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期末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2-11-20 | 阅:  转:  |  分享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期末

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3.0分)

下列选项中不是磁感应强度单位的是(  )

A. B. C. D.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很小,可以当作质点 B. 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把太阳当作质点 C. 研究单板滑雪运动员的空中转体时,可将运动员看作质点 D. 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以把飞船看作质点

关于机械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上下抖动绳子的一端,在绳上形成的波是纵波 B. 由于声源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的声波是纵波 C. 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干涉现象 D. 只有纵波才能产生干涉现象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外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图示位置,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现撤去外力F,小球最终可以离开弹簧而上升一定的高度,则小球从静止开始到离开弹簧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  )

A. 小球的速度逐渐增大 B. 小球的加速度最大值等于重力加速度g C. 小球的加速度最大值小于重力加速度g D. 小球的加速度最大值大于重力加速度g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的轻小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杆上的A点与定滑轮等高,杆上的B点在A点下方距离为d处。现将环从A处由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M=3m,则环不可能到达B点 B. 若M=2m,则环下滑到达B处向下运动时正在加速 C. 若M=m,则环下滑到B处时速度最大 D. 若M=m,若绳足够长,环将一直向下运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恒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做直线运动 B.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变化,故曲线运动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C. 平抛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必不为零

电场中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A、B是电场中的两点,则(  )

A. 因为B点没有电场线,所以电荷在B点不受电场力的作用 B. 电场中A点的电场强度较大 C. 同一点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 D. 负点电荷放在A点由静止释放,将顺着电场线方向运动

两束平行单色光a、b垂直射入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棱镜ABC从另一面AC射出时的光束为a’、b’,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b光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a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B. b光束在棱镜中传播速度较大 C.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对应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宽 D.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顶角A增大时,b的出射光束b’一定不会在AC面发生全反射

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下落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但实际上,赤道上方200m处无初速下落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偏东约6cm处。这一现象可解释为,除重力外,由于地球自转,下落过程小球还受到一个水平向东的“力”,该“力”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现将小球从赤道地面竖直上抛,考虑对称性,上升过程该“力”水平向西,则小球(  )

A. 落回到抛出点 B. 落地点在抛出点西侧 C. 落地点在抛出点东侧 D. 到最高点时小球速度为零

设想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地球中心,(地球看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这时它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为(  )

A. 零 B. mg C. 无穷大 D. 无法确定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a和b.a球的质量为m,静置于水平地面;b球的质量为M,用手托住,距地面的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释放b后,a达到的最大高度为1.6h,则M与m的比值为(  )

A. 8:5 B. 5:3 C. 4:1 D. 3:2

图示电路中,虚线左面是一个分压电路,当滑动变阻器RAB的滑片P位于中央时,PB两端的电压恰好为1V,若把虚线右边的负载电阻R并接在PB两端,则下列情况中,可使负载电阻R两端的电压最接近1V的是(  )

A. RAB=20Ω,R=10Ω B. RAB=200Ω,R=400Ω C. RAB=200Ω,R=10Ω D. RAB=20Ω,R=400Ω

有一台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n1:n2=2:1,原线圈上交流电源的电压为U=220sin100πt(V),Q为保险丝,其额定电流为1A,R为负载电阻,如图所示,变压器正常工作时R的阻值(  )

A. 不能低于55Ω B. 不能高于55Ω C. 不能低于77Ω D. 不能高于77Ω

下列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不需要直接求出合外力做的功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的直流电 C. 在用欧姆表“×10”挡测量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角太小,应该换“×1”挡进行测量 D.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要用天平测出下落物体的质量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激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于光本身特性的描述上则遇到了一些困难,三位科学家在当时提出了“相干性的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光学的基础,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学科,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将授予对激光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如图所示是研究激光相干性的双缝干涉示意图,挡板上有两条狭缝S1、S2,由S1、S2发出的两列波到达屏上时会产生干涉条纹,已知入射激光的波长是λ,屏上的P点到两狭缝S1、S2的距离相等,如果把P处的亮条纹记作第0号条纹,由P向上数,与0号亮纹相邻的亮纹依次是1号条纹、2号条纹…则P1处的亮纹恰好是8亮纹.设直线S1P1的长度为L1,S2P1的长度为L2,则L2-L1等于(  )

