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漫话美洲板块(4)
2022-11-06 | 阅:  转:  |  分享 
  
漫话美洲板块(4)

胡经国



⑶、安第斯山脉

①、概述及基本信息

安第斯山脉(盖丘亚语:Andes;奇楚亚语:Antis),也称为安弟斯山脉或安蒂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其范围从巴拿马一直延伸到智利。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纵贯南美洲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该山脉海拔大多在6000米以上;山顶为终年积雪的高峰。而且,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安第斯山脉从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加勒比海海岸绵亘形成一道大约连续不断的屏障。安第斯山脉将狭窄的西海岸地区同大陆的其余部分分开,是地球重要的地形特征之一。它对山脉本身及其周围地区的生存条件产生深刻的影响。位于阿根廷境内的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海拔达6962米,为西半球和南半球第一高峰。

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几乎是喜玛拉雅山脉三倍半;属于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主干。南美洲西部山脉大多相互平行,并且同海岸走向一致,纵贯南美大陆西部,大体上与太平洋海岸平行。其北段支脉沿加勒比海海岸伸入特立尼达岛;南段伸至火地岛。其地跨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等国。其全长约为8900千米;一般宽约300千米,最宽处在阿里卡(Arica)至圣他克卢斯(Santa Cruz)之间,宽约750公里。

其基本信息如下:

中文名:安第斯山脉

长度:8900多千米

宽度:最宽750公里

地理位置:南美洲西岸

起点:特立尼达岛

终点:火地岛

主峰: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米)

走向:由北向南

所属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别称:南美洲脊梁

②、地理位置

安第斯山脉从智利最南端合恩角,穿越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在委内瑞拉,安第斯山脉分成3条不同的山脉,其中一条山脉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海岸。安第斯山系从南到北分为3大部分,即:南安第斯,包括火地岛和巴塔哥尼亚科迪勒拉;中安第斯,包括智利和秘鲁科迪勒拉;北安第斯,包括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加勒比)科迪勒拉。

③、气候

A、复杂多样

一般地说,从火地岛向北至赤道,温度逐渐上升;但是,高度、临海、降雨、秘鲁(洪堡)寒流以及地形风障等因素,使气候变得复杂多样。科迪勒拉的外坡(面向太平洋或亚马逊河流域的山坡)与内坡的气候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因为外坡受到大洋或亚马逊河流域的影响。永久性的雪线高度也有很大的变化;在麦哲伦海峡为792米,到南纬27°上升为6096米;以后开始下降,到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为4572米。与世界其他山区一样,由于方位、纬度、昼长和迎风面及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因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小气候。特别是秘鲁,由于小气候众多,因而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B、气温

气温随高度不同有很大的变化。例如,在秘鲁和厄瓜多尔安第斯山海拔1494米以下为热带气候;向上至海拔2499米为亚热带气候,昼间炎热,夜间温暖;海拔2499~3505米,昼间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很大,安第斯山脉的这一区域气候最为宜人;海拔3505~4511米,气候一般寒冷,昼夜间、晴天与阴天的温差很大,夜间气温在冰点以下;海拔4115~4785米为荒野高原气候,气温经常在冰点以下;最后,在海拔4785米以上的山顶和山脊为极地严寒气候,寒风刺骨。

C、降水

降水量变化很大。南纬38°以南,年降水量超过508毫米;往北,降水量减少,并且有明显的季节性。再往北,到玻利维亚的阿尔蒂普拉诺高原、秘鲁高原、厄瓜多尔的谷地和哥伦比亚的稀树草原,降雨适中,但是雨量悬殊很大。在秘鲁西科迪勒拉的西侧,降雨量甚小;在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降雨量有所增加;在东科迪勒拉的东侧(亚马逊河流域一侧),经常下大雨,并且具有季节性。

④、地质概况

安第斯山脉东西平均宽度为241公里,最宽处在阿里卡(Arica)至圣他克卢斯(SantaCruz)之间,宽约800公里。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为3660米;有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海拔超过6000米。其长度约为7000~9000公里,是喜玛拉雅山脉长度的三倍半。

安第斯山脉由白垩纪时代形成的花岗岩组成。它是由于太平洋板块挤压南美板块而隆起形成的,属于海洋性岩石圈。学者认为,在过去的2800万年间,由地壳运动所造成的火山爆发与地震,将安第斯山脉的高度提升了1500米。

