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thng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目录
2022-11-23 | 阅:  转:  |  分享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目录?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培训制度;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
三同时”管理制度;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十
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一)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责
任制1.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2.组织制订并督促落实本公司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3.
制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有效实施,保证经费和人员落实到位。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整改措施,及
时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5.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解决员工对职业卫生的合理化建议和正当要求。
7.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危害事故。(二)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责任制1.协助主要负责人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负责联系政府职业卫生监管
部门。2.协助制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并进行日常监督检查。3.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查找职业病危害隐患并予
以整改。4.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检查档案。5.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6.负责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7
.负责承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8.参加事故调查处理,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三)职业危害管理部门责任制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应成立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具体组织落实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履行下列职责:1.制定本公司职业病防治管理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2.制定本公
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3.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和职业卫生管理台帐。4.配合调查和处理本
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5.定期检查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制订整改措施并落实解决。6.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的组织和实施工
作。7.监督管理和评估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四)职业危害岗位防治责任制1.参加职业危害防治培训教育和活动,学习职业危害防治技术
知识,遵守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劳保用品、器具和防护设施。3.不违章作业,并
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向监督管理人
员报告,并停止作业,直到危险消除。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一)岗前告知在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将工作场所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
危害因素、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二)现场告知1.在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
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结果。2.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按标准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
标识和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三)检查结果告知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危害的须及时告知员工本人。三、职业危害项目申
报制度1.确定申报工作负责人。2.明确申报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作业场所职业
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情况,作业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对接触职业
病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3.按规定每年组织一次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当出现新建、改建、扩建、技术
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导致原申报内容发生重大变化、单位名称、法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变化等情形,应及时申报变更。4.打
印申报审核回执,妥善保管申报存档资料。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一)组织管理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负责审批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
计划和落实所需经费,由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或职业危害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实施。(二)培训内容: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与标准;2.职业
卫生基本知识;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5.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
急救援措施、基本技能等;6.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三)培训对象:1.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应参加职业卫生主管部门认定的培训机
构组织的培训,并取得职业卫生培训合格证书,证书有效期满应及时进行复训。2.在岗员工(含新进员工、转岗人员、外委人员等)均须参加职业
病防治学习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学习成绩归档备查。(四)做好宣传教育培训的档案管理工作。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一)
建立防护设施责任制1.设置防护设施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兼)职防护设施管理员。2.制定并实施防护设施管理规章制度。 3.制定定
期对防护设施的运行和防护效果检查制度。 (二)建立技术档案 1.防护设施的技术文件(设计方案、技术图纸、各种技术参数等)。 2.
防护设施检测、评价和鉴定资料。 3.防护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4.使用、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记录。 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评
价报告。 (三)日常维护 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防护设施正常运转,每年应当对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综合性检测
,评定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 (四)知识培训和指导 对劳动者进行使用防护设施操作规程、防护设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关
知识的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一)使用防护用品要求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提供符合国
家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防护用品,根据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选择呼吸器官防护、眼面防护、听觉器官防护、皮肤保护等相关防护用品。(二)购置
防护用品要求为保证防护用品的质量和防护用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购置防护用品的产品应当符合下列内容:1.产品名称、型号;2.生产
企业名称及地址;3.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应当同时载明防护性能、适应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检测单位应当具有国家有关
部门的检测资质,应当有检测依据及防护效果的结论;不准使用没有生产企业、没有产品名称、没有资质服务机构效果检测报告的防护用品产品。(
三)建立防护用品责任制用人单位应当建立防护用品管理责任制,并采取下列管理措施:1.设置防护设施用品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兼)职防护
用品管理员;2.制定并实施防护用品管理规章制度;3.定期对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劳动者正确使用好防护用品。(四)使用要求
用人单位在使用防护用品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选用的防护用品应当能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2.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配
发足够数量的防护用品;3.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防护用品使用责任书。(五)培训和指导对劳动者进行防护用品使用方法、性能和使用要求
等相关知识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七、职业危害监测及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一)日常监测1.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
作,建立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2.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认和辨识,按照职业卫生
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点位和岗位的危害程度。3.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职业卫生主管部门。(二)检测和评价1.按规定委托取得
