的内容、方法与工作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化工企业危险源识别、安全风险评价、安全风险分级、安全风险管控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

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AQ/T3034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

AQ/T3046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估导则

AQ301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点RiskInstallation

存在安全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2

现有风险existingrisk

风险点在现有管控措施有效的情况下潜在的风险。

3.3

原始风险Inherentrisk

风险点因其固有危险性而潜在的风险,即风险点在不考虑现有管控措施的情况下可能潜在的风险。

3.4

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risk

依据风险评价准则,处于企业可以接受范围内的现有风险,一般指低风险。

3.5

不可接受风险unacceptablerisk

依据风险评价准则,处于企业不可以接受范围内的现有风险,一般包括重大风险、较大风险。



3.6

危险源辨识HazardInstallationIdentification

辨识风险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即可能存在哪些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即根源)、是否存在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即状态或行为)。

4总则

4.1企业应制定并完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并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培训。

4.2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3企业应每年对双重预防的有效性、适性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规章制度、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环节进行完善,确保双重预防持续有效运行。

5.1.1企业可将安全风险分为原始风险和现有风险两类进行管理。

5.1.2企业安全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4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进行标识。

5.1.3企业应结合安全风险的等级划分,将安全风险的管控层级分为公司级(厂级)、部门级、车间级(分厂级)、班组级4个层级。安全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应同时负责管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划分见表1。

表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划分

安全风险等级 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管控层级 公司级(厂级) 部门级 车间级(分厂级) 班组级 管控责任人 企业包片分管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正副职) 车间负责人(正副职) 班组长 5.1.4企业应对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试生产、运行和报废等进行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管理,各阶段常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如下:

a)建设项目在规划阶段,应进行安全预评价,辨识在项目选址、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可能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b)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和首次工业化设计的建设项目,必须在项目设计阶段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c)在建设项目试生产阶段和报废阶段,可采用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控措施;

d)在建设项目正常运行阶段,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流程,明确危险源辨识范围,确定风险评价单元,采用适用的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2风险分级管控流程

企业可参照图1的流程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a)确定风险评价对象及评价单元。

b)依据原始风险判定标准,判定企业各评价对象的原始风险等级。

c)对风险评价对象中的风险点进行危险源辨识。

d)运用风险评价准则,分析发生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

f)针对不可接受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消减措施。

h)对于可接受风险,采用日常运行控制的方式进行风险管控,保证风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j)对于原始风险,采用日常运行控制的方式进行风险管控,保证风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图1风险分级管控流程图

5.3现有风险管理

5.3.1确定风险评价对象

5.3.1.1与生产有关的部门、车间均应确定本单位的评价对象。风险评价对象的划分原则可参照GB18218,并应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单元划分情况一致。

5.3.2.2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将每个风险评价对象划分为一个或多个评价单元,列出风险评价对象/单元清单,见附录A。

5.3.2危险源辨识

5.3.2.1企业危险源辨识的范围,一般包括:

a)作业活动: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含相关方;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装卸过程;设备设施的废弃、拆除等。

b)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建构筑物等。

c)企业周边环境。

d)自然灾害(暴雨、地震等)等。

5.3.2.2企业应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及适用对象如下:

a)对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储存单元采用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

b)针对作业活动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B;

c)针对设备设施、企业周边环境等采用安全检查表(SCL)C;

d)企业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3.3风险评价

5.3.3.1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风险评价准则,风险评价准则应包括事件发生可能性、严重性的取值标准以及风险等级的评定标准。

5.3.3.2风险评价准则可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D)、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E)

5.3.3.3同一企业不应采用两种及以上的风险评价准则。

5.3.3.4企业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价准则对风险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注:具体风险评价及分级过程,体现在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及安全检查表(SCL)中。

5.3.4安全风险管控

5.3.4.1企业应编制风险清单,并根据安全风险的等级,采用相应的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要求见表2。

表2风险分级管控要求

风险 管控要求 不可接受

风险 重大风险 停止作业或生产,立即采取风险消减措施,对风险管控措施中存在的隐患进行治理以降低风险。 较大风险 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或建立运行控制程序或方案,定期检查、评估,待具备条件时(3-6个月)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尽可能降低风险 一般风险 每年评审修订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需要时进行修订。必要时,可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风险。 可接受

风险 低风险 考虑是否需要补充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或无需采用新的控制措施。 5.3.4.2对于不可接受风险,企业应编制“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参见附录F),并采取安全风险消减措施对风险点存在的隐患进行治理,将风险降至可接受。安全风险消减措施可考虑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人员防护、应急等方面的措施。

