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台秦简《日书》“求斗术”及相关问题研究冉景中(中央民族大学道教与术数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摘 要:周家台秦简《日书》记载了一 种“求斗术”,即计算在任何时间北斗斗柄指向的方法,此法服务于当时的人们占测吉凶祸福的需要。由于年代久远,其关键字、词、句有歧义,学 者多有误读。经过比较,可以看出“求斗术”是六壬式占的早期形式。通过引入“月将”“日在加时”等六壬式占的概念及运算方法,笔者对“求斗 术”作出解析,指出该术反映了古人的时空观、北斗崇拜以及迷信思想,并从思想演变的角度分析“天罡”一词的来历。关键词:求斗术;日在加时 ;月将;天罡引言北斗计时所涉及的天文、历法、占卜和宗教文化知识是象数易学、数术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以至于学界 对传世和出土文献中的一些有关北斗计时的专门术语感到深奥难懂而歧义倍出。本文探讨的“求斗术”,出自2001年公布的周家台秦简《日书》 (以下简称《日书》)《系行》篇,正是来源于古老的北斗计时。20多年来,《日书》的研究成果丰硕,但“求斗术”因涉及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和 星占学的专门知识,其关键字、句以及运算方法至今尚未得到合理的解释。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求斗术”及其占测方法反映了古人的时空观、星神 崇拜和迷信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思想源远流长,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在产生影响。捋清其来龙去脉,对于深入理解古人 的精神世界,正确解释和挖掘传统文化比如时空医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有效辨析和把握信仰和迷信的关系将产生积极的、正面的促进作用。 一、《系行》简介《日书》中有一篇《二十八宿占》(系整理者命名),后续研究者将其改为《系行》。主要内容如下:日书八月 角,亢。九 月氐,房。十月 心,尾,箕。十一月 斗,牵牛。十二月 婺女,虚,危。正月 营室,壁。二月奎,娄。三月 胃,昴。四月 毕,觜巂,参。五月 东井,輿鬼。六月 柳,七星。七月 张,翼,轸。线图(一)(如图1,释文略) 图1a图1b图1 采 自《关沮秦汉墓简牍》,中华书局2001年占文(注:本题目为笔者所拟)角:斗乘角,门有客,所言者急事也。狱讼,不吉;约结,成;逐盗、 追亡人,得;占病者,已;占行者,未发;占来者,未至;占市旅者,不吉;占物,黄、白;战斗,不合。亢:斗乘亢,门有客,所言者行事也,请 谒事也,不成。占狱讼,不吉;约结,不成;占逐盗、追亡人,得之;占病者,笃;占行者,不发;占来者,不至;占市旅,不吉;占物,青、赤; 占战斗,不合﹒不得。氐:斗乘氐,门有客,所言者忧病事也。占狱讼,不解;约结,相掋乱也;占逐盗、追亡人,得之;占病者,笃;占行者,不 发;占来者,亟至;占市旅,不吉;占物,青、黄;占战斗,不吉。……(以下略去二十五宿占文,笔者注)求斗术曰:以廷子为平旦而左行,数东 方平旦而杂之,得其时宿,即斗所乘也。此正月平旦系申者,此直引也。今此十二月子日皆为平,宿右行。系行。占文部分按照二十八宿(从东方角 宿开始,沿着北、西一直到南方轸宿)的顺序以“斗乘某”开头逐一分列所占事项的吉凶。“斗乘某”的含义,整理者以“斗乘角”为例解释说:“ 斗乘角,即指天盘上北斗斗柄指向地盘上二十八星宿的角位,这是式占法则所要求遵循的。”这个解释很准确,也是正确理解“求斗术”的关键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系行》与六壬占法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的早期形式。事实上。“某乘某”是西汉以降的六壬占法中非常通用的术语,意思便是 天盘的某神将(或某干、支)与地盘的某神将(或某干、支)相重叠。“某乘某”有时也表达为“某加某”或“某临某”。“斗乘某”也叫“斗击某 ”“斗系某”,数术文献中多见。二、文献回顾“求斗术”语句不多,但学者们的理解分歧很大。现将原文转录如下,有歧义的字、词、句以黑体显 示。求斗术曰:以廷子为平旦而左行,数东方平旦而杂之,得其时宿,即斗所乘也。243此正月平旦系申者,此直引也。今此十二月子日皆为平, 宿右行。系行。244243、244为竹简的编号。先看243号简。