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精品)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1
2022-11-21 | 阅:  转:  |  分享 
  
3.分数的简单应用

第1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0例1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102“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时,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2.经历剪一剪、涂一涂、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学会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时,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

从分数的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图片、正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0例1(1)左侧的图,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



(2)指名学生说分数。

(3)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

师: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涂色的部分是2份呢?

2.揭示课题。

师:、都是分数,你对分数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表达,着重说明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应用分数解决简单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初步感知整体由“1个”变成“多个”。

课件动态演示教科书P100例1(1)右侧的图。



同桌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师:涂色部分占其中的几份?能用分数表示吗?

师:这样的2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3份呢?分别是几个小正方形?

请同桌之间说一说。提示学生可以拿出正方形纸,先画一画,再涂一涂,然后剪一剪,最后再说一说。

2.从分数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0例1(2)的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2个。

课件闪动其中的1份。

师:1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你能说说它表示的意思吗?

【学情预设】,表示的是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就是苹果总数的。

师:那2份呢?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情预设】,表示的是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就是苹果总数的。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演示。

师: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物体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

师:1份是苹果总数的,那这1份有几个苹果呢?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学情预设】这1份有2个苹果,也就是说2个苹果占总数的。

师:2份有几个苹果?3份呢?

学生自主说一说,同桌之间交流。教师组织集体交流,听取学生想法,掌握学生认知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拆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不仅仅可以把一个物体当成一个整体,还可以把一些物体当成一个整体。让学生结合对分数的认识写分数,并对分数的含义有更深的认识。

教师适时板书。

3.自主探索,加深认识。

课件出示6个苹果图。



师:请你们试着平均分一分、画一画,想一想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分别有几个苹果。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汇报交流。

(3)对比提升。

课件闪动其中的1份。

师:在这三个图形中,都是取其中1份,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学情预设】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虽然都是1份,但是要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4.比较辨析,提升认识。



师:你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吗?

【学情预设】学生都能用表示。

师: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苹果的总数不同,每一份的数量也不同,1份却都可以用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分一分、画一画、剪一剪等多种操作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体会“1”是一些物体时,如何用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识

1.完成教科书P100“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师:分的对象是什么?平均分的是几份?取出了几份呢?

要求学生逐题表达自己所填写分数的依据。

【学情预设】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主要原因在于对前面的知识了解不透。此时如果出现这种状况,教师要利用机会,合理引导,突出强调分母指的是平均分的份数,分子是取的份数。第二幅图只能用表示,而不能用来表示。第三幅图只能用表示,而不能用表示。

2.完成教科书P10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展示。

3.完成教科书P100“做一做”第3题。

师:你能结合题意说一说这里的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吗?

【学情预设】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2份。

师:那么2份是几根呢?大家可以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自主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一摆,取出5份中的2份。集体展示,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学情预设】以“做一做”第3题为例。取出10根小棒的,就是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取出其中的2份。每份是2根,2份是4根。

4.完成教科书P102“练习二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口答结果。

5.完成教科书P102“练习二十二”第2题。

(1)学生自主完成涂色。

(2)展示学生作业。

(3)集体评议。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涂的。

【学情预设】第一幅图:表示要把图中的4个南瓜平均分成4份,只涂其中的3份,也就是3个。

第二幅图:表示要把图中的10个茄子平均分成5份,只涂其中的2份,也就是4个。

第三幅图:表示要把图中的15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只涂其中的1份,也就是5个。

师小结:把分数的含义与“平均分”联系起来,就可以利用除法快速帮我们找到1份是多少了。

【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的活动,巩固将多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时分数的含义,同时为下节课的内容“求1份量”打基础。

6.完成教科书P102“练习二十二”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展示自己平均分的情况。

(3)结合写的分数,说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学情预设】第一幅图: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所以涂色部分占总数的。

第二幅图:有两种表示方法。

第一种: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6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2份,所以涂色部分占总数的。

第二种: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所以涂色部分占总数的。

第三幅图:把2串香蕉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所以涂色部分占总数的。

师小结:看来要写分数,首先要明确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而且同一幅图的涂色部分,由于平均分的分法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

【设计意图】“做一做”的操作活动需要在理解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在活动中,应引导学生思考“分的对象是什么”“平均分为几份”及“取出几份”,体会分数的部分与整体含义中的三个关键要素。

四、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1份苹果是总数的;2份苹果是总数的。

可以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也可以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始终抓住分数概念的基本要素:平均分的对象是谁?平均分的份数是几?分子表示的是所取的份数还是个数?在学生动手做、动口说的基础上追问,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来思考,提高了学生思考的准确性。在“变与不变”之中辨析,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延伸拓展。学生最开始接受有点困难,但经过全体汇报交流,思维相互碰撞,智慧相互启迪,学生能慢慢掌握。通过一定的练习,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

?作业设计

三、涂色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四、在每幅图里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出它的。



五、画一画,填一填。



一共有( )粒纽扣。





参考答案

三、 (或) (或)

四、涂色略

五、画图略 18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初步形成认识: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取几份就有几个1份那么多。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明确:把几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注意:不要把份数中物体的个数当成了平均分成的份数。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让学生多说一说,通过语言描述可以将思维过程外显,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提示】

关注学生答案,了解学生思维过程,注意对错例的分析与处理。



【教学提示】

第1题脱离了直观,比较抽象,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让学生用圆片实际分一分。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献花(0)
+1
(本文系11路人甲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