A. 4?λ B. 6?λ C. 8?λ D. 10λ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在图示的光电效应实验中,将滑动触头P移到a端。用单色光M照射阴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将滑动触头P移到b端,用单色光N照射阴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会发生偏转。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光的强度一定小于N光的强度 B. M光的频率一定大于N光的频率 C. 用N光照射阴极K时将P移到a端,电流计G的指针一定会发生偏转 D. 用M光照射阴极K时将P移到c处,电流计G的指针可能会发生偏转

下列关于波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周期内,介质中的质点通过的路程等于波长 B. 一个周期内,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C.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两个相邻的振动状态总是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D. 纵波中,两个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一定为波长的正整数倍

处于较高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a、b两种可见光,a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光电子逸出,b光照射该金属表面时没有光电子逸出,则(  )

A. 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向一平行玻璃砖,a光的折射角大于b光的 B. 垂直入射到同一单缝衍射装置,a?光的衍射中央亮条纹宽度小于b光的 C. a光和b光的频率之比可能是 D. a光子的动量大于b光子的

有一电流表G,内阻Rg=10Ω,满偏电流Ig=3mA.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并联一个0.05Ω的电阻 B. 需要串联一个1990Ω的电阻 C. 改装成电流表后,表头G本身允许加的电压增大了 D. 改装后使用时,表头G本身的参量都不改变,整个并联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增大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 (1)补偿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它阻力的操作:取下槽码,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轻推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如果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则应______(选填“减小”或“增大”)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______为止。 (2)图丙是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两计数点间均有四个点未画出,部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

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小灯泡的规格为“3.8V,0.3A”.除了开关、导线外,还有如下器材: 电压表V,量程0~5V,内阻约5kΩ; 电流表A1,量程0~500mA,内阻约0.5Ω; 电流表A2,量程0~100mA,内阻约4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2.0A;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1.0A; 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为6V,内阻约为0.5Ω. (1)上述器材中,电流表应选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填器材符号) (2)请根据所选的器材,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路. (3)根据实验数据,通过描点连线得到了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则可确定小灯泡的功率P与U2和I2的关系,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______. (4)将被测小灯泡与一个电动势为1.5V,内电阻为5Ω的电源串联组成闭合回路,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______ A.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1.0分)

如图所示,物块A(可视为质点)与长木板B叠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开始时均处于静止状态且物块A位于长木板B的最左端。现对物块A施加一水平向右、大小为F=16N的恒定外力,经1s后撤去外力F,此时长木板B与前方的物块C恰好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并粘在一起。已知物块A质量为m=2kg,长木板B与物块C质量均为M=1kg,物块A与长木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2(已知物块A始终没有滑离长木板B),求: (1)在外力F作用过程中,物块A和长木板B各自加速度的大小; (2)长木板B与物块C碰后瞬间共同速度的大小; (3)最终物块A距长木板B左端的距离。



一辆质量为m=1000kg的汽车,从A点开始关闭发动机,之后只在阻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滑行了一段距离到达B点停止.已知汽车在A点的速度vA=12m/s;A点到B点的距离L=12m;求 (1)汽车在A点的动能EA=? (2)从A到B这个过程中阻力做的功Wf=? (3)从A到B这个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f=?

如图所示,MN、PQ为间距L=0.5m足够长的平行导轨,NQ⊥MN.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7°,NQ间连接有一个R=5Ω的电阻.有一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0=1T.将一根质量为m=0.05kg的金属棒ab紧靠NQ放置在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与金属棒的电阻均不计.现由静止释放金属棒,金属棒沿导轨向下运动过程中始终与NQ平行.已知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当金属棒滑行至cd处时已经达到稳定速度,cd距离NQ为s=2m.试解答以下问题:(g=10m/s2,sin37°=0.6,cos37°=0.8) (1)当金属棒滑行至cd处时回路中的电流多大? (2)金属棒达到的稳定速度是多大? (3)当金属棒滑行至cd处时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是多少? (4)若将金属棒滑行至cd处的时刻记作t=0,从此时刻起,让磁感应强度逐渐减小,可使金属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则磁感应强度B应怎样随时间t变化(写出B与t的关系式)?