整理者说:“(一)以下简文为操作‘二十八宿’占之方法。此占法二十八 宿与干支对应关系,类于汉以下式盘,参看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星篇》……(二)‘廷’,《后汉书·郭太传》《注》引《仓颉》:‘直 也。’此处意为正值。‘左行’,左周而行,即逆时针方向旋转。《淮南子·天文》云‘紫官执斗而左旋’,可为印证。(三)‘杂’,合也。”上 面提到的“二十八宿与干支对应关系”,刘乐贤先生据六朝铜式盘研究整理如图2。图2 采自《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星篇》整理者对“廷”和“ 左行”的解释被《秦简牍合集》及其修订本的编著者沿用。但也有不同意见。彭锦华、刘国胜说:“‘廷’:此处意为停靠。……‘廷子’的意思就 是以线图‘干支坐标’的‘子’位为转动的初始位置。……‘左行’……犹今顺时针转动。”另外,黄儒宣将“廷”解释为“日廷图”,并提到:“ ‘子’,刘增贵认为应指地支”,依据是《淮南子·天文》“数从甲子始,子母相求”钱塘云:“子为辰,母为日”;将“左行”释为顺时针方向运 转。整理者释“杂”为“合”,彭锦华、刘国胜进一步释为“错合”。而黄儒宣释为周匝之“匝”,并举证说《吕氏春秋·圜道》:“何以说天道之 圜也?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 高诱注:“杂犹匝,无所稽留,运不止也。”又举《淮南子·诠言》“以数杂之寿。 ”许慎注“杂,匝也。人生子,从子至亥为一帀。”《秦简牍合集》及其修订本释为“周匝”。再看244号简。“此正月平旦系申者”的“系”, 整理者说:“‘系’为星占家用來称谓北斗斗柄指向的术语。”其他学者无异议。后面“今此十二月子日皆为平,宿右行。”《秦简牍合集》及其修 订本认为“整理者在‘平’、‘宿’之间断读。今按:这处文意不明晰,姑不断读。”以上是学者的不同理解,该如何判断谁是谁非呢?笔者认为判 断是非的标准不在于引经据典,而在于对“求斗术”的运作方法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那么,“求斗术”究竟该如何运作?彭锦华、刘国胜说:“以 廷子为平旦而左行”是说明运式的初势。“数东方平旦以杂之”是表明运式的终势。“得其时宿,即斗所乘也”是运式的结果。……这条简文大概的 意思似可解释为:从“子”位以“平旦”时称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28栏的顺序数时称,至“平旦,心”这一栏止,这样就在“平旦,心”这一栏 的干支位上推得了另一栏时宿,即“廷食,翼”,“翼”就是所占求的斗柄所指星宿。问题在于“翼”是何时所值星宿,我们尚不能明确。有可能是 指简文1(笔者注:指244号简)中的“十二月子日”。再依“干支坐标”的顺序推出十二月中其余干支日所值星宿。黄儒宣认为:“以日廷图的 地支平旦,左行顺时针方向运转,数到东方平旦以循环一周,得出的时称、星宿,即是北斗所乘”,又进一步解释此日廷图每日运行是以“辰、乙、 卯、甲、寅、丑、癸、子、壬、亥、戌、辛、酉、庚、申、未、丁、午、丙、已”的顺序,这里只有二十个干支,缺少戊己,无法与二十八时称、星 宿配合。黄氏认为这是由于“戊、己”属土,土寄四维,在四方移动时需返回中央,如果把“戊、己”排入每日运行序列,便能与二十八时称、星宿 相配。根据这样的思路,黄氏绘制推演了十二个月份干支对应的时称表,如下所示:最后,黄氏举例说明从上表可以得出“正月”“申”日对应的时 称为“平旦”,而在《二十八宿占》线图中,与“平旦”同在一栏的是“心”宿,又如"十月”“寅”日对应的时称为“日未中”,与“日未中”同 在一栏的是“张”宿。他认为按照这份表格,只要知道月份与日期,便能得出与之相应的时称、星宿,即是北斗所乘。翻检二十八宿占辞,就可以推 断所占事项的吉凶。墨子涵也参与讨论说:“基于北斗年转和日转,这些说明文字指导读者如何在任何一个太阳月某日的任何一个时间段算出北斗所 ‘乘’的宿(即指向方位),而据此得知本时间段的吉凶详况。”三、检讨黄儒宣的分析最完整,并绘制了表格,付出了大量心血。但是其中的错误 也很明显。例如:其一,按照他的分析,每月只有28天,12个月一共336天,比一年365天少了29天,这是为何?其二,以现在的材料来 看,干支纪日从春秋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2%81%E9%9A%90%E5%85%AC ?fromModule=lemma_inlink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至今,2700多年从未间断和错乱过,也从未 见过用天干、地支分别纪日并同时出现在某种历法中。