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电信CDMA网络优化基础知识(三)
2022-11-10 | 阅:  转:  |  分享 
  




CDMA无线网络优化技能考评培训

教材





第三部分 优化基本技能



























































目 录

1 无线设备网元 ........................................................................................................................ 5

1.1 概述 ................................................................................................................................ 5

1.2 CDMA网络架构 ................................................................................................................. 5

1.3 无线接入侧网元 ............................................................................................................ 56

1.3.1 移动台(MS) ........................................................................................................ 6

1.3.2 基站收发信台(BTS) ........................................................................................... 6

1.3.3 基站控制器(BSC)............................................................................................... 6

1.3.4 BSS系统各网元关系 .............................................................................................. 7

1.4 直放站及室内分布系统 ................................................................................................... 7

1.4.1 直放站工作原理 .................................................................................................... 7

1.4.2 直放站常见分类 .................................................................................................... 8

1.4.3 无线直放站的信源选择 ......................................................................................... 8

1.4.4 直放站的常见应用场合及优缺点 ......................................................................... 98

1.4.5 室内分布系统工作原理 ......................................................................................... 9

1.4.6 室内分布系统组网分类 ....................................................................................... 10

1.5 塔放及外置功率放大器 ................................................................................................. 10

1.6 移动网元的数据制作方法 ............................................................................................. 11

1.6.1 BSC的数据制作 ................................................................................................... 11

1.6.2 BTS的数据制作 ................................................................................................... 12

1.7 网元参数设置方法 ........................................................................................................ 13

1.7.1 设置途径 ............................................................................................................. 13

1.7.2 常用设置参量 ...................................................................................................... 13

1.8 网元操作 ....................................................................................................................... 13

1.8.1 参数优化实施 ...................................................................................................... 13

1.8.2 网元故障告警查询 .............................................................................................. 14

2 CDMA无线网络优化流程与方法 ........................................................................................ 15

2.1 概述 .............................................................................................................................. 15

2.2 优化流程 ....................................................................................................................... 15

2.2.1 工程优化流程 ...................................................................................................... 15

2.2.2 运维优化流程 ...................................................................................................... 16

2.2.3 专题优化 ............................................................................................................. 17

2.2.4 优化流程中常见问题的发现及排查 ..................................................................... 19

3 KPI指标及优化方案 ............................................................................................................ 21

3.1 概述 .............................................................................................................................. 21

3.2 KPI指标分析及优化...................................................................................................... 21

3.2.1 无线系统接通率 .................................................................................................. 21

3.2.2 业务信道掉话率 .................................................................................................. 22

3.2.3 寻呼成功率 ..................................................................................................... 2425





3.2.4 坏小区比例 ......................................................................................................... 25

3.2.5 软切换成功率 .................................................................................................. 2526

3.2.6 业务信道拥塞率 .............................................................................................. 2627

3.2.7 软切换因子 ..................................................................................................... 2728

3.2.8 基站系统硬切换成功率 ....................................................................................... 28

3.2.9 覆盖率(DT/CQT测试指标) ............................................................................... 29

3.2.10 FTP吞吐量(DT测试指标) ................................................................................ 30

3.3 KPI指标分析的一般思路 .............................................................................................. 31

3.3.1 KPI分析前准备 ................................................................................................... 31

3.3.2 KPI分析注意事项 ........................................................................................... 3132

3.3.3 KPI分析辅助方法 ............................................................................................... 32

3.3.4 TOP N小区 ...................................................................................................... 3233

4 CDMA2000常见网络问题定位方法 .................................................................................... 33

4.1 概述 .............................................................................................................................. 33

4.2 常用方法及手段 ........................................................................................................ 3334

4.3 常见网络问题定位方法 ................................................................................................. 34

4.3.1 导频污染问题及常用调整参数 ............................................................................ 34

4.3.2 天馈问题及常用调整参数 ............................................................................... 3536

4.3.3 干扰问题及常用调整参数 ............................................................................... 3536

4.4 覆盖问题及常用调整参数 ............................................................................................. 39

4.4.1 切换问题及常用调整参数 ............................................................................... 4142

4.4.2 掉话问题及常用调整参数 ............................................................................... 4445

4.4.3 接入问题及常用调整参数 ............................................................................... 4546

4.4.4 直放站与室内分布系统基本优化方法 ............................................................. 4748

4.4.5 直放站与室内分布系统典型故障处理案例 ...................................................... 4849

4.4.6 室内分布与主网的干扰 ................................................................................... 4950

4.5 用户投诉分析 ............................................................................................................ 5152

4.5.1 用户投诉常见问题分类 ................................................................................... 5152

4.5.2 用户投诉常见故障操作分析及操作流程 .......................................................... 5152

4.5.3 用户投诉案例 .................................................................................................. 5253

4.6 网络质量分析 ............................................................................................................ 5455

4.6.1 网络资源分析 .................................................................................................. 5455

4.6.2 系统负荷分析 .................................................................................................. 5455

4.6.3 网络性能分析 .................................................................................................. 5657

4.6.4 资源分配 ......................................................................................................... 5960

5 EV-DO网络优化知识 ........................................................................................................ 6061

5.1 概述 .......................................................................................................................... 6061

5.2 DO与1X网络优化侧重点比较 ................................................................................... 6061

5.3 DO网络基础优化目标与原则 ..................................................................................... 6061

5.4 DO网络基础优化流程概述 ........................................................................................ 6162

5.4.1 DO网络优化前准备工作 .................................................................................. 6162





5.4.2 DO网络反向链路干扰排查............................................................................... 6263

5.5 DO网络无线侧基础优化 ............................................................................................ 6263

5.5.1 无线侧优化准备工作 ....................................................................................... 6263

5.5.2 DO网络路测优化 ............................................................................................. 6364

5.5.3 1X/DO双网协同优化方法 ................................................................................ 6465

5.5.4 DO网络邻区优化 ............................................................................................. 7172

5.5.5 DO网络参数优化 ............................................................................................. 7273

5.5.6 DO网络网管数据分析 ...................................................................................... 7273

5.5.7 DO网络用户投诉分析 ...................................................................................... 7374

5.6 DO网络基础优化专题 ................................................................................................ 7374

5.6.1 数据速率优化专题 .......................................................................................... 7374

5.6.2 覆盖优化专题 .................................................................................................. 7576

5.6.3 2G/3G互操作优化专题 .................................................................................... 7677

5.7 DO网络优化案例 ....................................................................................................... 7980

5.7.1 反向功控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的下载速率低 .................................................. 7980

5.7.2 E1数目不足和业务链路配置错误造成EV-DO数据业务下载速率低 ................. 8081

5.7.3 传输误码率高造成DO数据业务速率低 ........................................................... 8081

5.7.4 DO弱覆盖 ........................................................................................................ 8182







1无线设备网元

1.1 概述

移动网络中的网元设备是网络的基本构成单位,不同的网元设备在网络功能中扮

演不同的角色,功能独立且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整个移动网络。

本章节重点介绍无线设备网元相关的定义、操作、数据设定等内容。

1.2 CDMA网络架构

CDMA网络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核心网络(CN),无线接入网络(RAN)和移

动台(MS)。其中核心网络被进一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个接口连接到外部网络,如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而另一个接口连接到基于IP的网络,如 Internet。无线

接入网络由基站(BTS)和基站控制器(BSC)部分组成。

网络结构如图表 1-1 CDMA网络架构图表 1-1 CDMA网络架构所示:

MS: 移动台 BTS: 基站

BSC: 基站控制器 MSC: 移动交换中心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

PCF: 分组数据控制功能 PDSN: 分组数据控制节点

HA: 家乡代理 FA: 外地代理

SCP: 业务控制点 Radius: 远程认证拨入用户业务

图表 1-1 CDMA网络架构

1.3 无线接入侧网元

无线网络优化工作主要涉及的网元对象有移动台(MS)、基站(BTS)及基站控

制器(BSC)。





1.3.1 移动台(MS)

移动台是CDMA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也是用户能够直接接触的整个

CDMA系统中的唯一设备。

除了通过无线接口接入CDMA系统的功能外,移动台必须提供与使用者之间的接

口,如完成通话呼叫所需要的话筒、扬声器、显示屏和按键;或者提供与其它一些终

端设备之间的接口,如与个人计算机或传真机之间的接口;当然也可以同时提供这两

种接口。因此,根据应用与服务情况,移动台可以是单独的移动终端(MT)或者是

由移动终端(MT)直接与终端设备(TE)相连接而构成(如传真机等设备),也可以

是由移动终端(MT)通过相关终端适配器(TA)与终端设备(TE)相连接而构成。

以上所有网元均可归类为移动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移动设备,具体如图1-2所示。

CDMA手机以前不支持UIM卡,号码和手机捆绑在一起,更换号码必须更换手机,

或对手机重新写码。现在机卡分离的CDMA手机已投入市场很长时间,所用的UIM卡

和GSM手机的SIM卡一样,它包含所有与用户有关的和某些无线接口的信息,其中也

包括鉴权和加密信息。

MTMS(类型0):

TEMS(类型1): TA MT

TEMS(类型2): MT

MT:移动终端 TA:终端适配器 TE:终端设备

图表 1-2移动台的功能结构

1.3.2 基站收发信台(BTS)

基站(BTS)属于基站子系统的无线部分,由基站控制器(BSC)控制,服务于

某个小区的无线收发信设备,完成BSC与无线信道之间的转换,实现BTS与移动台

(MS)之间通过空中接口的无线传输及相关的控制功能。

1.3.3 基站控制器(BSC)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负责各种接口的管理,

承担无线资源和无线参数的管理。





1.3.4 BSS系统各网元关系



图表 1-3典型的BSS组成方式



基站控制器(BSC)、基站(BTS)起组成了基站子系统(BSS)。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系统的控制部分。BSC通过Abis接口进行BTS的控制及管

理工作。BTS负责系统的无线传输工作,在BSS系统中根据话务量需要,一个BSC可

以控制多个BTS。

1.4 直放站及室内分布系统

现代都市中建筑物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移动通信的无线电信号在

其间受到阻挡而衰减,再加上全封闭式的外装修,对无线电信号的屏蔽和衰减特别厉

害,很难进行正常的通信。怎样改善该类型覆盖区域的无线信号覆盖质量无疑成为城

市网络覆盖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现今的CDMA网络中,用于改善如上问题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引入直放站和采

用室内分布系统。

1.4.1 直放站工作原理

什么是直放站?直放站,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

发射中转设备,属于中继放大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将入射信号放大后再转发

出去,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直放站在下行链路中,由施主天线在现有的覆盖

区域中拾取信号,通过滤波器对所拾取的信号进行处理,将滤波后的信号经功放放大

后再次发射到待覆盖区域。在上行链接路径中,覆盖区域内的移动台手机的信号以同

样的工作方式由上行放大链路处理后发射到相应基站,从而达到基站与手机的信号传

递。

CDMA直放站应用于CDMA移动通信网络中,双向中继无线信号延伸无线覆盖

区,实现对特殊地形的覆盖,消除覆盖盲区,调配小区业务,平衡各小区的话务量,

在“导频污染”地区强化主导频等等,以达到低成本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优化网络





的目的。

CDMA移动通信中无线直放站主要由施主天线、重发天线、馈缆系统、直放主机、

电源及保护系统以及防雷、避雷系统等部分组成。如图1-4所示了CDMA移动通信直

放站原理图。



图表 1-4 CDMA移动通信无线直放站原理图

1.4.2 直放站常见分类

根据使用场合及功能上的差异,通信系统常见的直放站类型主要有:无线同频直

放站、光纤直放站和移频直放站

(1)无线同频直放站

下行从基站接收信号,经放大后向用户方向覆盖;上行从用户接收信号,

经放大后发送给基站。在上、下行回路中,各使用了多级滤波器,滤除带外

噪声和杂散信号,提高上、下行信道之间的隔离度。

(2) 光纤直放站

将收到的信号,变换成光信号,传输后又恢复成电信号再发出。

(3) 移频直放站

移频直放站由近端机和远端机组成,近端机通过无线耦合或者直接耦合方

式获取信源信号F1,并将F1信号转换为链接信号F2,将F2通过近端发射天线

发送给远端机接收天线。

远端机通过无线耦合方式接收近端机的发射信号F2,将信号F2转换为信

源信号F1,通过远端覆盖天线实现对目标区域的信号覆盖。

1.4.3 无线直放站的信源选择

无线直放站的信源选择十分关键,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1)施主基站天线和施主天线尽量视通。

(2)施主天线接收场强要求不低于-80dBm,并且上下波动小于 5dB

(3)施主基站信号的 Ec/Io 要大于-7dB

(4)主服务扇区导频Ec/Io应高于其他导频Ec/Io 3dB以上;

(5)软切换分支小于等于2路







1.4.4 直放站的常见应用场合及优缺点

直放站为各种信号盲区可以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其适应范围及优缺点

如下:

? 无线同频直放站:

适用于室内话务量不高、室外宏蜂窝站较空闲的区域;覆盖区域面积应

较小,具体如下:

(1)高速公路、铁路沿线、风景区,居住小区的覆盖;

(2)用于机场、地铁、大型建筑物、地下停车场等,用较少的投资为网

络补盲,提高用户满意度;

(3)做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 ;

(4)用于偏远山区等无信号区的覆盖,增加基站覆盖范围,使网络资源

得于充分利用。

优点:安装开通迅速,价格便宜。

缺点:对施主信源要求高,干扰邻近基站、自干扰 。

? 光纤直放站:

是现在网络中用的较多的一种类型;适用于大型高型楼层或大型建筑群;

离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较近区域,用光端机;该方式性价比高,具体如

下:

(1)用于基站与将要覆盖区域之间存在高山、建筑物等障碍物或周围无

线环境较差区域,通过光缆传输可避免和其它设备互相干扰,有助于改善网

络指标一举多得;

(2)用于光缆资源丰富的铁路、公路、地铁、隧道等可明显增强覆盖效

果,减少基站建设,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

(3)用于医院、超级商场、大型居民区等;光缆有线传输网络运行更稳

定。

优点:价格便宜、对施主信源有选择权。

缺点:开通慢,增加大网优化的难度。

? 移频直放站:

主要运用在用于无线环境复杂区域使用,具体如下:

(1)适用于偏远山区和农村等;

(2)适用于无线环境复杂区域使用,如覆盖市区中心:火车站、繁华街

道等 ;

(3)覆盖铁路、公路、地铁、隧道等。

优点:安装开通迅速,价格便宜。

缺点:对施主信源要求高。

1.4.5 室内分布系统工作原理

室内覆盖系统为城市覆盖建筑物内部信号质量差的问题提供了较佳的解决方案。

其原理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

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如图1-5中所示,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信号源设备

(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直放站);室内有源放大设备(干线放大器)及其相关

器件(同轴电缆、泄漏电缆、功分器、耦合器、合路单元、室内重发天线)等组成。







图表 0-5室内分布系统原理

1.4.6 室内分布系统组网分类

室内分布系统的组网按照信号源有以下几种接入方式:

(1)宏蜂窝作信源接入信号分布系统

是以宏蜂窝基站作为信号分布系统的信号源。宏蜂窝作信号源容量大、

覆盖范围广、信号质量好、容易实现无源分布、网络优化简单,是室内分布

系统最好的接入方式。但宏蜂窝成本较为昂贵,且需有传输通路,建设周期

长。

(2) 微蜂窝作信源接入信号分布系统

是以微蜂窝基站作为信号分布系统的信号源。由于微蜂窝本身功率较小,

只适用于较小面积的室内覆盖,若要实现较大区域的覆盖,就必须增加微蜂

窝功放。与宏蜂窝相比微蜂窝成本较低、对环境要求不高、施工方便等,所

以微蜂窝作信号源使用也较为广泛。

(3) 直放站作信源接入信号分布系统

是利用施主天线空间耦合(无线直放站)或利用耦合器件直接耦合存在富

余容量的基站信号(光纤、移频),再利用直放站设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

为信号分布系统提供信号源。直放站以其灵活简易的特点成为解决小容量室

内分布系统的重要方式。安装简便灵活,设备型号也丰富多样,在移动通信

直放站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5 塔放及外置功率放大器

塔放是通信网络中基站天馈系统最为常用的用于改善天馈信号覆盖质量的硬件

设备。一般加装于室外天线附近,为有源器件。

塔放工作原理:塔放就是塔顶放大器的简称,英语简称为TTA(Tower Top

Amplifier)。塔顶放大器紧靠着接收天线安装,由双工器、低噪声放大器和馈电、告

警三部分组成。从天线来的信号首先经双工器滤除带外干扰,然后由低噪声放大器将

接收到的微弱信号放大,再用低损耗电缆将放大后的信号送到室内收信单元。 塔顶

低噪声放大器的作用在于,在不影响载波/干扰比的前提下,大大降低热噪声,从而改





善了上行信号的传输质量。由于放大器在塔顶,所放大的信号未经馈线损耗,同时噪

声系数低,又具有足够增益,所以相当于提高了基站接收的信号输入电平,又降低了

其噪声系数的影响,有利于高质量地解调信号。

外置功率放大器:置于发射机的末级,作用是将已调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满足

发送功率的要求,然后经过天线将其辐射到空间,保证在覆盖区域内的接收机可以接

收到满意的信号电平,并且不干扰相邻信道的通信。

主要适用场景

改善弱覆盖

广覆盖场景

室内分布系统的干线信号放大等



1.6 移动网元的数据制作方法

无线网络优化涉及到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两个网元设备为基站控制器(BSC)

跟基站(BTS)。后期的网络优化是在前期的建网及设备数据制作的基础上进行的。

前期的数据制作主要体现了一些共性的特点上,不能完全体现各地区的网络需求,需

要后期根据实际覆盖情况做进一步的调整及修正。

1.6.1 BSC的数据制作

BSC的数据制作一般通过厂商随设备一起配置的设备维护平台来实现,业界普遍

采用的方式有命令行方式及图形配置方式。命令行方式的准确快速,适合建网早期大

批量的数据下发,缺点是对工程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数量掌握各命令的含义及执行结

果。图形界面的配置方式便于后期的日常维护,直观并且便于掌握。

BSC的数据制作大致流程如下,按设备厂商的不同略有差别:

(1) 配置本局信息:

该步骤用来定义BSC级的一些主要的逻辑信息、网元信息及局点对接

信息,如:MSC对接标识、BSC标识、MCC、MNC、SID等等。

主要会影响:该BSC下各个基站的网络归属,业务局向等。

(2) 配置设备信息:

该步骤用来定义BSC的实际物理配置,包括设备的机框、机柜、单板

的数量及逻辑单元,接口地址等等,相当于是给网管设备定义当前的设

备配置情况,必须要与前台的设备配置严格一致。

主要会影响:

网络的容量:模块的配置数量直接取决于设备配置数量;

设备的资源利用率:不同的逻辑配置将决定模块下所带业务量的大

小。

(3) 配置时钟信息:

