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青松迎客巅峰合集
2022-11-10 | 阅:  转:  |  分享 
  


青松迎客苏东坡有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在中国传统“文人画”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取松、竹、梅都可傲凌风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现卓越的人格品质和气节。多在山水画中运用,也有单独画松成幅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历代名家的青松如何绘就。

万壑松风图五代十国巨然此图层峦叠嶂,松林稠密,大壑奔流,悬瀑直泻,山谷间长廊横跨,层楼高起,廊内一人,楼中二人;山隈下水阁临溪,

阁内一人白衣,别室内一童朱衣;山麓深处隐现两座梵宫,山林间云雾弥漫,一派雄伟勃郁的气象。

寒林平野图北宋李成此幅绘萧瑟的隆冬平野中,长松亭立,古柏苍虬,枝干交柯,老根盘结,河道曲折,似冰冻凝固,烟霭空蒙

而至天际。

画挂轴北宋郭熙此幅绘老松三棵立于坡陀之上,更有寒柯小棘,溪泉湍湍。典型的李郭画派寒林

小景,郭熙款显系后添,笔墨更接近元人

万壑松风图李唐南宋图绘岗峦郁盘,峭壁如削,岩瀑飞洒,素云映空,绿崖苍松,窈窕深邃,万里烟翠,满幅风声.此幅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署有年款的北宋巨迹,正是李唐南渡临安前的带有北方风格的山水,从中可以看出范宽对其影响。

松风亭图南宋马远画面绘斜坡上松树两棵,树枝弯曲细劲,树后一座亭台,四周翠竹环绕,在此处可见云雾缭绕,可听松涛阵阵。

倚松图册南宋马远画面绘文人雅士倚松而立,左臂弯曲着靠在松树上,做休息状;头部微侧,两眼凝视着波光荡漾的湖水,若有所思。书童站在前面,双手抱着用布包裹着的琴,欣赏着周围的景色。为一幅文人寄情山水、抚琴赋诗的小幅画作!

松泉双鸟图南宋马远画士人执拂尘坐于松根,泉石环绕于前,双鹊低飞饮啄,用笔精简。水色烟岚气氛,使松石之挺劲笔法,益为显著。

双松图元李衎坡石上双松高耸,尚有几株枯树依依旁立,似是描写岁寒草木都已枝凋,而松树的枝叶仍然茂密苍翠。松叶

以细笔中锋画成球状,松干渍染圆浑,饶有秀雅温润的感觉。

松窗高士图元王蒙绘山峰高耸,一股瀑布如白练般倾泻而下,山脚下几间茅屋背山面水,古朴清雅,山石边松树多作则干,其叶较诸家者稍长,虽杂乱中极有纹理。

松阴晚棹图元赵孟頫本图绘一白衣高士偃卧渔舟之内,放眼江岸之景。画面的前景有两棵高耸的古松,远景则是山岚蒸腾,这一高士、树石山水

的组合,极近似沃雪斋所藏赵孟頫款《松水鸥盟》图

松亭试泉图明仇英草亭筑于松溪石畔,亭内士人倚栏凭溪,一小仆人携罐汲泉备茶。亭前树下有茶炉、烧壶一组,一旁石上亦置茶壶、茶叶罐、茶杯等,整个画面呈现明代文人优游茶事的情趣。画中幽雅清静的品

茶环境,反映了浓郁的生活雅趣及文人气质,也正是明人注重品茗环境的具体表现。此幅画风近似南宋的李唐、刘松年,用笔紧密,青绿设色精丽而温雅。

岁寒三友图明文徵明水墨写岁寒三友梅竹松于湖石旁,立寒风,斗严霜。应物象形,笔墨滋华。

苍松独立图清弘仁此幅绘于木地灰漆屏上,粗壮的主杆直而略倾,枝头松针清晰可见,主头先扬后抑,低垂的两枝杆像极了迎客之姿。弘

仁曾屡登黄山,对黄山松树观察很细,这棵松正是表现了黄山松的特征。松以墨勾画而成,施以浅绛。

蒋恒画南皋垂纶像石涛补景图清石涛通过研读历代名家画松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从五代十国的巨然,到北宋的李成、郭熙,宋代的李唐、马远,元代的王蒙,清代的弘仁、石涛等等,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画家,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松的画法以及笔墨、构图呈现出各异的形态。我们应该学其所长,避其所短,绘制出属于我们当代新气象。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3869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