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4 | 阅:  转:  |  分享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一、历史学习中的初中学生与网络 网络被应用于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其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成为了课堂的
中心,网络对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重视事物的形象,虽然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但是容易表面化。学生的思维较为灵活
,好奇心强。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要探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学生要通过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搜集信息、处理
信息以及应用信息也具有重要的帮助。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工具,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的意
义。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工具,要使学生在合理的的指导下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网络的交互性使学生会逐步学习和人交流以及平等共享、
与人合作等理念,逐步地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要使学生树立安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二、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进历史课堂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利用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音响刺激感官,使学产生学习乐趣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情景感染,情绪体验,寓理于情、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给历史学习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如《辉煌的隋唐文化》中,涉及到
的事件和年代多个,地名众多,人物也有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多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课后学生还得花大量的时间来记这些过细的知识点,严重扼杀学生的学生兴趣,兴趣都没有了, 那有学习积极性可言呢?如果通过指导学生阅读
、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如欣赏一组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如《游春图》《历代帝王像》《步辇图》《送子天王图》,让学生在感受
美的同时,对隋唐的绘画成就有一个了解;多媒体展示反映敦煌莫高窟的视频,使学生有如置身于艺术“画廊”之中。然后再带着学生一起简单分析
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特点。这样,利用历史文物,或历史遗址,摄制成录像片,拍成照片,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现代技术
使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在一起,加工编辑成多媒体辅助课件。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课件,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
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第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从许多方面让学生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自然会给我
们的开放型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多媒体课件就是利用它的视听互动功能,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把本不能再
现的历史现象‘真实的’或‘近似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因为这些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就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
从而激发兴趣创设一种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淝水之战》一课,可以运用历史
影像导入新课,在新课导入阶段放映《淝水之战》片断,使学生视、听觉进入官渡之战前夕的历史时空中,“亲身体验”战争爆发前的中国北方人民
的悲惨生活及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从情感体验中引发学生对国家分裂的憎恶,从理性上认识分裂已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与国家文明的进步,因
此得出战争的必然。历史现象的动态再现使学生对历史信息由知向情、意、行发展的认知效果。第三,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既活跃了课堂
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三国鼎立》时,我放了电影《官渡之战》中的部分片断,截取的部分核心内容就是要表现出袁绍军的众
多,双方众寡悬殊,曹操善于用人,采纳许攸的计策,所以能够以少胜多。袁绍骄傲轻敌,留不住人才,所以才会败于他人。改变传统的只凭老师讲
曹操是一个统一全国北方的什么样的人,而现在我通过多媒体的播放,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曹操的睿智,是威武之师,学生愿意看兴趣、积
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看完后我就问:“曹军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北方?”,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有的说:“曹军纪律严明、战斗机强。”
有的答:“曹操知人善任。”我又问:“曹操在你们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有的学生答:“曹操是个奸雄,心胸狭窄的人! ”有的说:“曹操出
身宦官,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原的战争中由弱小到强大,到最后统一中国的北方,他不仅有谋略,也有才华,还重视发展经济,还能赋词作诗,
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再进行讨论,使曹操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以致使曹操统一全国北方为中华民族的发展
所做的伟大贡献先入为主,首先肯定了他的贡献。三、多媒体与历史课堂教学充分结合第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历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我们的传统教
学中,历史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不大,老师讲的是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相差远,使学生感觉到,历史与自己相脱离。但多媒体运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课上,可以把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与历史联系起来,“恰当地再现历史情景,创造历史氛围”,
“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 这样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他们的身边,历史不是那么远不可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随着而来了。例如,
在讲《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先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日常饮食如: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豆角、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
(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图片,再向学生提问:“有谁知道最早的这些食品是什么时间传入中国的?它给当时的东亚人民生活带来了那些好处?”