5.3.4.3对于尽可能降低风险和可接受风险,则由相应层级的人员通过事故隐患排查等方式,保证风险点现有管控措施的有效性,或必要时采取措施来改善风险点的管控措施。

5.4原始风险管理

5.4.1企业各基层单位及与生产有关的部门,应按原始风险判定准则(参见附录G),对本单位所辖评价对象判定原始风险等级,并形成原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H)。评价对象的划分同5.3.1条款的要求。

5.4.2对于评价对象的原始风险,应采用日常运行控制的方式对其进行管控。包括:

a)各种形式的隐患排查及隐患治理;

b)设备设施及安全附件、安全设施的定期检验、检查;

c)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及时更新及培训;

d)应急管理;

e)人员防护等。

5.5安全风险公示

5.5.1企业在年度风险管理工作结束后,应对安全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安全风险公示可分为公司(厂)级、车间级(分厂级)、岗位级三级。

5.5.3企业应在厂区主要出入口处,设置安全风险公示牌,公示企业原始风险分布四色图、现有风险分布二色图。

5.5.4企业各车间(分厂)应在本单位辖区主要出入口处或车间(分厂)主要办公场所醒目处,设置安全风险公示牌,公示本单位原始风险分布四色图和现有风险分布二色图。

5.5.5企业各车间(分厂)应在各评价对象主要出入口醒目处,设置原始风险公示牌。公示牌样例可参考附录I。

5.6安全风险评价总结

5.6.1企业应对整体风险评价工作进行总结,建立安全风险统计表,编制公司级、车间(分厂)级安全风险评价报告。安全风险统计表、安全风险评价报告基本内容可参考附录J、附录K。

5.6.2企业内部各职能管理部门可不必编制风险评价报告,其风险评价结果纳入公司级风险评价报告即可。

5.7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培训

企业在每年度阶段性风险评价(包括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现状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专项评价、外部防护距离专项评价等)结束后,应针对风险评价结果开展全员培训,确保员工应掌握企业主要风险、本岗位风险及相应管控措施。

6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6.1事故隐患排查形式

.1.1企业应对各风险点的管控措施完好性持续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风险点管控措施存在的缺失或缺陷,并采取风险消减措施整改隐患以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6.1.2事故隐患排查的形式包括、综合性排查、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日常排查事故类比排查、复产复工前排查和外聘专家诊断式排查等。

a)综合性排查是指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各要素落实情况为重点开展的全面检查;b)专业性排查是指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储运、消防和公用工程等专业对生产各系统进行的

c)季节性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主要包括: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超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

d)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是指在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和节假日前,对装置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事故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安全保卫、应急、消防等方面进行的,特别是要对节假日期间领导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

e)日常排查是指基层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管理人员和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

f)事故类比排查是指对企业内或同类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举一反三的

g)复产复工前排查是指节假日、设备大检修、生产原因等停产较长时间,在重新恢复生产前,需要进行人员培训,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等进行综合性隐患排查

h)外聘专家排查是指聘请外部专家对企业进行的。

6.2隐患排查频次

1综合排查:

a)企业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排查;

2专业性排查:企业应由各专业管理部门,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专业性排查。

6.2.3季节性排查:企业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排查;

6.2.4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隐患排查

6.2.5日常排查:

a)装置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和部位的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

基层车间各专业(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技术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6事故类比隐患排查:当同类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应及时进行事故类比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排查。

7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时,应根据情况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性排查:

)公布实施有关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

d)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

)发生安全事故或对安全事故、事件有新认识的;

)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前。

.3事故隐患排查

6.3.1企业应编制表表L。

6.3.2隐患排查表应明确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每年评审修订,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

6.3.3企业应制定事故隐患检查计划,明确各种排查的目的、要求、内容和负责人

6.3.4企业应按计划开展各种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6.4事故隐患治理

6.4.1一般事故隐患的治理

6.4.1.1各类事故隐患排查后,企业应结合自身管理情况,采用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等多种形式,通知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进行整改。

6.4.1.4对于不能立即完成整改的隐患,应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并应从工程控制、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2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

6.4.2.1企业应按《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和企业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重大事故隐患专项自查。

6.4.2.2对于,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2.3企业应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价(重大事故隐患风险评价记录参见附录M)2.4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隐患的治理方案。

2.5企业应建立重大事故隐患台账,登记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6.5事故隐患治理统计分析

6.5.1企业应由各专业管理部门和基层车间(分厂)分别就本专业、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阶段性(如每季度、每年)的统计分析。

6.5.2统计分析内容可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隐患整改率(整改期限内);

b)事故隐患数量专业排序;

c)同样、同类事故隐患发生率;

d)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种类等。

6.5.3企业应根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阶段、下一年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持续改进方向,以达到减少事故隐患的产生率等目的。





附录A

(资料性)

风险评价单元清单

:编制日期:

部门/车间 评价对象 评价单元 备注 编制人: 审核人: 附录B

(资料性)

