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律、李陵劝降苏武的终极目的是分谤枫泾 蔡宏伟清朝人何焯在《义门读书记》里指出:“卫律为丁令王使人盗之(指盗走苏武的牛羊),以困武。冀其终降 ,以分谤也。”“分谤”一词,较早见于《左传》、《国语》,意谓分担批评指责。勇于分担别人受到的批评指责,自然是高尚的品行。让别人来分 担自己所受到的批评指责,那就是自私、无耻的行径。《苏武传》里卫律、李陵劝降苏武的终极目的就是分谤,让苏武分担他们背汉降匈奴所受的批 评指责。卫律是迫降,李陵是诱降,两人目的一致。所以当苏武以“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力拒李陵劝降后,李陵喟然长叹说:“嗟乎,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李陵与卫律的“畔主背亲”之罪因为有了苏武的坚贞不屈,而愈形卑贱。倘若苏武“听人劝,吃饱饭”也投降了,便成了 卫律、李陵的分谤工具,会减轻他们灵魂深处的负罪感。记得多年前,在嘉兴范蠡湖畔的老一中做班主任,班中学生常有“逃避”打扫包干区的,“ 捉住”一位,便会“供出”好几位“同好”。这是我离开大学校园后,对“分谤”一词最有感应的记忆。较之卫律、李陵的分谤,学生们的“分谤” 则是弥漫温馨而戏谑的欢乐。现在在上海社科院工作的胡同学常常是这些“分谤”的主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