CDMA系统的同步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该步骤主要是配置设备正常

运行所必须的一系列同步信息,包括与MSC的时钟同步及于BTS网元的时

间同步(需要依靠GPS接收天线等外设)。

主要会影响:

业务质量:同步不好会引起误码、切换失败、掉话、话音质量变差

等一些列问题;





网络指标:主要是与切换相关的以及与呼叫建立、掉话等相关的指

标。

(4) 配置接口信息:

主要是配置本BSC的对外接口。

A1、A2接口:与MSC对接数据,直接影响到小区能否正常通话,

业务质量,局向计费、注册登记等问题;

A10、A11接口:与PDSN对接数据,直接影响本BSC下数据业务

能否正常建立,数据业务质量,流量、拥塞度等问题;

Abis接口:与BTS对接数据,直接影响本BSC下各个基站能否正

常开工,小区能否正常工作等问题;

A3、A7接口:与本系统内其他有边界关系的BSC的对接数据,

直接影响网络内不同BSC之间的边界区域的切换指标,是全网切换指

标特别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接口。

(5) 配置其他信息:

除以上BSC能够正常工作所需要配置的主要信息外,还有些相关的附

属信息,如管理员设置,数据备份设置等常用配置。

1.6.2 BTS的数据制作

BTS的数据制作平台跟BSC的数据制作平台比较类似,一般有独立的随设备配置

的配置平台,通过与BTS直连的方式直接配置BTS;也有的厂商是跟BSC公用的平台,

即在同一平台上即可做BSC的配置也可作BTS的配置,配置之后由BSC统一下发给下

属的BTS。

BSC的数据制作大致流程如下,按设备厂商的不同略有差别:

(1) 配置BTS基本信息

该步骤主要配置BTS级别的参量,如小区数量、扇区数量、基站逻辑编

号、设备类型等等。

主要会影响到该BTS下工作的终端所接收到的小区信息;

(2) 配置BTS物理信息

该步骤主要配置BTS的对接参数,接口、传输模式;单板数量,工作模

式等;是设备能正常开工的前提,必须要与站点实际模块配置严格一致。

主要会影响站点容量、业务类型等。

(3) 配置BTS的时钟及路由信息

该步骤跟BSC 的同步信息配置大致相同,主要是用于配置同步信息

(GPS),影响站点的切换类问题。路由信息主要会影响数据业务能否正常建

立。

(4) 配置载频信息

该步骤是直接决定站点容量的一步,现在很多厂商的基站都是高集成,所

以很多基站的物理配置相同但载频数量却不同,主要取决于这一步的逻辑载频

配置数量。

(5) 配置小区逻辑参量

该步骤可根据小区的实际网络特性设定一些规划优化参量,如发射功率、

小区半径、搜索窗尺寸等等,一般是后期由优化工程师全网统一调整。

(6) 配置其他参量

该步骤可设定一些附属信息,如环境参量、外界告警等信息。





1.7 网元参数设置方法

网元正常运行后,要根据实际的网络需求调整网元的部分参量,及参数优化。

1.7.1 设置途径

(1) BSC设定及BSC统一下发

通过BSC的维护终端统一设定、调整BSC及BTS的参量。

(2) BTS设备近端设定

通过PC机与BTS相连,通过专有平台或通用接口对网元进行设定。

1.7.2 常用设置参量

除了定义类参量,其他常用的主要是用于改善网络质量的优化类参数,在实际工

作中需要根据网络存在问题,进行对应调整。

1.8 网元操作

网元操作可结合具体厂商的设备在组网环境下进行练习。

相关操作注意事项如下:

1.8.1 参数优化实施

该部分内容需要工程师对整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具备一定网络分析能力,

因为参数优化是在RF优化的基础上的一个提升,属于系统级优化的基础部分。在调整

天馈及物理器件起不到明显调整效果的基础上实施,也可以配合天馈调整。

常用实施项目包括:

(1) 射频器件功率调整:

包括机顶输出总功率定标调整;各信道信道增益调整。

注意:

该部分操作直接影响小区的覆盖范围,需谨慎,且调整步长不宜过大,需配合路

测边调边测。

该部分操作常用来解决现网中有关覆盖及前反向覆盖不均衡等网络问题,特别是

在站距较小的密集市区覆盖区域,唱通过调整导频信道增益来有效的控制小区在地表

行程的覆盖距离。

(2) 系统参量调整:

包括同步信道消息参量、接入参数消息参量、登记参量、切换参量等。

注意:

常用的CDMA网络重要优化参量如:

搜索窗尺寸:跟软切换成功率、干扰、切换掉话等均有关;

开环功控接入参数:跟呼叫建立成功率、终端拨打电话接入时长、网络底噪、

软容量等均有关;

软切换相关参量:跟切换触发门限、软切换比列、切换成功率、导频污染等

均有关;

邻区相关参量:跟切换成功率、切换掉话等均有关系;

登记参数:跟登记触发条件、终端网络附着时间等均有关系。







1.8.2 网元故障告警查询

1.8.2.1 网元产生故障告警后获知告警的途径

网元产生故障告警后获知告警的途径常见方式方法有:

(1) 设备蜂鸣器或者板件指示灯显示告警;

(2) 室内告警箱等外设告警设备提示;

(3) 设备维护软件平台产生告警信息;

(4) 本地网综合网管提取显示告警信息;

(5) 通过命令查询相关告警。

现场工程实施中,最常用的是(3)、(4),也可通过(1)辅助判断。

1.8.2.2 常见的告警级别

通过维护软件或网管系统采集判断系统告警是工程现场及日常维护最常用

的判定设备故障的手段,常见的告警级按重要性及对网络的影响可分为:

(1) 紧急:需最短时间内处理解决,对网络影响较大;如:小区退服、

BTS断开与BSC连接等,会直接影响业务建立及用户使用。

(2) 重要:对网络设备性能影响较大,需尽快处理;如:时钟异常、板件

温度异常、机房环境温度过高等。

(3) 一般:对设备及网络质量有潜在威胁的,需及时处理;如:GPS锁

星数量不足、E1链路滑帧告警等。

(4) 提示:设备非正常状态的一个记录,需关注;如:单板复位、TRX

主分集接收异常等。

1.8.2.3 查询告警的定制功能

查询告警一般通过软件的定制功能来实现:

(1) 查询当前告警:目前存在的且未恢复的告警。

(2) 查询历史告警:设定需查询的时间段,按时间反馈已发生的告警,可

查包括恢复的和未恢复的,及相关的操作员信息。

(3) 查询特定对象告警:比如查某一固定基站的告警等。

(4) 查询某一告警的可能原因及处理建议:一般的维护软件都支持该功

能,可直接通过告警详细描述获得该告警的处理建议及可能触发原因。



















2 CDMA无线网络优化流程与方法

2.1 概述

为了让无线网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达到性能的最优化,需要在建网过程中及网络

使用过程中对网络各方面质量进行优化。而为了让优化实施更加有效,网络优化的实

施是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及方法进行的。

本章节重点介绍在网络优化实施过程中的优化流程及方法。

2.2 优化流程

无线网络优化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工程优化,即建网时的优化,主要是网络建设

初期以及扩容后的初期的优化,它注重全网的整体性能,各项关键指标是否达到、满

足网络建设初期的规划要求;二是运维优化,是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的优化,即日常

优化,通过整合OMC、现场测试、投诉等各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定位影响网络质量

的各种问题和原因,着重于局部地区的故障排除和单站性能的提高。此外,有时还需

要不定期的进行一些专题优化,用于解决或改善网络中的一些特殊或重要性等级较高

的专项问题。

2.2.1 工程优化流程

工程优化的目的是扩大的网络覆盖区域,降低掉话率,减少起呼和被叫失败率,

提供稳定的切换,减少不必要的软切换,提高系统资源的使用率,扩大系统容量,满

足RF测试性能要求等。

工程优化的流程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图表 2-1 工程优化的主要流程

具体流程如下:

(1)射频数据检查。射频数据检查主要是核实基站位置、RF设计参数、采用的

天线、覆盖地图等;同时验证PN码设定与设计参数是否一致、系统的邻区关系表以及

其它系统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

(2)基站群划分。定义基站群的目的是将大规模的网络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

N

Y

射频数据检查 划分基站群 确定测试路线 路测

路测数据分析

网络参数调整 是否满足网络性能指标 完成





区域,便于路测、资源的分配以及路测时间控制、网络的微观研究,当然也是配合网

络实施有先后的现状。

基站群站址数量选择一般为20~30个,具体情况可加以调整。因为如果规模过大,

即覆盖区域过大,这样会对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造成一定的不便;如果规模过小,则

不能满足覆盖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从而影响优化的准确性。同时覆盖区域应保持连续

(一些站距远,覆盖区域相对独立的乡村站不应包含在其中)。此外还要考虑行政地域

的分割,如一般中等城市市区部分及邻近郊区站可划分为一个基站群。后续基站群的

优化应考虑与先前优化完毕的基站群在边界上的相互影响。

基站群的选择可通过电子地图、规划软件的结合来预测覆盖,为基站群的划分提

供依据。

基站群的实际划分与其原则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3)路测线路选择。路测线路的确定主要考虑市区、市郊的主要道路,同时经

过道路呈网格状,并包含所有基站的覆盖范围。郊区、农村的路测相对简单,主要是

在结果分析的时候剔除无覆盖的区域。

路测线路的实际选择与选择原则也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4)路测。通过路测工具,如Agilent等进行空口数据的采集。

(5)路测数据分析。通过后台处理软件,如Actix等对路测数据进行分析,明确

发生问题的原因。

(6)针对分析结果,进行参数的调整,如天线方位角、下倾角的调整,PN码的

重规划,邻区列表的重配置,搜索窗大小的调整等。

(7)调整后的结果是否满足目标,如掉话率、接通率等,满足则完成一轮优化,

不满足,则重新分区路测分析,直到满足网络性能的指标。

2.2.2 运维优化流程

运维优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良好的网络性能指标,如:解决投诉问题,提高用户

感受;减少导频污染,提高覆盖质量;提高单站性能等。

运维优化的主要流程如图表2-2所示,首先通过后台分析、客户投诉、路测以及

拨打测试等方法定位主要问题,然后根据具体问题来制定解决方案,最后进行优化实

施。其中后台分析、客户投诉、路测以及拨打测试为运维优化过程中问题信息来源及

启动优化的主要依据。(注:在运维优化开始之前要做好系统数据的检查,确认参数

配置与设计的一致。)





图表 2-2 运维优化的主要流程

(1) 后台分析

后台分析实际就是每日网管数据采集、相关指标的统计以及基站可能出现的告警

信息。通过网管数据统计,可以对话务量较大的基站/扇区按照如下指标排出性能最差

的TOP N(根据区域的划分,可以更多或更少)个扇区/基站:呼叫建立成功率、掉话

率、拥塞率以及坏小区。同时对于话务量不高的基站/扇区,如果连续多天的统计数据

表明性能很差,也需要进行跟踪并做故障分析定位。

此外,某些基站出现告警,如硬件故障提示更换硬件或者过载等,也是后台分析

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客户投诉

通过收集客户的投诉信息,了解出现问题的区域及可能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3) 路测

通过定期的路测,发现问题,如干扰、邻区关系的错误配置等,及时发现隐蔽问

题,尽早解决。

(4) 呼叫质量拨打测试(CQT)(包括用户投诉确定地点)

通过在一些用户密集区域,如车站、酒店和风景区进行拨打测试,确保重点区域

的网络性能。

通过以上4步流程,可以综合定位出现问题的区域、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但实际上,在日常的运维维护中,重要的一项是新站的建立或者搬迁时的网络状

态,对于这种情况,要实施连续多天的监控,直至确保网络运行正常。

2.2.3 专题优化

在网络建设或使用过程中,对于一些特殊性或重要性等级较高的专项问题的处理

和改善,往往要进行针对性的专题优化,下面主要介绍网络优化中常见的优化专题。

后台分析 投诉信息 路测 拨打测试

综合各方数据

可能存在的问题

问题定位

制定解决方案

优化实施





2.2.3.1 导频污染优化

导频污染是指有多个强度相当的导频存在,且在移动台的激活集中没有占主导的

导频。

主要原因如下:

由于站址布局不合理或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有过多无线信号越区覆盖到相邻小

区,从而产生了导频污染;

系统存在弱覆盖问题无主服务小区。

导频污染的直接影响就是容易产生掉话。当然在设计阶段就应努力克服导频污染

问题,便于以后的网络优化。

导频污染的发现主要有路测以及后台数据的统计,相应的优化措施主要如下。

(1) 调整天线:通过调整基站天线挂高、方向角和下倾角,控制扇区覆盖范围,

减少越区覆盖或加强主覆盖扇区信号。

(2) 调整基站功率:通过增强或者减少某些扇区功率,加强主导频信号相对强

度。

(3) 调整网络覆盖结构:增加基站或者分布系统增强主小区信号。

2.2.3.2 切换优化

切换是移动通信的特色技术,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它可有效保证用户移动

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提高用户感受,减小掉话率。因此,切换通常作为专题来分析

和研究。

CDMA采用先进的软切换和更软切换,从而降低了掉话率,提高了话音质量。再

加上CDMA先进的编码和功率控制,使得用户的话音质量清晰,这些方面都使得

CDMA的话音质量和GSM以及GPRS相比均有较大的提高。

对于数据业务而言,因为需要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从整网资源利用角度考虑,

以cdma20001x为例,一般不推荐采用SCH(SupplementalChannel)软切换的方式。数

据业务的切换过程基本如下:FCH(FundamentalChannel)信道发生软切换,通过FCH

的指示,SCH信道在最优的链路上建立SCH信道。即承载信令的FCH为软切换,而承

载数据的SCH进行了硬切换。在整个切换过程中,BSC需要进行资源的统筹与再次分

配,将SCH信道从较弱的链路切换到较强的链路。

虽然切换是一个老话题,切换的算法随着移动网的发展应用也逐渐成熟,但是任

何算法都无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切换边界信号不稳定,切换需要判决时间或判决

失误等。因此要严格控制切换带,降低切换带过大带给整网业务传输特性的影响。

2.2.3.3 邻区优化

邻区优化是无线网络优化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邻区设置不合理会导致干扰加大,

容量下降以及网络性能的恶化。因此良好的、准确的邻区配置是保证CDMA网络运行

的基本条件。

邻区干扰的主要内容为邻区配置不合理,如漏配邻区(导致掉话等)、多配邻区

(增加手机对导频搜索时间)或者优先级设置不合理(导致掉话等)。这些都会严重

影响网络性能。下面给出邻区优化的一些建议。

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邻的小区要作为邻区;信号可能最强的邻区放在邻区列表优先

级最高的地方,依次类推;邻区关系是相互的,即互为邻区;一些特殊场合如单双载

波边界可能要求配置单向邻区(如网络规划中,作为分层小区的负载均衡的情况等)。





2.2.4 优化流程中常见问题的发现及排查

无论是工程优化,运维优化还是专项优化,有部分问题点比较隐蔽,发生的原因

也比较隐蔽,一般的告警不能及时发现或提示故障的发生,对于故障或优化问题的及

时处理,保障客户的使用,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是比较隐性的问题。因此,对于隐性

问题的发现、排查和处理,必须作为维护工作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本小节内容将

主要介绍优化流程中常见隐性问题的发现及排查。

2.2.4.1 问题的发现

这些问题可能通过话务数据、投诉数据、测量数据、告警数据、DT/CQT信息、

以及CDMA无线通话记录等数据来发现。

(1) 话务数据

话务数据的分析,在网优维护中是主要的分析手段,也是发现问题最直接,最快

捷的途径。话务数据主要指的是各种网管系统统计的性能指标,包括:呼叫建立成功

率、业务信道掉话率、业务信道负载率、业务信道拥塞率、BSC CPU负荷、基站硬切

换成功率、基站软切换成功率、软切换因子、话务掉话比、坏小区比例、忙基站比例、

闲基站比例、溢出基站比例、位置登记成功率、业务信道话务量(含软切换)、业务

信道话务量(不含软切换)、walsh码承载话务量、载频话务量等。

在实际应用中,呼叫建立成功率、掉话率等指标与用户感知关系较大,而话务量

指标的突降往往是由于无线设备出现硬件或软件问题。通过监控重点指标的变化情

况,能够提前发现网络的隐性问题,及时处理,保障用户感知。

(2) 告警数据

设备故障对网络的影响非常大,在网络维护优化过程中,首要任务是解决故障问

题,告警数据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对告警的管控和分析能及时了解设备和网络出现

的异常运行状态,帮助操作人员确定故障原因和故障位置,以便及时纠正问题,保证

设备和网络的正常运行。

大部分情况下,告警信息是能够直接对应故障原因的,在某些情况下,告警信息

不能够直接或者很清晰的与故障点进行关联,需要优化维护人员进行详细的排查工

作,这也是一类隐形问题的发现方式;更有一些告警信息是不是常规网管系统能提供

的告警,而是在设备上的告警,需要现场检查才能发现,而这些告警,不一定会立即

影响到设备的运行,有可能导致一些不稳定的隐性问题,也是一种提前发现潜在的隐

性问题的手段。因此,需要网优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通过告警信息发现隐形问

题具有一定的经验,并将其纳入日常检查范围。

(3) 呼叫记录数据

对于CDMA网络来说,每次用户通话(语音、数据、短信)终了,会产生一条呼

叫记录,其中记录了与分析通话相关的服务小区信息、导频信息、通话质量信息、通

话类型、切换信息、资源占用等非常详尽的数据,各厂家的具体名称并不统一,如

LOG/CDL/CHR/PCMD等。

基于呼叫记录数据的优化可以做到非常详尽,对于隐形问题来说,分析小区的具

体服务质量,往往是发现这类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呼叫记录数据中包含了十分丰

富的内容, 比如其中CFC分析等,加以利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发现问题的速度和效

率。

(4) DT/CQT数据

DT(Driving Test)测试是使用测试设备沿指定的路线移动,进行不同类型的呼

叫,记录测试数据,统计网络测试指标。





CQT(Call Quality Test)测试是在特定的地点使用测试设备进行一定规模的拨测,

记录测试数据,统计网络测试指标。

通过DT测试和CQT测试在现场模拟用户行为,结合专业测试分析工具,是获取

无线网络性能、发现无线网络问题的主要方法。

定期进行DT/CQT分析是网优日常工作内容之一,这一分析有两个主要功能:

一是处理数据并产生各种性能指标统计,评估系统是否满足最低性能指标;

二是检查失败事件并发现隐性问题,特别是固定区域出现的失败事件,解决问题

后作为后评估的主要手段。

步骤是首先处理路测数据,生成统计数据,然后找出单个事件失败的原因,调整

系统参数,再进行测试分析。

测试的指标主要有覆盖率/里程覆盖率、里程掉话比、接通率、掉话率、平均呼叫

建立时延、MOS值等。

(5) 投诉数据

对于隐性问题的发现来说,用户投诉是最直接的方式,根据用户投诉的发生时间、

发生地点、终端类型、投诉产生原因、投诉类型等数据进行用户投诉申告数据的定性

定量分析,往往能分析出问题的类型和可能的原因,并定位问题的影响范围。

常见的用户投诉列举如下:

? 信号差/没信号,无法正常拨打电话;

? 信号不稳定,通话质量差;

? 时而满格信号,时而不在服务区,无法正常通话;

? 有信号但无法通话/接打困难;

? 电话拨打不畅、易掉话、有杂音;

? 接入时间过长,有时候甚至提示“暂时无法接通”;

? 无法正常起呼,掉话现象严重。

(6) 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指的是网管系统对于基站的相关测量数据,如反向RSSI等,也包括现场

各种仪表测试的数据,如天馈测试,频谱仪,基站综测仪。现场测试数据通常用于最

终定位问题点的手段,需要反复测试并对比测试结果,结合性能指标、告警等其他数

据共同定位问题点,并在解决问题后作为后评估的手段之一。

2.2.4.2 问题的排查

(1) 天馈系统问题

可能原因:

? 天馈硬件设备损坏

? 天线信号被阻挡

? 天馈类型使用不当

? 天线参数不合理

? 天馈接反

? 驻波比过大

(2) 无线设备问题

可能原因:

? 硬件上有告警而网管上无法显示,基站有故障;

? 硬件上有告警而网管上无法显示,但是基站没有故障,此类问

题需要进行关注,防止后续产生硬件故障,但未必会影响网络





性能;

? 软件或硬件元件性能变差引起基站的性能下降,这类问题往往

通过重启基站就能解决,如果重启还不能解决问题,就需要通

过替换法找到具体的问题硬件,然后更换有问题硬件。

(3) 室分系统与直放站问题:

? 直放站反向增益异常 、同一信源所带室分系统、直放站套数过

多、所带干放太多、直放站自激、外部干扰等引起的反向底噪

过高;

? 干放反向增益设置不合理、干放异常,直放站增益异常等引起

的前反向平衡问题;

? 邻区误配、漏配、单配,邻区配置优先级不合理等引起的邻区

问题;

? 搜索窗参数设置不合理;

? 部分覆盖、弱覆盖区、盲区等覆盖问题;

? 越区覆盖、导频污染等。

(4) 无线环境问题

如果在前期判断的基础上得到某个基站存在干扰时,接下来就可以对

干扰进行查找,定位。 在得到干扰源的确切位置后,可以联系业主进行

妥善解决,有必要也可以联系无线电委员会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申请清频。



3 KPI指标及优化方案

3.1 概述

什么是KPI,KPI即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关键性指标,是综合考量无线网

络服务质量的一系列重要指标。它是网络质量的体现、网络质量变化幅度的体现、网

络优化效果的体现,是一系列重要网络评估的客观参考值。KPI通常可以在话统的过

程中输出或查看。

本章节重点介绍中国电信主要关注的KPI指标相关的定义、分析及优化方案等内

容。

3.2 KPI指标分析及优化

中国电信主要关注的KPI指标主要是:无线系统接通率、业务信道掉话率、寻呼

成功率、坏小区比例、软切换成功率、业务信道拥塞率、软切换因子、基站系统硬切

换成功率、覆盖率(DT/CQT测试指标)、FTP吞吐量(DT测试指标)等。本小节将对

这些指标的相关公式、含义、指标分析及优化方案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3.2.1 无线系统接通率

3.2.1.1 指标计算公式

无线系统接通率=主叫比例主叫业务信道分配成功率(不含切换不含短信) +(1-主





叫比例寻呼成功率被叫业务信道分配成功率(不含切换不含短信)。

3.2.1.2 指标含义

移动用户在语音情况下(不含切换)下,成功占用语音信道的比例,主要触发点为

BSC向MSC/MSCe发送的”Assignment Completion”消息及MSC/MSCe 收到的”

PAGING RESPONSE”。含二次寻呼的响应。

3.2.2 业务信道掉话率

3.2.2.1 指标计算公式

业务信道掉话率=业务信道掉话次数/[主叫业务信道分配成功次数(不含切换不含

短信) +被叫业务信道分配成功次数(不含切换不含短信)]100%。

3.2.2.2 指标含义

指统计在ASSIGMENT COMPLETE消息之后CLEAR REQUEST消息。以及

HANDOVER COMPLETE消息之后的CLEAR REQUEST消息,

3.2.2.3 导致掉话的接口原因分析

无线接口原因:

该情况出现的一种原因是基站闭塞,产生掉话。这种情况出现很少,可以通过查

询基站状态判断并解决。另一种原因是无线原因导致误帧高,这是最常见的情况。

Abis接口原因:

1、Abis接口发生异常中断,如光纤中断,这时在告警台中很容易就能知道Abis

接口发生异常中断。

2、基站故障的情况,这时告警台也会出设备告警信息。

A接口原因:

结合告警如E1/T1告警解决传输上的问题,如果A接口传输无问题,则可能是设备

内部问题,包括MSC、BSC。

BSC到PCF传输链路原因:

一是PDSN侧异常;二是BSC设备内部问题。

3.2.2.4 可能导致掉话高的原因

1、前向Ec/Io差。如果前向链路不能被解调,手机关掉发射机,进而引起掉话。

前向Ec/Io数据在手机上及各种路测设备上都能得到,结合接收电平,如果Ec/Io

差,接收电平也差,则覆盖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地点距离基站较远,或

传播路径上有较大障碍。解决方法是通过调整基站天线等改善该点的覆盖。如果Ec/Io

差,而接收电平好,则前向干扰严重。前向干扰包括基站间的干扰和外界干扰,将导

致Ec/Io变差。前向干扰数据可以通过仪器,如YBT250等测试 得到。

2、反向FER高。反向FER数据可以在话统载频功率控制统计中得到,FER高可能

为:

(1)因反向链路传播衰耗过高,造成反向误帧率高,若此时前向链路误帧率也

高,则表明该基站的传播衰耗过大。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该地点距离基站较远,通

常的解决方法应该是增加基站。

(2)前向链路信号电平尚可,而仅是反向误帧率高,则表明此时基站覆盖没有

问题,可能是由于反向功率不足造成。解决方法:调整系统参数,如调整反向功





率控制门限。但调整门限的作用有限,因为手机最大发射功率是受限的。如果手

机已达到最大发射功率,调整功控门限将没有作用,此时说明手机已到反向覆盖

边缘。

(3)反向功率未达到最大,却发生反向误帧率升高,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快衰

落引起的,说明在该地点缺少一个稳定的主导频。

(4)用户高,反向干扰严重也可能造成反向FER高。

3、前反向不平衡。

4、无主导频覆盖。

3.2.2.5 掉话举例

(1)业务信道功率限制的掉话

业务信道功率通常被前向和反向Eb/No的设定值限制,如果业务信道最大发射功

率设置不合理,没有足够的功率保持链路连接则会产生掉话。这可能发生在导频强度

很好时。

一是前向链路失败。这时,在手机上看,导频强度和手机接收功率都在可接收门

限以上(如Ec/Io大于-15dB,RX大于-100dBm)。如果发生手机的TX_GAIN_ADJ保持

不变5秒(手机的Fade Timer计时器)然后手机重新初始化的情况,就表示手机关闭其

发射机是因接收前向业务信道失败。而且,因原服务导频Ec/Io高,手机掉话后会重新

上到原服务导频上,这也就指示了很可能是因前向业务信道功率不足而造成掉话。

二是反向链路失败。反向业务信道功率被Eb/No设定值限制。如果反向业务信道

没有足够的功率到达基站,基站在定时器周期中检测到一定的错帧就会释放呼叫,目

前网络中中兴、华为、阿朗的三厂家掉话定时器设置规范如下:

掉话判决规则 规范方案一(9秒) 规范方案二(12秒)





基站在连续收到5个反向

链路坏帧,并且过去50个

帧中存在25个坏帧时启动

计时器,在连续收到2个

好帧时,复位计时器(此

参数不能修改)。若计时

器超时,则产生一次掉话。

掉话定时器时长:9秒

(在掉话定时器周期

内450帧中出现两个连

续好帧即可保证不掉

话,因此其不掉话误帧

率最高为99.55%)

掉话定时器时长:12秒

(在掉话定时器周期内

600帧中出现两个连续好

帧即可保证不掉话,因此

其不掉话误帧率最高为

99.67%)





Tairlinkfail参数值除以

3并向下取整,作为一个判

决周期。在一个判决周期

内若好帧个数小于10个,

则判定该周期有问题。连

续三个判决周期好帧个数

均小于10个,则产生一次

掉话。

Tairlinkfail参数:9

秒(每个判定周期为3

秒,共150帧。因此其

掉话定时器周期内保

证不掉话的误帧率最

高为97.8%,平均约为

93%,为了能够与华为

指标可比,将华为误帧

率设定为93%)

Tairlinkfail参数:12

秒(每个判定周期为4

秒,共200帧。因此其掉

话定时器周期内保证不

掉话的误帧率最高为

98.3%。平均约为95%,

为了能够与华为指标可

比,将华为误帧率设定为

95%)





在FCHCHKERASFRMTHD参数

定义的时间内统计误帧

率。若统计到的误帧率大

于FCHCHKERASF RMRAT定

义值,则产生一次掉话

FCHCHKERASFRMTHD 参

数 : 9 秒

FCHCHKERASFRMRAT 参

数:93%

FCHCHKERASFRMTHD参数:

12秒FCHCHKERASFRMRAT

参数:95%







(2)前向干扰掉话

前向干扰掉话,在手机上看到导频Ec/Io下降而手机接收功率上升,这就表示了前

向链路有干扰。由于干扰,导频强度会变得很差,如果前向链路不能再被解调,手机

就会关闭其发射机。如果这种前向干扰时间较长,超过了手机的Fade Timer定时器(5S)

时间,当Fade Timer计时器为0则手机重新初始化。

干扰可能原因有:

A)CDMA干扰造成切换失败。如果手机重初始化后上到一个新的PN上,则

掉话就归因于切换失败。这是最普遍的前向链路干扰掉话情况。

B)另一种特殊情况是:某一个处于闭塞状态的基站突然解闭,对周围的基站

形成较大的前向干扰,造成周围基站的部分呼叫掉话。

C)外部干扰。如果手机长时间进入搜索状态(如超过10秒),则掉话就很有

可能是由于存在不能被手机利用的干扰源导致的FER高(如AMPS系统、微波

发射等)。

(3)前向负荷过重造成掉话

如果基站负荷较重,发射功率过高,已经超出了最大发射功率20W,BTS的自我

保护措施会自动降低各个信道的发射功率,使得导频Ec/Io变差,业务信道发射功率降

低,这样可能会造成前向链路无法解调,尤其对处于覆盖边缘的用户很可能会掉话。

同时也会影响到呼叫建立成功率等。

3.2.2.6 优化方案

(1) 调整前向覆盖信号质量,提高Ec/Io;

(2) 降低反向FER;

(3) 反向功率不足,调整功控;

(4) 查看是否无主导频,调整导频强度,设置主导频;

(5) 改善反向负荷。



3.2.3 寻呼成功率

3.2.3.1 指标计算公式

寻呼成功率[%]=(寻呼成功次数/寻呼请求次数)×100%

注:寻呼成功率包含BSC侧和MSC侧两个寻呼成功率。由于BSC的寻呼请求次数

中包括了MSC的重发次数,所以BSC的寻呼成功会较低,因此一般以MSC侧寻呼成功

率作为衡量指标。

3.2.3.2 指标意义

通过该指标可以了解网络主叫方发起呼叫后对应的被叫方成功响应情况。

3.2.3.3 指标项分析

寻呼成功率一般在MSC取值,除了与无线原因有关,还与MSC寻呼策略有关。通

常情况下,解决了呼叫建立成功率与无线掉话率问题后,影响寻呼成功率的无线部分

原因也应基本解决。因此,该指标不作为本文重点关注指标。

与寻呼相关的主要网络配置参数有:

MAX_SLOT_CYCLE_INDEX:最大时隙周期指数;





CCM_T_WT_PG_RSP:BSC等待终端“Paging Response Msg”定时器;

MSC等待BSC“Paging Response Msg”定时器T3113;

MSC发送“Paging Request Msg”重发次数。

说明:寻呼时隙周期= 1.28i^ (MAX_SLOT_CYCLE_INDEX),一般要求寻呼时

隙周期小于T3113,设置CCM_T_WT_PG_RSP= T3113+1。

3.2.3.4 优化方案

(1) 是否寻呼信道负荷过高;

(2) 核对核心侧寻呼策略;

(3) 解决寻呼建立成功率问题;

(4) 解决无线掉话率问题。



3.2.4 坏小区比例

3.2.4.1 指标定义

坏小区比例=坏小区数量/小区数量100%(增加)

3.2.4.2 指标分析

主要分析忙时不含切换的话务量在2.5 Erl以上且业务信道掉话次数大于3次,且业

务信道掉话率超过2.5%的小区。

3.2.4.3 优化方案

根据坏小区的问题对应处理,提高系统的指标。





3.2.5 软切换成功率

3.2.5.1 指标计算公式

系统软切换成功率=系统软切换成功次数/系统软切换请求次数100%。

3.2.5.2 指标项分析

增加或者删除分支时的情况:

增加分支时:

更好的载频:指手机检测到某PN的Ec/Io强度较强,上报PSMM消息,BSC根据

Ec/Io强度判断发EHDM消息,增加软切换分支。

其它:指人为的通过网管系统发强制进行增加软切换分支命令的情况或上述中没

有的其它情况。

删除分支时:

正常删分支:某分支Ec/Io变差,手机上报PSMM消息,BSC判断Ec/Io强度后正常

发EHDM删除该分支的情况。

上行链路质量:该分支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帧,会启动请求拆除该分支。

A7接口复位:对BSC间软切换,对整个呼叫的管理在源BSC侧,目标收到反向信

号需要通过A3/A7链路传到源BSC进行处理。





失败时:

无可用无线资源:对应对切入方申请无线资源失败,从切入拥塞原因中可分析具

体失败原因。

要求的地面资源不可用:与BTS的地面传输链路建立不成功。对应于切入的Abis

接口建立失败。

无线接口故障:出现的机率最大。

1、无线链路差,包括前向与反向,造成手机没能收到切换命令或手机发了

切换完成消息基站没有收到。

2、定时器设置不合理。

MS拒绝: 手机收到切换命令但不能识别而拒绝,出现几率很小,除非某种手机

不符合协议规范而不支持切换消息。

A3链路建立失败: 目标BSC在A7接口收到A7-Handoff Request 消息后,需要建

立A3接口和Abis接口两段连接才能完成MS与源BSC间的业务传输。可结合告警从传

输上分析。

其它:一种情况是出现以上原因外的其它异常原因,较难以定位。

3.2.5.3 优化方案

(1) 改善覆盖区主导频强度。

(2) 调整切换门限及参数的设置。

(3) 检查邻区关系,添加漏配的邻区关系。

(4) 修改邻区优先级不合理设置。

(5) 修改搜索窗设置。

(6) 前反向不平衡。

(7) 解决拥塞情况。

(8) 改善覆盖。

3.2.6 业务信道拥塞率

3.2.6.1 指标计算公式

业务信道拥塞率=业务信道拥塞次数/业务信道分配请求次数(含切换含短信)

100%

3.2.6.2 指标含义

移动用户在主叫、被叫、切换及SMS在TCH上的收发等各种情况下,因Walsh Codes

不足、功率不足、业务信道不足、编码器不足、BTS到BSC的传输链路不足等各种原

因导致不能成功分配到业务信道的总次数与请求分配业务信道的总次数之比。

3.2.6.3 指标项分析

拥塞率是局方较为关心的指标,是网络扩容的依据。

WALSH不足:WALSH不足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有可能出现在申请数据业务时。

前向功率不足:

1、前向公共信道占用过多功率。

检查前向信道功率配置,主要是导频功率是否占用过多功率(导频功率一

般占前向总功率20%左右),还有寻呼、同步信道、前向业务信道初始发射功率

及最大发射功率设置是否与导频功率成合适比例的。





2、用户过多,前向功率用完。

可从话统信道负荷统计中得到前反向负荷数据,用户多时反向负荷会高,

前向功率不足前向负荷也会很高。这时,在保证一定的话音质量前提下,系统

容量出现不足。如果仅是单个扇区出现容量不足的情况,可以调整该扇区的天

线高度、下倾角,改变手机及扇区的发射功率手法来人为地将话务均衡到邻近

扇区。也可以通过调整参数,如适当提高拥塞小区的切换门限,降低邻近小区

的切换门限等缓解拥塞。如果是整片区域、各时段均出现容量不足,需要扩容。

信道不足:正常情况下不应出现信道理不足,除非:

1、前期规划时,信道规划不满足局方的容量要求。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

2、规划满足网络建设的容量要求,但实际用户数超过建设要求,这时为系统容

量不足的情况,需要扩容。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在网络运行初期。

3、软切换比例过高,占用过多CE资源,远超过规划时考虑的软切换比例冗余。

需要降低软切换比例。

建立A接口传输链路失败:包括与MSC间的A1/A2接口,BS间软切换还包括与PCF

间的A8/A9接口失败。

1、A接口链路容量不足。网络负荷未达到在网络建设容量要求时,只要A接口

链路经过合理计算配置,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如果负荷已超过建设容量要求,

需要对A接口传输扩容。

2、传输故障,查告警,解决传输问题。

3、其它异常。

建立Abis接口传输链路失败:

1、Abis接口链路容量不足。同A接口。

2、Abit传输链路故障,查告警,解决传输问题。

建立A3接口传输链路失败:当进行BS间软切换时,目标BSC在A7接口收到A7切

换请求消息后,需要建立A3接口和Abis接口两段连接才能完成MS与源BSC间的业务

传输。

3.2.6.4 优化方案

(1)系统容量不够

可以取出拥塞小区忙时话务量与规划容量相比较,当判断确实是系统容量不够

时,建议扩容。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在优化初期。

(2)干扰

如果容量足够,但命令下发后失败的情况多,可能是干扰造成。干扰可以通过载

频功率控制统计分析。

(3)业务信道功率分配不足

公共信道占用了过多的前向功率,会造成前向功率不足的统计,在综合考虑覆盖

与容量的平衡后,降低公共信道功率可解除拥塞。

(4)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

拥塞小区切换门限过低而目标小区切换门限过高,导致不能切到目标小区,合理

增加邻区、调整切切换参数可缓解拥塞。

(5)邻区关系不合理。

3.2.7 软切换因子

目前的统计值中包含更软切换的比例。





软切换因子 = [业务信道承载话务量(含切换) -业务信道承载的话务量(不含切

换)]/业务信道承载话务量(不含切换) 100%

软切换能利用多扇区支持一个呼叫产生分集增益,改善小区边界重叠区链路质

量,通过软切换的功率控制还能减少移动台对其邻近小区产生大的干扰。因此,适当

的软切换可以提高呼叫质量,增加覆盖区域和系统容量,改善业务性能。但若软切换

比例过高,一方面会增加掉话的可能性,一方面造成系统信令负荷增大,占用系统CE

资源,影响系统前向容量。目前,各厂家对软切换比例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业界普遍