工作危害分析(JHA)操作指导书

B.1工作危害分析工作程序主要包括:

a)确定作业活动;

b)进行分析:分析作业活动的每一条工作步骤可能潜在的风险、明确现有管控措施、进行风险评价、提出增补措施等。

B.2列出作业活动清单

B.2.1企业应对每一个评价对象,分别列出所有人员(含承包商)可能涉及到的作业活动,形成“作业活动清单”,见表B.1。

表B.1作业活动清单

:编制日期:

评价对象 作业活动 作业类别 作业频次 备注 编制人: 审核人:

B.2.2作业活动可分为4类:

a)工艺操作:指评价对象的各种工艺操作,比如:加氢、升温、精制、结晶、取样、巡检等。

b)异常操作:指评价对象中发生异常工况时的应急处置活动,描述为“XX处置”,比如:氢气压缩机跳停处置(关键设备的故障处置)、晃电处置、仪表风中断处置、异常泄漏处置、DCS故障处置等。主要关注异常工况时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如果出现偏差而潜在的风险。

c)检维修作业:指评价对象中从事的各类检维修活动,包括检修、维护作业活动,比如:检修电机、检测储罐、更换催化剂等。

d)管理活动:指企业各与生产有关的专业管理部门和各基层车间(分厂)有关的管理活动,比如:安全检查、变更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安全培训、事故应急演练等。

B.3依据作业活动清单,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工作危害分析,编制“工作危害分析表”,见表B.2。

表B.2工作危害分析(JHA)表

单位:评价对象:作业活动:

分析人员:日期:

序号 工作步骤 危险源辨识 主要

后果 原始风险

评价 现有管控措施 现有风险

评价 增补措施 L S R 等级 工程技术 维护保养 人员操作 应急措施 L S R 等级 注:如果评价准则采用“LEC”,则表中L/S/R改为:L/E/C/D。

B.3.1把作业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工作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

B.3.2危险源辨识:辨识每一个工作步骤中存在什么危险源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危险源辨识描述可参考如下描述方式:

“由于XX(危险物品)具有YY(危害性质),如果ZZ(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人的不安全行为描述),可能会导致WW事件”。

危险源辨识描述举例:

a)由于甲醇易燃,如果法兰垫片损坏,可能会导致甲醇泄漏,并引发造成火灾。

b)如果高处作业不规范使用安全带,可能会导致高处坠落。

B.3.3列举主要后果:即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造成的主要后果。

主要包括4个方面:人员伤亡(或伤害)、设备损坏、装置停车、环境污染等。

B.3.4列出现有管控措施

要把每一个工作步骤可能潜在风险的相关现有安全管控措施全部列出,主要从4个方面考虑:

a)工程技术:关键设备部件(含关键工艺控制)、安全附件、安全仪表(含DCS、SIS联锁、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等)等;

b)维护保养:对动设备和静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等;

c)人员操作:人员资质(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记录、交接班等;

d)应急措施:应急设施、个体防护(不含常规用品)、消防设施、应急预案等。

B.3.5风险评价

依据风险评价准则,分析每一个工作步骤可能导致事件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最终确定原始风险和现有风险值及风险等级。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与事件后果严重程度S的取值要求,参见附录D。

注:a)原始风险度一般要大于等于现有风险度。

b)原始风险一般情况会包含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4级;现有风险一般情况下只会包含一般、低风险2级,只有当风险点的现有管控措施有缺失或存在缺陷时,现有风险才有可能会构成较大或重大风险,即构成了不可接受风险。

B.3.6提出增补措施

即提出增加的、补充的措施:如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有缺失或缺陷(即存在了隐患),构成了不可接受风险,则应提出改进性的、完善性的措施,即隐患治理措施,以消减风险。

增补措施可从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人员防护、应急等5个方面考虑。



附录C

(资料性)

安全检查表(SCL)操作指导书



C.1安全检查表分析工作程序主要包括:

a)列出评价对象的设备设施清单,见表C.1;

b)进行分析:分析设备设施的每一检查项目偏离标准状态时可能潜在的风险、明确现有管控措施、进行风险评价级、提出增补措施等。

表C.1设备设施清单

:编制日期:

评价对象 设备设施名称 位号/编号 涉及主要 数量 备注 编制人: 审核人:

C.2列出评价对象的设备设施清单

C.2.1参考生产装置的设备台账,列出评价单元中设备设施清单。

设备设施可分为11类: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通用机械类、动力类、化工机械类、起重运输类、其他设备类、建构筑物类。

C.2.2设备设施清单应满足:

a)同一评价单元内介质、型号相同或相近、操作条件类似的设备设施可合并,但不可过度合并;

b)压力表、阀门等设施作为主要设备设施的检查项目,不必单独作为设施列入清单。

C.3对清单中所有设备设施进行工作危害分析,编制“安全检查表”,见表C.2。

表C.2安全检查表(SCL)

