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课内同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节选)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2023茂名期中)
2022-11-18 | 阅:  转:  |  分享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
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
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15.阅读《春江花月夜》,完成问题。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可怜楼上月徘徊”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妇对离人的思念之情。B.诗人仰望明月
,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话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C.“白云”
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D.全诗随着韵脚的
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16.“月”这一意象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蕴含怎样的人生哲理?(6分)【答案】15.A 16.①诗起止的线索。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本诗以月亮为景物描写
的主体和引发感叹、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②本诗描绘出了一幅美妙的春江花月夜图,诗人面对春、江、花、月
、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出的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抒发了人生短暂,宇宙无穷惆怅之情。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类代代延续,永远没有尽头。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更多的却是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的能力。A.“比喻”错,“徘徊”是拟人手法。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评价诗歌主旨内容的能力。全诗紧扣春、江
、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是诗起止的线索,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
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
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以及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
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春江花月夜》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
江月夜图,“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抒发了人生短暂,宇宙无穷惆怅之情;“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
静的艺术境界。诗歌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
情心扩大开来,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窗悦读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