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漫话非洲板块(14)
2022-10-23 | 阅:  转:  |  分享 
  
漫话非洲板块(14)

胡经国



六、板块边界与运动

㈠、概述

非洲板块的西界是一个离散边界,形成中大西洋中脊(海岭)的中段和南段;非洲板块隔此边界在北部与北美洲板块相接,在南部与南美洲板块相接。非洲板块的东北界与阿拉伯板块相接;东南界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相接。在北部和南部与之相邻的分别是欧亚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了与亚欧板块之间的北界为汇聚边界以外,其余边界均为离散边界。

该板块在早白垩纪同南美板块分离。在大西洋中脊扩张的推动下,非洲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了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造山带。目前,地震和大地测量等资料表明,非洲板块仍然在向亚欧板块之下俯冲。

㈡、阿尔卑斯造山带

1、概述

阿尔卑斯造山带是指欧洲的阿尔卑斯以及其它一些年青的巨大造山带和褶皱山系。在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由于阿尔卑斯运动(在中国称喜马拉雅运动),使沿欧洲南部中生代的古地中海发生了强烈褶皱,形成横贯东西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从西班牙至亚洲南部)。严格地说,此词只限于该造山带的北翼,由徐士(E.Suess)创名。其同义词有“地中海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板块构造学说认为,这个造山带属于碰撞型山链。

2、对地球带来的变化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崛起,对地球带来怎样的变化?

有人说,这条超大规模的造山带开启了地球最近5500万年来的气候变冷和变干,对地球的气候和生物面貌都产生了重大的变化。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与星球研究所联合制作的《70张图片及长文预警》回答了这个问题(图片略)。现将其文字编录如下:

身为人类,我们都会好奇,是谁创造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多姿多彩,风景壮阔,千百种人类文明,争奇斗艳、洋洋大观。与此同时,这个世界却又多灾多难。印度洋的一场海啸,可以瞬间吞没29万人的性命。欧亚大陆的一次“颤动”,可以让8万多人消失于瓦砾。

而纵观中国大地,从公元前180年到1949年,死亡人数1万以上的重大自然灾害,共发生了300次,平均每7年就有1次。再放眼世界,从1980年到2018年,不到40年间发生的自然灾害,已经密布全球。7年、40年,不过人生的1/10、1/2,试问蓝色星球上有多少人的一生,能完全置身灾难之外?

我们由此愈发好奇,究竟是谁让这个世界,风景如此美丽,文明如此璀璨,灾难却又如此之多?科学家给出的答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地球上最壮丽的风景,人类文明的孕育,以及许多灾难的根源,其实与一场延续了数千万年的超大“灾难”事件密切相关。

⑴、板块碰撞

该“灾难”事件就是板块碰撞。7000万年前,欧亚大陆还没有完全成形,非洲板块、印澳板块(即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推移,与欧亚板块全线碰撞。板块相接之处,大地崩裂。熔岩从地下涌出,巨型火山灰云,飘扬至数万米高空。海岸边,地震还引发海啸,数十米高的巨浪吞噬着一切。

然而,我们眼中的“灾难”,对大自然而言却是伟大的创造。

此次板块碰撞范围如此之广,其力量如此之大,导致整个欧亚大陆南侧全线隆起,一众超级山脉及高原就此“诞生”,堪称地球2亿年来最壮观的一次造山运动。它西起大西洋东岸,东至印度尼西亚岛弧,包括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伊朗高原、青藏高原等等,全长超过1万千米。

它横贯地球、直刺苍穹,地质学上称之为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其中,阿尔卑斯山(Alps)耸立于欧洲中心,全长1200千米。托罗斯山(Taurus),位于土耳其南部,从内陆一直延伸至海洋,同样全长1200千米。高加索山(Caucasus),连接着黑海与里海,成为欧亚地理分界线,其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42米,为欧洲第一高峰。而在伊朗高原,扎格罗斯山(Zagros)则绵延1500余千米,是伊拉克与伊朗境内最大的山脉。从伊朗高原往东,兴都库什山(Hindu kush),东西贯穿阿富汗,全长966千米。再往东,到了雄伟的青藏高原,造山运动的洪荒之力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众多超级山脉竞相耸立,无比壮观。它们包括横断山、昆仑山、祁连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等等。而在该造山带的最东端,则还有一连串的火山岛屿耸立于大洋之上,包括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等。这些岛屿上火山遍布,至今喷发不断。

