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江 南
2022-10-12 | 阅:  转:  |  分享 
  
3江南

1.会认“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和“竖钩、竖弯”2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2种笔画。



1.字词教学。



偏旁归类识记:“莲”,草字头代表植物。

书写生字:“东、西”是独体字,“可”是合体字,教师在范写过程中,一边写一边强调新笔画的特点。

2.朗读指导。

1次学习古诗,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做适当停顿。在读最后四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4种不同的方位,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时的情趣,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趣。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3.积累运用。





教学准备

1.借助拼音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画出生字。

2.初读课文,和同桌一起认读课后的词语。

3.准备有关江南风景的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2课时

1课时





一、谜语先行,进入画面。

1.教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小动物,想看看吗?这种小动物有些害羞,藏在谜语里呢,你能把它请出来吗?





有头没有手,有尾没有腿。

能行千里路,不能离开水。



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谜底是“鱼”。

2.课件出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





师:这里是美丽的江南,请大家睁大眼睛,跟随教师一起去美丽的江南来一次短暂的旅游吧!(教师简单介绍江南是我国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3.旅游比较仓促,没有看够的同学还有机会,赶紧到诗歌里去瞧瞧,看看古人是怎么描写江南的?





二、借助拼音,进入诗歌。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朗读,师相机正音,并给予评价。

3.听教师示范读。



4.请大家再读诗歌,注意要将课文后要求我们会认、会写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5.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检查认读,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生字。

6.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教师课件出示江水流动、采摘莲子、鱼儿嬉戏的图片。

(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

7.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生字,教师随机正音。

8.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新部首三点水和草字头。



学习“莲”,认识草字头,草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如:草、菜、花。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在识字环节教师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本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赛读识字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

三、结合图片,走入江南。

1.课件出示采莲的图片。瞧,他们在做什么?(采莲)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江南可采莲)。



/可采莲



1)怎么读好它?听教师读,注意停顿(读完后课件出示停顿划分)。

2)指名读,齐读。

2.看,这里的荷叶可真多,课文中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何田田





3.于是可爱的鱼儿也受到了感染,纷纷跑来,就成了——(引说“鱼戏莲叶间”)

4.鱼儿会一直在一处不动吗?它们最爱自由了,它们会怎样?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5.师范读,生跟读。





四、生字指导,书写练习。

1.课件出示生字:可、东。生注意观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东”的第三笔是竖钩。

2.指名说,相机评价引导。



可:上面的长横要足够长,“口”要缩小,在竖中线的左边,新笔画竖钩要挺直,且在竖中线的右边。

东:第二笔为撇折,竖钩要挺直,正好落在竖中线,但与第一笔横不能相连。

3.学生练习书写,每个字练写两遍。

4.学生互评。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再赏江南。

1.课件出示会认字,抽查学生的认字情况。



鱼东西北



2.听写生字“可、东”。

3.对照课件纠正。

4.同学们的生字都掌握得很好。下面教师让大家欣赏一幅图(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5.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



二、细读全诗,感受美景。

1.过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朗读全诗,齐读。

3.江南美,美在荷叶。瞧,(课件出示女孩采莲图)这里的荷叶真多,我们一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1)指名读。

2)师相机评价,这里的荷叶可真多,我们可以说“莲叶何田田”。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

3)同学们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这一句吧。

4.江南美,还美在鱼儿,这里的鱼儿很调皮、很活泼,它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又游到北。大家知道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是怎样的吗?



5.鱼儿可真多,这一条条的鱼儿游来游去,让江南更美了。齐读全诗,通过你们的朗读,读出江南的美。

6.学生齐读课文。

7.大家读得真好听!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课文中描绘的江南的美景,尝试着背诵课文吧。教师引背,学生接背。



三、生字指导,升华主题。

1.出示生字“西”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在田字格所占的位置)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竖弯。教师指导书写新笔画竖弯:起笔时稍重,从上往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写。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6.投影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学生阅读,再加上课文配有的插图,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读课文、看插图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审美情趣?本课字词的教学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朗读方面,力求通过看鲜明的插图,并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读、愿读、会读的情境中。生活中的美是需要发现的,本课在设计中安排了让学生收集反映荷叶与荷花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等方面的资料,旨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深化体验。

兼美的文章,如果过多分析就会破坏美感。用音乐、图画、言语渲染和创设与文章相谐的情境,在

情境中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弘扬个性,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

二、激活生活体验。

生在接触新知识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转化成内涵丰富的语言,但这还需要教师去提醒,去激活。一旦激活了生活体验,并与文本产生了联系,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思,激发创造性的语言。

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不是为学生打开门,而是帮助、鼓励他们寻找打开门的钥匙。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去打开更多的大门!











8











1.随文识记“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2个生字,掌握新笔画“竖钩”“竖弯”。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1.巩固认读生字新词,学习生字“西”和新笔画“竖弯”。

2.熟读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之情,体会江南的景色之美。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