但是按照这份表格,甲日和寅日是不同的两日,假如甲寅日去求测,到底算甲日还是寅日?其 三,“求斗术”说:“此正月平旦系申者”,黄氏解释为“正月”“申”日对应的时称为“平旦”。 那么“今此十二月子日皆为平”的“平”是什 么意思?按照这份表格十二月子日对应的时称为“黄昏”,难道“平”的意思是“黄昏”?其四,按照这份表格每月出现了4个戊日、4个己日,这 显然不符合常识。所以,黄儒宣对“求斗术”的分析并不正确。再来看看彭锦华、刘国胜的解释:“以廷子为平旦而左行”是说明运式的初势。“数 东方平旦以杂之”是表明运式的终势。“得其时宿,即斗所乘也”是运式的结果。这个分析很好,大方向是对的。但以下论述还需斟酌:从“子”位 以“平旦”时称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28栏的顺序数时称,至“平旦,心”这一栏止,这样就在“平旦,心”这一栏的干支位上推得了另一栏时宿 ,即“廷食,翼”,“翼”就是所占求的斗柄所指星宿。这段论述将“平旦,心”这一栏的干支位上推到“廷食,翼”的依据是什么呢?“翼”怎么 就是所占求的斗柄所指呢?没有合适的理由,于是二位自己也疑惑地说:“问题在于‘翼’是何时所值星宿,我们尚不能明确。”因此,彭刘二位的 分析只成功了一半。墨子涵的讨论切中要害,但很遗憾,他没有释读“求斗术”,更没有陈述该如何具体操作。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首先要明确, “求斗术”求的究竟是什么?答案在前面提到过多次:求的是在任何时间斗柄的指向。“任何时间”怎么求?靠“日在加时”来求。何谓“日在加时 ”?“日在加时”是六壬式占的基本术语。日在即是日躔,指太阳的视运动在一个回归年沿黄道逆时针绕行,也即太阳在巡天二十八宿的恒星背景中 逆时针运动,每年转一圈,在某个确定的时间(通常以月为单位),太阳的位置叫“日躔”。太阳运动到某宿就叫日躔某宿,运动到某次就叫日躔某 次。虽然日躔的位置不能直接观测,但是先民用昏旦中星的方法可以间接得到。“时”即时辰,指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它经过某个地平或赤经方位所 对应的时间。在六壬占法中,日躔用天盘表示,时辰用地盘表示。在某个确定的时间,太阳在天盘上有一个确定的位置,在地盘上也有一个确定的位 置,旋转天盘,使这两个位置相重叠,得到一个时空的组合便是“日在加时”。斗柄的指向怎么求?在汉代及以后的式盘上可以清楚看到,在天盘上 斗柄指向角宿(或亢宿),如图3。《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其中“杓携龙角”正是此意。《日 书》线图的“辰”恰好位于角宿的上方,这个“辰”便是后文将要讲到的“天罡辰”,祂代表斗柄的指向,见图1b 。注意:整理者绘制的线图, 如图1a ,把內圆中日廷图的十二地支的比例搞错了,以至于“辰”并不在角宿上方。图3 西汉六壬式盘 采自《式盘综述》,《考古学报 》1985年第4期古人将北斗与二十八宿拴系在一起以便于计时。具体说,斗杓对应角宿,北斗第五星“衡”对应斗宿,斗魁对应参宿,如图4。 至迟在6500年前,先民已经建立了北斗与东方青龙和西方白虎的拴系系统。图4 北斗与28宿拴系图 采自《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天文 历法》,第七六页知道了斗柄在天盘上的位置,又通过“日在加时”知道了太阳的位置,要求得斗柄在地盘上的指向也就很容易了。下面来解释“求 斗术”。243号简:以廷子为平旦而左行,数东方平旦而杂之,得其时宿,即斗所乘也。“廷”指代“日廷图”,也即式图中的天盘。但若要深究 为什么叫“日廷图”,还是需要将“廷”解释为“正值”或“停靠”。“日廷图”也就是“日躔图”。日躔的区间又叫月将,是六壬式占的专门术语 。具体说:正月将徵明亥、二月将天魁戌、三月将从魁酉、四月将传送申、五月将小吉未、六月将胜光午、七月将太乙巳、八月将天罡辰、九月将太 冲卯、十月将功曹寅、十一月将大吉丑、十二月将神后子。众多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表明:在战国、秦汉年间,八月日躔角宿亢宿,九月日躔氐宿房 宿(其他月份略)。显然,《日书》最前面的那部分文字讲的就是日躔,来自当时的实际天文观测(不够精确),把信息补充完整如下表所示。日躔 表月份月将日躔八月天罡辰角、亢九月太冲卯氐、房十月功曹寅心、尾、箕十一月大吉丑斗、牵牛十二月神后子婺女、虚、危正月徵明亥营室、壁二 月天魁戌奎、娄三月从魁酉胃、昴四月传送申毕、觜巂、参五月小吉未东井、輿鬼六月胜光午柳、七星七月太乙巳张、翼、轸所以,“以廷子为平旦 而左行”的“子”并非泛指地支,这里特指十二月将“神后子”(简称“子将”)。