如图所示,加速电场PQ间的加速电压为U1,一不计重力的带正电粒子由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场加速后,沿偏转电场AB(内部看成是匀强电场,忽略外部周围产生的电场)的中心线OO''以垂直电场的方向进入偏转电场.已知偏转电场的电压恒为U2=20V,A极板带正电,极板长L=24cm,极板间距d=24cm.有一长度也为d的固定挡板M放在距AB的右端为L处,与OO''垂直,中点H在OO''上,在挡板M的右侧L处有一足够大的荧光屏N垂直OO''放置.调整加速电压U1可以使粒子打到荧光屏上. (1)求粒子打到光屏上的位置距O''最远时,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速度方向与进入时速度方向的夹角及最远位置距O''点的距离. (2)求粒子能够打到荧光屏上的范围及所对应的加速电压U1满足的条件.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得,1T=1N/A?m,故A是磁感应强度单位; B、根据I=,B===,得1T=,故B是磁感应强度单位; C、由B=,得1T=,故C不是磁感应强度单位; D、由E=,B=联立得,1T=,故D是磁感应强度单位; 故选:C。 根据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的关系和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等公示推导出T与其他单位的关系. T是导出单位,可根据物理公式推导出各物理量单位的关系,要对公式要熟悉,基础题.

2.【答案】D

【解析】解:A、原子很小,但研究原子的结构时要考虑原子的大小,故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 B、研究和观察日食时不可把太阳当做质点,否则无法研究,故B错误; C、研究单板滑雪运动员的空中转体时,要研究运动员的动作,不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故C错误; D、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飞船的尺寸,形状相对地球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飞船看作质点,故D正确。 故选:D。 质点是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的理想化物理模型,能不能看做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可据此对应做出判断. 必须掌握质点的条件,明确能不能看成质点不是由物体决定,而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

3.【答案】B

【解析】解:A、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平行,质点作变速运动,纵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作匀速运动,而上下抖动绳子的一端,在绳上形成的波是横波,故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声源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的声波是纵波,故B正确; C、D、只要是波,均能发生干涉现象,故CD错误; 故选:B。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随着机械波的传播,介质中的质点振动起来,根据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传播的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把机械波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类. 物理学中把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作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称为波峰,凹下的最低处称为波谷. 物理学中把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的波,称作纵波.质点在纵波传播时来回振动,其中质点分布最密集的地方称为密部,质点分布最稀疏的地方称为疏部. 本题关键能区别横波与纵波,知道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作匀速运动,而质点做机械振动,并知道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4.【答案】D

【解析】解:A、小球从静止开始到离开弹簧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弹簧向上的弹力,弹力先大于重力,再等于重力,后小于重力,小球的合力先向上,后向下,所以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 BCD、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知,若小球到离开弹簧时速度为零,则小球在最低点时加速度为g,方向竖直向上,而小球最终可以离开弹簧而上升一定的高度,故小球在最低点时加速度大于g,所以小球的加速度最大值大于重力加速度g。故BC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上升过程,先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直到小球离开弹簧为止。结合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分析加速度的最大值。 本题中小球在没有离开弹簧时做简谐运动,离开弹簧后做竖直上抛运动,可以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和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

5.【答案】B

【解析】解:A、若M=3m,设环下落的最大距离为h,根据环和重物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mgh=Mg(-d),结合M=3m,解得h=d,所以环不能到达B点,故A正确。 B、若M=2m,根据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mgh=Mg(-d),联立解得h=d,环能到达B点。 环的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设此时系在环的轻绳与直杆的夹角为α,则对重物有 T=Mg,对环有 Tcosα=mg,联立得α=60°>45°,所以环速度最大的位置在B点上方,环下滑到达B处向下运动时正在减速,故B不正确。 C、若M=m,环的速度最大时有 Mgcosα=mg,可得α=45°,所以环下滑到B处时速度最大,故C正确。 D、若M=m,则mg>Mgcosα,环的速度达不到最大,故环将一直向下运动,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 根据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求出环下落的最大距离,当环的合力为零时速度最大,根据环到达B点的受力情况,来分析其运动情况。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系统机械能守恒,知道环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的等于重物的速度,环的合力为零时速度最大。