此外,伴随着这次板块碰撞,世界地理格局也为之改变。在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印澳板块(即印度洋板块)之间,原本存在的海洋大面积萎缩甚至消亡。地中海、黑海、里海、咸海,都成为那个古代大洋仅剩的残留。它们或只有一个狭窄通道与外界相连,或直接变成内陆湖,面临继续干涸的风险。

然而,沧海桑田,欧亚大陆却由此形成。在埃及的西奈半岛,它还与非洲大陆“勾连”,形成了一个面积超大的超级大陆“欧亚非大陆”。

就这样,板块碰撞“灾难”造就了超级山脉、超级大陆。但是,事情还远没有结束。

这次造山运动引发连锁反应,气候上的“灾难”又开始了,而人类则将顺势登场。

⑵、人类诞生

在这次造山运动中,地壳抬升,大量“新鲜”岩石出露地表;岩石发生化学风化消耗二氧化碳。这一化学反应原本微不足道,但是此次造山运动规模之大,足以让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下降。

由于作为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减少,因而全球气候开始变冷。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地球最终从两极无冰的“温室地球”,变成了现今两极长年有冰的“冰室地球”。随着大量水分变成冰,储存于南北两极,海平面随即下降。变冷还导致海水蒸发减弱,全球气候因此又开始变干。但是,没有最干,只有更干。

非洲板块缓缓向北移动,北非到达北纬30°附近。该区域地处副热带高压带,受下沉气流控制,难以形成降雨。因此,从北非到西亚,干旱地带几乎连成一片。

连锁反应层层加码,质变终于发生了。在北非,沙漠化“如火如荼”,大量森林随着板块一起北移,退化为稀树草原。

原本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面对这样的“灾变”,要么灭亡、要么改变。其中,猿类的一支,便由树栖改变为在草原上生活。但是,草原地势平坦,食肉猛兽虎视眈眈。为了瞭望“敌情”,它们用双腿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最后甚至学会了用火。

于是,人类就此诞生。

20~15万年前,终于在非洲演化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类,智人,顾名思义即“聪明的人”。在此后的岁月里,一批批智人逐渐走出非洲,开始“征服”世界的旅途。

7.5万年前,灾难又一次降临。如果说之前的“灾难”更多的是灾难性的自然事件,那么从这一次灾难起,将是更显著地作用于人的身上。这次灾难由火山制造,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印尼多巴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多达数千立方千米,是人类所经历的全球最大的火山事件。遮天蔽日的火山灰引发全球降温,尚处在襁褓中的地球人类数量锐减90%,几近灭绝。“聪明的人”(智人)再次做出改变,他们走出非洲,借助贯通的超级大陆四处迁徙,寻找新的家园。

贯通的超级大陆就在脚下,可是,究竟何处才是家?

⑶、人类文明

在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周围,地处中低纬度,温度适宜,是更加宜居的选择。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无意之间拦截了从海洋远道而来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或凝水成冰,或上升成云,于是超级造山带摇身一变,成为横梗于北纬30度干旱带里的超级水塔。该造山带以这样的方式,滋养出伟大的河流,连绵的绿洲,平坦的大冲积平原,万物生灵无不依托于此,成为大地上的丰饶物产。

这里资源丰富,人类在西亚驯化了小麦和大麦,在中国驯化了水稻、粟和黍。于是,农业革命随之爆发,人口开始大量增长。而早前的草原扩大,还带来了食草动物大繁衍,又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动物资源。其中,羊丰富了人类的饮食,牛改变了人类的耕作,而马则提升了人类的移动效率,加速了战争与交流。于是,在人类早期的四大文明中,就有三个直接分布在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周围。

在西亚,依靠托罗斯山脉流出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滋养,两河文明诞生。

在南亚,依靠青藏高原发育的印度河,古印度文明诞生。

在东亚,青藏高原的隆升加强了亚洲季风。依靠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黄河与长江,中华文明在季风中诞生。

从该造山带诞生的河流,在沙漠边缘“滋养”出片片绿洲,如珍珠一般散布在从中国甘肃经新疆至中亚的干旱土地上,成为商队、使者、信徒和冒险家们落脚休整的驿站。他们从一个绿洲通往下一个绿洲,东来西往,互通有无。于是,后世所称的“丝绸之路”就这样诞生在超级造山带的脚下。小麦、胡椒、冶金技术从西方传到了东方;而丝绸、造纸术、印刷术则从东方“走向”了西方;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也沿着丝绸之路传播。

