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一:主题的艺术
2022-10-14 | 阅:  转:  |  分享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一:主题的艺术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
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
语言朴素自然。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知识储备: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
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小说的灵魂——主题1、写不厌
的“母题”死亡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重大主题。海明威的小说,喜欢在死亡的环境中来体味人生,认为死亡是生命个体的必然归
宿,也是对生命的最终肯定,个人的生命价值存在于生与死的拼搏之中,个体的特性将在死亡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生死、爱恨、美丑每篇小
说都有作家自己对这些人类生活中重大母题的理解2、主题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从1924年他25岁时发表的最早的短篇小说
集《在我们这个时代》,到他死亡之前发表的,为他赢得了最高荣誉的《老人与海》,对死亡问题的探讨一直贯穿于海明威的创作之中,美国学者罗
伯特·斯比勒评价说:“他只写一个主题:在一个失去所有价值,只剩下强烈情感的世界上人类会如何面对死亡。”海明威的小说常常让人们遭遇死
亡,通过死亡来完成对生命个体的思考,在一个现实的人们必须面对的环境里来塑造他理想的“硬汉形象”,最终实现对现实社会的批评和对人生意
义的探索。海明威小说创作的死亡主题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有关。他知道这就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他不但要探讨死亡
,还要在死亡中探讨人性,去思考这个社会。从无视死亡到恐惧死亡,再到正视死亡,并反抗死亡,从而最终超越死亡,他对死亡主题的探索不断的
走向深层。对死亡发问开始的。在其早期的作品《在印地安人营地》中,尼可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一次他随做医生的父亲
去给当地的一位妇女接生,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做了剖腹产手术。他看到在产妇的痛苦呻吟中一个新生命降生了,但同时也见到了产妇的丈夫因无
法忍受妻子的呻吟而割喉自尽。这一切深深刺激了尼可,于是在回家的途中他连连发问:“他干嘛自杀?”“自杀的男人多吗?”“死,难不难?”
幼稚的尼克是“没有确定的能力去阻止它的知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但一个孩童一脸轻松的去思考死亡,使得许多成年人对此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太阳照样升起》中的亨利和尼克相同,当然显得成熟多了。他经历了残酷的一次世界大战,数次濒临死亡的边缘,在死亡的
恐惧之中他懂得了死亡的真正威胁不仅仅是生命的毁灭,他在艰难的逃避死亡。在冰冷的河水中,在泥泞的小路上,他避开了盟军的枪弹,躲开了敌
人的炮火,然而,人的命运多是悲剧性的。战争中的人都好像是“着了火的木头上的蚂蚁”,有的“烧得焦头烂额,不知往哪里逃”,而“多数都往
火里泡”,接着再掉过头来朝尾端跑,但“到末了还是烧死在火里”。面对这个残酷的社会,人们在很多时候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他们不得不
面对死亡的威胁。卡萨玲的难产致死,更是深深的打击了亨利。但是,这些个人的毁灭,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却是无足轻重的,无论存在或消失,每日
的“太阳照常升起”。《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哈里,是一个被金钱、荣誉和女人耗去了大半生精力的作家。在他生命的
最后一刻,他拼命的凝视着雪山之巅,随着现实与幻觉的反复互换,哈里从死亡的恐惧变为对死亡的正视,由不安到安静。于是,他“感觉到了痛苦
非常轻松”,而死神则“很可能是两个从从容容的骑着自行车的警察或者是一只鸟儿”。在幻觉中,他“被抬上了飞机,朝着远方飞去”。他看到了
黑压压的崇山峻岭,看到了“阳光中显得那么高耸,宏大而白得不可置信的乞力马扎罗山巅,他明白,那就是他现在要去的地方”。死神带走的不过
是他的肉体,而他的精神却飞向了上帝的神殿。通过哈里对死亡从恐惧到正视的过程,海明威发现了死亡的另外意义,它不是心脏停止跳动或堵在战
场上一具具可怕的尸体,而是肉体的物质超脱为永恒的精神的悲壮升华。????《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丹代表着海明威死亡主题
的一个高峰。乔丹作为一名大学生,是怀着为世界被压迫民族鞠躬尽瘁的感情奔赴西班牙战场的。但是,乔丹在为西班牙民主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却没
有找到理想的同路人,也没有事业的支持者,其悲剧性的结局是必然的。但是,乔丹在生命的终结前却认为“我为自己信仰的事业已经战斗了一年,
我们如果在这里获胜,在每个地方都能获胜。……你很幸运,你对自己说,你度过的这样美好的一生。你度过的一生比谁都不差。你这样走运,没有
什么可抱怨的了。”乔丹的内心独白反映了其面对死亡时的镇定和骄傲。死亡,早已没有了往昔的恐惧,乔丹怀着高尚的理想而死,是生命价值的最
好体现。《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海明威“硬汉形象”的代表。圣地亚哥老人是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驾着一艘小船出海的,
在孤立无援的大海上,老人在风雨中漂泊了80多天依然一无所获,这就是命运的嘲弄。但老人毫不气馁的坚持着,终于,他钓到了一条大鱼。老
人还没来得及高兴,这条比小船还要大的大鱼又将老人带到了死亡的边缘,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和大鱼搏斗。再后来又为保护自己的猎物又与鲨鱼斗争
,但最终还是只剩下一副鱼的骨架。海明威没有赋予老人高尚的死,而是将其置于生存与死亡的对立之中,在人与自然界的无情殊死斗争中看到生存
的艰辛,老人的一切不懈的抗争都是在为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生存。“人们处处在为幸福,为值得他们追求的生活而斗争。他们不一定能够胜利
,他们必须经历不幸和挫折。但是正像这个老人一样,一个个有能力取得日常攻击和指导如何取得胜利的人,在遭到最严重的挫折之后是不会是失望
的。他不悲观失望,而是继续斗争。”海明威把人放到一个与死亡为邻的环境中,阐释了人类生命的价值所在:生存。以生存的价值来反抗死亡。
“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感受死亡的控制而产生的对死亡的反抗”“一个人只要在反抗死亡,他就会成为像天神那样主宰死亡的人物,也就乐在其中
了。”具有死亡情结的作家未必就自然创作出死亡主题的作品,反之亦然,肖伯纳就是一个例子,他以脍炙人口的充满幽默
和诙谐的戏剧作品被认为是“英国的喜剧大师”但他本人却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海明威的自杀是复杂的,我们或许可以看作这是他对死亡主题的最
后探索。萧伯纳,有“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
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他的最著名的剧作
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主题的形成1、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罪
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
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聂赫留道
夫公爵参加审理两个旅店侍役假手一个妓女谋财害命的案件时,认出那个堕落的女子是他青年时代抛弃的卡秋莎。为此他感到后悔,积极营救,也从
《圣经》中得到“人类应该相亲相爱,不可仇视”的启示。《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作品。一七九三年是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
代,纷繁复杂的阶级搏斗极为激烈,这段历史在书中得到生动的再现。书中证实了雨果所说的:“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
主义。”2、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既有故事又有主题的小说更有持久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主题的实现1、忌主题鲜明2、形象大于思想3、模糊处理《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说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就希望借助个人的努力与奋斗跻身上流社会。主题的选择与开掘主题观的演变1、与当下的关系2、永恒主题3、千锤百炼1、由单纯到复杂2、由具体而抽象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