6.【答案】D

【解析】解:A、受恒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只受重力,是恒力,故A错误;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变化,曲线运动可能是匀变速运动,如平抛运动,故B错误; C、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C错误; D、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受合外力必不为零,故D正确。 故选:D。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合力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加速度可以是变化的,也可以是不变的。平抛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是重力,加速度恒定不变,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本题关键是对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考查,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等都是曲线运动,对于它们的特点要掌握住。

7.【答案】B

【解析】解:A、电场线实际不存在,形象通过电场线的疏密代表电场的强弱,因此B点虽没有电场线,但仍有电场,所以电荷在B点仍受电场力的作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A点处电场线较密,电场强度较大,故B正确; C、电场线方向由高等势面指向低等势面,则有A点的电势高于B点,那么同一正点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而同负一点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小,故C错误; D、负电荷放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沿电场线的切线方向,由静止释放后,负电荷将离开电场线,所以其运动轨迹与电场线不一致,故D错误。 故选:B。 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强度的相对大小,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顺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同一电荷在电场强度大的地方受到的电场力大.电场线是曲线,粒子的运动轨迹与电场线不一致。 本题考查对电场线物理意义的理解。要注意只有当电场线是直线,而且电荷无初速度或初速度方向与电场线共线时,电荷的轨迹才与电场线一致。

8.【答案】C

【解析】解:A、由图看出,光束通过棱镜后,b光束的偏折角大于a光束的偏折角,则棱镜对b光束的折射率大于b对光束的折射率,b光的频率较高.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所以若b光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a光不一定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 B、由v=可知,a光束在棱镜中传播速度较大.故B错误. C、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双缝干涉间距较宽与波长成正比,而棱镜对a光束的折射率较小,其波长较长,则a光束干涉条纹间距较宽.故C正确. D、根据临界角公式sinC=得知,a光束的临界角大于b光束的临界角,当顶角A增大时,光线射到AC面上入射角增大,由于临界角的大小未知,所以b光束在AC面上不一定发生全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光线通过棱镜的偏折角大小确定棱镜对两光束折射率的大小,由v=比较光束在棱镜中传播速度的大小. 由折射率大小确定光束波长的大小.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双缝干涉间距较宽与波长成正比. 当顶角A增大时,光线射到AC面上入射角增大,根据临界角大小判断哪束不发生全反射. 本题实际是光的色散现象,根据折射定律,由偏折角确定折射率的大小.折射率与波长、频率、临界角等之间的关系可根据光的干涉实验结果记忆.

9.【答案】B

【解析】解:在刚竖直上抛时,因竖直方向有速度,则受到水平向西的一个力,导致物体水平向西有个加速度,虽然加速度会随着竖直方向速度减小而减小,但是加速运动,因此物体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有速度,而水平方向加速度却为零,原因是最高点,竖直方向速度为零; 将此物体的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在上抛过程中,水平方向速度不断增大,当下降时,因加速度方向与水平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但在落回到抛出点时,水平方向有向西的位移,因此落地点在抛出点西侧,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结合运动学公式,及力与运动关系,并由“力”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即可一一求解。 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内容,理解从抛出到落回,为何水平方向有位移的原因。

10.【答案】A

【解析】解:将地球分成无数块,每一块都对物体有引力作用,根据力的对称性,知最终引力的合力为0,所以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等于0.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把质量为m的物体放置地球的中心,将地球分成无数块,每一块都对物体有引力,根据对称性,知道最终的万有引力等于0.. 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是质点或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引力,不能死套公式得出C答案.

