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装聋作哑巧表达
2022-10-23 | 阅:  转:  |  分享 
  
装聋作哑巧表达

在交际场合装装糊涂,有时也能避免尴尬,接触窘境。

我们应该以诚待人,应该说真话,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有时也不必言无不尽。这一点人们已有一些认识。不过,通常人们都是认为只在某些很特别的情况下才需要这样做,不道实情。例如,某人患了不治之症,知道这一情况的亲友多不以实情相告。其实,在一般社交中也可以做到“有的事不必拆穿,有的话不必说破。”

能产生良好交际效果的语言有时是以装糊涂的形式出现的。这种装糊涂的言辞有时能避免或解除尴尬。在同一场合,说大实话倒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场面,到朋友家做客时,主人热情地给客人夹菜,夹的恰恰是客人不喜欢吃的菜。这时,客人不外乎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拂主人盛情,一边道谢一边违心地说:“好吃!好吃!”结果,一句谎话却让自己很难堪。如果这种态度不改,那就难免要做一辈子难堪的客人。要是主人知道了原委,是要后悔一辈子的。这窝囊的谎言,既苦了自己又伤了别人,值得吗?另一种态度,便是巧妙地拒绝。先说一句:“别客气,我自己来!”再补充一句:“这个菜我挺喜欢吃,就是胃受不了!”这巧妙的谎言,既不伤主人的面子,又避免了活受罪,岂不两全其美!

在某个时候给话留点空间,能使本来很有距离的双方达到某种“共识”,从而使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

一位朋友在报上发表文章,讲了他的一次经历;

一天我和朋友去拜访一位教授,那个教授为人严肃,平时不苟言。坐了半天,除了开头说了几句应酬话,剩下的只是让人尴尬的沉默。

忽然,朋友看到他家养的热带鱼,其中几条色彩斑斓,游起来让人眼花缭乱。我知道这鱼叫“地图”,自己也养了几条,还很得意地这位朋友介绍过。见过目不转睛地看,心里纳闷,他又不是没见过,怎么这样?教授见朋友神情专注,就笑着问:“还可以吗?才买的,见过吗?”我刚想开口:“见过,我家也养着几条呢!”朋友却抢先说:“还真没见过。叫什么名字?明儿我也打算养几条呢!”我不解地看看他,不是上星期才到我家看过吗?

教授一听,来了兴致,神采飞扬,大谈了一通养鱼经,朋友听得频频点头。那位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说说笑笑,如数家珍地给他讲每条鱼的来历、名称、特征、又拉着他到书房看他收集的各类名贵热带鱼的照片,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我们本来打算坐坐就走,不料教授一再挽留,直到晚饭后才放我们走,临走时硬塞给朋友几尾小鱼,一直把我们从七楼送到楼下。

一句话使教授后判若两人,本来几乎陷入僵局的交谈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这都归功于朋友的一句谎话。若据实相告,那很可能就会继续“尴尬”下去了。

有时候对家人无恶意的隐瞒

有位作家因公出差,见商店有件羊毛衫很漂亮,一问价,觉得不贵,便买了下来。同行的女同事欣赏时,才知本地商店就有这种羊毛衫,价钱更便宜。回到家里,为了讨妻子的欢心,作家便把这件羊毛衫价格说成比本地商店还便宜20元,妻子听了自然高兴得很。

合适的隐瞒得到了妻子的夸奖和温存,坏事变成了好事,不是挺美的吗?当然,花钱交了学费的丈夫,下次定会精明起来的。

对求爱的回应。

一个男大学生爱上了一个女大学生,对女大学生说过一番这样的话:“我离不开你,你是温暖着我的太阳,你是照耀着我的月亮,你是为我指引方向的北斗星,你是为我呼唤早晨的启明星。”

女大学生聪明,早已听出这是一番表白爱情的极热烈的话,但自己并不喜欢面前的小伙子,怎么办?如果断然说:“我不喜欢你”,岂不是会使对方陷入尴尬?不置可否,岂不是对对方不负责任?

她只说了一句:“真美!你对天文学太有研究了,可我,真对不起,我对天文学一点也不感兴趣!”

舞场上,一位姑娘不小心踩了一位小伙子的脚,姑娘羞愧之下,忙道歉说:“对不起,踩痛了吗?”小伙子出语惊人:“不痛,不痛,欢迎你再踩一脚。”这俏皮的谎言,不仅逗得姑娘开心一笑,更为小伙子创造了深交的契机。

话要说的漂亮,并非易事。为了创造幽默风趣的效果,就得从反常角度入手,越是说得俏皮大胆新奇,越是引人入胜。话就要说得轻快自信,就要说得圆满自如,不容置疑,才能以假胜真,巧中取胜,黑中取白。

有时处在困境时,装聋作哑,往往可以解除窘境、缓和气氛。总之,妙说话也为人生的方圆之法,好好领悟,好好把握你会运用的更好。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