人类文明因为交流、融合而愈发灿烂,一个个世界文化遗产沿着该造山带两侧集中分布,群星闪耀。

大自然的力量塑造了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并且为地球人类提供了宜居的条件。但是,完全相同的力量也可以带来灾难。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作为地球构造活动最活跃、地形最复杂、气候最多变的区域,同时也是全球两大地震火山带之一。

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洪水,随时威胁地球人类的安全。它可以摧毁生灵,可以倾覆城市,也可以让一个国家走向衰落。

4200年以前,全球气候突变,干旱、洪水频发,两河流域的阿卡德帝国因此而解体。而在中国,则也是洪水泛滥,治理洪水失败的鲧(gǔn)被部落首领处死。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喷发,古罗马城市庞贝惨遭吞噬。火山碎屑流势不可挡的流过,火山灰和石块将人类和动物厚厚包裹。近两千年以后,遇难者的肉身已经腐烂,只剩余下火山灰凝固形成的空壳,“雕塑”出悲惨人间。公元526年,拜占庭帝国最大的贸易中心,安条克(今土耳其安塔基亚)发生地震,导致25万人丧生。当难民们在悲痛中等待救援时,迎来的却是大批匪徒趁乱抢劫杀戮;而当最坚强的生还者试图重建城市时,地震又在数十年内连续5次发生,安条克彻底崩落。公元1755年,葡萄牙帝国正在全球扩张,首都里斯本却突然发生9级大地震。地震同时引发大火,里斯本被付之一炬,葡萄牙国力因此严重下降,该帝国在此后走向衰落。公元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再次引发全球气候异常。北半球农作物欠收,导致严重饥荒;欧洲的夏季居然出现罕见低温,被称为“无夏之年”。

但是,面对无数灾难,地球人类并未因此而灭绝,反而在抵御灾难之后,发展出更加先进的文明。

为了治理4200年前的大洪水,人类组织起更多人力,催生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组织——国家。

鲧的儿子禹治水成功,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便随即建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全新时代。此后,对水的治理和利用一直贯穿中国历史。强大的中央集权化组织可以不断修建超级水利工程,不断提升对抗旱涝灾害的能力。从都江堰,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这一个个水利丰碑,留在了中华上下五千年里。

公元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中断了葡萄牙帝国的扩张,却让人类开始对地震进行大范围的科学研究,催生出现代地震学。

公元1815年的坦博拉火山喷发,引发“无夏之年”,欧洲的马匹也大量死亡。德国人为了取代马匹,发明了“双轮跑动机”,成为自行车的雏形,人类的交通方式得到革新。

今天,灾难依然不断发生。

巴基斯坦的一处山体滑波,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导致暴涨的湖水吞噬村庄、田地,还淹没了19千米的中巴公路。中国甘肃舟曲的特大泥石流,令1557人遇难、284人失踪。尼泊尔的8.1级地震,令8700多人丧生。

据统计,最近一百年来,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发生了5400次自然灾害,导致大约2596万人死亡。集各国之力共同抵御灾难,将是必然的选择。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应急减灾与风险防控工作,包括与巴基斯坦共同组建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与尼泊尔共同组建中国-尼泊尔减灾联合研究团队。与意大利共同组建中国-意大利水文地质灾害联合实验室。中外科学家深入野外进行科学考察。开展灾害监测。紧急奔赴灾害发生的第一线,制定处置方案。

现在,中国科学家还联合国际减灾科技力量,建立国际减灾科学联盟,共享灾害防控信息,协同进行减灾。

相信,在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将越来越强大。

总之,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超级造山带的崛起,改变了新生代以来的地球面貌;

大量岩石的化学风化,改变了新生代以来的全球气候;

全球气候的变干变冷,改变了非洲的植被格局;

非洲环境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祖先走出森林,直立行走;

超级造山带在西亚至东亚的广袤地理空间里,造山,造水,造文明;

它用绿洲城市连接起一条伟大的古代丝绸之路,为今日的“一带一路”埋下文化伏笔;

在与灾难的搏斗中,在丝绸之路的互通有无中,人类文明发展壮大;

世界越来越小,面对灾难,人类不再各自为战;

国际合作共御灾难的实践,让古老而年轻的“一带一路”换发光芒;

而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则正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对来自地球的考验,我们选择坚定的站在一起。

世界虽然多灾多难,但是人类依然可以多姿多彩。







2022年9月12日编写于重庆







6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