11.【答案】C

【解析】解:设a球到达高度h时两球的速度v,根据机械能守恒,b球的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a球的重力势能和a、b球的动能。即: (M-m)gh=(M+m)V2 解得两球的速度都为:V=, 此时绳子恰好松弛,a球开始做初速为的竖直上抛运动, 同样根据动能定理有:-mg×0.6h=0-mV2 解得ab球质量关系为:M=4m,故C正确 故选:C。 本题可以分为两个过程来求解,首先根据ab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可以求得a球上升h时的速度的大小,之后,b球落地,a球在上升的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从而可以求得ab球的质量关系. 在a球上升的全过程中,a球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所以在本题中要分过程来求解,第一个过程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在第二个过程中只有a球的机械能守恒.

12.【答案】D

【解析】解:如图,滑动变阻器的下半部分RAB与R并联,并联部分的电阻: A、若RAB=20Ω,R=10Ω,则RAB=100Ω,R并=R=5Ω<RAB; B、若RAB=200Ω,R=400Ω,则RAB=100Ω,R并==Ω=66.7Ω<RAB; C、若RAB=200Ω,R=10Ω,则RAB=100Ω,R并==Ω≈9.1Ω<<RAB; D、若RAB=20Ω,R=400Ω,RAB=10Ω,R并==Ω≈9.8Ω≈RAB; 由此可见,D选项中的并联部分的电阻最接近RAB,二者串联在2V的电源上,所分得的电压最接近于1V.故D正确. 故选:D 滑片P在中点,滑动变阻器的下半部分RAB与R并联,分别求出四个选项中并联部分的总电阻,最接近RAB可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最接近1V,据此分析求解. 本题考查了对电阻串并联、串联电路分压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可以知道变阻器总电阻越小,负载越大,负载电压越接近电源电动势的一半.

13.【答案】A

【解析】解:保险丝的熔断电流是热效应的作用,所以额定电流为1A应是有效值, 原线圈上交流电源的电压为U=220sin100πt(V),原线圈上的有效值是220V, 根据电压与匝数程正比,所以副线圈的电压是110V, 根据电流与匝数成反比,所以副线圈中的电流的有效值最大为2A, 所以副线圈中电阻最小值是55Ω,即变压器正常工作时R的阻值不能低于55Ω, 故选A. 根据电压与匝数程正比,电流与匝数成反比,逐项分析即可得出结论.保险丝的熔断电流是热效应的作用,所以额定电流为1A应是有效值. 掌握住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及功率之间的关系,本题即可得到解决.

14.【答案】A

【解析】解:A、“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控制合外力做功成倍数的增加即可不需要直接求出合外力做的功的具体值,故A正确;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故B错误; C、用欧姆表“X10”挡测量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角太小,说明明阻值太大,应换用大档即“×100”档,故C错误; D、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需要验证mgh=mv2,因质量m可以消去,所以本实验不需要用天平测量质量,故D错误. 故选:A. “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控制合外力做功成倍数的增加即可;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从而选择合适的电源; 测量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角太小,说明阻值太大,应换用大档;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原理后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明确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以及数据处理方法是解决实验问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因为当路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亮条纹,可知,第8号亮纹到达双缝的路程差等于8λ.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当光屏上的点与双缝的路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亮条纹,根据该关系求出L2-L1的大小.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当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光屏上出现亮条纹,当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光屏上出现暗条纹.

16.【答案】ABD

【解析】解:A、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故选项A说法错误; BD、滑动触头P移到a端时,A极的电势高于K极的电势,用M光照射时电流计G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说明M光不能使阴极K发生光电效应,即M光的频率低于阴极K的极限频vc,P移到任何位置,电流计G的指针均不会发生偏转;滑动触头P移到b端时,A极的电势低于K极的电势,用单色光N照射阴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会发生偏转,说明N光照射时会产生光电效应,即N光的频率高于vc,则M光的频率低于N光的频率;故选项BD说法错误; C、滑动触头P移到a端时,加的是正向电压,用N光照射阴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一定会发生偏转,故选项C说法正确。 由于本题选择错误的, 故选:ABD。 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滑动触头P移到a端时,加的是正向电压,用N光照射阴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一定会发生偏转。 本题考查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积累,难度不大。

