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3章 综合布线工程测试验收
2022-11-27 | 阅:  转:  |  分享 
  
第3章 综合布线工程测试验收第3章 综合布线工程测试验收邓泽国 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3.2 综合布线验收规范概
述为了统一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国家制定、颁布了综合布线验收规范,即《G
B 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这个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3.3 综
合布线环境检查(1)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的检查包括下列内容。① 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
的高度和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② 房屋预埋线槽、暗管、孔洞,以及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③ 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
地板防静电措施及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④ 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220 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⑤ 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
装置,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⑥ 电信间、设备间的位置、面积、高度、通风、防火及环境温/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3
.4 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器材检验要符合下列要求。① 工程所用缆线和器材的品牌、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应在施工前进行检查,应符
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质量文件或证书,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质量文件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② 进口设备和材料应具有产地证明
和商检证明。③ 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④ 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
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⑤ 备品、备件及各类文件资料应齐全。3.5 设备安装检验(1)(1)机柜、机架安装要符合下列要求。①
机柜、机架安装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 mm。② 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不应有脱落及划痕,各
种标志应完整、清晰。③ 机柜、机架、配线设备箱体、电缆桥架及线槽等设备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应按抗震设计进行加固。3.5
设备安装检验(2)(2)各类配线部件安装要符合下列要求。① 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② 安装螺钉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
个平面上。(3)信息插座模块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① 信息插座模块、多用户信息插座、集合点配线模块安装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②
安装在活动地板内或地面上时,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接线盒盖
面应与地面齐平。③ 信息插座底盒同时安装信息插座模块和电源插座时,间距及采取的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④ 信息插座模块明装底盒的固
定方法根据施工现场条件而定。⑤ 固定螺钉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⑥ 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业务
类型。⑦ 工作区内终接光缆的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安装底盒应具有足够的空间,并应符合设计要求。3.5 设备安装检验(3)电缆桥架及
线槽的安装要符合下列要求。① 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 mm。② 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
过2 mm。③ 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 mm。④ 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毛刺。⑤ 吊架和
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⑥ 金属桥架、线槽及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牢固。⑦ 采用吊顶支撑柱布放缆线时
,支撑点宜避开地面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5)安装机柜、机架、配线设备屏蔽层及金属管、线槽、桥架使用的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
就近接地,并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3.6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缆线的敷设(1)缆线敷设要满足下列要求。① 缆线的型号、规格应
与设计规定相符。② 缆线在各种环境中的敷设方式、布放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③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
,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④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⑤ 缆线应有余量
以适应终接、检测和变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在工作区宜为3~6 cm,电信间宜为0.5~2 m,设备间宜为3~5 m。光缆布放路由宜
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 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3.6.2 保护措施配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预埋金属线槽保护要求。① 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设置,每一路由进出同一过路盒的预埋线槽均不应超过3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
