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常见肢体功能障碍临床表现(1)
2022-11-26 | 阅:  转:  |  分享 
  
常见肢体功能障碍临床表现

1 偏瘫

2 脑性瘫痪

3 脊髓损伤





1 偏瘫

2 脑性瘫痪

3 脊髓损伤





?右图步态有何特点?

?哪些 疾病会导致其发生?

1 偏瘫概念

2 脑卒中

3 中枢性瘫痪的本质





一、偏瘫概念

?(一)偏瘫 :

? 定义:同 侧上、下肢随意运动

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综合征。

?常见原因

? 脑卒中( 90%),脊髓血管病、

脑和脊髓外伤、肿瘤等。

瘫痪( PARALYSIS)

?瘫痪( paralysis)

? 定义:肌力(骨骼肌的收缩能力)

的减弱或丧失,是由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

损害所引起的。

?分类 :按瘫痪部位分

? 偏瘫

? 截瘫

? 单瘫

? 交叉瘫

?双侧瘫 :

? 运动障碍 不对称地累及两侧肢体可导致双侧瘫,但 下肢 的情况 重于上肢 情

况。

?四肢瘫 :

? 运动障碍 往往不对称地累及两侧肢体形成四肢瘫, 上下肢严重程度类似 。

几乎所有的手足徐动型病儿均为四肢瘫,部分痉挛型也属四肢瘫。

?重复偏瘫 :

? 四肢 瘫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来说,两侧 上肢 的情况 重于下肢 的情况。有

时一侧上、下肢障碍重于一侧上、下肢。

二、脑卒中 ( STROKE)

?定义

? 又称脑血管意外(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是指急性起病,由于

脑局部血液循环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 24小时。

?分类(按脑的病理改变)

? 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 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蓝色:小脑后下动脉

紫色:小脑前下动脉

灰色:小脑上动脉

浅蓝:椎动脉分支

墨绿:基底动脉分支

天蓝:脉络膜前动脉

橙色:大脑中动脉穿支

暗红:回返动脉

红色:大脑前动脉

黄色:大脑中动脉

绿色:大脑后动脉

脑卒中会产生哪些障碍?

三、脑卒中 常见功能 障碍

?运动障碍

? 发病初期,瘫痪肢体多为弛缓性瘫痪,表现为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

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不能进行自主性活动。

? 经过数天或数周后,大多数患者瘫痪肢体很快出现异常的姿势反射、

痉挛和腱反射亢进,发展成为痉挛性瘫痪。

?感觉障碍

? 主要表现痛觉、温度觉、触觉、压觉、本体觉和视觉障碍,患肢多有

沉重、酸、麻木和胀痛感,少数患者有痛觉丧失。

?日常生活活动障碍

? 包括进食动作、更衣动作、排便动作个

人卫生动作、床上 运动、移动动作、

步行动作等。

?言语障碍

? 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

?吞咽障碍

? 饮水呛咳、流涎、口腔内残留食物等。

?认知障碍

? 包括定向、注意、记忆、思维

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以及失用症

和失认症等知觉障碍。

?情绪障碍

? 表现为焦虑、悲观、无助,严

重时甚至面临精神崩溃。

?其它

? 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

骨质疏松症等。

三、中枢性瘫痪的本质

周围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

? 下运动神经元 及其发出的

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瘫痪。

? 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低

或消失,无病理反射 ,肌萎缩

出现早而明显。

? 肌力增强,功能活动随之

改善的 量变 过程。

? 上运动神经元 及其锥体束病

变引起的瘫痪。

? 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肌张力

增高和 痉挛,腱反射亢进和病

理反射 ,肌群协调异常,长时

间后出现失用性肌萎缩。

? 肌张力和运动模式不断衍变

的 质变 过程。

异常 运动模式

?联合反应( associated reaction)

? 概念: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相关肌群不自

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 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伴随痉挛的出现而出现,而且痉挛的程度

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

?联带运动( synergy movement)