认为不含更软切换的软切换比例在35%至45%间较为合理。

3.2.7.1 优化方案

(1) 软切换带过多。

软切换带,即在邻近小区的交界处规划的重叠覆盖带状区域过多导致软切换频

繁。从路测数据、能够掌握软切换带情况。主要通过调整天线的高度、下倾角及方位

角来控制软切换带的大小,尽量不要采用调整功率设置的方法来控制软切换带。

(2) 无主导频覆盖。

(3) 切换门限设置不合理。



3.2.8 基站系统硬切换成功率

3.2.8.1 指标计算公式

基站系统硬切换成功率=基站系统硬切换成功次数/基站系统硬切换请求次数

100%

3.2.8.2 指标项分析

硬切换统计包含同频间、异频间、BSC内、BSC间的硬切换,硬切换成功率是指

所有硬切换出切换的成功率。不同厂家间的硬切换,涉及厂家间相互配合,需要推动

局方积极出面协调。

硬切换算法较多,优化时应根据不同切换算制定不同的优化目标与措施。特别对

同频硬切换,因为同频间干扰问题导致切换成功率难以达到很高水平。切换成功率不

高,必然会影响到掉话率等指标,随着技术的成熟,同频硬切换成功率也会有更高的

要求。

硬切换指标项与软切换相同的较多,相同的不再列出,参考软切换指标。

3.2.8.3 优化方案

(1)邻区关系不合理

对于邻区关系,在最初规划硬切换相邻关系时为防万一往往规划得较多,这样很

多的边界小区一方面可能造成乒乓切换,一方面由于过多不必要的边界小区都要不断

监视手机导频信号的变化加重了系统的负担。通过路测,可以掌握实际与我方真正直

接相邻的基站情况。将不必要和不重要的邻区关系去除,可以减少切换发生地带,减

少乒乓切换,降低切换失败次数,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掉话。

(2)覆盖差

(3)切换门限及参数设置不合理





在同频硬切换中,由于双方信号相互干扰,切换边界上信号波动非常大,衰落也

很快。如果设置的硬切换相对门限较低,这样切换就很容易触发,导致乒乓切换。而

当硬切换发生时,信号又发生了改变,目标导频的强度可能又衰落了,导致切换不成

功。这时,可以将硬切换触发相对门限提高,可以减少硬切换尝试次数,提高成功率。

但要注意,该门限也不能设置的过高,否则切换触发的太迟,前向链路可能已衰落得

太厉害,当触发切换时,手机可能已经不能收到源侧的HDM消息。

(4)搜索窗设置不合理

(5)接入参数设置不合理

(6)功率设置不合理

若硬切换源小区及目标小区覆盖不一致,如目标小区导频功率大于源小区导频功

率,会造成切换带偏向源小区一方,而这时如手机距目标小区距离较远,触发切换时,

会造成手机捕获目标小区困难。可调整双方的功率,避免这种情况。

如果硬切换失败现象为手机向源侧回了候选频率搜索报告消息,失败返回原信

道。这说明手机的失败原因是“捕获目标侧信道”失败。捕获失败有两个解决办法:

一是提高目标小区的初始业务信道发射功率;二是加大手机的搜索窗口。

3.2.9 覆盖率(DT/CQT测试指标)

3.2.9.1 指标定义

DT覆盖率

定义1:

覆盖率=(Ec/Io≥-12dB&Tx_Power≤15dBm&Rx_Power≥-90dBm)的采样点数/采

样点总数×100%

空闲状态下采集到的采样点数按(Ec/Io≥-12dB&Rx_Power≥-90dBm)纳入统计。

定义2:

覆盖率=(Ec/Io≥-12dB&Tx_Power≤20dBm&Rx_Power≥-95dBm)的采样点数/采

样点总数×100%

空闲状态下采集到的采样点数按(Ec/Io≥-12dB&Rx_Power≥-95dBm)纳入统计。

说明:

(1) 采样点总数为主、被叫测试手机的采样点样本数之和;

(2) 覆盖率综合通话状态及空闲状态的结果;

(3) 定义1适用于城区;

(4) 定义2适用于农村。



CQT覆盖率

定义:

覆盖率=符合试呼条件的采样点数/总采样点数×100%;

说明:

符合试呼条件的采样点数=连续5秒Ec/Io≥-12dB且Rx_Power≥-95dBm的采样点

数;

覆盖率取主叫手机的统计结果。

备选定义:





覆盖率 = (符合试呼条件的采样点数×每采样点的呼叫次数)/(总采样点数×

每采样点的呼叫次数)×100%

说明:

符合试呼条件的采样点数=在呼叫前连续5秒Ec/Io≥-12dB且Rx_Power≥-95dBm

的采样点数。

每采样点的呼叫次数:根据本规范的测试方法,两部测试手机做主、被叫各试呼

5次,每个采样点的试呼次数共计10次。

3.2.9.2 优化方案

解决覆盖率的优化方案很常用也很普遍:

1、增加基站、载频、直放站、室内系统等;

2、调整天馈覆盖,方位角、下倾角等;

3、调整功率参数。



3.2.10 FTP吞吐量(DT测试指标)

吞吐率是考量数据业务速率、流量的重要指标,可以跟速率之间以一定的公式相

互转换。

3.2.10.1 指标定义

上行FTP吞吐率、下行FTP吞吐率

定义:

上行FTP吞吐率=FTP上传应用层总数据量/总上传时间

下行FTP吞吐率=FTP下载应用层总数据量/总下载时间



3.2.10.2 指标分析

FTP吞吐率说明:

FTP掉线时的数据不计入速率统计指标;

(1X)下行FTP吞吐率≥60kbps比例=下行FTP吞吐率≥60kbps采样点数/总采样点

数100%。

(DO)下行FTP吞吐率≥300kbps比例=下行FTP吞吐率≥300kbps采样点数/总采样

点数100%。

(DO)上行FTP吞吐率≥150kbps比例=上行FTP吞吐率≥150kbps采样点数/总采样

点数100%。

3.2.10.3 优化方案

吞吐量的解决方案主要有:

1、解决传输瓶颈

2、解决覆盖质量

3、解决服务器端的吞吐量能力及终端的性能(不常见)







3.3 KPI指标分析的一般思路

在做KPI指标分析及优化之前需要做一些相关的检查及验证工作,分析时需要考

虑一些原则及注意事项,同事分析过程中还可以综合考虑其他辅助手段获取的相关信

息进行优化,这就是在做KPI指标分析时的一般思路,下面将做详细介绍。

3.3.1 KPI分析前准备

网络开通后,在进行网络优化前,应先确定以下事情:

1、检查设备使用的软硬件版本是否正确,确定各基站、BSC等版本是否配套,

是否是最稳定版本,确定全网版本是否统一,是否所有基站都采用相同的版本。

2、确定是否每一个基站都已进行过定标与灵敏度测试。

3、是否各基站都已进行过单基站的空载和加载测试。

4、是否已进行过天线的驻波比测试。

5、各基站开通后是否已进行过拔测,是否已进行过检查过工程安装的正确性。

拔测主要是观察通话是否能够正常接入、话音主观感觉是否良好、切换能否正常进行

等。特别需要注意排除是否有天馈装反等问题。办法是在基站下面通过手机DEBUG

窗口看PN,观察是否与规划的PN相吻合。

6、在上述问题排除后,检查每一个扇区实际覆盖与规划的期望覆盖的差距,如

果覆盖有异常,检查天线安装的方位角、下倾角等是否与规划吻合。如果与规划吻合,

而覆盖明显与规划期望覆盖不一致,或者发现重叠覆盖严重等现象,需要调整天线下

倾角、方位角。调整天线,需注意不是孤立地调整单个扇区的覆盖,要考虑周边一整

片区域,必要时,几个扇区天线一起调整。

7、敏感的无线功能(如负荷控制、小区呼吸、特殊切换算法、特殊信道分配算

法、特殊功率控制算法等等)是否运用,如有运用与下面的分析可能就有不同,需要

特别分析。

3.3.2 KPI分析注意事项

分析KPI指标时,要先看整体性能测量指标,掌握了网络运行的整体情况后,再

有针对性地分析扇区载频性能统计。

分析时一般采取过滤法,先找出指标明显异常的小区分析,此时很可能是版本、

硬件、传输、天馈(含GPS)或者数据出了问题导致的异常,可以结合告警首先从这

几个方面检查。如无明显异常,根据指标将各扇区载频进行统计分类,可整理出各重

点指标较差小区列表,以便分类分析。

对参数调整要谨慎,考虑全面后再修改参数,如对定时器修改时要注意不能因加

长定时器长度而造成系统负荷过大反而产生其他问题。

优化时如需调整天馈、修改参数等,最好能实施一项措施后观察指标一段时间,

确定该项措施的效果后再进行下一步,一方面为以防万一,一方面也便于积累经验。

实际中,网络指标波动很大,随机性很强,如果改参数前一小时指标很差,改了后指

标马上变好并不能说明修改参数卓有成效,因为再下一个小时指标可能又变差了。指

标观察时间最好能在一天以上,将其与修改前同时段指标相比较后才能得到基本准确

的结论(最好是与前一周同一天同一时段指标比较),并且还要密切注意这段时间的

告警信息。

看指标时,不能只关注指标的绝对数值是高是低,关心的应该是指标的相对高低





情况。只有在统计量较大时,指标数值才具有指导意义。例如,出现掉话率为50%并

不就代表网络差,只有在呼叫次数、呼叫成功次数、掉话总次数的绝对值都已具备统

计意义时,这个数值才具有意义。

需要注意,各个指标的存在并不是独立的,很多指标都是相关的,如干扰、覆盖

等问题就会同时影响多个指标。同样,如果解决了切换成功率低的问题,掉话率也能

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所以,实际分析解决问题时,在重点抓住某个指标分析的同时

需要结合其他指标一起分析。

3.3.3 KPI分析辅助方法

KPI指标仅是网络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还需要结合其它的措施和方法来共同解

决网络问题。

1、路测,是了解网络质量、发现网络问题较为直接、准确的方法。路测在掌握

无线网络覆盖框架方面,具有话统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特点。包括了解是否有过覆

盖、覆盖空洞,是否有上下行不平衡,是否有天馈装反,导致PN信号出现在不该出现

的地方,等等。特别在进行了参数调整或做了覆盖方面的调整后,如天馈调整、或功

率配比等参数调整后,都需要路测了解这些调整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路测可以解决细节问题,但也有一定局限。路测路线有限,时间有限,不可能得

到网络完全数据,例如要想通过路测来找到掉话从而分析掉话原因是十分困难的,因

为假定当前掉话率为3%,打100个电话才有3个掉话,而且很难找到掉话地点。更不

可能通过路测来了解清楚有哪些掉话原因。

路测给出无线网络框架、工程安装的基本保证,而通过KPI指标的细致分析,可

找到提高指标的思路,宏观指标与细致测试相结合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2、信令跟踪,一般用于解决疑难杂症。

维护系统提供跟踪功能,可以跟踪各个接口信令,Um、Abis口针对单个用户跟

踪。出现较复杂问题时,可以一边路测一边跟踪测试手机的接口,尤其是Um口的信

令信息,从流程上分析定位问题。

3、告警信息。

设备告警信息能实时反映全网设备运行状态,需要密切关注。话统中的某一指标

出现异常,很有可能是因设备出现告警。

3.3.4 TOP N小区

KPI分析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各指标最差的TOP N个小区,优先处理,网络质量是

一个整体,大部分指标也是相互影响的,所以优先处理TOP N小区后对整网质量的提

高会有一个较明显、较大幅度的提升。



































4 CDMA2000常见网络问题定位方法

4.1 概述

网络问题定位是网络问题能够得以解决的关键步骤,定位的准确与否,时效性长短都

直接关系到问题解决的效果,也关系到用户感受及运维成本。

本章节将针对现网中常见的问题类型给出定位分析思路。

4.2 常用方法及手段

故障定位方法很多,运维经验是一方面,工具及软件的辅助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工程

维护中最为常用的定位方法有:

1、告警信息

通过告警信息的查询可以有效的定位跟硬件相关的影响网络质量的问题。常见的告警

信息如:驻波告警、功放增益下降告警等。

2、信令分析

信令分析是路测分析过程中最有效的辅助手段之一,可以直接分析手机终端在发生非

正常事件时的通信消息,如:掉话、切换失败等。

3、日志分析

通过日志分析可以获取到告警信息没有及时反馈的故障或问题,如:基站设备闪断、

掉电、非正常人为操作等。

4、话统分析

通过话统分析可以直接获取反应网络质量的KPI指标值。

5、路测数据分析

路测数据分析是最常用的获取覆盖质量的方法,是对覆盖区域各项质量的一个全面的

测试。

6、手机DEBUG窗口信息分析及其他基站辅助工具

(1)手机DEBUG窗口信息分析

可以直接通过终端读取当前覆盖区域的信号值强弱及重点参数,如频点、PN等;





(2)其他基站辅助工具

基站辅助工具主要为设备自带的维护平台,可以通过它们进行RSSI跟踪、资源统计等

指标的获取。

4.3 常见网络问题定位方法

下面将具体介绍网络中常见的网络问题的定位方法。

4.3.1 导频污染问题及常用调整参数

4.3.1.1 通过路测发现导频污染

导频污染分析通常可以通过分析路测数据来完成。通过路测,记录PSMM消息,可以

发现导频污染。

最常见的导频污染有无主导频和强分支太多两种情况,分析如下:

(1)无主导频

23:50:40:881, FEB 08 1999, HANDOFF, PSMM, <--, 4, 0, 1, ENCRYPTION=0,

REF_PN=156, PILOT_STRENGTH=-12.500000, KEEP=1,

PN_OFFSET=264,PILOT_STRENGTH=-14.500000, KEEP=1,

PN_OFFSET=152, PILOT_STRENGTH=-13.500000, KEEP=1,

PN_OFFSET=40, PILOT_STRENGTH=-14.0000000, KEEP=1,

PN_OFFSET=48, PILOT_STRENGTH=-13.0, KEEP=1,

四个分支的导频强度都在TADD?1.5dB,而且四个分支互相之间的强度差也在1.5dB以

内,没有主导频。

(2)分支数太多

03:04:34:789, FEB 03 1999, HANDOFF, FOM, -->, 2, 0, 0,

ENCRYPTION=0, USE_TIME=0, ACTION_TIME=0, ORDER=16,

ADD_RECORD_LEN=0

03:04:34:803, FEB 03 1999, HANDOFF, PSMM, <--, 7, 4, 1,

ENCRYPTION=0, REF_PN=16, PILOT_STRENGTH=-9.500000, KEEP=1,

PN_OFFSET=96, PILOT_STRENGTH=-13.500000, KEEP=1,

PN_OFFSET=40, PILOT_STRENGTH=-8.000000, KEEP=1,

PN_OFFSET=152, PILOT_STRENGTH=-9.00000, KEEP=1,

PN_OFFSET=104, PILOT_STRENGTH=-12.500000, KEEP=1,

PN_OFFSET=12, PILOT_STRENGTH=-11.50000000, KEEP=1,

PN_OFFSET=44, PILOT_STRENGTH=-10.000000, KEEP=1

有七个分支的强度都超过了TADD,如图所示区域,由于分支较多,导致该区域Total

Ec/Io较差:







图表 5-1 分支较多覆盖质量变差

4.3.1.2 常用调整参数

(1)覆盖参数。过覆盖或者弱覆盖都会引起导频污染,主要是功率类的;

(2)机顶总功率;

(3)导频信道增益。

4.3.2 天馈问题及常用调整参数

4.3.2.1 直接通过手机的DEBUG窗口检查基站天线是否安装正确

在基站的某个扇区底下,正对天线,设置手机模式,进入手机的DEBUG窗口,观察

信号的强度:如果Rx低于正常范围,说明基站前向通道有问题,信号没有正常输出。可以

检查天馈、功放、前向通路等。

4.3.2.2 常用调整参数:

该部分可调参数较少,主要通过天线选型、调整天线俯仰角、方位角来实现。

4.3.3 干扰问题及常用调整参数

4.3.3.1 通过手机的DEBUG窗口发现干扰问题

(1)进入手机的DEBUG窗口,观察Ec/Io与RX的值。

? 正常情况

下图为无线环境的健康标准:





对于每个指标,箭头处于绿色的位置,表明目前的无线环境是健康的。

? 前向干扰情况

如果发现:RX较好,但Ec/Io很差,如下图所示,说明存在前向干扰(但也不不排除

漏配邻区的情况)。



FER>10%

RX>-90dB

Ec/Io<-10dB

TX Power >0dB

TX Adjustment>0dB

? 反向干扰情况

如果无线RX和Ec/Io都很好,手机发射功率较高,说明存在反向干扰,如下图所示:

FER<2%

RX>-90dB

Ec/Io>-10dB

TX Power >0

TX Adjustment>10dB







4.3.3.2 通过路测发现前反向干扰问题

路测是网络优化的重要手段,路测过程中可以采集到的网络主要信息包括手机的接收

功率,手机发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调整,手机FER,以及相关信令信息。路测过程中可

以根据测试到的信息定位系统可能存在的前向链路干扰问题和反向链路性能问题。

(1)前向链路干扰问题定位分析

路测过程中可以采集到的重要信息包括EC/IO、RX、TX、TX_ADJ以及FFER。

这些参数有相互的关系,手机接收功率,代表接收到的1.2288M频带内的所有功率。

如果前向链路接收功率Rx比较好的情况下,Ec/Io比较低,这种情况一般是有其他能量泄漏

到了有效的1.2288M带宽内,具体来说就是网络存在前向干扰。

如果前向存在干扰,除了Ec/Io比较差之外,另外系统FER也比较高。下面一个例子就

是前向干扰存在的典型。此时前向接收功率比较高大约为-87dBm,但Ec/Io比较差,达到

-14dB,同时手机的FER也比较高到达18%,而且在不同的时间测试该区域表现的覆盖水平

不一样。这些现象说明该区域存在不同时段的严重前向干扰。通过测试频率,该区域存在

严重的间歇前向干扰。







图表 5-2 前向干扰图例

(2)反向链路干扰问题定位分析

CDMA基于高效的功率控制机制,这使得手机和基站的发射功率有一定的关系。对于

良好的无线传播环境来说,一般经验数据为Rx+Tx在-75 ~-85之间属于正常情况,如果

Rx+Tx>-75,一般情况下可能系统反向链路有问题。

以下两图为典型测试结果分析。

在距离很近的两个区域,前向Ec/Io覆盖性能相当,Rx接收强度差不多,但在同样的

情况下,服务于B基站的手机发射功率比服务于A基站的手机发射功率发射功率高大约

20dB。对于A位置Rx+Tx=-81,属于正常范围,对于B区域Rx+Tx=-67,说明该基站反向链

路有问题。

图表 5-3基站反向链路干扰



手机发射功率偏高的问题一般是反向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需要的功率大。

影响手机发射功率的因素包括:参数方面可能的因素一般是Eb/Nt门限FER门限设置太

高;网络来说有可能反向有严重干扰;设备来说,接头不紧,天线进水,设备老化等等。

对于该问题, 通过时时监测该基站的反向干扰。监测结果表明,该基站RSSI高达





-85dBm,存在严重反向干扰。 由此可见通过对路测数据的详细分析可以定位反向干扰和

其他存在的反向链路问题。

4.3.3.3 常用调整参数:

(1)信道的解调门限:影响系统内干扰;

(2)基站的发射功率:影响前向干扰;

(3)接入参数:影响反向底噪、反向干扰。

4.4 覆盖问题及常用调整参数

下图为某地市覆盖路测结果:



图表 5-4覆盖路测图







图表 5-5路测性能窗口

1、问题分析

(1)问题所属区域为柳钢二中东面沿江地区。

(2)该区域内Rx为-90dBm左右,Tx为10dBm,前向链路质量较差,FFER随着覆盖

的减弱骤然抬升。

(3)该地段紧靠柳江,无线环境复杂,导致前向链路质量较差,Tx较高。

2、调整建议

(1)该地段距离柳钢二中基站1.5公里,距离胜利25局0.5公里,说明柳钢二中S2下倾

角过高,建议压低S2下倾角2度,把胜利25局S1方位角顺时针调整30度。

(2)逆时针调整河东私营开发区S2的方位角15度。

3、常用调整参数

(1)覆盖参数,主要是功率类的;

(2)机顶总功率;

(3)导频信道增益;

(4)寻呼信道增益;

(5)同步信道增益;

(6)FER设置;





(7)搜索窗大小;

(8)切换参数等。

4.4.1 切换问题及常用调整参数

下图为某地市软切换成功率:



图表 5-6软切换成功率



路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表 5-7软切换成功率测试图



1、问题分析:

(1)问题所属区域为柳州市中心建家广场附近。在该区域内手机切换比较频繁,并

且导频污染比较严重。该区域手机RX在-70dBm左右,问题区域手机接收到各分支导频信

号强度却很强。

图表 5-8软切换成功率 Ec/IO测试图



(2)切换前区域的PN为276,软切换失败后,再次切换后的导频为339。而339不在切

换前所属的邻区列表的范围内,所以将此问题定为漏配邻区导致软切换失败。

(3)另外此区域为市中心繁华区域,基站比较密集。因此各扇区覆盖交叠区域变大,

大大提高了软切换比例,增加了切换失败比率。

(4)由于各分支导频强度弱,前向链路质量差,通过信令的分析发现手机在该区域

不断上报PSMM消息给基站侧,以发起切换请求,基站下发handoff direction message。可

是由于前向链路质量很差,手机无法成功解调此消息导致切换失败。然后,手机不得不再

次上报PSMM消息给基站侧,以发起切换请求。

信令跟踪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表 5-9 信令分析-1

图表 5-10 信令分析-2



2、调整建议:





(1)建议通过调整两面针大厦PN为444的扇区方位角5度左右来降低覆盖强度,改善

该区域前向链路质量,避免频繁发起切换。同时也可以避免交叠区域过大,导致严重的导

频污染造成不必要的切换。

(2)另外可以根据工程参数调整后该区域的Ec/Io强度情况,适当提高小区切换参数

T-Add及T-Drop,以减少不必要的软切换,影响网络质量。

(3)将土地局为PN339的扇区配进PN276的邻区列表。

3、常用调整参数:

(1)软切换参量:

T_ADD、T_DROP、T_COMP、T_TDROP

(2)动态软切换参量:斜率、截距等。

4.4.2 掉话问题及常用调整参数

下图为某地市路测过程中的一次掉话:



图表 5-11掉话测试图



1、问题分析:

(1)掉话前(PN240)、掉话后(PN93)PN不同,怀疑服务小区(PN240)漏配邻区(PN93)。

经查看主服务小区(PN240)邻区列表,有PN93,但优先等级太低。

(2)因为掉话前发生多次切换。需要确定手机是否发送过关于PN93的切换请求PSMM

消息。经查看,多次的PSMM消息中均没有PN93。

(3)基于上述问题,故障原因集中体现在:邻区漏配、邻区搜索窗太小和T_ADD太

高。经查看,排除搜索窗和T_ADD原因。目前主要问题为邻区漏配。

(4)根据软切换原理,若手机激活集有多个PN时,多个小区邻区将合并,优先等级

低的将被删除出邻区列表,并下发合并过的NLUM消息,指示手机下一步搜索邻区行为。

手机将不会搜索未出现在NLUM中的PN。经查看:掉话前的NLUM消息,没有发现PN93。

(5)从以上分析过程看出,本次掉话原因为邻区漏配导致切换失败。





2、解决方案

将PN240的邻区PN93的优先等级提高到TOP5中。问题将得到解决。

3、常用调整参数

由于覆盖、切换、干扰都是引起掉话的主要原因,所以跟这几个有关的参数都要重视。

现场最常见的改善掉话的参数为:切换参数及邻区参数。

4.4.3 接入问题及常用调整参数

下图为某地市路测过程中一次接入呼叫失败轨迹图:







图表 5-12呼叫失败轨迹图

1、现场描述

1、在交巡警支队基站南部区域,由于交巡警支队基站被闭,导致此测试区域信号很

差,起呼困难。

2、此测试区域信号由客运大厦基站,西环公交,以及银兴商厦S3扇区PN420的越区

信号进行覆盖。



图表 5-13呼叫失败信令分析

2、问题描述

在呼叫流程中,手机发送AC Origination Message 消息后,基站必须给予响应FTC

Order Message。从现场信令中可以看出存在以下问题:

1、在起呼发起时,手机占用客运大厦S2扇区PN201的信号,由于覆盖弱的原因,导

致手机无法收到基站应答消息。

2、8秒后手机重新搜索网络,并在银兴商厦S3扇区PN420的越区信号发起接入消息。





3、在得到基站给予的应答消息之前,移动台多次发送起呼消息至最大12次后收到FTC

Order Message。BS建立前向业务信道,开始发送空帧,直到手机发送RTC Service Connect

Completion Message,呼叫成功。

3、问题定位

原因在于此处信号覆盖较弱,应该加强此处覆盖信号的强度,避免越区信号覆盖此处。

从MAP图看,接入失败点处基本没有基站扇区直接覆盖(黄色区域)。



图表 5-14 测试中弱覆盖图

4、解决方案:

(1)开启B站巡警大队基站;

(2)调整A站柳南区政府S2扇区导频功率加大2db覆盖此处;

(3)调整C站S2扇区方位角到90度,并增加扇区导频功率2db;

(4)调整D站S2扇区方位角到90度;

(5)调整E站S1扇区方位角到45度。

5、常用调整参数:

接入参数主要是开环功控相关的参数。如:INI_PWR\NOM_PWR\PWR_STEP等,此

类参数影响用户接入的时间及成功率。

4.4.4 直放站与室内分布系统基本优化方法

直放站、室内分布系统的优化重点在于前反向覆盖信号范围的控制、邻区及PN优化等。

在合理控制覆盖信号的前提下不对原网络引入过多干扰。

在基站覆盖小区中增加直放站会引起施主基站的覆盖半径、相邻小区以及无线传播的

变化。应相应调整基站有关参数进行网络优化,使网络覆盖质量达到最佳。在建筑物内增

加室内分布系统信号跟室外信号存在切换关系,需要优化邻区,同时要考虑PN复用的干扰

性。

直放站及室内分布系统优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4.4.4.1 搜索窗口参数的优化

直放站对系统搜索窗口参数的影响要从直放站群延时和产生多径两方面考虑。可能会

对直放站所在的施主基站和周围基站都有影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调整这些参数。





4.4.4.2 施主基站接入信道搜索窗口宽度及反向业务信道搜索窗口宽度

直放站引入系统后,使覆盖半径延长,加上直放站上、下行延时,需要根据覆盖距离

适当增加接入信道搜索窗口的大小,使基站接入信道搜索窗口能够搜索到最远的用户。如

果此窗口设置的过小,即使远处直放站覆盖区的用户上下行信号都非常好,也无法接入基

站;反之,如果此窗口设置的过大,将会使系统把大量的处理能力都浪费在无用的搜索上,

也会造成系统性能降低,间接造成无法接入或其他故障。

4.4.4.3 激活集搜索窗口

系统中引入了直放站后,由于直放站扩大了覆盖范围和增加了多径干扰,直放站所在

基站的有效组搜索窗口需要根据实际应用作相应的调整,否则会使通话质量下降和掉话。

4.4.4.4 相邻集搜索窗口

处于直放站覆盖区的移动台,由于覆盖距离扩大,导致原先设定的邻集搜索窗口太小。

4.4.4.5 邻区变化

直放站及室内分布系统改变了网络的拓扑结构,可能会引起周围小区的切换邻区发生

变化,必须一一修改所有周围小区的相邻小区列表参数。

邻小区的优化包括:增加邻小区、删除邻小区以及对邻小区的优先权进行调整。

4.4.4.6 PN规划的调整

CDMA不同扇区信号是靠不同PN偏置来区分的,由于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的引入会

增加PN信号的传输时延,若相邻扇区PN间隔或搜索窗设置过大,则容易产生导频混淆,

CDMA网络需要合理地规划PN偏置。

4.4.5 直放站与室内分布系统典型故障处理案例

直放站引入后时延问题分析:

在直放站的应用中,系统参数受影响最大的是前反向搜索窗的设置,搜索窗的设置与

直放站引起的时延大小有关。时延大时,应该增加搜索窗设置值;时延小时,应该减小搜

索窗的设置值。在直放站的应用中,时延来自于几个方面,与具体的环境密切相关,这里

将以一个示例来说明时延分析过程。

在下面的示例中,以一个光纤直放站为例。假设直放站的信号从施主基站A扇区引出。

从施主基站到直放站的光纤拉远的距离为25km。手机所处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处于两扇区

的交界。假设手机在该处可以收到扇区B的信号以及直放站的信号,手机离扇区B的距离

为10km,离直放站的距离为10km。以手机所在点为参考点进行分析。







图表 5-15直放站组网时延分析图

(1)基站扇区B信号到达手机的时延

DelayB = 10km/((0.244km/chips) = 41chips

(2)直放站A1信号到达手机的时延

DelayA1 =光纤传播时延 + 直放站信号无线传播时延+直放站处理时延

这里,光纤拉远距离为25km,直放站的无线传播距离为10km。根据直放站规范中对

时延的要求,其处理时延不应大于5s,这里按5s计算,则

DelayA1=5s/(1/1.2288Mhz)+25km/X+

10km/(0.244km/chips)= 6 + 125 + 41 = 172 chips(以经验值 X=0.2km/chips为例)

注:以上举例仅表明计算直放站时延的方法,具体计算需要根据不同的硬件设置进行。

如对进行了时延补偿的光纤直放站,要将补偿的时延减去。

(3)两路信号的相对时延

手机接收的来自扇区B的时延,与来自直放站A1的信号之间的相对时延如下:

相对时延= 172 chips — 41 chips = 131chips



4.4.6 室内分布与主网的干扰

CDMA室内分布系统中,高层楼宇的窗边切换问题普遍存在。高层室外信号强、导频

杂乱、不稳定。室内分布系统信号较弱的地方,尤其是在窗边极易产生切换失败。用户靠

近窗边打电话的时候体现为通话断续、掉话、呼叫失败。

以某电信大楼为例,以下是23楼采用异频覆盖前窗边的测试情况,室内信号为PN192。

图1所示,PN438导频强度突然增强,未及时完成切换,Total Ec/Io瞬间变为-17.61dB,FFER

达到21%,产生掉话,图2所示,窗边导频污染严重,没有主导频。









图表 5-16 测试中无主导频

通常解决的解决手段主要有两个方面:

1)增加邻区。但是由于导频过多,且很多小区地理位置很远,制作过多的邻区关系

会导致邻区列表混乱,影响室外基站的正常切换关系,尤其在室外基站较多的场景。

2)加强室内分布系统高层窗边的边缘场强,这种方式需要提高设备功率,增加天线

点位,成本较高而且牵涉到协调业主,施工难度通常较大。

在本方案中我们采用了CDMA高层室内分布系统异频组网的方案,由于采用了异频在

该频点基本不存在干扰,可以获得更好的Ec/Io,前向提高了覆盖,反向降低了手机发射功

率,提高了系统容量,彻底解决了窗边的导频污染,同时由于没有软切换可以充分利用无

线资源。





下面是该大楼在采用异频覆盖后23楼窗边测试情况,如图3所示,242频点没有任何杂

乱的导频,窗边Ec/Io达到-3dB以上,通话质量良好。

图表 5-17 测试主导频图

高层室内分布系统采用异频覆盖后可以得到理想的覆盖效果,但是完成室内异频与室

外基本频点的切换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Beacon、DAHHO、MAHHO或

者空闲状态下的换频切换等方式保证系统的切换问题



4.5 用户投诉分析

网络使用过程中,用户感受直接跟当前网络质量及网络服务质量相关。对用户建议及

投诉处理的及时性跟有效性更是品牌及服务意识的体现。

处理用户投诉是网络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用户是网络的使用者,对于网络的性

能和质量使用者最有权力说话,用户投诉能帮我们解决网络中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许是

在路测过程中和话统的数据中都没有被发现的。

4.5.1 用户投诉常见问题分类

用户投诉问题中,大部分是跟覆盖质量,通话质量,接通速率等问题相关,常见的问

题有如下几类:(无信号、信号弱/不稳定、有信号无法接通、单通、回音/杂音、掉话、省

际漫游质量、省内漫游质量、数据业务)

4.5.2 用户投诉常见故障操作分析及操作流程

无信号、信号弱/不稳定:

出现这种情况时往往与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比如处于小区交界处、网络覆

盖边沿,地下室等。

4.5.2.1 有信号无法接通

这种情况表现为手机在有信号的情况下拨了号码之后,手机显示立刻返回到“中国电





信“这样的原始状态。发生此故障的原因有:

1、 当用户数过多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接入信道拥塞,无法进行接入造成有信号无法接

通;

2、 当业务信道覆盖和公共信道覆盖不一致,导致有信号无法接通的情况;

3、 当前向没有多余的功率用来支撑此次通话的时候,不会发送消息建立业务信道,

这种情况属于前向拥塞,造成了有信号无法接通的情况;

4、 当反向有干扰的时候,基站无法解调手机信号,导致有信号无法接通的情况。

4.5.2.2 无声音

如果手机成功的占用了话务信道,但是我们听不到声音,存在故障为:

1、 声码器存在硬件问题;

2、 传输链路问题;

3、 CE存在问题。

4.5.2.3 噪音电话

手机能通话,但听到的是噪音,这主要是

1、传输链路问题(DDF);

2、干扰造成的;

3、声码器存在硬件问题;

4、CE存在问题。

4.5.2.4 掉话

电话中途断掉的现象,见相关掉话问题分析。

4.5.3 用户投诉案例

4.5.3.1 投诉案例一:手机接入速度慢

【现象描述】某地客户投诉手机接入速度慢。

【告警信息】无

【原因分析】:

(1)检查功率控制参数,发现INI_PWR、NOM_PWR等与接入有关的参数设置合理,

通过Cait在静止状态下的呼叫验证,400次呼叫的呼叫建立时间在4秒以内,分析信令发现

基本上一个接入探针试探即能接入,再次验证功率控制参数设置正确。

(2)进一步分析可能为动态环境下接入速度慢,所以作移动状态下的接入测试,通

过200次的接入发现有5次在10秒以内无法完成呼叫建立。

(3)分析异常呼叫发现基本上在两个基站的边缘,但信号并不太差,对接入信令进

行分析,发现手机始呼后不断地向BSC发位置更新登记请求,以至于10秒以内无法接入成

功。

(4)按照正常规划市区两个基站应处于同一个位置区,手机不应该发位置更新请求,

检查BSC数据发现确实存在REG_ZON配置错误,在一个LAC区内存在几个基站的

REG_ZON为0,造成一个LAC中有多个位置登记区域存在,而且TOTAL_ZON数为0,基站

移动在位置登记边缘时就会不停地上报位置更新请求,造成接入信道拥塞导致接入速度

慢。

【处理过程】修改该部分基站的位置登记区数据,发现BSC内的位置登记请求次数减

少了30%,解决了由此原因而引起的接入速度慢的问题。





4.5.3.2 投诉案例二:扇区不可用

【现象描述】用户投诉在空闲状态下,在某扇区下上不了网,观察手机信号时有时无。

有信号时用户在该扇区覆盖范围内无法发起呼叫,但是如果用户从其它扇区发起呼叫,软

切换到该扇区,则通话可以在该扇区一直保持。

【告警信息】无

【原因分析】在该扇区下,把手机和路测软件连接好,观察手机接收到的空口的信令

流程,发现手机可以收到同步消息,但是手机收不到寻呼信道消息。通过YBT250,观察

空口WALSH码道占用情况,没有发现WALSH2码道。察看配置数据,发现寻呼信道比例

配置为130。寻呼信道所占功率比例太低,导致寻呼信道功率过小,寻呼信道上的消息无

法被手机解调出来,手机无法上网,无法在该扇区发起呼叫;但是如果手机在别的扇区建

立呼叫,通过软切换或者更软切换方式进入到该扇区,则手机和该扇区间没有通过寻呼信

道进行信令交互,因此手机可以正常通话。

【处理过程】调整该扇区的寻呼信道比例为230,手机通话恢复正常。

4.5.3.3 投诉案例三:话音质量较差

【现象描述】某地新建站扩容后客户投诉手机通话过程中杂音较大,声音时断时续

【告警信息】查询设备RSSI为非正常值

【原因分析】:

基站天馈系统可能存在干扰;对于干净的无线电磁环境,电磁底噪水平可以通过一下

公式进行计算: N0= 10lg(KTW), 对于CDMA系统来说常温情况下的底噪水平是

-113dBm/1.2288M,考虑5dB的接收机噪声系数以及2dB的无线环境底噪波动水平,所以正

常情况下,RSSI的监测结果应该是-106dBm左右,对于系统负荷的影响,一般最大不超过

8dB,也就是-98dBm左右,考虑3dB余量,也就是说在高负荷情况下,如果系统工作正常,

RSSI平均水平最大不超过-95dBm,否则就意味着网络有严重的反向干扰。

下图能够看出,现场RSSI水平在长时间内超过-90dBm,无线监测结果表明,现场存

在严重反向干扰。



图表 5-18 RSSI测试图







检查现场射频器件安装工艺发现,设备安装过程中单极的馈线接头没有接好,由于主

分级在设备中不相关,单极接收安装不好,会导致RSSI异常问题。

【处理过程】非业务忙时调整基站天馈后问题解决。

4.6 网络质量分析

网络质量分析是对某区域内网络资源、系统负荷、网络性能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升网