资质认定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定期检测和评价。2.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若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应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定规划,限期解决。3.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在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
或强度检测和评价。4.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
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1.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职业卫生“三同时”)。2.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向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申请
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3.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
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编制预评价报告,并经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备案、审核同意。4.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报送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未经审查同意的,建
设单位不得进行施工。?5.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进行。6.建设项目试
运行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的情况和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
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7.?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向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经备案同
意或者验收合格的,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8.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配套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分期与建设项目同步
进行验收。9.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结束后,认真整理资料并归档。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一)劳动者职业健康
监护档案(个人档案)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
情况;4.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1.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3.职
业病报告卡;4.对职业病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劳动者的处理和安置记录。(三)职业健康检查1.开展上岗前的职
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2.开展
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将体检结果如实告知员工,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对
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向所在地安全监管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3.开展离岗时的职业健
康检查。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4.开展职业危害事故后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四)档案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管,不得遗失。2.建立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档案查阅制度。3.劳
动者离职时,用人单位应如实提供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十、职业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一)管理分工?1.明确处理职业病危害事
故的部门和负责人。2.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方案,明确各类危害事故发生时,部门和负责人的职责和任务。(二)事故处置紧急措施对发生
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1.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
低限度;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4.对遭受或者
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5.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6.配合卫生、安全监督等行政部门,按照
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7.落实上级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三)事故报告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后,立即向职业
卫生管理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发生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事故发生原因或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和发展趋势
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四)事故调查与处理1.组成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组,配合上级
部门进行事故调查,通过现场勘查与调查取证,查明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2.分析事故责任,对事故责任
人的进行处理意见,制定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3.形成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妥善保管调查处理资料。十一、职业病危
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一)成立应急机构,明确应急救援管理责任1.成立以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为组长、职业卫生管理员和相关人员组成的职业
病危害应急救援小组,明确职责。2.制定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3.组建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演练。4.检查督促
做好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的物资、器械、防护用品等各项准备工作。5.开展经常性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作业人
员熟知本岗位职业病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杜绝违章作业,学会自救、互救措施。6.做好职业病危害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7.及时向上级
部门汇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8.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总结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二)
应急救援措施与程序1.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事故现场相关人员立即报告应急救援小组,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救援小组成员携带应急器材第一时
间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险情,组织现场抢险。2.立即停止作业,采取一切措施切断职业病危害事故源。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警戒,控制事故现场
,防治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3.将伤者转移到安全处,进行应急处理,或送医院救治。4.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现场人员,组
织泄险。5.在保证安全及做好充分防护前提下,应急救援小组对事故现场开展救援;遇应急资源不足,需向外求援时,有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及时
向当地应急救援机构或有关部门请求援助。6.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7.配合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进行调
查,按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落实管理部门的要求和措施。8.组成整改抢修小组,清理事故现场,研究制定整改抢修方案
并立即组织实施,待充分评估确定后方能恢复生产。(三)应急救援要求1.应急救援队伍及成员,要把应急救援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做到领
导重视、组织落实、人员物资到位。2.执行救援任务时,确保救援人员和物资在规定时间内集结完毕,迅速投入到救援当中去。3.救援过程中,
救援队伍及成员要服从指挥,注意保护好现场,注意自身防护与自身安全。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建立健全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并张贴在操作岗位。主要包括内容:1.生产操作方法和要求;2.重点操作的复核、操作过程的职业危害要求和劳动保护;3.异常情况处理和报
告;4.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二)接触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发现故障及时报告并维修处理,确保除尘设施运行良好。3.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的各类粉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理,杜绝粉尘任意飞扬。4.当粉尘浓度超过规定值时,要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现场,待浓度符合要求时方可继续作业。如发生危害事故要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5.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三)接触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防护用品。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方可进行岗位操作。3.各值班室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设施。4.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5.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音、消声措施,缩短作业人员接触噪声时间。
献花(0)
+1
(本文系thn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