单位:评价对象:设备设施:

分析人员:日期: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 偏差可能导致的事故 主要后果 原始风险

评价 现有管控措施 现有风险

评价 增补措施 L S R 等级 工程

技术 维护

保养 人员

操作 应急

措施 L S R 等级 注:如果评价准则采用“LEC”,则表中L/S/R改为:L/E/C/D。



C.3.1列出设备设施的检查项目,即列出设备设施的本体主要组成部件和附属安全设施。

a)设备设施本体主要组成部件如:基础、罐壁、列管、封头等。

b)附属安全设施如:安全阀、阻火器、氮气保护系统、高液位联锁、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等。

C.3.2明确设备设施检查项目的“标准”,即明确设备设施本体主要组成部件和附属安全设施正常状态等。

“标准”要考虑设备设施的“完好”性,“完”:设备设施的检查项目应全面、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好”设备设施的本体主要组成部件和附属安全设施全部处于良好的状态。

C.3.3分析检查项目偏离正常状态后潜在的风险。描述要求:“由于XX(危险物品)具有YY(危害性质),如果ZZ(物的不安全状态),可能导致WW事件”。

C.3.4主要后果、现有安全管控措施、风险评价、增补措施等要求,可参见“工作危害分析(JHA)操作指导书”的相关内容。



附录D

(资料性)

LS法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计算公式:

R=L×S

式中:

L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详见表D.1;

S为事件后果严重程度,S取值详见表D.2;

R为风险,风险分级矩阵详见表D.3,风险分级表详见表D.4。



表D.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事件发生频率 安全检查 操作规程 员工胜任程度

(意识、技能、经验) 8 F≥1 在中通常发生 从来没有检查 没有操作规程 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意训不够、缺乏经验) 7 1>F≥10-1 可能在的使用寿命中发生 一年检查一次 操作规程不全面 不够胜任 6 10-1>F≥10-2 可能在的使用寿命中发生 偶尔检查 有,但不执行 一般胜任 5 10-2>F≥10-3 类似的事件已经发生过,或者可能在10个类似的使用寿命中发生 月检 有,但偶尔执行 基本胜任 4 10-3>F≥10-4 在集团内的某些地方曾经发生的类似事件 半月检 有操作规程,只是部分执行 胜任,但偶然出差错 3 10-4>F≥10-5 在的某些地方曾经发生的类似事件 周检 有,偶尔不执行 胜任 2 10-5>F≥10-6 类似的事件还没有在行业中发生; 日检 有,全部执行 很好的胜任 1 <10-6 类似的事件还没有在行业中发生并且发生的可能性极小。 每小时巡检 有操作规程,而且严格执行 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意识强) 表D.2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S)

严重性 健康和安全 社会影响 财务性影响 8 特别重大安全事故,将导致工厂界区内或界区外大量人员伤亡:

1.界区内30人及以上死亡;100人及以上重伤;

2.界区外10人及以上死亡,50人及以上重伤。 1.引起国家领导人关注,或国务院、相关部委领导作出批示;

2.导致吊销国际国内主要市场的生产、销售或经营许可证;

3.引起国际国内主要市场上公众或投资人的强烈愤慨或谴责。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亿以上。 7 重大安全事故,将导致工厂界区内或界区外多人伤亡:

1.界区内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死亡;5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2.界区外3~9人死亡;10人及以上,50人以下重伤。 1.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采取强制性措施;

2.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3.引起国内国际媒体重点跟踪报道或系列报道。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6 安全事故:

1.界区内3~9人死亡;10人及以上,50人以下重伤;

2.界区外1~2人死亡,3~9人重伤。 1.引起国内或国际媒体长期负面关注;

2.造成省级范围内的不利社会影响;

3.引起了省级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强制性措施;

4.导致失去当地市场的生产、经营和销售许可证。 1.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以下;

2.发生失控的火灾或爆炸。 5 安全事故,导致人员死亡或重伤:

1.界区内1~2人死亡;3~9人重伤;

2.界区外1~2人重伤。 1.引起地方政府相关监管部门采取强制性措施;

2.引起国内或国际媒体的短期负面报道。 1.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2.发生局部区域的火灾爆炸。 4 较大影响的健康/安全事故:

1.3人以上轻伤,1~2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2.暴露超标,带来长期健康影响或造成职业相关的严重疾病。 存在合规性问题,不会造成严重的安全后果或不会导致地方政府相关监管部门采取强制性措施。 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及以上,100万元以下。 3 中等影响的健康/安全事故:1.因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

2.1~2人轻伤。 1.当地媒体的长期报道;

2.在当地造成不利的社会影响。对当地公共设施的日常运行造成严重干扰(如导致某道路较长时间无法正常通行)

