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精品)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022-11-17 | 阅:  转:  |  分享 
  
1.加法

第1课时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6~37例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39~40“练习八”第1、3、8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三位数加法笔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归纳概括的方法和策略。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万以内加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不进位、一次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导入新知识

1.做一做。



师:大家还记得怎样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吗?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学情预设】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也有学生会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熟悉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国家物种丰富,有许多珍奇的动植物。你认识这些湿地野生动物吗?把你了解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课件出示主题图)



指导学生观察,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师:大家的知识面可真广!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与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有信心学好吗?(有)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给单调的计算赋予了活力,为引出新课提供背景,引导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中去。

二、利用旧知识,探究新知识

师:观察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预设2: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预设3: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预设4:鸟类比爬行类动物多多少种?

……

师:同学们根据统计表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提出多个问题,然后有选择、有重点地研究问题。培养学生从图中搜寻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思考、敢于提问的意识。

(一)探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1.尝试列式,独立解题。

师:现在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谁能告诉我,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你会列式吗?

【学情预设】学生能很快列出加法算式271+122。

师: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计算出来,再一起交流各自的算法。

2.交流算法,表达算理。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理解算理。

【学情预设】预设1:200+100=300,70+20=90,1+2=3,300+90+3=393。

预设2:1+2=3,70+20=90,200+100=300,300+90+3=393。

预设3:竖式计算。



指导学生重点交流竖式计算。

3.梳理算理,积累笔算经验。

师: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情预设】从个位写起,从个位开始加,数位对齐,横式写结果,写加号。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师生共同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用合理的情境导入与加法相关内容的计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尝试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通过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再来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着重理解,加到哪一位,和就写在那一位上,也就是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二)探究三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



1.列出算式,尝试解决。

学生能列出算式271+31,鼓励学生自行尝试列竖式解答。

2.汇报交流笔算方法。

师:你是怎么列竖式计算的呢?

【学情预设】



师:你赞同哪种做法?为什么?

重点交流:十位上7+3=10,答案的十位上应该怎样写?百位上是2还是3?为什么?

【设计意图】万以内数的加法与之前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算理有相通的地方,但学生知识的正迁移需要教师引导。此环节重点在于十位上如何处理,让学生反复交流来体会,当十位满十,该怎么进位。进而发现,哪一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算法。

3.计算271+903。

师:想一想271+903怎样算。

【学情预设】学生列竖式计算。



师:百位满十怎么办?(向千位进1)

(三)对比发现,归纳总结。

1.观察比较。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三个竖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三道算式展现了加法教学中的三种不同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2.回顾梳理,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要注意什么?

对比交流:与两位数加两位数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除了数位多少不同外,方法是一样的。

小结:(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万以内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三、知识应用,巩固算法

1.完成教科书P37“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小组互相交流,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相互订正。

(2)分析错例。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选择典型的进行评价。

师:看看错在哪里,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2.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1题。

(1)请四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

(2)完成后交流算法,注意细节。

3.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师:如果不笔算,能不能正确连线?

【学情预设】预设1:口算。

预设2:根据两个加数个位或百位上相加的和,估算后进行判断。

4.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第(1)、(2)题结果。规范表达方式。

(2)同桌交流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

【设计意图】“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题,让学生应用所总结的计算法则完成具体计算,进一步巩固法则,培养计算能力。“练习八”的第3题,进一步巩固算法,同时考查学生对数据的敏感程度,培养学生的数感。“练习八”的第8题相对开放,在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提供多组数据让学生结合情境运用所学知识练习计算。通过错题展示与分析环节,避免或减少学生出现同样的错误。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1)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笔算经验的基础上的,唯一的变化是满十的数位不再只是个位。所以要让学生理解,不管哪一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学生对算理的接受较快。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说说计算的过程,然后再进行方法总结。



【教学提示】

表扬有丰富课外知识的学生,同时列出数据,让学生知道这些常识里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有意义的问题要及时剖析。



【教学提示】

简明扼要地交流算法,对比中发现异同点。梳理思路,归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巡视指导,突破易错点。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让学生应用总结的计算法则完成具体的计算,进一步巩固法则。







献花(0)
+1
(本文系11路人甲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