? 定义:又称共同运动、协同运动,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引发的一

种刻板的协同动作。多发生于脑卒中后 2~5周。

? 特点:参与活动的肌肉及收缩强度相同,只按照固定模式进行。

? 分类:屈肌共同运动模式,伸肌共同运动模式。

典型的痉挛模式

头部: 头部旋转 , 面朝健侧 , 向患侧屈曲

上肢: 肩胛骨后缩 , 肩带下降 , 肩关节内收 、 内旋;肘关节屈曲伴前臂

旋后 ( 旋前 ) ;腕关节掌曲并向尺侧偏斜;

手指屈曲 、 内收

拇指 屈曲内收

躯干: 向患侧侧屈并旋后

下肢: 患侧骨盆旋后 、 上提

髋关节 伸展 , 内收 、 内旋

膝关节 伸展

足 跖屈 、 内翻

1 偏瘫

2 脑性瘫痪

3 脊髓损伤





1 定义

2 分类

3 临床特点









一、脑性瘫痪定义

?定义:

? 小儿脑性瘫痪( 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又称脑性瘫痪综合症,

Little 病。是指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 1个月内脑发育不全或中枢神经损伤引

起的一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2004《 年中华儿科杂志 》 )

? 脑 性瘫痪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期或婴儿期脑的非进行性损伤所致,持续性运

动和姿势发育异常、活动受限的一组综合征。( 2007《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erebral Palsy》 )

? 2015《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 》 脑性瘫痪定义: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

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

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主要表现

? 中枢性姿势运动控制障碍(核心问题)。常伴发其它病症或功能障碍,如智

力低下、癫痫( 10%-40%) 、视力障碍( 20%-50%)、听力障碍( 25%) 、

语言障碍、知觉异常、情绪障碍、行为异常和生长发育迟缓等,是一种小儿

最常见的、复杂严重的脑损伤综合征。

? 三个主要特征 :早期性(婴幼儿期,包括胚胎期)、非进行性、障碍多重性

? 非进行性 (non-progress):导致脑部病理改变的事件不再进展,但是这种损害引起的

临床表现会随着不同的发育进程而有所改变 。

?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

肌肉、骨骼问题。

二、脑性瘫痪分类

?(一)根据 运动障碍特征分类

? 痉挛型

? 手足徐动型(不随意运动型)

? 共济失调型

? 肌张力低下型(弛缓型)

? 混合型

?(二)根据 肢体受累部位分类

?(三)临床 分 型( 2015)

? 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

? 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 混合型

? 痉挛型

? 以锥体系受损为主,取消了单瘫、三肢瘫

? 不随意运动型

? 锥体外系受损为主

? 主要包括:手足徐动型、肌张力障碍型

? 强直型归类 在内

三、脑性瘫痪临床特点

?(一) 临床表现

?1. 痉挛 型四肢瘫 : 以锥体系受损为主,包括皮层运动区及传

导束损伤。约占 60%-70%。

? 1)姿势运动模式异常

? 2)姿势运动发育异常

? 3)反射发育异常

? 4)肌张力肌力异常

?1)姿势 运动模式异常

? 以全身屈曲模式为主,运动范围变小,抗重力伸展不足,多见拱背坐;

分离运动受限,方向固定,运动速率慢。

?2)姿势 运动发育异常

? 一般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 3个月以上

?3)反射 发育异常

?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延迟出现,病理反射阳性

( 2岁以后有意义)、锥体束征阳性,牵张反射亢进

?4)肌 张力肌力异常

? 屈肌张力增高为主,折刀征;上肢及躯干伸肌、下肢部分屈肌、伸肌

肌力降低。

? 上肢: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屈曲,手握拳,

拇指内收,手指关节掌屈,躯干前屈。

? 下肢: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膝关节屈曲或过伸,尖足、马蹄足

内外翻,呈剪刀步态。

? 上下肢损害程度相似,或上肢重于下肢。

?2. 痉挛 型双瘫:

? 以锥体系受损为主,包括皮层运动区及传导束损伤。在脑瘫患儿中最

为常见,症状同痉挛型四肢瘫,主要表现为全身受累,双下肢痉挛及

功能障碍重于双上肢。

?3. 痉挛 型偏瘫:

? 以锥体系受损为主,包括皮层运动区及传导束损伤。症状同痉挛型四

肢瘫,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姿势运动模式,主要障碍在一侧肢体。

? 正常小儿很少在 12个月前出现利手,此类患儿则有。

?4. 不随意运动 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主要包括舞蹈征、手足

徐动、扭转痉挛、肌张力障碍(强直)。约占脑性瘫痪的 20%。

临床表现如下:

? 1)非对称性姿势

?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为显著特征

? 2)不随意运动

? 头部和四肢出现不随意运动,即进行某种动作时常夹杂许多多余动作,四肢、头部

不停地晃动,难以自我控制。

? 远端运动障碍重于近端,头控差,与躯干分离动作困难,难以实现以体轴为中心的

正中位姿势运动模式。

?3)肌张力变化

? 肌张力可高可低,可随年龄改变。静止时肌张力低下,随意运动时 增强 ,婴儿期 多表

现为肌张力低下。

?4)原始反射亢进或残存

? 腱反射正常、锥体外系征紧张性迷路反射 TLR( +)、 ATNR( +)。锥体外系征( +)

?5)表情奇特

? 对刺激敏感,表情奇特,挤眉弄眼,颈部不稳定,构音与发音障碍,流涎、摄食困难。

?6)智力较好

?5. 共济失调 型:约占 5%

? 以小脑受损为主,可存在锥体系及锥体外系损伤。主要特点是平衡障

碍及运动笨拙、醉酒步态,震颤、肌张力偏低、语言障碍。

?6. 混合型 :

? 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特点,以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症状同时

存在为多见。

1 偏瘫

2 脑性瘫痪

3 脊髓损伤





1 定义

2 分类

3 主要功能障碍







伤4 辅助 器具适配

A

B

C D

这是哪种疾病患者

的行走方式呢?

一 、脊髓损伤定义

?脊髓 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SCI)

? 由于 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

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

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

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脊髓 损伤分类

?(一)病因 分类

? 外伤性脊髓损伤

? 交通事故

? 工矿事故

? 高处坠落

? 运动损伤

? 暴力行为

?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 发育性病因(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

? 获得性病因(感染、肿瘤等)

?(二)脊髓 损伤程度分类

? 完全性脊髓损伤

?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 S3-5)运动感觉功能完全丧失。

?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 提示脊髓损伤平面未发生完全性的横惯性损害,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的可能。

?脊髓共有 31个节段

? 颈 髓 C1-C8

? 胸髓 T1-T12

? 腰髓 L1-L5

? 骶髓 S1-S5

? 尾髓 CO1

?两个膨大

? 颈膨大 C4-T1

? 腰膨大 L2-S3



(三)主要 功能障碍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括约肌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

?并发症 :压疮、深静脉血栓

形成、疼痛、关节挛缩、异

位骨化等。

?四肢瘫

? 颈脊髓损伤造成的四肢瘫痪。

?截瘫

? 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

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

不同节段脊髓横贯性损害的表现

?高颈段( C1-C4)

? 四肢呈现痉挛性瘫痪;

?下颈段( C5-T2)

? 四肢瘫痪,双上肢呈现弛缓性瘫痪,

双下肢呈现痉挛性瘫痪;

?胸段( T3-L1)

? 双下肢呈现痉挛性瘫痪(截瘫);

?腰骶段( L2-S2)

? 双下肢呈现弛缓性瘫痪。

























(四)不同 脊髓损伤平面的康复目标及辅具适配

脊髓损伤水平 基本康复目标 需用支具轮椅种类

C5 床上动作自立、其他依靠帮助 电动轮椅、平地可用手动轮椅

C6 ADL部分自立、需中等量帮助 手动电动轮椅、可用多种自助具

C7 ADL基本自立、能乘轮椅活动 手动轮椅、残疾人专用汽车

C8-T4 ADL自立,轮椅活动支具站立 同上,骨盆长支具,双拐

T5-8 同上,可应用支具治疗性行走 同上

T9-12 同上,长下肢支具治疗性行走 轮椅,长下肢支具,双拐

L1 同上,家庭内支具功能性行走 同上

L2 同上,社区内支具功能性行走 同上

L3 同上,肘拐社区内支具功能行走 短下肢支具,肘拐

L4 同上,可驾驶汽车,可不需轮椅 同上

L5-S1 无拐足托功能步行及驾驶汽车 足托或短下肢支具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聆 听谢感

献花(0)
+1
(本文系昵称691798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