“左行”是“天道左行”的简称,指顺时针旋转,也叫“天道左 旋”或简称“左旋”,只要想一想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便可以理解这个问题。“杂”在这里指天盘上的“子将”与地盘上的“平旦”相重合,这是六壬 式占中的基本操作“日在加时”。释为“合”“错合”是对的,释为“匝”“周匝”将无法正确理解“求斗术”。再看244号简。“此正月平旦击 申者,此直引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月的平旦斗杓指向申,就是根据这个方法(243号简所说的方法)推算出来的。到底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先来看看“申”与哪些星宿相对应。查看线图的内圈标有十二地支,与外圈二十八宿似有一种对应关系,但是查遍整个简册没有发现这种对应关系 的说明。这种情况要么表示在那个时代这种对应关系已经是一种常识,无需说明,要么表明还没有形成对应关系。但是简文将“此正月平旦击申者, 此直引也”这句话与二十八宿的占文以及线图放在一起,若说两者没有对应关系是不合情理的。前面我们讨论过月将与日躔的对应关系,其中“四月 将传送申,日躔毕,觜巂,参”。显然,地支申对应毕、觜巂、参三宿。现在就来验证一下正月的平旦斗杓是不是指向申。在线图上平旦对应心宿。 我们知道正月日躔亥将,包括营室、壁两宿。天盘左旋表示每日太阳东升西落,太阳从营室出发经过八个星宿走到心宿就表示天快要亮了(平旦), 那么斗杓从角宿出发往前走八个星宿便到了参宿,正是申将的范围。现在我们就知道了,只要给出一个确定的时间(比如正月十五上午八时),就可 以换算成日躔和时辰,通过“日在加时”的算法得出斗杓的指向,再对应占文,就知道所问事情的吉凶了。求斗术又说:“今此十二月子日皆为平, 宿右行”,笔者认为这里少了一个逗号,应该是“今此十二月子,日皆为平,宿右行”,意思是说:现在十二月日躔子将,要知道本月斗杓平旦所指 ,每天都要以子将为平旦通过宿右行来换算。宿,这里指地盘上的二十八宿以及所对应的时称。为什么要“右行”?因为天盘上的月将左行就好比地 盘上的二十八宿右行。比较《日书》的线图、西汉式盘和东汉及以后的式盘和占法,很容易发现,天盘上画出北斗是在西汉以后,《日书》线图虽然 不画出北斗,但是运式的规则及吉凶判断中包含有北斗的因素,而且是重要因素;六朝晚期的铜式盘的天盘上也没有北斗(如图5)便是例证。其次 ,《日书·系行》“求斗术”的占法是单纯的,直接以斗杓指向某宿来判断吉凶,后期的六壬占法则要加入日、辰、时和天将、月将等等组合的关系 ,越来越复杂。再次,天盘、地盘都用二十八宿来做标记,但是功用不同,天盘上的星宿用来标注日躔,地盘的星宿则表示时辰。《日书》线图上天 盘部分虽然没有标注二十八宿,但是它标注了十二地支,暗含二十八宿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二十八宿只与地支存在对应关系(详见前面的“日躔 表”),与天干无关。图5 六朝晚期六壬铜式盘 采自《跋六壬式盘》,《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7期四、崇拜与迷信斗柄的指向真的可以 主宰人间的吉凶祸福吗?假定这是事实,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找准求问时间的北斗指向,则问事有准。但按照《日书》提供的材料,北斗的指向并不容 易找准。原因之一是某月的日躔是一个区间,存在大约30度(古度,一周天365.25度)的范围,同时,区间起止点也存在误差,因为以目前 掌握的材料来看并不能肯定这个“某月”是指节气月(有学者称之为“星命月”或“太阳月”)还是指朔望月。原因之二是二十八宿的距度疏密相间 ,最宽的是斗宿26.25度、井宿33度,最窄的是觜宿、鬼宿,都不足5度,看《系行》篇的线图二十八宿及其对应的时段分布接近于均匀,显 然与实情不符。原因之三是线图的日出对应卯时,日落对应酉时,这其实是春分、秋分前后的一种理想状态,实际情况是在冬季则日出辰时日落申时 ,在夏季则日出寅时日落戌时,不同节令相差很大。像《淮南子·天文训》所说“斗杓为小岁,正月建寅,月从左行十二辰”这只能是观象授时的产 物,与实情大致符合而难言准确。所以,通过“求斗术”找到斗柄的指向,并据此预测吉凶祸福,只能说这是古人北斗崇拜和迷信的反映。这种思想 应该来源于北斗的计时功能。《鹖冠子·环流》云:“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这是斗柄的指向与季节的对应关系。