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黄河不黄了?是真的!05
2022-11-23 | 阅:  转:  |  分享 
  
黄河不黄了?是真的!黄土之间的两个盐湖山西运城盐池和陕西定边盐池曾为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驱动力图为运城盐池放眼古中国的经济版图,与
西北辽阔草原的游牧狩猎经济和长江流域以稻作、渔採为农业方式的“水”文化相比,黄河的旱地粟作农业方式离不开“土”,粟和陶则是这种“黄
土”文化的典型代表。二里头遗址堆积物里浮选出了炭化农作物种子:小麦、水稻和小米(粟)图源:《中国国家地理增附刊》 2020年11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也反映了粟在当时农作中的重要位置。粟一般指谷子,即小米,在
古汉语中也作为谷物或谷物的泛称。中国的农业起源有两个独立发展的脉络,一个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南方稻作农业起源;另一个是沿黄河流域分
布的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所栽培的农作物主要有谷子(粟,小米)、糜子(黍,黄米)和大豆(菽)。我国史前粟作分布图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
017年10月谷子和糜子这两种小米都起源于中国本土,对中国北方地区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在春播季节只要地墒好、能出苗,即
便整个春季不下一滴雨,也能正常拔节和孕穗,坚持到夏天雨季的到来。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统计,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6毫米,比全国平
均水平(650毫米)低27%,不到长江流域的一半。谷子和糜子这种耐旱的农作物品种与干旱少雨的黄河流域再合适不过了。如今,郑州谷子地
里的机械化秋收因此,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区域内,包括当时韩国所在的中原地区和秦国所在的关中平原,种植谷子和糜子这两种小米并不需要人工灌
溉,仅依靠自然降水就足以获得好收成,这为黄河流域的居民解决了填饱肚子的难题。山西碛口古镇窑洞风光黄土的特性,也利于挖洞聚居。加之远
古时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
”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食”与“宿”两大问题都被黄土迎刃而解,黄河流域注定会称为孕育文明的摇篮。纵观中华文明的长河,历史上的“七
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两大血缘氏族部族融合形成“华夏族”,直至今日,世
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依然称黄河为“母亲河”,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