17.【答案】BCD

【解析】解:A、在一个周期内介质的质点所通过的路程等于四个振幅,与波长无关,故A错误; B、根据λ=vT可知振动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故B正确; C、波长等于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邻的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质点间的距离,故C正确; D、横波的波长等于相邻的两个波峰或相邻的两个波谷间平衡位置间距离,纵波的波长等于相邻的两个密部或相邻的两个疏部中央位置间距离,所以纵波中,两个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一定为波长的正整数倍,故D正确。 故选:BCD。 在一个周期内介质的质点所通过的路程等于四个振幅; 根据λ=vT结合波长的定义分析波长; 纵波的波长等于相邻的两个密部或相邻的两个疏部中央位置间距离,由此分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机械波的概念,要注意“相邻”二字的意义,要明确质点通过的距离与波长是无关的,知道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定向迁移。

18.【答案】BD

【解析】解:A、根据题意可知a光频率高于b光频率,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a光的折射率较大,以相同角度斜射到同一玻璃板透过平行表面后,a光的折射角小于b光的折射角,故A错误; B、a光频率大波长小,通过同一单缝衍射装置时,其中央亮条纹宽度就小于b光的,故B正确; C、a光的频率大,故频率之比应大于1,不可能为,故C错误; D、频率越大,波长越小,即λa<λb,根据可知pa>pb,故D正确。 故选:BD。 要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入射光频率大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据此分析两种光的频率关系,然后根据频率越大,波长越小,折射率越大分析各个选项。 本题关键是知道光的频率越大,则其波长越小,同一光学器件对其的折射率越大,通过同一单缝衍射装置时中央亮条纹宽度越小

19.【答案】AD

【解析】解:A电流表改装成电流表要并联电阻RX:则并联电阻阻值:RX==≈0.05Ω,故A正确,B错误; C、改装后使用时,表头G本身的参量都不改变,整个并联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增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电流表改装成电流表要并联电阻分流,应用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可以求出并联电阻阻值。 本题考查了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改装,知道电表的改装原理,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可以解题,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20.【答案】减小? 均匀? 0.46

【解析】解:(1)根据乙图可知,小车做加速运动,说明平衡摩擦力过度,应该减小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均匀为止,说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s=0.1s,用逐差法求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其计算表达式为:a=,代入数据解得:a=0.46m/s2。 故答案为:(1)减小,均匀(或间距相等);(2)0.46。 (1)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平衡摩擦力时,应不挂砝码,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轻推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间隔相等(均匀)为止。 本题考查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试验。只要真正掌握了实验原理就能顺利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而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都与实验原理有关,故要加强对实验原理的学习和掌握。

21.【答案】A1? R1? D? 0.15

【解析】解:①、由题意可知,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A,故电流表选择A1;因本实验中要求从零开始调节,故采用分压接法,滑动变阻器选择小电阻;故选R1; 根据电路图连线实物图如下图. ②、由P==可知,在P-图象中图象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电阻R,而电阻R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D正确,C错误,同理在P-图象中,图象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电阻倒数,因随温度的升高R增大因而应减小,故AB均错误,本题应选D. ③、在I-U图象中作出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则交点为电源的工作点,由图可知,灯泡的电流为:0.15A; 故答案为:①A1;R1;(2)如图,(3)D,(4)0.15 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变阻器应用分压式,小灯泡电阻较小电流表应选外接法,注意导体与电源伏安特性曲线的区别. 注意学会从数学函数的角度分析物理图象问题,并区分曲线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和曲线的切线的斜率含义的不同.

22.【答案】解:(1)设第1s内A.B的加速度分别为aA和aB,对A、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maA,μmg=MaB 解得 (2)设1s末A、B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B、C碰后瞬间共同速度为v,则 vB=aBt B、C碰撞前后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B=(M+M)v 代入解得 v=2m/s (3)设第1s内A与B相对位移为△x1,则 ① vA=aAt② 设最终系统共同速度为v共,由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有 mvA+2Mv=(m+2M)v共③ ④ d=△x1+△x2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解得 d=3m 答:(1)在外力F作用过程中,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和木板B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2)长木板B与物块C碰后瞬间共同速度的大小为2m/s; (3)最终物块A距长木板B左端的距离为3m。