《淮南子·天文训》说:“斗杓为小岁,正月建寅,月从左行十二辰”,这是用斗柄纪月;又说“斗指子则冬至 ,……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这是将斗柄的指向对应到二十四节气,已经非常精细了。但古人理解不了北斗为什么 可以计时,认为这是神仙的操控。《史记·天官书》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这是把北斗当做上帝出行的车辆,这些思想应该有很早的来源。大约距今万年之前,北斗七星大概已经被先民奉为尊贵的大神。北斗在很早的时 期便已被先民们奉为神祗而加以观测和祭祷。”总之,北斗享有十分尊崇的地位,而斗柄则是尊崇中的尊崇。这种思想在兵阴阳家的北斗厌兵术那里 有充分表现。比如《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说:“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随斗击”的意思也就是 顺着斗柄所指去进攻,有鬼神相助;反过来,被北斗所指的方位,无比危险。这是厌兵术的主要法则。《淮南子·天文训》也说:“北斗所击,不可 与敌”,这是说顺着斗杓所指的方位去进攻,所向无敌。又如《史记·龟策列传》说:“斗柄指日,使者当囚。”意思是说斗杓指向地盘上壬子日之 天干壬寄宫的亥支(营室、东壁两宿的位置),这是宋元王找卫平占梦的时间,卫平凭借斗柄指日,判断使者(神龟)当囚(被限制了自由),这是 因为被斗杓所指的方位凶险无比。再如,《汉书·王莽传》:“是岁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 欲以厌胜众兵。既成,令司命负之,莽出在前,入在御旁。铸斗日,大寒,百官人马有冻死者。”后文又说:“时莽绀袀服,带玺韨,持虞帝匕首, 天文郎按栻于前,日时加某,莽旋席随斗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大敌当前,王莽并不抵抗,而是调整姿势顺随斗柄的指向而 坐,目的是厌胜众兵。厌兵术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笔者猜测,既然斗为帝车,上帝乘坐北斗四处巡视,斗杓所指即是上帝巡视的方向。斗杓附近的 那几颗星很可能代表天兵天将,为上帝开路护航。果如是,那么迎着斗杓即是逆行,将遭遇天谴,顺着斗杓则顺行,犹有神助。查阅《史记·天官书 》,果然写着:“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锋。有句圜十五星,属杓,曰贱人之牢。其牢中星实则囚多,虚则开出。”杓端的星 要么主兵,要么主牢狱,跟祂们对着干不是自取灭亡么?厌兵术有很多种,有的属于巫术,有的由巫术演变成了数术。威斗厌兵术应该属于后者。王 莽如此迷信厌兵术,大敌当前并不抵抗,而是调整姿势顺随斗柄的指向而坐,结果死于刀枪之下,看来迷信鬼神没有好果子吃。属于巫术的厌兵术大 概一直流传到清朝末年。义和团的那些自称刀枪不入的敢死队员,一个个挥舞着大刀长矛赤膊上阵,结果死在洋枪洋炮之下,鬼神并不能保佑他们。 看来,迷信鬼神而不重人事究竟没有好处。与此类似的还有刑德术,利用刑德术来指挥打仗其结果与王莽的结局并无不同。这说明靠厌兵术、刑德术 来指导打仗并不靠谱。面对流血牺牲,那些不靠谱的理论必然会被淘汰。与北斗运行有关的还有建除术,寅月的寅日为建,卯日为除,依次排下去为 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卯月的卯日为建,辰日为除,依次类推。《淮南子》说:“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巳为平,主生; 午为定,未为执,主陷;申为破,主衡;酉为危,主杓;戌为成,主少德;亥为收,主大德;子为开,主太岁;丑为闭,主太阴。” 这说明至少在 《淮南子》成书的时代,建除术就已经成熟了,吉凶直接按日确定。比如“建”日吉利但不宜修造动土,“除”日除旧迎新很吉利,“平”日万事大 吉,“危”日万事皆凶,等等。民间至今流传的老黄历大概由此发端吧。此外,古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术(今天的学者称之为选择术), 比如反支日、归忌日,颜之推议论说:“至如反支不行,竟以遇害;归忌寄宿,不免凶终:拘而多忌,亦无益也。”大意是说反支日不要出行,但是 不出行也遇害了;归忌日忌讳返程,但是在外寄宿也遇害了,遵守这些迷信和禁忌,没有什么益处。老黄历上标注的宜忌之类,比方说丁日不理发、 戊日不朝真、穷日不出门、离日不嫁娶、绝日不开张,等等。