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该山系全长1800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山系);从智利的最南端合恩角,穿越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在委内瑞拉,安第斯山脉分成三条不同的山脉,其中一条山脉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海岸。

学者常将安第斯山脉分为北、中、南三段:

北段安第斯山,位于哥伦比亚,朝北向东延伸,最后与加勒比岛的岛弧相连。

中段安第斯山,从秘鲁到智利,在这里山脉由西北转为东北走向;并且其宽度最大,也有最多的火山活动遗迹。据知,有900多座火山,其海拔为5000~7000米。

南段安第斯山,从智利一直到巴塔哥尼亚海岸。在这一段,有相当多的活火山。

安第斯山最高峰是位于阿根廷境内的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海拔为6959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此外,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也在安第斯山脉中,其名称是尤耶亚科火山,海拔为6723米。

⑤、冰山消融与水资源及环境问题

资料显示,20个英国环保组织在拉丁美洲召开大会讨论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一份安第斯山脉冰川正在融解的报告令在场的科学家震惊。

该报告指出,安第斯山脉的查卡塔亚冰山,是玻利维亚数座城市的主要水源,然而它将在15年后彻底融化;安第斯山脉延伸在秘鲁境内的著名山峰胡阿斯卡鲁,山上冰雪已经融化了1280公顷,冰山覆盖率仅为30年前的40%;智利的奥希金斯冰山100年来消融了15千米;阿根廷的乌帕萨拉冰山正在以每年14米的速度消失。在哥伦比亚,冰山较之1850年消失了80%,而厄瓜多尔的主要冰山则在20年间消失了一半。

秘鲁水资源管理机构主席卡尔门·菲力普说,“安第斯山脉冰雪的这种融化速度意味着灾难的来临。从短期看,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会遭遇严重的洪灾和泥石流,而从长远看,我们将失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根据哥伦比亚环境部门1983年的报告,哥伦比亚的埃尔·科库伊国家公园的5座冰山将在300年后消失。后来,该部门再次得出结论,它们的消失时间是25年。

菲力普称,“冰雪融化,人们开始在高原开垦土地、采伐树林,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科学家们表示,安第斯山脉的积雪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它导致安第斯山脉的降雪降雨变得极不规律。自1970年以来,安第斯山脉,尤其是该山脉东部的降雨量不断增大,已经引发数次大规模洪灾。但是,在南美洲中部和智利南部,降雨量却逐年减少。2005年,亚马逊盆地还发生过特大旱情。在今后50年,南美洲四周海平面将持续上升;直接威胁到拉丁美洲的60个沿海大城市,这些城市将面临飓风的严峻挑战。

⑷、巴西高原

①、概述及基本信息

巴西高原(葡萄牙语:PlanaltoBrasileiro),是南美洲东部位于巴西境内的广阔高原。其面积为5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高原(仅次于南极的冰雪高原)。

其基本信息如下:

中文名:巴西高原

外文名:PlanaltoBrasileiro

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北邻亚马孙平原,西接安第斯山麓,南与拉普拉塔平原相连

海拔:300~1500米之间

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②、气候

巴西高原南跨亚热带,接近地球赤道,气候热,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而且降水量大,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在这里,主要生长着热带稀树草原植物,是南美洲杉的盛产地。

巴西高原分布最广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其次是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小的是亚热带湿润气候。

③、地质概况

巴西高原位于南美大陆东部,介于南纬5°~30°之间;北邻亚马孙平原,西接安第斯山麓,南与拉普拉塔平原相连,东临大西洋。巴西高原为一个古老高原,发育于巴西陆台。其古老的基底岩系由花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和石英岩等组成。在南纬20°以南的巴拉那河流域的高原地面上覆盖有大面积的熔岩。

其地表起伏比较平缓,地势向北和西北倾斜,大部分具有上升准平原特征,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

由于该高原各部分构造的具体情况、隆升程度及地层岩性等不同,在地形地貌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其东部(圣弗朗西斯科河以东)属于大西洋地盾,曾经受到元古代的褶皱运动及新第三纪的断裂上升作用。经过长期的侵蚀和准平原化过程,形成了现今的波状起伏高原。