络性能的一个过程。

4.6.1 网络资源分析

现场关注的主要资源有CE资源、Walsh资源、前向功率资源、寻呼信道、接入信道资

源、传输资源等





1、CE资源

信道板的信道处理单元,直接决定小区用户可用的处理资源数量。CE拥塞后可通过调

整license分配增加小区的CE数;如果(物理单板不够删除)基站硬件信道板缺乏板需

要配置更多的信道板。

2、Walsh资源

系统扩频码。Walsh拥塞后可通过扇、区话,扩频点或者语音数据业务分流等手段实

现调整。

3、前向功率资源

影响到前向用户数目,可通过调整天馈发射功率;信道功率;区域用户形态;增加站

点等方式改进。

4、寻呼信道、接入信道资源

在话务高的地区,寻呼信道、接入信道资源阻塞容易引起起呼、寻呼失败。需要根据

需要调整LAC区规划、优化寻呼机制来处理寻呼信道资源的阻塞;REG_ZONE、优化登记

机制、优化接入信道参数等来解决接入信道资源的阻塞。

5、传输资源

基站(BTS)到基站控制器(BSC)E1传输资源不足导致传输拥塞,需要扩容增加相

应传输链路资源。





4.6.2 系统负荷分析

4.6.2.1 接入负荷控制

接入信道用于反向链路,支持呼叫发起、寻呼响应、命令消息、注册以及短消息服务

等,手机使用时隙化的随机接入协议,接入信道可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很高的通过量。

由于接入信道发射功率开环控制的存在,大量的手机同时接入系统会在反向链路产生较大

的干扰,最终的结果可能导致基站小区接收功率的增加和反向链路容量的减少。

接入负荷控制的目的就是及时检测到接入负荷异常的情况,并对其进行控制,使得手

机能平稳正常地接入系统,同时保证系统容量。高接入负荷情况下自动调整接入参数,降

低接入速率,从而降低接入信道负荷,延长接入时间,减少接入拥塞与碰撞,提高异常情





况下系统的接入成功率,稳定系统。低接入负荷情况下自动恢复接入参数,降低正常情况

下系统的接入时间。

BSS系统通过统计接入信道上的负荷反馈量来估计接入信道的负荷,然后调用负荷管

理流程来确认当前接入负荷是否超过门限,从而控制PSIST(0-9)值,达到接入负荷控制的

目的。



图表 5-19 接入时隙结构图



4.6.2.2 接入信道负荷管理

初始情况和正常情况下PSIST(0-9)为0,BTS每隔2秒时间上报BSC一条接入信道负荷

消息,消息中包括当前的接入信道负荷(以接入信道占有率来表示)。

如果修改了PSIST(0-9)参数,那么BSC需要发起相应载频的系统消息更新,将PSIST(0-9)

参数通过APM下发给手机。手机根据收到的PSIST(0-9)参数对发起接入试探进行延时调整。

4.6.2.3 接入负荷控制参数配置

接入负荷控制使用的参数主要有:接入信道负荷上门限、接入信道负荷下门限、

PSIST(0~9)提升步长、PSIST(0~9)下降步长、PSIST(0-9)调整上限、调整后的延迟次数(次)。

4.6.2.4 反向负荷控制

反向负荷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将反向负荷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通过控制反向链路的

容量来保证反向链路的稳定性,不会出现由于反向负荷的问题而导致系统的大面积掉话掉

网。

在CDMA 1X系统中,反向负荷控制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高速数据业务的出现,数据

业务使得前反向链路有可能出现不平衡的情况,反向比前向先受到负荷的限制,出于对反

向链路稳定性和服务质量的考虑,采用反向负荷控制是必要的。

4.6.2.5 反向负荷控制参数配置

反向负载控制使用的参数主要有:RSSI底噪下限,初始RSSI底噪,低负荷用户数门限,

高负荷用户数门限,低负荷区最小准入门限,低负荷区最大准入门限,中负荷区最小准入

门限,中负荷区最大准入门限,高负荷区最小准入门限,高负荷区最大准入门限,FER差

门限,FER差比例门限、统计FER最小分支数、反向等效信道数、各种速率下反向SCH准

入门限偏置、反向DCCH准入门限偏置等。





4.6.2.6 前向负荷控制

前向负荷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快速正确地测量系统前向负荷,高效正确地进行前向业务

信道的准入控制和负荷控制,在系统过载时,采用最小的代价(包括降速和功率限制)确

保整个系统的稳定和绝大多数用户的利益,最大程度利用前向容量,保证系统平衡与稳定

运行。

前向负荷控制包括以下三个功能:

(1)自动门限调整

在前向处于网络规划的负荷和覆盖下,对于新接入的用户,在保证系统稳定和当前用户

的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系统容量,利用前向FER实时的调整当前系统的

各个准入门限(该门限使用导频功率和载频前向发射总功率的比值来表示),根据准入门限

决定是否进行控制。

(2)功率过载控制

就是进行负荷控制的手段,当业务负荷超过系统容量时,我们需要采取措施,限制系统

前向负荷的进一步上升。主要包括,限制前向SCH的分配,不允许新用户接入,不允许进

行软切换。

(3)功放保护

主要是在前向负荷继续上升达到一定的负荷程度时,BTS的TRX启动限幅功能对输出功

率进行衰减限制来保护功放。

4.6.2.7 前向过载控制

当系统负荷超过负荷控制门限时,BSC会采取措施调节系统当前的负荷。目前我们使

用的负荷控制门限为(导频功率比例由高至低,前向负荷越来越高):

(1)SCH建立(延续)准入门限(基本准入门限-SCH准入门限偏置(FWDSTOBTHR))。

(2)基本准入门限。

(3)软切换分支建立准入门限(基本准入门限+软切换建立准入门限偏置

(FWDSHOTOBTHR))。

(4)禁止载频码道功率上升门限。

当负荷超过了相应的门限,我们会实施相应的手段来调节系统负荷。这四个门限中,

前三个门限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会进行实时的调整,我们称之为“软门限”;最后一个不

能进行实时调整,我们称之为“硬门限”,在BSC后台可以设置启动功率限制门限

(FWDSTARPWRTHR)与停止功率限制门限(FWDSTOPPWRTHR)。

4.6.2.8 前向负载控制参数

前向负载控制使用的参数主要有:前向负载控制算法选择、前向负载门限动态调整开

关、前向SCH功率估计开关、基本准入门限初始值/最大值/最小值、SCH准入门限相对值、

软切换准入门限相对值、启动功率限制门限值、停止功率限制门限值、Ec/Ior门限上升/下

降步长、前向FER差门限、启动调整的FER差比例门限、门限调整的最小分支数、EPACA

资源门限、前向DCCH相对于FCH准入门限相对值、SCH初始功率切换偏置、SCH初始功

率偏置等。

4.6.3 网络性能分析

网络性能分析主要分解为各项KPI指标分析,此外,还需重点考虑部分对网络性能影

响较大的网络问题,下面内容将针对这部分问题做分析。以下分析是基于前期良好规划并

且规划已经被良好执行,且信令流程和设备都没有问题的情况。





4.6.3.1 上下行不平衡

(1)前向链路覆盖大于反向链路覆盖

会导致手机有信号无法打通电话的情况。

(2)反向覆盖链路覆盖大于前向链路覆盖。

会导致手机无法完成切换且反向干扰加大导致掉话。

4.6.3.2 导频污染

1、当存在导频污染时,可能会导致以下的网络问题

(1)高FER。由于有强导频存在而不能有效利用,则对其它的导频构成了干扰,导

致FER升高,提供的网络质量下降,或导致高的掉话率。

(2)切换掉话。若存在3个以上强的导频,则在这些导频之间容易发生频繁切换,从

而可能造成切换掉话。

(3)容量降低。软切换比例大,降低系统的容量。

2、容易发生导频污染的几种典型的区域

导频污染产生主要是由于多个扇区之间信号相互之间干扰造成的。由于无线环境的复

杂性: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街道分布、水域等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信号非常难

以控制,无法达到理想的状况。导频污染主要发生在基站比较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容易发

生导频污染的几种典型的区域为:高楼、宽的街道、高架、十字路口、水域周围的区域。

原因有:

(1)小区布局不合理。不合理的小区布局可能导致部分区域出现覆盖空洞,而部分

区域出现多个导频强信号覆盖。这样有可能会造成网络中大面积的导频污染或覆盖盲区。

有时,由于地理环境太复杂,设计阶段考虑不尽全面,需要在网络优化阶段通过调整来解

决。

(2)基站选址或天线挂高太高。相对周围的地物而言,周围的大部分区域都在天线

的覆盖范围内,使得信号在很大的范围内传播(尤其是在室外、街道等场所),就可能在

许多区域影响到周围的其它站,造成导频污染问题。

(3)天线方位设置不合理。若没有合理设计,可能会造成部分扇区同时覆盖相同的

区域,形成过多的导频覆盖;或者由于周围地物如建筑物的影响等,造成某个区域有多个

导频存在;这时需要根据实际传播的情况来进行天线方位的调整。特别当天线的方位沿街

道时,其覆盖范围会沿街道延伸较远。这样,在沿街道的其它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可能会

造成导频污染问题。这时,可能需要调整天线的方位或倾角等。

(4)天线下倾角设置不合理。倾角调整将对小区覆盖边缘的信号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而影响小区的覆盖范围。当天线下倾角设计不合理时,在不应该覆盖的地方也能收到其

较强的覆盖信号,造成了对其它区域的干扰,这样就会造成导频污染,严重时会引起掉话。

(5)导频功率设置不合理。当基站密集分布时,若要求的覆盖范围小,而导频功率

设置过大,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导频污染问题。

(6)覆盖目标地理位置较高。当一个覆盖目标的地理位置非常高时,如高楼内,对

其周围的多个BS而言都在视距范围内,则在该处容易形成导频污染。

3、导频污染的解决方法

(1)天线调整。根据实际路测情况,调整天线的方位、下倾角来改变污染区域的各

导频信号强度,从而改变导频信号在该区域的分布状况。调整的原则是增强强导频,减弱

弱导频。这些调整可以与功率调整结合使用。

(2)功率调整。最直接的方法是提升一个基站的功率,降低其它基站的输出功率,

形成一个主导频。但要全面考虑对全网覆盖影响的情况。但若该污染区的最强的PN随地点





变化很大的话,则不适宜。它主要适宜于某个PN基本保持在最强的状况。

(3)改变基站配置。有些导频污染区域可能无法通过上述的调整来解决,这时,可

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替换天线型号,改变天线安装位置,改变基站位置,增加或减

少基站,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涉及到较大的工程变化,因此,需要仔细分析。

(4)采用直放站。对于无法通过功率调整、天馈调整等解决的导频污染,直放站来

解决。利用直放站的目的是在导频污染区域引入一个强的信号覆盖,从而降低该区域其它

信号的相对强度,降低其它扇区在该点的Ec/Io,改变多导频覆盖的状况。但要考虑到直放

站引入对网络质量的影响。

(5)采用微蜂窝。采用微蜂窝的方式也是解决导频污染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微蜂窝

主要应用于存在话务热点的地区,可以增加容量,同时解决导频污染问题。

(6)分布式系统。用于解决高楼内的覆盖。

(7)通过检查路测及调试台打印数据,避免有漏配强导频存在。

4.6.3.3 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

切换不成功是造成掉话高的大部分原因。参数T_ADD、T_DROP、T_COMP、T_TDROP

是CDMA系统进行软切换增加、删除分支的重要参数,如果设置不合理,会导致系统掉话

率升高,也会影响系统容量。

T_ADD、T_COMP,如果设置过高,导致强信号加入不了激活集,成为干扰,导致前

向误码率增大,引起掉话;如果设置过低,容易频繁增加软切换分支,导致频繁切换,系

统负荷增高,影响系统容量,也会引起掉话。

T_DROP,如果设置过低,手机不容易快速删除强度弱的软切换分支,信号强的分支

不容易加入,造成干扰,导致掉话;如果设置过高,容易频繁增加软切换分支,导致频繁

切换,系统负荷增高,容易掉话。

而且T_ADD,T_DROP 不能设成相同的值,需保持合理的DB差,才可避免过多的乒

乓切换。

T_TDROP,过高导致候选集中较强的导频加入激活集较慢,形成强干扰,甚至掉话;

过低导致手机频繁增删分支,系统信令负荷加大,影响系统容量。

4.6.3.4 邻区关系不合理

邻区关系规划不合理,会影响语音质量,要十分注意。

一种情况是漏配邻区关系,它产生影响有:

(1)影响掉话

小区A信号较强,小区B邻区列表中无小区A,A小区导频加不到移动台激活集中,成

为干扰信号,会导致导频污染。

(2)造成拥塞

话务量高的扇区漏配邻区,导致本可以切换到其它小区的移动台一直不能切出去,造

成本小区的拥塞。

(3)切换不成功

因为,手机通过邻区列表更新相邻集导频,如果某导频在手机相邻集中超过

NGHBR_MAX_AGE,即相邻集导频最大生存期限,则该导频将从相邻集中去除到剩余集。

漏配邻区关系,可以从路测数据中检查,整理数据后,合理增加邻区。

另一种情况是邻区优先级设置不合理,影响切换成功。

邻区关系很重要,但邻区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合理的邻区优先级。因为手机一次

能接收和邻区是有限的,对95的手机更新邻区列表一次仅支持下发20个邻区,2000手机为

40个。以95手机为例,在空闲状态时,手机只与一个导频保持联系,可以接收该导频的20





个邻区消息。但在通话状态时,如果手机与3个扇区保持联系,接收邻区也只能接收20个,

BSC会将3个PN的邻区合在一起下发,按优先级排序,优化级在后的邻区就会被砍掉,不

能发到手机上。 另一方面,手机接收到新的邻区消息,在手机中的排序也同邻区列表的

排序,手机将先搜索优先级高的PN。可以看出,如果将重要的邻区优先排在后,就会造成

如漏配的情形。因此,要将切换可能性高的小区的优先级要排在前。

4.6.3.5 搜索窗设置不合理

由于信号的多径传播原因,所以它必须在一个合理的时延窗口上进行搜索,直到找出

需要导频的实际时序。移动台搜索导频时使用了3种不同的搜索窗口参数:

SRCH_WIN_A 用于搜索激活集和候选集中的导频

SRCH_WIN_N 用于搜索相邻集中的导频

SRCH_WIN_R 用于搜索剩余集中的导频

搜索窗口以PN码片为单位来指定,在设置搜索窗口大小时的主要思想如下:

(1)在搜索窗口大小和搜索速度之间要进行折衷。搜索窗口大则每次搜索时移动台

需要进行更多的出来,这样将减少固定周期内可以搜索到的总导频数;

(2)移动台检测不到搜索窗口外的导频,无论它们的强度多大。因此,未检测处的

导频可能成为强干扰源;

(3)如果导频不在相邻集的列表中,某些设备强不允许导频进入激活集,建议在优

化以后将SRCH_WIN_R设置为0,防止移动台浪费时间来搜索不能用于切换的导频。

手机在搜索窗范围内搜索导频,当SRCH_Win_A设置较小时,手机会丢失多径信号,

当SRCH_Win_N,SRCH_Win_R设置较小时,会丢失相邻小区信号,造成切换成功率低。

尤其要注意,当一个小区作为直放站或分布系统的施主小区时,由于直放站或分布系统的

延时,相当于大幅度扩大了这个小区的半径。这个小区的小区半径参数和切换参数中的手

机搜索窗参数都要相应的放大,同时有可能和这个小区中直放站,分布系统覆盖区域发生

切换的相邻小区的相应的参数也要放大。如果这些参数没有放大,会造成在直放站,分布

系统覆盖下的手机无法起呼或无法切出切入。

CAIT中可以看到各导频相对于参考导频的时延情况,在调试台及信令中也能看到上

报的导频与参考导频的时延。但对搜索窗的优化要较谨慎,因为如搜索窗设置过大,如

SRCH_Win_A设置大于80个码片,SRCH_WIN_N和SRCH_WIN_R设置大于130码片。使手

机的搜索速度慢,也会影响切换和掉话。

4.6.4 资源分配

资源分配设计到功率资源分配、信道资源分配、带宽资源分配,需要综合考虑干扰、

系统负荷、用户数、用户速率等因素统筹考虑。

资源分配及调度策略涉及具体厂商的算法内容,本小节不进行详细解析。













5 EV-DO网络优化知识

5.1 概述

网络优化是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性能和改善用户感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复

杂、技术性强和需要经验积累的工作。

中国电信DO网络与1X网络采用1:1共站的方式建设,且大部分基站的DO与1X设备

都共用天馈系统,因此,DO网络可以继承1X网络的无线覆盖优化成果,并可借鉴1X优化

的方式、手段。但前提是要明确DO网络优化与1X优化的异同点,针对两个网络不同的侧

重点,采用合适的优化方法。

本章节重点介绍DO网络基础优化的目标及原则、DO测试方法及DO常用的优化方法,

并通过一些常见案例给出DO问题的优化思路。

5.2 DO与1X网络优化侧重点比较

1、DO网络与1X网络优化的相同之处

? 基本相同的优化流程;

? 同样追求无线信号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主控;

? 1:1 覆盖时,天线调整对于无线信号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所以对于天线调整的

方法也是一致的。

2、DO网络与1X网络优化的不同之处

? 关注的重点不同:

? 1X侧重语音的连续,通话的质量等;

? DO侧重于用户对数据速率的要求。

? 无线信号的纯净度要求不同:

? DO网络优化过程中对导频纯净度要求的趋势是一致的;

? DO网络优化中,要求导频的主控范围更加明确,以有助于提升网络的数据传

输速率。

? 商用网与非商用网的不同:

? DO 建网初期,只能主要依靠路测数据检验网络质量;

? 1X网络则有大量的商用用户,话统指标比一般路测数据更能体现网络的现状。

? 频谱的干净程度(外部干扰水平);

? 反向干扰直接影响DO网络的反向速率,间接影响前向速率;

? DO对外部干扰控制的要求远大于1X网络。

5.3 DO网络基础优化目标与原则

DO网络基础优化的目标与1X网络非常相似,即通过对无线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进行

合理的调整,以改善无线环境、突出主导频覆盖、减小导频污染区域、提高系统性能为基

本目标。

DO网络优化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 充分继承1X网络射频优化成果;

? 天馈系统参数(如天线挂高、方位角、下倾角等)的调整需要优先保证1X网络的

服务性能;





? 与1X网络共用的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需要预留出足够的功率及传输资源。

5.4 DO网络基础优化流程概述

DO网络基础优化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EVDO???EVDO?

