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如何描写记忆中的故事(课程讲义)
2022-11-23 | 阅:  转:  |  分享 
  
回忆录七天学习班(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第 二 节 课讲义

如何描写记忆中的故事?

—— 写作技巧( 故事 篇)



一、 传统三幕式结构

(一) 概念:

什么是三?

把 一天 分成三部分?

把 人的一生 分成三部分?

把 一段文明 分成三部分?

当我们谈到“三”的时候,其实在谈什么?

? 无论什么事物,都能分成“三”,但很难普遍、统一分成“四”

? 我们谈任何一个事情的“三”的时候,潜意识分成的都是“头、身、

尾”三个部分

? 而且,头都是开端,身都是发展,尾都是结尾。



虎头( 200 字) 身(猪肚) 600 字 豹尾( 200 字)



幕:情节段落





(二) 每一“幕”应该写什么(看《梦骑士》文字版)的这几个点分别是什

回忆录七天学习班(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第 二 节 课讲义

么? 【梦骑士案例在讲义最后】



开端(头):建置(事情发生的背景、人和人物关系、目标)

发展(身):对抗(追求的目标的过程)

结尾(尾):结局(事情的结果)



情节点即任何一个或偶然或不偶然的事件,它勾住动作并且把它转向另一

个方向。

情节点 1:

把故事从第一幕(头),转到故事的第二幕(身),关键是产生目标

情节点 2:

把故事从第二幕(身),转到故事的第三幕(尾),关键是写出“什么事导致

了你这段人生经历的结束”



案例:余华,我的最初的写作经历

《我的最初的写作经历》

回忆录七天学习班(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第 二 节 课讲义

1、开端(头):建置(事情发生的背景、人和人物关系、目标)

写作内容:

●什么年代,什么样的情况下当了牙医,牙医生活是怎样的(背景)

●家人对于自己的牙医和工作生活的要求是什么样的,自己对这种生活的

感受是怎么样的?(人和人物关系)

情节点 1:看到对接县文化馆的人们 —— 产生目标:情节点 1

2、发展(身):对抗(追求的目标的过程,一般来说可能有阻碍,可能有顺

境 ,只写与目标有关的)

写作内容:

辛苦写作的过程,白天上班,晚上写作

反复退稿的经历(好一点的杂志到差一点的杂志)

慢慢怎么开始发表,生活看到了希望

情节点 2:什么情况下,发表到什么程度的情况下,开始写进入县文化馆的

申请书 —— 导致结局

3、结尾(尾):结局(事情的结果)

写作内容:

终于开始梦想中的生活

故意迟到两个小时

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因此而诞生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是什么

看余华的回忆散文《从牙医到作家》 【案例在课程最后阶段】



回忆录七天学习班(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第 二 节 课讲义

三 、作业

【课题作业】

?根据上节课的预习作业”生活中精彩的故事“,根据今天的内容进行重新

改写,写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作业要求:先抄写每一个题目,然后在每一个题目下写出答案

?建议字数:不限

?提交方式:不限 /文字 /手写

?提交地点:学习群群内

?提交时间:次日中午 12:00 前



题目:

1、开端:

环境背景是什么?

人和人物关系是什么?

情节点 1 是什么? —— 目标是什么

2、发展:

追求目标的行动是什么?

围绕着说了什么事?

情节点 2 事是什么 —— 导致了结尾

3、结局:

结局是什么?

人生感悟和体验是什么?

回忆录七天学习班(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第 二 节 课讲义



梦骑士(传记形式)

一切源于那一次一次重逢,我们 5 位年过 80 岁的老人,相聚在昔日好友

陈刚的追悼会上,我们一起对着大家年轻时候在海边的照片,勾起了我们骑摩

托车环岛旅行的梦想,虽然在照片中的 7 个人里面,有 2 人已经离开了人世。

我眼神空洞惆怅,茫然的看着镜框中的人(遗像),缓慢的低下头,看着

手中发旧的黑白照片,那上面分明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站在海边,卷着

裤腿,插着腰,还有一个姑娘,她被一个年轻的男孩子环绕在胸前。他们的衣

角领口被海风吹起,他们的发丝在空气中呈现出自由的味道,笑容自信在脸上

的每一寸肌肤上尽情的展现。

在他们身后,是几辆摩托车。

我一掌拍在了桌子上,手掌下,是那张黑白照片。这样的震动,惊掉了其

中一个老人筷子上的包子,那是他好不容易夹起来的,这样的震动,也吸引了

其他人的注意力。

“去骑摩托车吧! ”