3.会损害对有重大利益的相关方的关系。 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2 轻微影响的健康/安全事故:

医疗处理,但不需住院,不会因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 1.当地媒体的短期报道;

2.对局部运营对当地公共设施的日常运行造成干扰(如导致某道路在24小时内无法正常通行)。 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1 微小影响的健康/安全事故:

1.急救处理(不用处方药,除预防性处方药外);

2.短时间暴露超标,引起身体不适,但不会造成长期健康影响。 能够引起周围社区少数居民短期内不满、抱怨或投诉(如抱怨设施噪声超标)。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2万元以下。

表D.3安全风险矩阵



表D.4安全风险分级表

严重性

1 2 3 4 5 6 7 8 1 1 2 3 4 5 6 7 8 2 2 4 6 8 10 12 14 16 3 3 6 9 12 15 18 21 24 4 4 8 12 16 20 24 28 32 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6 6 12 18 24 30 36 42 48 7 7 14 21 28 35 42 49 56 8 8 16 24 32 40 48 56 64

风险度R 风险等级 48-64 不可接受风险 重大风险 32-42 较大风险 15-30 尽可能降低风险 一般风险 1-14 可接受风险 低风险 附录E

(资料性)

LEC法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计算公式:

D=L×E×C

式中:

L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详见表E.1;

E为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取值详见表E.2;

C为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C取值详见表E.3;

D为风险,风险分级矩阵详见表E.4。



表E.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表E.2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8小时内连续暴露 6 8小时内暴露1-4小时 3 每周一次暴露(1-4小时) 2 每月一次暴露(1-4小时) 1 每年几次暴露(1-4小时) 0.5 非常罕见暴露 表E3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

分数值 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 100 10人以上死亡 40 3~9人死亡 15 1~2人死亡 7 严重 3 重大,伤残 1 引人注意 表E.4风险分级

D值 风险等级 >320 重大风险 160-320 较大风险 70-160 一般风险 <70 低风险

附录F

(资料性)

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单位:分析人员:日期:

序号 风险点 现有风险描述 现有风险评价 风险消减措施 剩余风险评价 L S R 等级 L S R 等级 注:a)仅填写现有风险中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

b)“风险点”填写为XX作业活动、XX设备设施;

c)“现有风险描述”中,应把现实中存在的隐患及可能导致的事故描述清楚。



附录G

(资料性)

原始风险判定准则



G.1以下评价对象的风险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

a)构成一、二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储存单元;

b)同一作业单元内操作人员(仅指正常操作人员,不含检修时作业人员)10人以上的,且具有火灾、爆炸、有毒危险介质的厂房;

c)企业或同行业5年内曾经发生过死亡事故的单元。

G.2以下评价对象直接确定为较大风险:

a)构成三、四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储存单元;

b)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单元;

c)同一区域内当班岗位操作人员(仅指正常操作人员,不含检修作业人员)在5-9人,且具有火灾、爆炸、有毒危险介质的单元;

d)相对独立的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性质的危险化学品的装卸区;

e)企业或同行业5年内曾经发生过重伤、职业病、较大及以上非死亡事故的单元。

G.3以下评价对象直接确定为一般风险:

a)其他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单元;

b)一旦失电将造成公司生产系统全部或局部停车,引起事故风险的变配电站。

G.4以下评价对象直接确定为低风险:

企业厂区范围内除上述区域以外的其它与生产有关的单元。如:控制楼、循环水泵房、消防泵房、消防水池、冷冻站、空压站等。

注:a)生活、办公用场所,可不参与原始风险的判定,或判定为低风险。

b)企业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原始风险判定标准。







附录H

(资料性)

原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序号 风险点 风险描述 风险等级 现有管控措施 管控

层级 管控

责任人 工程技术 维护保养 人员操作 应急措施 注:a)“风险点”填写评价对象名称,4个等级的风险点要全部列出;

b)“风险描述”:先描述评价对象概况(如:该评价对象涉及的危险化工工艺为加氢工艺,构成了X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涉及的主要危化品有:甲醇、氢气等),再描述评价单元潜在的主要风险有:1.“由于XX(危险物品)具有YY(危害性质),如果ZZ(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人的不安全行为描述),可能会导致AA事件。2.……



附录I

(资料性)

原始风险公告牌

评价对象 原始风险等级 管控层级 管控责任人 主要风险

描述 现有

管控

措施 工程技术:

维护保养:

人员操作:

应急措施: 应急通讯 附录J

(资料性)

安全风险统计表

单位 风险类别 风险数量 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公司 原始风险 现有风险 JHA SCL 总计 车间/部门1 原始风险 现有风险 JHA SCL 合计 车间/部门n 原始风险 现有风险 JHA SCL 合计 注:车间级的台账可参考此台账编制。