【解析】物块A在恒力的作用下匀加速直线运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B、C碰后瞬间共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碰后的速度;最终系统一起共速度,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求解距离。 匀加速直线运动要善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相关问题;碰撞问题运用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求解相关问题。

23.【答案】解:(1)汽车在A点的动能为: (2)汽车由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阻力做功Wf,由动能定理得:Wf=EKB-EKA=0-72000J=-72000J (3)汽车由A点运动到B点由功的计算公式有:Wf=-fs 得平均阻力为: 答:(1)汽车在A点的动能EkA是72000J; (2)从A到B这个过程中阻力做功是-72000J; (3)从A到B这个过程中汽车受到的平均阻力f的大小是6000J.

【解析】(1)根据动能的表达式Ek=2,求出初动能. (2)汽车由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阻力做功Wf,由动能定理即可求出阻力做的功. (3)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列车受到的阻力. 涉及力在空间的累积效果首先考虑运用动能定理研究.本题是动能定理和运动学公式结合,基础题.

24.【答案】解:(1)达到稳定速度时,有:F安=B0IL, mgsinθ=F安+μmgcosθ,解得:I==0.2A; (2)感应电动势:E=B0Lv, 电流:I=, 速度:v==2m/s? (3)根据能量守恒得,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动能、摩擦产生的内能和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Q=mgsin37°s-μmgcos37°s-mv2=0.1J (4)当回路中的总磁通量不变时,金属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此时金属棒将沿导轨做匀加速运动. mgsinθ-μmgcosθ=ma a=gsinθ-μgcosθ=2m/s2 B0Ls=BL(s+vt+at2) B==T. 答:(1)当金属棒滑行至cd处时回路中的电流是0.2?A; (2)金属棒达到的稳定速度是2m/s; (3)当金属棒滑行至cd处时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是0.1J; (4)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关系式为:B=T.

【解析】对金属棒进行受力分析,达到稳定速度时,即为做匀速运动,根据平衡条件列出等式求解. 根据能量守恒得,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动能、摩擦产生的内能和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要使金属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则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不变.同时棒受到重力、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而可求出磁感应强度B应怎样随时间t变化的. 本题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闭合电路殴姆定律,安培力公式、感应电动势公式,还有能量守恒.同时当金属棒速度达到稳定时,则一定是处于平衡状态,原因是安培力受到速度约束的.还巧妙用磁通量的变化去求出面积从而算出棒的距离.最后线框的总磁通量不变时,金属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是解题的突破点.

25.【答案】解:(1)粒子在加速电场中有:= 在偏转电场中偏转距离为y,速度偏角为φ: L=,a=,y=,tanφ= 可求出在偏转电场中的偏转距离为: y=,tanφ= 由此可知越小y、tanφ越大,打到屏幕上的位置越远,当y=时最远,此时满足,解得=10V,即=10V时粒子离O′最远,且tanφ=1,所以φ=45°. 由图可得打到屏幕上的距离Y=y+2Ltanφ,代入数据可得Y=60cm. 故最远时,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速度方向与进入时速度方向的夹角及最远位置距O''点的距离为60cm. (2)由上问越大y、tanφ越大,打到屏幕上的位置越远,当从偏转电场出射的粒子恰好能经过固定挡板M时,打到屏上的位置离最近,则有: =y+Ltanφ,=,= 可得==30V,tanφ= 打到光屏上的位置距的距离为:=y+2Ltanφ=20cm 可见粒子能够打到荧光屏上的范围是距离从20cm到60cm处,对应加速电压是从30V到10V. 故粒子能够打到荧光屏上的范围是从20cm到60cm,所对应的加速电压满足的条件为30V到10V.

【解析】本题(1)的关键是根据动能定理求出粒子进入偏转电场时的速度,然后运用类平抛规律求出速度偏角以及在偏转电场中的偏转距离,再讨论即可求解. (2)的关键是在(1)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可知当从偏转电场出射的粒子恰好能经过固定挡板M时,打到屏上的位置离最近,然后求解即可. 掌握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时的求解方法,并能通过作图求出离屏幕中心最远和最近的条件,然后求解即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