自然的导入了新课,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和现实生活是有联系的。又如讲到《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放映《甲午风云》片,学生知
道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便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纪末
,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高涨。与此同时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
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战争起因: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
场,侵略中国,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致使《辛丑条约》的最终签订,赔款数额比较特别,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
用意就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又被要求一律停止科考五年。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人民生活更加贫困。中国因而彻底掉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回顾这段历史,使学生记住这段屈辱史,让学生珍惜今天,警醒他们,使这种
悲剧在中国大地上不能重演。作为中国人应该团结一致,发愤图强,使中国更强大。第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探究
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要素。利用多媒体手段,巧妙设置问题,很快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远古的传
说》一课时,我首先播放微电影《涿鹿之战》《大禹治水》的片段,然后在白板上打出以下问题:是不是因为黄帝,后来的国家统治者才叫皇帝呢?
从字形来看是否相同呢?海内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他们为什么要祭祀黄帝呢?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对这个称谓有什么感想?这些
都是炎帝和黄帝发明创造的吗?还是仅仅是传说?有哪些文物佐证了这段历史的存在和真实性呢?这些发明都是他们本人发明的么?通过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老师,也可以与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在分组讨论时
,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不同观点,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最后,每个组推选一人作小组总结
发言,阐述本组的主要观点。从而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
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第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充分利
用各种电教手段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
材内容,抓住时机,在最能吸引学生的“关键处”,精心设计一两框投影片或其他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渲染,能使一个英雄形象活现
在学生面前,更会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巧用电教手段,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寓理于情”,与历史共悲欢,才能真正打
动学生的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学习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时,我精心挑选了部分电影片断和图片来对学生来进行情感教育。我先播放影片《
档案》部分片断:日本兵进入东北不停地烧杀抢掠,在南京见人就杀,不分男女老幼,甚至将小孩抛起来练刺刀。有时候枪杀、水淹、活埋……日本
人用极其残忍的方法残暴杀害中国人民。接着又用投影打出几张反映侵华大屠杀的图片。然后,播放《七七事变》和《屠城血证》电影DVD片断。
这些内容形象生动表现出日本发动战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使学生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消灭日寇的爱国精神。利用这些具体、形
象生动的资料,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和悲剧重演,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
复活,在祖国遭受外国侵略时,我们要誓死保卫祖国。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历史知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
过去性,它既不能演示,也不能重现。教师要尽量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解决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矛盾,教师合理利用投影仪,实物展
示或者通过播放音像资料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犹如穿过时光隧道,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真实的历史。这样,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便会激发出来,主
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行讨论和交流,获得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堂气氛就会大大活跃起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爱唱歌的特点,还可以用多媒体
播放歌曲、音乐供学生欣赏。如在教学《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时,播放《九一八》,教学《三国鼎立》时,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等歌
曲,也可以教唱这些歌曲,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展示自己,达到使他们喜爱历史,亲近历史,从而培养学生
的各种能力。四、初中历史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和点滴方法 第一.它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新课改下,学生的主动性的重要性逐渐地突出,在网
络环境下更该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不仅重
视课堂教学的过程,同时对于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进行历史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
生在学习中的责任感,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方式顺应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为了得到更加详尽的知识和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来搜索学习,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日益突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主动地引导和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究历史事件,主动地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等,这对于学生的动
手能力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帮助。通过学生主动地获得相关的信息,学生能够得到新的历史知识,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历史视野,
使学生学习到初步的历史思维方法,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第二.建立有效的学习资源 为了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
渐地建立相应的网络资源,便于进行课堂创新。通过建立网络资源,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同时网络资源也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能
够实现教学内容的延伸。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以便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学习和了解,也
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搜集相关的信息,不断地丰富历史课堂的内涵,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在建立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这样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避免增加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的负担。在这种网络学习的过程
中,学生成为了信息的探索者和加工者,在学生主动的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也学习了相关的历史知识。 第三.加强教学的交互性 信息技术的出现不
仅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同时也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它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便利,对于促进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帮助。在网络的
帮助下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很快地实现信息的交流,便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同能力,使学生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需要理解和欣赏别人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交互性,能够改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信息交流中的孤立状态,对于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具有重要的帮助,这对于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塑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五、结束语当代的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对于传统的历史教学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对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历史教学,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融入到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地借助网络交互的便利性,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他们,让他们积极展示自己,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