巴西高原东部有高耸的脊状山岭;在里约热内卢到圣多斯一带,形成了大西洋沿岸大峭壁。该大峭壁背负高原,面对大洋,从大西洋中远远望去,就像一座铜墙铁壁屹立在大洋彼岸。

④、矿产资源

巴西高原不仅是巴西的农牧业重要产地,而且铁、锰、金刚石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该高原上的矿产资源尤为丰富,拥有铁、锰、铅、锌、铬、镍、锡、石英晶体、云母等多种矿产。其中,以伊塔比拉为中心的“铁矿四角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优质大铁矿区。

⑸、亚马孙平原

①、概述及主要基本信息

亚马孙平原(Amazon Plain),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接安第斯山,东滨大西洋;地跨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领土。其面积约为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有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

其主要基本信息如下:

中文名:亚马孙平原

外文名:Amazon Plain

别名:亚马逊平原

所属地区:南美洲

地理位置:南美洲北部

面积:约为560万平方千米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②、气候

亚马孙平原全境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为世界上面积最广的赤道多雨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年平均气温为27~28℃,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2500毫米之间。

③、水文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该河流蜿蜒曲折,湖沼密布;汛期普遍遭受泛滥,排水不良。其河口宽达240千米,泛滥期流量达每秒18万立方米,是密西西比河流量的10倍。其泻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边160千米内的海水变淡。

已知亚马孙河支流有1000多条;其中有7条支流长度超过1600千米。亚马孙河沉积下的肥沃淤泥滋养了6.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它的流域面积约为705万平方千米,几乎是世界上任何其它大河流域的两倍。

④、生物资源

亚马孙平原植物茂盛,种类繁多,特有种占1/3。据估计,在其林海中大约积蓄着8亿立方米木材,大约占世界木材蓄积总量的1/5。其中,乔木以桃金娘科、芸香科、楝科、樟科、夹竹桃科等树种占优势。盛产红木、乌木、绿木、巴西果、三叶胶、乳木、巴西樱桃果、象牙椰子等多种经济林木。巴西樱桃果树可长到80米高,樱桃果的含油量为73%,比芝麻、花生的含油量高得多,可以食用,经济价值特别高。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对于全世界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热带雨林好像一部巨大的“吞吐机”。树林每年吸收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大量存在使地球变暖,危害气候,以至极地冰盖融化,引起洪水泛滥。树木也产生氧气,它是人类及所有动物的生存所必需的。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肺”,如果亚马孙的森林被砍伐殆尽,那么地球上维持人类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有些雨林的树木长得极高,可达60米以上。它们的叶子形成“篷”,好像一把雨伞,将光线挡住。因此,树下几乎不生长什么低矮的植物。

热带雨林又好像一部巨大的“抽水机”。它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散发到空气中。另外,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吸收和滞留大量的降水。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贮蓄的淡水占地球地表淡水总量的23%。森林的过度砍伐会使土壤遭受侵蚀,引起土质沙化和水土流失。巴西东北部的一些地区就因为毁掉了大片的森林而变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贫穷的地方。在秘鲁,由于森林不断遭到破坏,因而在1925-1980年间就爆发了4300次较大的泥石流,193次滑坡,直接死亡人数达4.6万人。亚马孙平原每年仍有0.3万平方公里土地的20厘米厚的表土被冲刷入大海。左右的取样地块上,就可以得到4.2万个昆虫种类。在亚马孙热带雨林中,每平方公里不同种类的植物达到1200多种。在地球上动植物的1/5都生长在这里。然而,由于热带雨林的砍伐,因而那里每天都至少消失一个物种。有人预测,随着热带雨林的减少,在数年以后,至少将有50~80万种动五和植物物种灭绝。

⑤、地形地貌

亚马孙平原西宽东窄,最宽处为1280千米。其地势低平坦荡;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50米以下,平原中部的马瑙斯海拔仅为44米;东部更低,逐渐接近海平面。

亚马孙平原的河漫滩面积约占该平原面积的10%,由松软的近代冲积层组成,地势特别低下。除了河漫滩以外,海拔45~60米的陡岸之上为高位平原。在西经60°以西最为宽广,表层物质由第三纪和第四纪的砂及粘土组成,已呈部分固结状态。 2022年10月15日编写于重庆

7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