细细想来天底下那么多人,都在同一天适合或不适合做同一类事吗?黄历说某日不宜出 行,难道这天的交通事故真的比其他日子要多得多?难道选择一个适宜出行的日子却喝醉酒去开车也绝对万无一失?这些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这说 明吉凶宜忌的道理如同厌兵术和刑德术一样荒谬。大概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够搞清楚这些迷信禁忌的来龙去脉,也由于生产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可掌控的 因素在影响事情的结果,于是总有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所以这些东西能够流传至今吧。司马谈说:“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 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事物总有正反两面。北斗崇拜也是如此,其正面是信仰,反面却是迷信。信仰使人心向光明 充满力量,迷信却让人患得患失陷入迷茫。但有时两者仅有一线之隔,厘清祂们的区别,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五、说“天罡”前面讲到北斗享 有十分尊崇的地位,而斗柄则是尊崇中的尊崇。前面还提到:八月将天罡辰。“天罡”的本义正是指斗柄,其中的道理后面细说。事实上,“天罡” 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术语,比如唐代有星象大师“袁天罡”,《水浒传》中有三十六“天罡”,等等。“天罡”有不同的写法,如天冈、天 纲、天刚,等。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原来,恒星又叫经星,行星又叫纬星,古人认为天上众星经纬交错犹如一张大网,这就是“天网”。《说文解 字》说:“纲,维紘绳也。”网的总绳叫纲,比如提纲挈领、纲举目张。那么天网的总绳便是天纲。谁能够担得起“天纲”的大名?非北斗的斗柄莫 属,“天刚者当斗星之柄其神刚强也。”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天罡”最早写作“天冈”(从武威磨咀子王莽时期M62出土的六壬漆木式盘上可以 清楚看到,如图6),后来演变为“天纲”,如《史记·日者列传》:“旋式正棊”唐司马贞《索引》:“栻之形上圆像天,下方法地。用之则转天 纲加地之辰。”又如《宋书》卷二十三志第十三:“先儒以为北斗七星天纲运转圣人仰观俯察以审时变焉。”最迟在魏晋时期“天冈”演变成“天罡 ”,如图7。图6 1972年甘肃武威磨咀子M62出土六壬漆木式盘,年代在王莽时期 图7 2013年敦煌祁家湾出土魏晋式盘在式盘 上也有也成“天刚”的,如图8。该式盘说是于省吾旧藏,“传山西省离石县出土”。其年代于氏自言“汉象牙七星盘”,理由不详,陈梦家先生认 为这是西汉成帝以前制品,严敦杰先生认为不早于西汉末。总之这件藏品不是正规的考古发掘之物,是否真为汉代制品还比较可疑。 图8 于省吾 旧藏象牙六壬式盘(正面、背面),传山西省离石县出土,仅存天盘从思想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分析,“天罡”本是斗柄,后来表示斗柄所指的角宿所 在的月将“天罡辰”,再后来也用来指代斗柄运转所指向的任意某个地平方位或时辰,最后泛指某种具备巨大威力的神煞。这应该是概念在流传过程 中不断衍生并泛化的结果。罗福颐先生把“天罡”(罗氏原文写作“天刚”)解释为天盘,这就是过度解释了。因为,分布着北斗和二十八宿的天盘 无疑代表天网,斗柄便是天网之纲,简称“天罡”。不能说天罡就是天网。于省吾先生提供的那块天盘(见图8)背面篆刻的“天刚”,我推测应该 正好处于正面“天刚辰”的位置的背面(有待验证)。如果“天刚”指代天盘,那么应该刻在背面的正中才合符情理。由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冈” 是“綱”(见图9)的本字,这好比“网”是“網”(见图10)的本字;“罡”上部的“罒”并不是“四”,而是“网”,比如罗、罹上部都是网 ;“罡”字拆开来是网正,意为主管天网的神,“正”在这里表示主管,比如乐正、里正、保正,等等。有人将“罡”解释为四正,并说心、身、言 、行各有四正。这是将“罒”的含义理解错了。要注意:“天冈”之“冈”与“岡”的简化字“冈”不是一回事。“岡”指山脊、山梁,即山脉中部 凸起的部分,在先秦及汉代就有这个字,见图11 。