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细读《真赏斋图》6个局部,穿越明朝看江南私家园林
2022-10-15 | 阅:  转:  |  分享 
  
细读《真赏斋图》6个局部,穿越明朝看江南私家园林?想知道明代的私家园林和现在我们旅游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吗?想知道古时候的人们都在园子里干什么
吗?那就跟着明代画家文征明观画卧游,通过《真赏斋图》去寻找这其中的意趣吧!《真赏斋图》明文征明纸本设色36×107.8cm上海
博物馆藏?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
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
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或称“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的山水画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多细笔谨慎,中年较为粗放,晚年粗细兼备。文征明画有两幅《真赏斋图》传世,一幅现藏于
上海博物馆,另一幅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都是嘉靖年间文征明为无锡的收藏家华夏即真赏斋主人所作。本文主要以上博本为例进行讨论。创作这
幅画时,文征明虽已是耄耋之年,但其精湛绝妙的笔力、匠心独运的构图令人叹为观止。《真赏斋图》明文征明纸本设色36×107.8cm
上海博物馆藏文征明好友华夏是江南地区重要的收藏家,多年从事金石书画收藏,具有很高的鉴赏水平,时称“江东巨眼”。“真赏斋”是他私家
斋园,藏有诸多法帖名画,文征明与之常有往来。这种以书画作为礼物进行社交的行为在当时很普遍,如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即是赠予朋友周密
的画作;传世经典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也是应友人郑无用之请而绘;元四家之一的王蒙《青卞隐居图》是赠予赵麟之作;还有沈周的《庐山高图
》是为诗文老师陈宽祝寿之作。其中对于元代《富春山居图》、《青卞隐居图》等山水作品,美国学者文以诚认为元代文人的山水在相当大程度上可
称为“地产山水”或“家产山水”,隐喻着积蓄和财产,控制和失散,主要是对所有权、个人禀赋以及继承权的陈述有种不安定感,是带有人格化的
山水。又有学者何惠鉴提出“书斋山水”,即山水画中以文人隐居的书斋草堂为山水画创作的中心母题和画境,如《青卞隐居图》、《东山草堂图》
等。到了明代中期,苏州地区出现大量的私家园林,故而画作中多表现私家园林或私人斋室的题材,《真赏斋图》便是这一时期表现私家园林题材的
作品。文征明师法沈周,早年学“粗沈”,画风较为粗犷,后来则以细笔为主,情调闲静典雅,自有一股“士气”充溢其间。此画中真赏斋掩映于
苍松翠柏与玲珑的太湖石之间,可见三间居室,斋主与客人于正中房间对坐,似乎正共同欣赏一幅手卷,一童子侍立一旁。右侧房中两童子围炉烹
茶。?左室无人,然而透过半卷的窗帘,可见书架上陈列的书籍简牍和几案上的古琴,显示了主人高雅的意趣。?前景中一文士携一仆童,似乎正欲
前往斋中会友。屋后则翠竹一片,左侧湖光山色,景色秀丽,视野开阔。整幅画构图饱满,用笔细腻多变,设色淡雅清丽,极富文人意趣,是其
晚年的精品力作。关于此图的流传著录十分清晰,主要见于清安岐《墨缘汇观》和吴升《大观录》著录。最初的收藏者是华夏,稍后归明代著名收
藏家项子京所有。清康熙时为高士奇收存,乾隆经安岐收藏,钤“古香书屋”等印四方。大约在乾隆后期进入“内府”,图上钤有“乾隆御览之宝”
、“石渠宝笈”二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赐给了当时的军机大臣孙毓坟。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