附录K

(资料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K.1封面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年度

编制:

审核:

年月日

K.2正文

一、目的

二、评价范围

三、风险评价组织机构及职责

四、风险评价方法及评价准则

五、风险评价结果

(一)总体风险评价结果:

通过风险评价,公司各单位共辨识出了现有风险共X项,其中:低风险X项、一般风险X项、较大风险X项,重大风险X项;共判定出了原始风险X项,其中:低风险X项、一般风险X项、较大风险X项,重大风险X项。

详见附件X:公司级安全风险统计表。

(二)原始风险

1.依据判定标准,公司原始风险判定结果如下:

单位 重大风险(个) 较大风险(个) 一般风险(个) 低风险(个) XX车间/部门 …… 合计 各原始风险详情见附件X:公司级原始风险及分级管控清单。

2.依据原始风险评价结果,公司绘制了原始风险点四色图,详见附件X。

(三)现有风险评价:

1.公司各单位共编制了X个作业活动清单,共包括了X项作业活动;编制了X个设备设施清单,共包括了X台/类设备设施。详情如下表:

单位 作业活动清单数量(个) 作业活动数量

(项) 设备设备清单数量(个) 设备设施数量

(台/类) XX车间/部门 …… 合计 作业活动清单及设备设施清单内容详见附件X、附件X。

2.通过评价,公司共有XX个单位,共评价出了XX项不可接受风险,其中XX项较大风险、XX项重大风险。详见下表:

单位 JHA SCL 较大风险(项) 重大风险(项) 较大风险(项) 重大风险(项) XX车间/部门 …… 合计 不可接受风险具体内容详见附件X:公司不可接受风险及分级管控清单。

3.依据现有风险评价结果,公司绘制了现有风险分布二色图,详见附件X。



附录L

(资料性)

XX公司综合性隐患排查表

类别:公司级综合隐患排查 组织单位: 受查单位: 排查日期: 排查人: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 排查依据 排查情况 一、安全管理(安全部) 1 安全基础管理 组织制定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管理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 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2 及时组织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 3 定期考核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4 组织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账。 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5 安全培训 制度安全培训计划,并能严格执行,做好培训记录。 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6 按要求定期组织公司主要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特殊作业人员参加培训、复训。 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7 组织开展新员工入厂一级安全培训。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 8 按计划开展全员(含承包商)日常安全培训及考核。 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9 每月制定安全活动计划,并监督检查各单位安全活动开展情况。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第5.4.6条 10 重大危险源管理 按要求做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建档、评估、备案工作。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 11 制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 12 组织并参与公司重大危险源的隐患排查。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 13 双重预防机制 每年定期组织全公司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计划或方案,组织各单位完成风险评价,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报告,对不可接受风险采取消减措施。 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14 按要求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每3年开展一次HAZOP分析,并组织落实提出的建议措施。 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注:部分企业此条归生产技术部门。 15 每年组织开展各类隐患排查表的修订、培训工作。 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6 组织开展综合隐患排查、节假日前排查及其他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督促整改,建立隐患排查台账。 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7 应急管理 企业应按照GB/T29639要求编制、修订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应急处置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第六、十九条 18 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备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708号)第七条 19 制定公司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并对演练进行评估。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708号)第八条 20 作业安全 及时按要求、按实际需要编制、修订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作业票证。 公司《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21 对各类危险性作业进行监督检查。 公司《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22 事件管理 对本专业负责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建立事件档案。 公司《事故事件管理制度》 23 监督其他专业事件规范管理,建立全公司事件台账等资料。 公司《事故事件管理制度》 24 职业健康 每年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5 按规定定期发放劳动防护作品,监督员工正确使用。 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26 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日常监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二、工艺管理(生产部) 27 工艺变更 建立工艺变更台账及工艺变更档案。 公司《变更管理制度》 28 工艺管理 应定期组织确认、评审、修订操作规程、工艺卡片,并发放到各有关岗位。 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工艺管理制度》 29 组织制度装置开停车方案,组织做好开停车前检查确认,组织各车间生产装置平稳开停车。 公司《工艺管理制度》 30 事故管理 组织工艺操作、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建立相关事故档案。 公司《事故管理制度》 31 隐患排查 定期组织开展生产工艺专业的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治理台账。 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三、设备管理(设备部) 32 设备变更 建立设备变更台账及设备变更档案。 公司《变更管理制度》 33 设备基础管理 应定期组织评审、修订设备操作规程、维修规程等,并发放到各有关岗位。 公司《设备管理制度》 34 设备检修管理 组织编制设备检修计划,组织实施设备检修。 公司《设备管理制度》 35 承包商管理 对本专业负责的承包商进行资质审核,建立承包商档案,对承包商进行专业检查。 公司《承包商管理制度》 36 特种设备管理 建立并及时更新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台账、档案,组织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的定期检验检测。 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37 组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复训。 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38 事故管理 组织设备事故、承包商事故的调查处理,建立相关事故档案。 公司《事故管理制度》 39 隐患排查 定期组织开展设备专业的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治理台账。 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四、其他专业管理(其他专业部门) 40 承包商管理 对本专业负责的承包商进行资质审核,建立承包商档案,对承包商进行专业检查。 公司《承包商管理制度》 41 隐患排查 定期组织开展本专业的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治理台账。 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五、现场管理(各车间) 42 安全培训 对新员工、转岗、复岗员工实施二、三级安全培训,建立培训记录档案。 公司《安全培训管理制度》 43 对全体员工实施日常安全培训,培训学时不低于20学时。 公司《安全培训管理制度》 44 承包商管理 对承包商进行作业前安全培训和安全交底。 公司《承包商管理制度》 45 变更管理 严格履行变更程序,建立了变更台账及有关档案。 公司《变更管理制度》 46 变更后,对有关操作规程等安全信息进行了培训。 公司《变更管理制度》 47 事故管理 事故事件及时报告,参与事故事件调查处理,建立事故事件档案。 公司《事故管理制度》 48 双重预防机制 按公司要求开展年度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编制报告,对风险评价结果及风险管控措施对岗位人员开展培训。 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49 定期开展车间级综合隐患排查及其他排查,及时整改隐患,建立隐患台账。 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50 应急管理 按要求修订车间现场处置方案,定期组织开展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建立演练记录。 公司《应急管理制度》 51 应在有毒有害岗位配备应急器材柜(气防柜),设置与柜内器材相符的应急器材清单。应急器材完好有效。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标准》(GB30077-2013) 52 厂区消防车道畅通,净宽度、净空高度应满足消防救援要求。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50160-2008)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 53 1.储罐区消防栓供水压力应正常,满足消防要求;