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 mm。线槽路由中若包括过线盒和出线盒,截面高度宜在70~100 mm范围内。② 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
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③ 过线盒盖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灰与防水功能。④
过线盒和接线盒的盒盖应能抗压。⑤ 从金属线槽到信息插座模块接线盒间或金属线槽与金属钢管之间相连接时的缆线宜采用金属软管敷设。预埋
暗管保护要求① 预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50 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25 mm,室外管道进入建筑物的最
大管外径不宜超过100 mm。② 直线布管每30 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③ 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
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转弯的管段长度超过20 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有2个弯时,不超过15 m应设置过线盒。④ 暗
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 mm。⑤ 至楼层电信间暗管的管口应排列有序,便于识别与布放缆线。⑥ 暗管
内应安装牵引线或拉线。⑦ 金属管明敷时,在距接线盒300 mm处,弯头处的两端,每隔3 m应采用管卡固定。⑧ 管路转弯的曲率半径不
应小于所穿入缆线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并且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 mm时,不应小于10倍。3.7 缆线的端接8
位模块式通用插座连接3.8 工程电气测试(1)综合布线系统双绞线永久链路或信道测试项目及技术指标的含义如下。(1)接线图:测试布
线链路有无端接错误的一项基本检查,测试的接线图显示出所测每条8芯电缆与配线模块接线端子的连接实际状态。(2)衰减:由于绝缘损耗、阻
抗不匹配、连接电阻等因素,信号沿链路传输损失的能量为衰减。传输衰减主要测试传输信号在每个线对两端间传输损耗值及同一条电缆内所有线对
中最差线对的衰减量,相对于所允许的最大衰减值的差值。(3)近端串扰(NEXT):近端串扰值(dB)和导致该串扰的发送信号(参考值定
为0)之差值为近端串扰损耗。在一条链路中处于线缆一侧的某发送线对,对于同侧的其他相邻(接收)线对通过电磁感应所造成的信号耦合(由发
射机在近端传送信号,在相邻线对近端测出的不良信号耦合)为近端串扰。(4)近端串扰功率和(PS NEXT):在4对对绞电缆一侧测量3
个相邻线对对某线对近端串扰总和(所有近端干扰信号同时工作时,在接收线对上形成的组合串扰)。(5)衰减串扰比值(ACR):在受相邻发
送信号线对串扰的线对上,其串扰损耗(NEXT)与本线对传输信号衰减值(A)的差值。3.8 工程电气测试(2)(6)等电平远端串扰
(ELFEXT):某线对上远端串扰损耗与该线路传输信号衰减的差值。从链路或信道近端线缆的一个线对发送信号,经过线路衰减从链路远端干
扰相邻接收线对(由发射机在远端传送信号,在相邻线对近端测出的不良信号耦合)为远端串扰(FEXT)。(7)等电平远端串扰功率和(PS
ELFEXT):在4对对绞电缆一侧测量3个相邻线对对某线对远端串扰总和(所有远端干扰信号同时工作,在接收线对上形成的组合串扰)。
(8)回波损耗(RL):由链路或信道特性阻抗偏离标准值导致功率反射而引起(布线系统中阻抗不匹配产生的反射能量)。由输出线对的信号幅
度和该线对所构成的链路上反射回来的信号幅度的差值导出。(9)传播时延:信号从链路或信道一端传播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10)传播时延
偏差:以同一缆线中信号传播时延最小的线对作为参考,其余线对与参考线对时延差值(最快线对与最慢线对信号传输时延的差值)。(11)插入
损耗: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插入电缆或元器件产生的信号损耗,通常指衰减。3.8.2 测试方法及内容(1)基本链路方式3.8.2 测
试方法及内容(2)永久链路方式3.8.2 测试方法及内容(3)信息方式测试内容接线图3类水平链路及信道性能指标3.8.3 测试
记录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缆(链路/信道)性能指标测试记录3.9 管理系统验收(1)(1)综合布线管理系统宜满足下列要求。① 管理系
统级别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② 需要管理的每个组成部分均设置标签,并由唯一的标识符进行表示,标识符与标签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③
管理系统的记录文档应详细完整并汉化,包括每个标识符相关信息、记录、报告、图纸等。④ 不同级别的管理系统可采用通用电子表格、专用管理
软件或电子配线设备等进行维护管理。3.9 管理系统验收(2)(2)综合布线管理系统的标识符与标签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 标识符
应包括安装场地、缆线终端位置、缆线管道、水平链路、主干缆线、连接器件、接地等类型的专用标识,系统中每一个组件应指定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② 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所设置配线设备及信息点处均应设置标签。③ 每根缆线应指定专用标识符,标在缆线的护套上或在距每一端护套3
00 mm内设置标签,缆线的终接点应设置标签标记指定的专用标识符。④ 接地体和接地导线应指定专用标识符,标签应设置在靠近导线和接地
体的连接处的明显部位。⑤ 根据设置的部位不同,可使用粘贴型、插入型或其他类型标签。标签表示内容应清晰,材质应符合工程应用环境要求,
具有耐磨、抗恶劣环境、附着力强等性能。⑥ 终接色标应符合缆线的布放要求,缆线两端终接点的色标颜色应一致。3.9 管理系统验收(3
)(3)综合布线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管理信息记录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① 记录应包括管道、缆线、连接器件及连接位置、接地等内容,各
部分记录中应包括相应的标识符、类型、状态、位置等信息。② 报告应包括管道、安装场地、缆线、接地系统等内容,各部分报告中应包括相应的
记录。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如采用布线工程管理软件和电子配线设备组成的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应按专项系统工程进行验收。3.10 工
程 验 收编制工程验收文件工程完工后,进入验收阶段,首先要编制工程竣工技术文件。为了便于工程验收和今后管理,在工程竣工后和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及早编制工程竣工技术文件,并在工程验收前提交建设单位。竣工验收技术文件的主要要求竣工技术文件和相关资料应做到内容齐全、数据准确无误、文字表达条理清楚、文件外观整洁、图表内容清晰,不应有互相矛盾、彼此脱节和错误遗漏等现象。竣工技术文件通常为一式三份,如有多个单位需要时,可适当增加份数3.10.2 综合布线工程质量检查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要按照《GB 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中所列项目、内容进行检验。检测结论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及工程验收的依据之一。
献花(0)
+1
(本文系籽油荃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