EVDO?(1x/)

?EVD?

????????? ????? ???EVDO????



图表 6-1 DO网络基础优化流程图

注:上图虚线所示部分需要网络优化工程师配合其他部门来完成。

5.4.1 DO网络优化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优化工作前,需要开展一系列的DO网络优化准备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如下三

部分内容:





5.4.1.1 DO网络功能性评估测试

在DO网络正式商用之前,需要对DO网络进行功能性评估测试,以验证网络主要性能

指标与各项基本功能都正常,且满足要求。功能性评估测试包括静态功能性测试与动态测

试,其中静态测试包括呼叫测试与网络性能测试等;动态测试主要为小规模的路测,以分

析无线网络信号质量情况,并验证前反向数据速率。

5.4.1.2 DO网络系统侧检查

通过系统侧检查,可以了解DO网络结构与相应信息,熟悉DO网络,有助于后期优化

工作的开展。系统侧检查包括DO网络信息的收集与系统参数检查两部分。

5.4.1.3 DO网络基站侧检查

通过基站侧检查,可以确保DO基站工作状态及天馈系统正常,并确保基站参数设置

合理。基站侧检查包括基站工作状态检查,基站天馈系统检查和基站参数检查三个部分。

5.4.2 DO网络反向链路干扰排查

反向链路干扰排查主要包括DO网络反向链路底噪检查和反向链路干扰定位与排查两

部分。



5.5 DO网络无线侧基础优化

由于中国电信DO网络都是按照与1X网络1:1的比例来建设的,因此在进行DO网络

无线优化时提出了“1X/DO双网协同优化”的方法。

在DO网络无线侧优化过程中,主要是进行路测优化、邻区优化和DO覆盖边界区域

的优化。在对DO网络技术体系与原理深入理解后,可以开展DO网络的参数优化。

5.5.1 无线侧优化准备工作

在完成系统侧的检查和基站侧的检查,并对DO网络的底噪和外部干扰进行排查后,

即可展开DO网络无线侧优化的工作。

与1X网络数据优化类似,需要在网络中配置测试用的服务器。另外,对DO网络测试

用的服务器和测试用电脑也有一定的要求。

5.5.1.1 FTP服务器:

? 服务器建议优先采用Unix服务器承载FTP服务应用。支持断点续传,提供用户下

载/上传权限,同时服务器打开PING功能;

? 建议FTPServer连接位置应靠近PDSN服务器。尽量避免测试数据通过路由器或

防火墙等。避免其他不可控因素像时延等问题导致网络性能降级,保证可控制的

测试环境。

? 参数配置要遵循相关规定

5.5.1.2 计算机配置:

在进行应用层吞吐量测试前,应对接入测试终端计算机TCP/IP的参数设置进行检查。

由于许多吞吐量测试的性能和TCP/IP设置密切相关,因此,TCP/IP 和PPP相关的参数必





须进行优化调整,以保证性能得到最优。

5.5.1.3 测试终端进行相应拨号设置

拨号设置主要设置的调制解调器的相关项目如下:数据最高速率设置为115200

bit/s,开启差错控制、硬件流控制及Data Compression机制等。





5.5.2 DO网络路测优化

DO网络的路测优化,与1X网络路测优化方法与手段大体一致。路测时间建议在DO

网络负荷较轻或者空载情况下进行,以便于定位网络问题。

通过前台路测软件采集路测数据,然后利用后台软件对路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得

网络的导频覆盖情况,手机接收、发射功率情况,单扇区覆盖情况,以及前反向数据速率等

等。

通过对路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对DO网络的优化方向起到指引作用。DO网络路

测数据分析主要包括:路测数据指标分析与路测数据统计分析



5.5.2.1 DO网络路测分析基本流程

此部分分析重点为RF相关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网络的覆盖、终端接收电平、网络负荷

或干扰等内容。以数据速率为例给出DO网络路测分析的基本流程图,根据此流程可以逐步

定位网络可能存在的基本问题。

路测分析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DRC??SIN?FRAB??Y?????YNN?Y?????YN??????

????YN

???Y?N???…



图表 6-2 DO网络基础优化流程图

根据上图的分析思路,基本可以判断导致DO前反向数据数率较低的原因,从而可以

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展开优化工作。



5.5.3 1X/DO双网协同优化方法

中国电信的DO网络是在1X网络上按照1:1进行建设的。即:有DO信号的基站一般

情况下都有1X信号,反之则不一定成立。

协同优化测试方法:

1X/DO双网协同优化方法,就是在同一辆路测车内,利用不同的终端和测试电脑,同

时进行1X和DO的测试。其中1X网络进行语音测试,DO网络进行数据测试,测试过程

中同时对比1X网络和DO网络的覆盖情况。在后期对路测数据进行分析时,注意对比分析

相同扇区下DO网络和1X网络覆盖的异同,并从中分析定位出DO网络的问题。







5.5.3.1 单扇区DO信号覆盖过远

全网路测完毕后,对单扇区的DO信号覆盖进行分析,可能出现单扇区DO信号覆盖

过远的情况。遇到此类情况,首先要与该扇区的1X信号覆盖进行对比。

由于DO网络导频信号是全功率发射,因此在与1X网络1:1覆盖的DO网络中,同一

地点DO网络导频信号的Ec/Io会比1X网络高5dB左右。因此,在比较过程中,DO导频

Ec/Io值可以选择[-5, 0],而1X导频Ec/Io值可以选择[-10, 0]。

? DO信号覆盖过远,而1X信号覆盖正常

遇到此情况,需要着重检查以下情况。

i. 检查该扇区是否为DO的边界扇区

路测发现RCS50的第三扇区DO信号覆盖过远,而其1X信号覆盖正

常,如下图。



DO RCS50_3 PN=438 1X RCS50_3 PN=438

图表 6-3 DO信号覆盖过远, 1X信号覆盖正常图

分析发现RCS50的第三扇区为DO的边界扇区,由于该站西边没有1X基站,

因此其DO信号覆盖过远。

ii. 检查该扇区周围是否有扇区关闭或者存在硬件问题

路测发现RCS37的第三扇区DO信号覆盖过远,而其1X信号覆盖正常。







DO RCS37_3 PN=465 1X RCS37_3 PN=465

图表 6-4 DO信号覆盖过远, 1X信号覆盖正常图

分析发现,该扇区正对着的RCS4的第一扇区DO已关闭,造成RCS37的第三扇区DO

信号覆盖过远。

iii. 检查该扇区的1X信号功率是否降低

iv. 检查该扇区的1X是否存在硬件问题

v. 检查该扇区是否带直放站,而且该直放站只放大DO信号,而不放大

1X信号

? 单扇区DO信号与1X信号都覆盖过远

遇到此情况,则要检查该扇区的方位角、下倾角是否需要调整,并且查看该站是否处

于地形较高的位置,优化思路与优化1X思路一致。

测试发现RCS40的第二扇区DO覆盖过远,而其1X信号也覆盖过远。



DO RCS40_2 PN=231 1X RCS40_2 PN=231

图表 6-5 DO信号覆盖过远, 1X信号覆盖正常图





分析发现,该扇区的下倾角已经压得很低。该扇区覆盖过远的原因是该站位于一个小

山上,地形较高

5.5.3.2 单扇区DO信号覆盖过近

全网路测完毕后,对单扇区的DO信号覆盖进行分析,可能出现单扇区DO信号覆盖

过近的情况。遇到此类情况,首先要与该扇区的1X信号覆盖进行对比。

I. DO信号覆盖过近,而1X信号覆盖正常

遇到此情况,需要着重检查以下情况。

i. 检查该扇区DO功率是否被降低

路测发现RCS1的第二扇区DO覆盖过近,而1X覆盖正常。



DO RCS1_2 PN=204 1X RCS1_2 PN=204

图表 6-6 DO信号覆盖过近, 1X信号覆盖正常图

经检查,该基站无告警;经检查功率参数,发现该扇区DO输出功率降为5W(降低输

出功率的原因是该扇区底噪较高,希望将该扇区对网络的影响降至最小),而1X功率没有

降低,因此出现DO覆盖过近,而1X覆盖正常的情况。

ii. 检查该扇区DO设备是否存在硬件告警

路测发现RCS4的第一扇区几乎没有DO的信号,而1X信号正常。







DO RCS4_1 PN=93 1X RCS4_1 PN=93

图表 6-7 DO无信号, 1X信号覆盖正常图

分析发现RCS4的第一扇区存在硬件告警,该扇区的DO已经被关闭。

iii. 请基站工程师帮助核实该扇区功放DO部分输出功率是否设置正确

路测发现RCS63的第三扇区几乎没有DO的信号,而1X信号正常。

DO RCS63_3 PN=363 1X RCS63_3 PN=363

DO RCS4_1 PN=93 1X RCS4_1 PN=93

图表 6-8 DO无信号, 1X信号覆盖正常图

经检查,该扇区没有硬件告警,功率参数设置也正常。通过基站工程师上站检查,发

现该扇区DO输出功率设置异常,只有100mW的功率输出。后经过校准功率,DO输出功

率恢复正常,覆盖也随之恢复正常。

II. 单扇区DO信号与1X信号都覆盖过近

遇到此情况,则要检查该扇区天线方向是否存在遮挡,或者DO和1X共用器件出现故

障。其优化思路与优化1X思路一致。

I. 检查该扇区是否被遮挡





路测发现RCS17的第一扇区DO与1X都覆盖过近,基站无告警,检查硬件也没有发

现问题。



DO RCS17_1 PN=60 1X RCS17_1 PN=60

图表 6-9 DO、1X信号覆盖均过近图

经上站勘查发现,该扇区对面是高楼,信号完全被遮挡,因此导致该扇区DO和1X信

号覆盖过近。

II. 检查该扇区1X和DO是否都存在硬件问题或者被关闭

路测发现RCS37的第二扇区DO与1X都覆盖过近,基站无告警,上站检查,没有遮

挡。



DO RCS37_2 PN=297 1X RCS37_2 PN=297

图表 6-10 DO、1X信号覆盖均过近图

检查硬件发现DO与1X输出功率都很小,进一步检查发现该扇区耦合了一路信号到楼

宇内,该耦合器出现故障,导致DO与1X信号输出的功率很小。更换硬件后,DO和1X

信号覆盖恢复正常。





5.5.3.3 单扇区DO信号覆盖异常

全网路测完毕后,对单扇区的DO信号覆盖进行分析,还可能出现单扇区DO信号覆

盖异常,覆盖方向与其数据库中扇区所对应的方向不一致,或者在较远的地方有该扇区的信

号。

遇到此类情况,首先要与该扇区的1X信号覆盖进行对比:

如果二者一致,则需要上站检查扇区覆盖方位角、经纬度与数据库中是否一致,并且

核实该扇区下是否有未被统计的功分天线,或未被统计的直放站。

路测发现RCS67第一扇区,覆盖范围异常。在其扇区南边较远的地方出现了该扇区的

信号,与其数据库中扇区所对应的方向不一致。



DO RCS67_1 PN=6 1X RCS67_1 PN=6

图表 6-11 DO信号覆盖异常图

经过与客户核实,证实该扇区进行了功分,功分出来两路信号,分别在60度和150度

方向。考虑到该站靠近海边,覆盖会比较远,属于正常情况。

如果二者不一致,需核实该扇区以及周围扇区是否带有直放站,并核实直放站对DO信

号和1X信号的放大情况是否一致。

路测时发现一段区域(下图中红色圆圈所示区域),1X信号由RCS19的第二扇区来覆

盖,而DO信号由RCS20的第一扇区覆盖。





DO RCS20_1 PN=66 1X RCS20_1 PN=66



DO RCS19_2 PN=210 1X RCS19_2 PN=210

图表 6-12 DO、1X信号覆盖不一致图

多次测试结果相同。经过分析,并与客户核实,发现RCS19的第二扇区在下图红色五

角星处挂有一个直放站,该直放站为窄带直放站,只放大1X信号,而不放大DO信号。因

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同一个地方,1X与DO由不同的扇区覆盖了。



5.5.4 DO网络邻区优化

不同厂商有不同的工具用于统计DO网络扇区间的切换比例与切换次数。DO网络的邻

区优化,主要就是根据切换比例与次数的统计来调整邻区关系的。

在利用切换统计数据进行DO网络邻区优化时,方法与1X网络的邻区优化一致,就是

确保具有较高切换比例或切换次数的扇区都作为邻区,同时兼顾邻区的优先级设置,保证邻

区关系的完整性。





5.5.4.1 DO与1X网络1:1配置区域DO扇区的邻区优化

DO与1X网络1:1配置是最理想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完全参考1X网络的邻

区设计来进行邻区优化。

5.5.4.2 DO边界扇区的邻区优化

在城市边缘区域的1X基站,在DO网络建设初期有可能不会升级。因此会形成DO边

界扇区,在边界扇区外侧只有1X网络。

对于DO边界扇区,不能完全参考1X网络的切换统计数据,还需要根据边界扇区的具

体地理位置来设计邻区。

5.5.4.3 高底噪DO扇区的邻区优化

根据DO网络已有的优化经验,只要激活集内有一个扇区底噪偏高,就会严重影响前

反向链路的数据速率。因此,尽可能少地将高底噪扇区作为其他底噪正常扇区的邻区,减少

高底噪扇区进入激活集的概率。

当然,这不是首选的做法。根本的解决方案还是要排查干扰。

5.5.5 DO网络参数优化

在DO网络基础优化期间,并不建议对DO网络的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仅仅是按照厂

家提供的工程参数模板对DO网络各项参数进行检查,确保参数符合厂商提供的推荐值。

5.5.6 DO网络网管数据分析

网管数据指标是启动网络优化的重要依据。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用户数量的不断增

加,话务量的不断增长,话务统计指标将能越来越客观地反映出网络运行现状,同时也为网

络的维护和优化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因此监控无线网络的各项性能指标,及时地发现问

题、排除故障,并对性能指标较差的区域进行深入细致地优化调整,是不断提高网络服务质

量和确保网络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

DO数据业务性能指标,可从原厂的网管系统或综合网管系统中提取。



图表 6-13 DO网络性能指标分析示意图

网管性能数据分析,应建立日分析、周分析、月分析制度。对KPI考核指标建立指标

预警机制。通过日分析,及时发现网络质量的异常突变。

通过周分析、月分析,准确判断网络质量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启动网络优化,遏制

网络质量进一步恶化。对网管性能数据的分析,应更关注对系统吞吐量、传输时延、PPP连





接成功率、以及DO网络特有的指标分析,例如DO/1X网络互操作的指标(含数据、语音、

短信等)、虚拟软切换成功率、VT可视电话专题分析、VOIP专题分析等。

在网管性能数据分析,常用以下的分析思路:

(1)TOP10 最坏小区法

按照所关注的话务统计指标,如掉话率、呼叫建立成功率、软切换失败率等排列出前

10位的最差基站或扇区,指标值可根据需要取忙时平均值或全天平均值。TOP10 基站/扇区

即可作为故障分析和优化的重点,也可按此安排优化工作的优先级。

(2)时间趋势图法

话务统计指标的趋势图是话务分析的常用方法,可以按小时、天或星期作出全网、基

站群或单个基站/扇区的单个或多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图,从中发现指标变化规律。

(3)区域定位法

无线网络的指标变化往往发生在一片区域,由于该区域的话务量增长、话务模型变化、

无线环境变化、个别基站故障或者上下行干扰造成了这一区域指标普遍变差,从而对全网的

指标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全网指标有所变差时,可以对比变化前后的平均指标,将变差程

度最大的基站/扇区在电子地图上标出,这样便于及时定位问题存在的区域。

(4)对比法

对比的目的是找出比较对象的区别,证实问题的存在,并对这种存在分析其合理性。

一项话务统计指标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多个方面,其中某些方面并没有改变,但另一些方面有

所变化。因此要善于选择对比的对象,以便发现其中的问题。

通过网络监控和话务统计结果,可以了解网络的性能,明确优化的方向,验证优化的

结果。

5.5.7 DO网络用户投诉分析

分析用户投诉记录,需分清投诉是属于哪类问题:核心网问题、无线侧问题、终端问

题、业务使用问题等。

除了关注用户对覆盖等无线质量投诉外,更侧重于对用户对业务使用的投诉分析,例

如上网速率、掉线、连接成功率低等,VOIP、可视终端的使用问题等,用户投诉的详细地

点,时间段、移动速度等信息,因为DO网络的服务质量与终端与基站的距离、是否话务高

峰期、终端的移动速度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大客户、集团客户等重要客户的投诉,多用户投诉的区域,多次重复投诉的用户,应

是投诉分析的重点。

5.6 DO网络基础优化专题

5.6.1 数据速率优化专题

DO网络的数据速率优化,是一个贯穿在DO网络建设、发展、扩容各个阶段的一项长

期任务。

DO网络的数据速率优化,在很多方面与1X网络的数据速率优化一样。但是由于DO

网络技术方面的特点,又有些特殊的地方。

DO网络数据速率优化基本方法与手段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5.6.1.1 基站传输资源的配置情况

i. 单载单扇DO基站的传输需求





DO基站到BSC的传输采用TDM E1,传输带宽为2M,其传输利用率一

般大于90%。对于DO前向3.1Mbps的最高物理层速率需求,需要配置2

条E1才能满足最高速率的传输带宽需求。由于E1是收发物理分开,因此

对于DO反向1.8Mbps也同样满足。因此单载单扇基站最高的传输资源需

求为两对E1。

ii. 单载三扇DO基站的传输需求

各扇区数据业务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单载三扇基站最高的传输资源需求6

对E1。

iii. 单载三扇DO与1X共站的传输需求

语音业务对时延要求非常高,传输需单独配置,因此单载三扇DO与1X

共站最高的传输资源需求9对E1

iv. 传输资源紧缺情况下的传输配置建议:

语音由于时延要求高,传输资源不可压缩占用,应保留原有资源;

DO网络承载数据业务,对时延需求相对不高,在建网初期传输资源有限

情况下,可以压缩传输资源,每载扇1对2M用于DO数据的传输;

DO网络建设中部分地区可能无传输资源可利用的情况,可以充分利用DO

设备厂商支持的其他传输接入方式,比如采用ADSL来承载数据业务的传

输等等。

5.6.1.2 网络覆盖情况

与1X网络情况基本一致,良好的DO网络覆盖,是提升前反向数据速率的基本手

段。因此,尽可能消除DO网络的弱覆盖、导频污染、越区覆盖现象的出现。

5.6.1.3 DRC申请速率

DRC申请速率为终端根据前向链路的无线环境向网络申请的前向速率,它在一定

程度上反应了网络前向覆盖的情况。如果DRC申请速率较高,则说明DO网络的

前向覆盖情况良好。此时如果实际的前向数据速率与DRC申请速率存在较大的差

异,则需要将优化的重点放在反向链路方面。导致DO网络反向底噪抬升的因素

有以下两种:

? 网络负荷

网络负荷的升高,会抬升DO网络反向链路底噪,在影响反向数据速率的同

时,也会影响前向数据速率。

? 网络反向链路干扰

存在反向链路干扰的扇区,在其覆盖区域内,前反向链路的数据速率都会受

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5.6.1.4 激活集内导频的数量

由于DO前向切换为虚拟软切换,在某一个时刻仅有一个扇区为终端进行服务。

如果激活集内的导频数量过多,服务小区在这些导频之间切换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会影响数据速率和时延。

5.6.1.5 设备因素

? 基站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 测试系统是否正常正常

? 测试终端是否工作正常





上述因素也会导致DO网络数据速率异常现象的出现。

5.6.2 覆盖优化专题

DO网络的覆盖优化方法与1X网络的覆盖优化方法基本相同。在对DO网络的覆盖进

行优化的时候,强烈建议采用1X/DO双网协同优化的方法,充分对比DO网络和1X网络

覆盖的异同。

覆盖类问题分析是DO网络优化工作的重点,弱覆盖、越区覆盖、导频污染都属于覆

盖类问题。DO网络覆盖问题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系统频率、接收机灵敏度、基站发射功

率,天馈的工程质量、无线环境的多变性、DO网络架构等等。

主要的影响覆盖的原因如下:

? 网络规划、网络架构建设不合理;

? 工程质量遗留问题;

? DO网络设备性能故障;

? 复杂、特殊环境地形。

检查DO网络弱覆盖问题最好的方式是采用路测工具对DO覆盖区进行测试。在通常

情况,DO网络同现存的1X 网络共站,即采用1:1的覆盖方式,DO要求专用的频点可以

同现存的1X基站共用天馈系统, 因此DO的覆盖情况与1X的覆盖情况大体一致。DO优化

应该首先分析1X的覆盖情况,通过1X来优化基站的天线参数,以达到一个良好的覆盖,

并控制好干扰。然后通过功率和适当的天线调整来优化DO的覆盖。在这个基础上再来优化

DO的系统参数,从而解决网络覆盖问题。

5.6.2.1 弱覆盖优化专题

问题描述

弱覆盖指DO覆盖区域导频信号的SINR<-6db、Rx_power<-90dbm且Tx_power>15dbm

的区域,由于信号不强,AT将无法申请到最低速率,造成接入失败、掉话、退网等现象。

解决措施:

1、对于大面积无信号覆盖的区域,新建DO基站。

2、增大DO基站发射功率,增大天线挂高,调整天线下倾角、水平方位角、更换高增

益的天线。

3、对于室内、地下室等信号无法到达的区域,采用建设室内分布系统或者增加RRU、

定向天线覆盖的方式。

5.6.2.2 越区覆盖优化专题

问题描述:

越区覆盖指DO基站的覆盖范围超过了它所应该覆盖地区域,对其他基站覆盖区域内

形成主导频区域,比如在某些高度大大超过该地区平均建筑物高度的站点,再通过传输损耗

很小的地形,如江面、湖面,对其他覆盖区域内形成主导覆盖的现象。越区覆盖容易造成切

换失败、掉话、越区覆盖后形成的干扰将严重影响受干扰区域的数据传送速率,因此越区覆

盖的排查是DO网络覆盖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DO网络的覆盖边缘,DO网络边界扇区的信号覆盖比相同扇区下的1X网络信号覆

盖要远得多。

解决措施:

1、对于站址高度很高的基站,最有效的方法是更换站址,如果替换站址不可行,可以

通过减低天线挂高,增大天线下倾角,减少DO基站发射功率来减少越区覆盖。





2、结合地形调整天线水平方位角,利用附件建筑物来阻挡信号,避免信号通过传输损

耗小的地形对远处形成越区覆盖。

5.6.2.3 导频污染优化专题

问题描述

导频污染指在该区域内,存在过多的强导频,却没有一个导频形成主导频。该区域内切

换频繁,系统负荷较高,即为导频污染区域。一般在基站分布密集的区域,容易形成导频污

染现象。

导频污染的判断标准:

1)强导频信号

当导频信号的SINR>4dB,Rx_power>-70dbm的时候,定义为强导频信号。

2)强导频信号过多

当某一区域内强导频数量N>3的时候,定义为强导频信号过多。

3)主导频

在某一区域内是否存在主导频,是通过该区域多个强导频之间的相对强度来判断的。如

果在多个强导频信号中,最强导频与最弱导频SINR在绝大部分时间内相差小于3dB,则该

区域内部不存在主导频。

综上所述,导频污染的判断条件是:

1) 强导频信号数量大于等于3个;

2) 在强导频中,最强导频与最弱导频SINR比值小于3dB;

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即为DO网络的导频污染区域。

5.6.3 2G/3G互操作优化专题

5.6.3.1 直放站、室内分布系统优化专题

在DO网络的部署建设中,DO前向满功率发射的特点会影响原室内分布系统1X业务,

因此必须对原有的直放站、干放做好功率预留评估。

? 直放站、干放功率不受限

在直放站干放不受限的场景下,可以直接叠加DO信号,但必须注意采用有源放

大器将抬高DO反向底噪,影响DO前、反向速率。

? 直放站、干放功率受限

在直放站、干放功率受限的场景下,叠加DO网络信号,将减少原来1X的信号强

度3~6dB,使其覆盖范围收缩。由于触发了干放的AGC,在1X载波的覆盖范围

收缩的同时,DO的覆盖范围也发生了收缩。

问题描述:

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相对独立而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其作

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需要在对DO网络引入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的干路放大器后的

优化作专门描述。

直放站和干放在网络中的主要作用:

射频信号在空中或室内覆盖系统中进行传播,受到传播损耗的影响,信号强度会逐渐

减弱。当减弱到一定程度不足以支持通讯时,在不增加基站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直放站或干

放对信号加以放大以支持覆盖需要。







图表 6-14 直放站/干放示意图



原因分析:

一、对于直放站/干放输出功率不受限(满载不触发ALC/AGC)的情况,新增DO/1X

载频在满载、空载及关闭等状态下,对原1X载频下载速率无影响。

二、对于直放站/干放输出功率受限,直放站与干放有AGC功能(设计余量不足,触发

ALC/AGC)的情况,新增DO会导致原1X的覆盖收缩,使得高速数据业务的覆盖范围缩

小,会导致在区域内的平均速率下降。

由于受到额定功率的限制,就算增益再大,直放站输出功率总是有限的。即不可能出

现:“输入信号+增益>额定功率” 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在没有引入的DO载频的时候,直放站和干放按照链路预算要求进行设

置和使用,如图1所示。

图表 6-15 1X单载频和DO单载频输入示意图



由于DO在发射功率上要比1X高6个db,同样链路预算下,在直放站/干放输入端总

输入功率上升到7dbm(其中1X为0dbm,DO为6dbm)。此时直放站和干放增益还是30db,

但受限于最大输出功率,因此总的输出功率还是30dbm。因此在输出端,1X的输出功率就

下降为23dbm,DO输出功率为29dbm。如图2所示。DO的引入会“侵蚀”直放站/干放中的

1X的既有放大功率。

因此,由于直放站/干放的输出功率是一定的,每引入一个载频,就会使单个载频的输

出功率变小。针对这个问题,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大直放站的输出功率,如下图所示。





图表 6-16 直放站增加功率示意图

但引入大功率直放站有个比较严重的后果,就是大功率的直放站或干放会向源基站注

入更多的噪声,从而影响源基站的性能。特别是在DO中,反向过高的噪声会严重影响前反

向速率。

解决措施:

? 对于现有的1X站点,在叠加DO载波前需仔细核算前期干放设备预留的功率余量

是否足够;对于前期规划较好,功率余量较多,而且1X性能允许较小牺牲的室分

站点可以直接叠加DO载波。

? 对于功率余量明显不足的室分站点,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案处理:

? 结合未来的网络载波规划,将原有干放更换为具有更大输出功率的干放设备;

即由新大功率设备承担全部的功率需求,原无源分布系统无需改动;

? 保留原有干放,通过减小设备增益大幅度减小原有干放的信号覆盖范围;同

时结合规划和原有方案,增加1台或多台新中等功率干放覆盖余下的区域;

即由这几台设备按比例合作分担全部的功率需求,原无源分布系统需稍微改

动。

? 现网室分2W干放在设计时功率余量基本不够新增1个DO载波的功率叠加量,

不管是否进行增益的调整都将导致1X业务的覆盖范围收缩。建议更换5W干放,

在不影响现网覆盖深度的前提下,设计时为将来的DO叠加及载波扩容预留足够

的余量。

5.6.3.2 1X/DO混合终端操作优化专题



图表 6-17 DO混合终端开机登记示意图





DO混合终端从开机到建立1X/DO业务的过程描述如下。

(1) DO混合终端开机后,根据设定的PRL捕获可用的1X网络;

(2) DO混合终端成功捕获1X网络后,进入空闲模式;

(3) DO混合终端在1X网络空闲模式下,开始捕获与该1X网络相关的DO网络;

(4) DO混合终端成功捕获DO网络后,进入1X/DO双网的空闲状态,开始监控1X的

寻呼信道和DO网络的控制信道

? 此时的数据业务连接在DO网络上进行。

? 此时的语音、短信等业务在1X网络上进行。

? 在DO网络数据业务连接状态下,DO混合终端可以监听1X网络的寻呼信道;

当有语音业务请求时,DO混合终端先进入休眠状态,释放空口资源,保持

PPP连接,然后切换至1X网络建立语音业务;如果在DO网络去激活时长规

定的时间内结束了1X网络的语音业务,则DO混合终端会自动回到DO网络

并建立空口连接,继续数据业务;如果超过了DO网络去激活时长的规定,

DO网络的PPP连接释放,在1X网络语音业务结束后,DO混合终端进入空

闲状态;如需进行数据业务,则需要重新建立DO网络数据业务的连接。

? 在1X网络的业务状态下, DO混合终端不监控DO网络的控制信道,无法

从1X网络切换至DO网络。此时DO网络处于拒绝状态。

? 当DO混合终端处于1X数据业务的休眠态,或者1X业务终止时,可以监控

DO网络的控制信道,允许向DO网络进行切换。

5.6.3.3 DO与1X边界优化

在1X激活状态下,DO混合终端不会监控DO网络,也不会发生1X到DO的切

换,所以一般重点考虑在边界上发生的DO 到1X的切换。

? 切换判决条件:在DO激活状态下,当Aggregate Ec/Io低于-7db 持续4秒钟

后触发DO向1X切换。

? 切换边界的选择:网络部署多载波的情况下,DO与1X的边界应选择在业务

量相对较低的地区,尽量保证DO和1X的频率间隔在1.25M以上。

? 对于位于边界的DO基站,应控制其覆盖范围,优化切换边界,减少DO终

端对1X基站反向链路的影响。

? 对于在热点地区部署的DO基站,优化发射功率,控制覆盖范围,减少远近

效应。

5.7 DO网络优化案例

5.7.1 反向功控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的下载速率低

【现象描述】

发现定点的FTP下载速率总是不能稳定在2Mbps上。

【处理过程】

通过CAIT观察发现空口上前向经常有突发的NAK帧。在外场观察测试,发现同样现

象,通过调整BSC的反向功控参数,抬升终端发射功率后,突发NAK帧的情况消失,FTP

下载速率趋于稳定在2Mbps以上。

【结论】

进行FTP下载时通过CAIT或者在BSC的调试台观察误码率是否大于1%,空口是否有

很多NAK帧。前向发送大量NAK帧说明反向业务信道误码过高,提高了反向业务信道发





射功率可以减少反向误码,改善反向应答消息的解调成功率。这对数据业务(基于TCP/IP

协议)很重要,所以可以改善前向数据速率。

5.7.2 E1数目不足和业务链路配置错误造成EV-DO数据业务下载速率低

【现象描述】

M国EV-DO网络在完成所有安装和配置之后,测试时单用户使用EV-DO FTP下载业务

的平均速率只有700~800Kbps,使用内部FTP服务器下载,单用户平均速率依然很低。

【处理过程】

(1)用CAIT测试空口质量。测试结果表明C/I超过10dB,DRC始终为2.4Mbps,而且

测试过程中没有收到相邻扇区或者基站的信号。这说明空口质量很好,不是造成下载速率

低的原因。

(2)检查连FTP服务器和接终端以及FTP服务器的PC的配置。确认配置无误后,单用

户平均下载速率依然保持在700~800kbps。

(3)检查配置的E1数,发现每个EV-DO基站只配置了一条E1。但即使只有一条E1,

单用户平均下载速率应该可以达到1.2Mbps,因为一条E1的有效物理带宽超过1.5M,所以

E1数的限制还不是主要原因。不过每个EV-DO基站只配置一条E1也是不合理的。给测试基

站再加一条E1后,单用户平均下载速率可以达到1.5 Mbps。而根据经验,配置2条E1后,

单用户平均下载速率应该超过1.9Mbps,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4)在配置2条E1后,用iperf测试从PDSN到PCF和从PDSN到MS的实际物理带宽。

测试结果为:PDSN和PCF之间的带宽约为73M,属于正常值;而PDSN和AT之间的带宽只

有1.5M。

(5)检查BSC的带宽配置。用命令LST BTSLNK查询BIE板和BTS间的带宽设置,用

命令LST ALPATH查询BIE板和FMR板间的带宽设置,在这一步终于发现了问题:之前为

每个EV-DO基站配置了2条业务链路,但是每个EV-DO基站只配置了一块EC板。

因此是E1数目不足和业务链路配置错误造成EV-DO数据业务下载速率低。

在BSC和BTS侧都删除一条业务链路后,单用户平均下载速率终于到达了2.0Mbps,问

题得到解决。

【结论】

遇到EV-DO数据业务下载速率低的问题时,一般都可以从空口质量、服务器的TCP/IP

协议窗口配置、物理链路配置、业务链路数等几个方面去查找原因。

5.7.3 传输误码率高造成DO数据业务速率低

【现象描述】

在DO网络,开通A基站后,测试其数据业务的速率只有1.4Mbps,而另一个B基站下

行速率可达到2.3Mbps。

【处理过程】

(1)检查CBSC、CBTS数据及硬件,未发现错误,检查告警均正常,排除CBSS问题;

(2)检查由PDSN到PCF的A10、A11接口数据及数据网线均正常。同时对接在该PDSN

下另一厂家的DO设备业务速率在2M左右,所以排除PDSN设备及A10、A11接口问题;

(3)由于基站B下行速率达到2.3M,所以排除BSC内部框间连接及数据问题;

(4)DRC申请的速率基本都是2.4Mbps,这就说明空口质量非常好;

(5)检查基站ABIS口信令链路及维护链路带宽为110K,业务链路带宽为3.2M,所以

配置PVC带宽正常;





(6)终端侧的TCP窗口的大小对速率也有很大的影响,于是检查TCP的设置参数:

TcpWindowSize =0x0000ffff(WINDOWS XP)排除了终端这边的设置问题;

(7) ABIS接口采用2对E1组成的IMA,在物理上不存在瓶颈。采用

"LST CBTSLNKERRCNT"命令检查ABIS接口误码统计,发现两条链路的每秒丢包个数

(ERROR CONNT)基本为100~200,确认ABIS传输不正常,显示如下:

2005/06/09/16/35/05: LINKID = 0 ERROR CONNT = 121,

2005/06/09/16/36/05: LINKID = 0 ERROR CONNT = 111,

2005/06/09/16/37/05: LINKID = 0 ERROR CONNT = 103,

2005/06/03/18/20/51: LINKID = 1 ERROR CONNT = 124,

2005/06/03/18/21/51: LINKID = 1 ERROR CONNT = 106,

2005/06/03/18/22/51: LINKID = 1 ERROR CONNT = 117,

2005/06/03/18/23/51: LINKID = 1 ERROR CONNT = 124,

2005/06/03/18/24/51: LINKID = 1 ERROR CONNT = 125,

2005/06/03/18/25/51: LINKID = 1 ERROR CONNT = 124,

问题定位到ABIS口数据及硬件,检查ABIS数据正常。

检查对应ABIS接口传输设备,发现从BSC侧DDF架到光传输之间、及BTS侧DDF架

到光传输之间均未接地,在安装规范中要求光传输设备的输入、输出必须单端接地,否则

将会产生相应的误码;

(8) 在光传输设备的维护台上早已有传输误码告警,但由于原来该光传输是使用于

GSM基站的ABIS接口,虽然传输的误码产生一定的话音质量差,但由于语音的误码要求

(1E-4)较DO传输误码(1E-6)小,所以客户也未深究。但对于DO这样数据传输时,光传输设

备的误码直接造成下行速率下降;在DDF架进行相应接地后,测试业务下行速率达到2.2M

(三星手机)。

【结论】

(1)分析DO下行速率过低,根据木桶最短板原理,应该从底层开始,一层层分析判

断受限点,定位原因并解决。

(2)由于数据业务在传输通道中误码率及时钟同步要求比语音业务高,所以在DO设

备开局时注意系统时钟的同步及精度。

5.7.4 DO弱覆盖

【现象描述】

DO信号覆盖不足,信号弱,而1X信号覆盖正常

【处理过程】

(1)路测发现RCS1的第二扇区DO覆盖过近,而1X覆盖正常。







DO RCS1_2 PN=204 1X RCS1_2 PN=204

图表 6-18 DO覆盖过近,而1X覆盖正常示意图

经检查,该基站无告警;经检查功率参数,发现该扇区DO输出功率降为5W(降低输

出功率的原因是该扇区底噪较高,希望将该扇区对网络的影响降至最小),而1X功率没有

降低,因此出现DO覆盖过近,而1X覆盖正常的情况。

(2)路测发现RCS4的第一扇区几乎没有DO的信号,而1X信号正常。

DO RCS4_1 PN=93 1X RCS4_1 PN=93

图表 6-19 DO无信号,而1X信号正常示意图



分析发现RCS4的第一扇区存在硬件告警,该扇区的DO已经被关闭。

(3)路测发现RCS63的第三扇区几乎没有DO的信号,而1X信号正常。







DO RCS63_3 PN=363 1X RCS63_3 PN=363

图表 6-20 DO无信号,而1X信号正常示意图



经检查,该扇区没有硬件告警,功率参数设置也正常。通过基站工程师上站检查,发

现该扇区DO输出功率设置异常,只有100mW的功率输出。后经过校准功率,DO输出功率

恢复正常,覆盖也随之恢复正常。

【结论】

全网路测完毕后,对单扇区的DO信号覆盖进行分析,可能出现单扇区DO信号弱覆盖

的情况。遇到此类情况,首先要与该扇区的1X信号覆盖进行对比,然后着重检查以下情况:

? 检查该扇区DO功率是否被降低;

? 检查该扇区DO设备是否存在硬件告警;

? 检查该扇区功放DO部分输出功率是否设置正确。















献花(0)
+1
(本文系通信农民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