我大声的喊了出来, 这似乎用尽了他所有的力气,胸口起起伏伏,白色的

胡须也在颤抖,但是眼里,有了照片里那些人才有的坚定和活力。

我打开了满是灰尘的车库,昔日的老伙计也如同他一样,破旧不堪,满是

灰尘。后来我才知道,我的这些老人朋友们,也各自在生活中呼应着我,他们

要么穿着病号服拔掉手臂上的输液针头,要么一手打翻了大大小小的药瓶,彩

色像积木一样的药片散落一地。他们一个重听,一个得了癌症,三个有心脏

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退化性关节炎。

回忆录七天学习班(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第 二 节 课讲义

在健身房里,我们在跑步机上汗流浃背,做仰卧起坐时不时还需要帮忙,

我们还咬着牙关举哑铃,大家相互扶持,相互 鼓励。

我们终于上路了,五台摩托车,我们还不忘带上已经逝去的同伴,把他的

遗像固定在摩托车尾。我们互相陪伴,共同面对路上的艰辛和意外。

白天里我们加足了马力,大声的吼着,似乎要活出所以有的力量。随着速

度增加,风把衣角吹的更高,我们就像飞起来了一样。

黑夜里,我们也依然在前进。他们也为了身体不适的伙伴停下,给他们做

按摩,包扎酸痛的胳膊。我的老朋友们,也在一路上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有过

跌倒在地,有的在路上旧疾复发,但是我们互相激励着,互相帮助着,始终前

行。

终于,我们来到了照片上的那个海滩,一样的夕阳,一样的海浪, 一样的

摩托车,还有一群不太一样的人,我们在沙滩上打闹,奔跑,嬉笑,玩耍,就

像当年那么活力四射的我们,即便有些人已经不在了,我们依旧带着他们的遗

像,陪同我们一起,见证着这片海滩,他们依然带着回忆带着美好,去享受着

这一切。

任何的病痛,药品,不公的待遇,在我们心中都好像不存在了一样,我们

笑着,闹着,尽情的感受着 …

最后,我们站成了黑白照片中的队形,举着逝去的伙伴的遗像,面对着夕

阳,阳光把他们镶成了金色。

这也许是,我们几个老人一生中最后一次像年轻时候一般疯狂,我们都各

自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这个历程却一定成为 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之

一,因为人,为什么要活着?

回忆录七天学习班(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第 二 节 课讲义

当然,因为 “梦 ”!



余华回忆录散文

二十年多前,我是一名牙科医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手握钢钳,每

天拨牙长达八个小时。

在我们中国的过去,牙医是属于跑江湖一类,通常和理发的或者修鞋的为

伍,在繁华的街区撑开一把油布雨伞,将钳子、锤子等器械在桌上一字排开,

同时也将以往拨下的牙齿一字排开,以此招徕顾客。这样的牙医都是独自一

人,不需要助手,和修鞋匠一样挑着一付担子游走四方。

我是他们的继承者。虽然我在属于国家的医院里工作,但是我的前辈们都

是从油布雨伞下走进医院的楼房,没有一个来自医学院。我所在的医院以拨牙

为主,只有二十来人,因牙疼难忍前来治病的人都把我们的医院叫成 “ 牙齿

店 ” ,很少有人认为我们是一家医院。与牙科医生这个现在已经知识分子 化的

职业相比,我觉得自己其实是一名店员。

我就是那时候开始写作的。我在 “ 牙齿店 ” 干了五年,观看了数以万计的

张开的嘴巴,我感到无聊之极,我倒是知道了世界上什么地方最没有风景,就

是在嘴巴里。当时,我经常站在临街的窗前,看到在文化馆工作的人整日在大

街上游手好闲地走来走去,心里十分羡慕。

有一次我问一位在文化馆工作的人,问他为什么经常在大街上游玩?他告

诉我:这就是他的工作。我心想这样的工作我也喜欢。于是我决定写作,我希

望有朝一日能够进入文化馆。

回忆录七天学习班(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第 二 节 课讲义

当时进入文化馆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学会作曲;二是学会绘画;三就是

写作。 对我来说,作曲和绘画太难了,而写作只要认识汉字就行,我只能写作

了。

我是一个充满野心的人,自已的小说不管写的怎么样,就先往《人民文

学》和《收获》寄。等退回来再往档次低一点的地方寄,《北京文学》和《上

海文学》,再退回来再往低一点的地方寄,甚至给吕梁杂志社也寄过。

那时的邮递员也不敲门把信递给我,每次总是往围墙内一扔,只要听到

“ 啪嗒 ” 一声,我爸就说: “ 稿子又退回来了 ” 。我心里素质不错,也不生

气,捡回来看看是哪里退回来的,又往低一点的地方寄。

大概 1983 年 11 月,我接到北京的一个长途电话,是《北京文学》的责任

编 辑周雁如老师打给我的,她说: “ 你来北京改稿吧 ”

我第一个反应是:路费谁出?住宿费谁出?她说:都是他们出,而且每天

还有补贴。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长途火车站买了站票,一路站到了北京。

我见到了北京文学的周老师,她说: “ 你这个结尾要改光明一点 ”

我说: “ 我改光明了,是不是可以发表?如果可以发表,从头到尾改光明

也行 ”

她说: “ 你这孩子,只要结尾改光明就行了,前面不用动 ”

就这样,我一天就改完稿了,应该可以回家了,结果周老师人特别好,

说: “ 余华,你是第一次来北京吧,好好玩一玩。 ”

我就玩了一个月,临走前他们给我计算费 用,把可以坐硬卧的钱都补给我

了,还有每天 2 元补贴,我享受干部待遇,最后一算给了我八九十元,我开心

极了。

回忆录七天学习班(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第 二 节 课讲义

回来火车停靠山东时, 我特地下车给我爸买了四只烧鸡。回到家里受到

很隆重的接待,我是我们海盐县第一个能去北京改稿的人。

我们县里的官员认为我是一个人材,他们说不能再让我拔牙了,说应该让

我去文化馆工作。就这样我进了文化馆。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个人是没有权

利寻找自己的工作,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

我从医院到文化馆工作时,我的调动文件上盖了十多个大红印章。我第一

天到文化馆上班时故意迟到了两个小时,结果我发现自己竟 然是第一个来上班

的,我心想这地方来对了。

这几年很多外国朋友问我,为什么要放弃富有的牙医工作去从事贫穷的写

作?他们不知道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做一名医生不会比一名工人富有,那时候

的医生都是穷光蛋,拿着国家规定的薪水。

所以我放弃牙医工作去文化馆上班,没有任何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压力,恰

恰相反,我幸福的差不多要从睡梦里笑醒,因为我从一个每天都要勤奋工作的

穷光蛋变成了一个每天都在游玩的穷光蛋,虽然都是穷光蛋,可是文化馆里的

是个自由自在和幸福的穷光蛋。



献花(0)
+1
(本文系纪晓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