2.设置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其管网压力宜为0.7~1.2MPa。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50160-2008)第8.5.1条 54 消防炮、栓及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完好。 55 作业安全 特殊作业严格履行许可手续,建立特殊作业台账,规范管理特殊作业票证,票证填写规范。 公司《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56 特殊作业现场监护人员应经过相关的培训并考核合格。 《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号)第十九条 57 作业现场管理应规范:

1.作业人员应持作业票证作业;

2.作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符合要求,无违章行为;

3.监护人员应坚守岗位,持作业票证监护;

4.作业过程中,管理人员要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5.现场的设备、工器具应符合要求,设置警戒线与警示标志,配备消防设施与应急用品、器材等。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 58 工艺管理 工艺岗位有最新版本的操作规程、工艺卡片。 公司《工艺管理制度》 59 现场表指示数值、DCS控制值与操作规程、工艺卡片控制值应保持一致。 公司《工艺管理制度》 60 企业应建立岗位操作记录,对运行工况定时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处置工艺报警并记录。 《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号)第九条 61 1.现场联锁装置必须投用、完好;

2.摘除联锁有审批手续,有安全措施;

3.恢复联锁按规定程序进行。 《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号)第十六条 62 危险物料的泄压排放或放空的安全性应满足规范要求;无法排入火炬或装置处理排放系统的可燃气体,当通过排气筒、放空管直接向大气排放时,排气筒、放空管的高度应满足GB50160、GB50183等规范的要求。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版》(GB50160-2008) 63 有氮气保护设施的储罐要确保氮封系统完好在用,氮封系统的压力是否保持在工艺控制范围,氮封管线上是否设置了现场压力表,氮封管线上是否安装了止回阀。 《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学品罐区安全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4〕68号)第二条 64 空分装置空压机入口空气中有害杂质含量应符合GB16912要求,包括乙炔、甲烷、总烃、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第4.2.2条 65 泄爆泄压装置、设施的出口应朝向人员不易到达的位置。 《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SH3012-2011)第8.2.4、8.2.5条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50160-2008)第5.5.11条 66 可燃气体放空管道内的凝结液应密闭回收,不得随地排放。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50160-2008)第5.5.17条 67 1.极度危害和高度危害的介质、甲类可燃气体、液化烃应采取密闭循环取样系统;