綱的本字“冈”是指网中间最重要最突出的那根绳,山崗之“岡”与“天冈”之“冈”在含义 上有相关性,显然“岡”是“冈”的后起字。《说文解字》没有收录“冈”,估计是许慎先生的遗漏,也或许在许氏生活的年代,“冈”已经被“綱 ”取代。至于把“天冈”写成“天刚”,笔者认为应该是同音通假,因为“刚”的本义是刚强,与天网之总绳的“冈”完全不相干。 图9 采自 《字源》 图10 采自《字源》图11 采自《字源》小结“求斗术”是一种计算任意时间北斗斗柄指向的方法,并以此占测吉凶祸福。祂是 六壬式占的早期形式,如果知道了“月将”的概念,知道了“日在加时”的算法,就不难破解“求斗术”。具体来说:“以廷子为平旦而左行,数东 方平旦而杂之,得其时宿,即斗所乘也。此正月平旦系申者,此直引也。今此十二月子,日皆为平,宿右行。”翻译成白话便是:“以天盘日躔图的 月将子位作为平旦顺时针旋转,转到与地盘的平旦相重合为止,这时天盘辰位的角宿所临的地盘时宿便是北斗斗柄所指。比如正月平旦斗柄指申,就 是通过以上方法计算出来的。现在呈现的这张图,是十二月日躔子将,每天都要以子将为平旦,逆时针旋转地盘来求得平旦时斗柄的指向。”找到了 斗柄所指,对照斗乘二十八宿的占辞,就可以占测所问事情的吉凶祸福。这种方法并非真能占测吉凶,而是反映了古人的时空观、星神崇拜和迷信思 想。原来,古人很早就发现北斗的斗柄具有指示时间和方位的功能,他们无法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而引以为神。同时,古人把天上众星看作经纬交错 的大网,名之天网,北斗的斗柄犹如天网之总纲,简称“天纲”,后来演变成具有神力的“天罡”。“求斗术”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 古人的精神世界,正确解释文化遗产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有效辨析和把握信仰和迷信的关系,从而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产生 很好的促进作用。A Study on the Qiudoushu and the Relevant Issues of Zhouj iatai Qin Bamboo Slips’ DailybookRAN Jingzhong(Research Center fo r Taoism and Shushuxue,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100081, China)Abstract: In the Dailybook of Zhoujiatai Qin Bamboo Slips recorded a "Qiudoushu", that is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Beidou at any time, which served the needs of people to measure the good and bad luck at that time. Due to its long age, its keywords and sentences are ambiguous, and many scholars have misunderstand them. After comparison, it can be seen that "Qiudoushu" is the early form of Liurenzhan.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Yuejiang" and "Rizaijiashi", the autho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Qiudoushu", points out that it reflects the ancient view of time and space, Beidou worship and superstition, and the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origin of the word "Tiang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evolution. Key words: Qiudoushu; Rizaijiashi; Yuejiang; Tiangang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