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与梧桐有关的四则闲话
2022-10-17 | 阅:  转:  |  分享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与梧桐有关的四则闲话嘉善枫泾 蔡宏伟秋还遽已落,春晓犹未荑。微叶虽可贱,一剪或成珪。——沈约《咏梧桐诗》1
.最幸运的梧桐叶子:那片剪成圭形的梧桐叶,开启了晋唐的历史。 春秋时的晋国的始祖叔虞是周武王与姜子牙的女儿邑姜所生,他幼年时与哥哥
周成王玩耍,哥哥将一枚梧桐叶剪成玉圭的样子送给他,并说要把唐地封给他。负责监国的周公旦认为君无戏言,于是落实了这次封赏。 叔虞到了
唐之后,用心治理,使该地成为日后强大的晋国的基础。 柳宗元对这次封赏大为不满,写了篇《桐叶封弟辨》,批评“天子无戏言”的荒谬。但这
枚被剪成玉圭形状的梧桐叶永远夹在了中国的史册里。每到梧叶翻飞的秋季,总会有人记起这枚可能是最幸运的梧桐叶子。2.那两段分别被伏羲、
蔡邕看中的梧桐木,再也不用担心朽腐了! 伏羲用梧桐木做琴是一个传说,这个传说承袭了另一个传说。那是关于凤凰的,这种瑞鸟非梧桐树不栖
,非梧桐子不食。伏羲因为“凤集于桐”,认为若要制作歌颂天地盛德的琴,最好的材料便是梧桐木了。他把整株梧桐树的树干砍成三段,取中段做
成华夏第一张琴。凤凰鸟据说由红嘴蓝鹊“想象”而成,我仔细观察过这种鸟——它什么树都栖,荤素皆食。伏羲看中梧桐木,应该中意的是其质地
。 东汉蔡邕(133-192)看中的是一段烧焦的梧桐木。他从烈火中捡出它,制成著名的焦尾琴。这张琴与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
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合称中国古代“四大名琴”。3.作为诗文意象,“晓露托桐叶”似乎要早于“疏雨滴梧桐”。 查阅类书发现,歌咏
梧桐的诗、赋、词、曲,唐以前的作品,若要表达感叹生命短促的悲伤之情,多描绘晨露濡湿梧桐叶瞬时即干的景象。唐以后,以白居易、杜牧为代
表,始钟爱“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的意象,生生把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的潇洒
爽朗涂改成“悲伤”的代称。这一意象,经温庭筠、晏殊、李清照们的“发挥”,终于成为汉语文学中的经典。“梧桐树,三更雨”“梧桐夜雨”“
梧桐更兼细雨”……以致于很少有中国人还会记得露水也同样会打湿梧桐。4.“一叶随风忽报秋”的梧桐居然能“老尽秋容”!少日读书,未能免
俗,也会抄些励志的诗句贴于案头。朱熹的“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是频频被“点击”的。所以,秋凉渐起,梧桐叶自然成了受关注的
预报员。梧桐的这种待遇的取得,除了要感谢《淮南子》为代表的典籍对其叶落知秋的褒奖,还倚仗宋人“梧叶报秋”习俗的传承。估计宋朝的植物
养护技术极发达,盆栽梧桐的生长时间已能人为控制。所以每到立秋,负责天文的官员鼓槌一敲,放置在宫内的梧桐便应声落下一片叶子,预告天下
入秋。红学家俞平伯的曾祖父俞樾对此感到不解:“一叶知秋,虽古有此说,然安能应声飞落?”老先生对“旁门左道”的科技有些隔膜。秦朝时早
有用温泉水育成的反季节蔬果,让梧桐叶“应声飞落”并不神奇!倒是“西风瘦尽梧桐叶”——那么多的阔叶树木,只有梧桐有此幸运,才是神奇的际遇!
献花(0)
+1
(本文系枫泾蔡宏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