2.取样口不得设在有振动的设备或管道上,否则应采取减振措施。 《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SH3012-2011)第7.2.3、7.2.4条 68 切水、脱水作业及其他风险较大的排液作业时,作业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检查重点指导目录》(安监总管三〔2015〕113号) 69 现场其他工艺管理符合有关要求。 70 设备管理 对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进行月度检查。 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71 按公司检修计划,有效实施设备检维修,建立检维修记录。 公司《设备管理制度》 72 在涉及易燃、易爆、有毒介质设备和管线的排放口、采样口等排放部位,应通过加装盲板、丝堵、管帽、双阀等措施,减少泄漏的可能性。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企业泄漏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4〕94号) 73 定期对涉及液态烃、高温油等泄漏后果严重的部位(如管道、设备、机泵等动、静密封点)进行泄漏检测,对泄漏部位及时维修或更换。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企业泄漏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4〕94号) 74 承压部位的连接件螺栓配备应齐全、紧固到位。 75 离心式可燃气体压缩机和可燃液体泵应在其出口管道上安装止回阀。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50160-2008)第7.2.11条 76 传动带、转轴、传动链、皮带轮、齿轮等转动部位,都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准则》(GB5083-1999)第6.1.6条 77 具有化学灼伤危害的物料不应使用玻璃等易碎材料制成管道、管件、阀门、流量计、压力计等。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HG20571-2014)第5.6.2条 78 1.在用安全阀进出口切断阀应全开,并采取铅封或锁定;

2.爆破片应正常投用。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第9.1.3条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ZF001-2006)第B4.2(4)条 79 压力表的选型应符合相关要求,压力范围及检定标记明显。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第9.2.1条 80 现场其他设备管理符合有关要求。 81 电气管理 应定期开展电气专业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治理台账。 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82 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GB50058要求。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第5.2.3条 83 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1.设备的金属外壳应采取防漏电保护接地;

2.接地线不得搭接或串接,接线规范、接触可靠;

3.明设的应沿管道或设备外壳敷设,暗设的在接线处外部应有接地标志;

4.接地线接线间不得涂漆或加绝缘垫。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第3.0.4、4.2.9条 84 重点防火、防爆作业区的入口处,应设计人体导除静电装置。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HG20571-2014)第4.2.10条 85 在爆炸危险区域内设计有静电接地要求的管道,当每对法兰或其他接头间电阻值超过0.03Ω时,应设导线跨接。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第7.13.1条 86 临时电源、手持式电动工具、施工电源、插座回路均应采用TN-S供电方式,并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87 仪表管理 应定期开展仪表专业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治理台账。 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88 1.企业应建立各类仪表台账;

2.建立仪表巡检记录、维护记录、检定、调试记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号)第十六条 89 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需要配置安全仪表系统的化工装置应开展安全仪表功能评估。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安全仪表系统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4〕116号)第四、十四条 90 化工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应设置不间断电源,后备电池的供电时间不小于30min。 《仪表供电设计规范》(HG/T20509-2014)第7.1.3条 91 爆炸危险场所的仪表、仪表线路的防爆等级应满足区域的防爆要求。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第5.2.3条 92 1.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现场仪表之间应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2.防爆场合应采取相应防爆级别的密封措施。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第5.4.3条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2013)第7.4.8条

《石油化工仪表管道线路设计规范》(SH/T3019-2003)第8.4.6条 93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的设置与报警值的设置应满足GB/T50493要求。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94 绘制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检测点布置图;建有报警与处警记录,对报警原因进行分析。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95 危化品装卸 应对装运危险化学品的汽车的“三证”(驾驶证、准运证、危险品押运证)、阻火器进行检查并记录。 96 装卸设施连接口不得存在磨损、变形、局部缺口、胶圈或垫片老化等缺陷。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山东临沂金誉石化有限公司“6·5”爆炸着火事故情况的通报》(安委办〔2017〕19号) 97 装卸车作业环节应严格遵守安全作业标准、规程和制度,并在监护人员现场指挥和全程监护下进行。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安监总政法﹝2017﹞15号) 98 现场其他管理 各类警示标志齐全、完好。 99 现场其他管理符合要求。 附录M

(资料性)

重大事故隐患风险评价表

单位:分析人员:日期:

序号 隐患内容 潜在风险描述 风险评价 备注 L S R 等级 注:如果评价准则采用“LEC”,则表中L/S/R改为:L/E/C/D。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2020年2月)

安委办〔2016〕3号《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

安委办〔2016〕11号《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0号令《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监总管三〔2011〕93号《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

安监总管三〔2013〕88号《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管三〔2014〕11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安全仪表系统管理的指导意见》

应急〔2018〕19号《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

应急〔2019〕78号《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的通知》





T/CCSAS0XX—202X



T/CCSAS0XX—202X



II





I













T/CCSAS0XX—202X











T/CCSAS0XX—202X



















T/CCSAS0XX—202X













原始风险管理



现有风险管理



确定评价对象



风险判定准则



原始风险判定



日常运行控制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准则



现有风险评价



现有管控措施存在隐患







可接受风险







风险消减措施



风险验证评价



实施



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日常运行控制



不可接

受风险





II



I



II









III



I



I



1



I







献花(0)
+1
(本文系纪晓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