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漫话美洲板块(28)
2022-11-30 | 阅:  转:  |  分享 
  
漫话美洲板块(28)

胡经国



6、圭亚那地盾

①、地盾的概念

地盾是指克拉通中前震旦纪或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大面积出露的地区。地盾长期处于向上隆起状态,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大面积出露,周缘被有沉积盖层的地台所环绕,平面形态呈盾状。在长期地质历史中,地盾轮廓变化不大,区内地势起伏较小,由于地盾上出露的岩层都属于太古界和元古界,对它的研究可以发掘出地球演化早期历史的宝贵信息。

地盾是大陆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区域。与造山带相反,在地盾中造山活动、断层以及其它地质活动都很少。地盾通常是大陆板块的核心,环绕着寒武纪地层褶皱。

E.修斯1888年提出地盾这一术语。地盾具有平坦但是凸出的地表形态,其周围被有平缓沉积盖层的地台围绕而呈现出盾状形态。由于在地盾区出露的地层岩石均属于太古界和元古界,对地盾岩石组分、变形和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供地球演化早期历史的信息。地盾中含有一些重要的矿产,如南非的含金、铀砾岩,广泛分布的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等都是地球在该演化阶段的独特产物。

沉积盖层在地盾上的缺失往往是后期剥蚀的结果,所以地盾在构造性质上与地台并无本质差别,代表地台中相对隆起的部分,而且两者的关系是过渡的。地盾

波罗的海地盾(Baltic shield),也可视为俄罗斯地台的一个次一级构造单元,是欧洲大陆最大的地盾区。它包括北欧诸国和俄罗斯的科拉半岛至卡累利一带;面积约为110万平方千米;最古老部分构成其东部广阔的基底。贝洛莫里片麻岩带和拉普兰花岗岩穹窿,代表其基底杂岩的高级变质部分。

D、其它著名地盾

其它著名地盾有:

非洲西埃塞俄比亚地盾;

大洋州西澳大利亚地盾;

阿拉伯-努比亚地盾(分布在红海沿岸从以色列到索马里);

亚洲中国的淮阳地盾、华北陆块、华南陆块;

南极洲地盾;

西伯利亚地盾。

⑵、圭亚那地盾概述

圭亚那地盾(Guiana Shield),是南美大陆最古老的构造单元,在19亿年克拉通化。

圭亚那地盾是南美地台的3个地盾、或南美洲板块的3个克拉通之一。该地盾区包括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巴西等国的部分地区。圭亚那地盾具有17亿年的历史。在该地盾上的最高海拔地区称为圭亚那高原。圭亚那地盾也是世界上最壮观的若干瀑布的源头,如安赫尔瀑布等。

⑶、圭亚那高原

①、概述

圭亚那高原(Guiana Highlands)位于南美洲的东北部,地处奥里诺科河以南,亚马孙河以北。其基底岩系主要是太古代的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侵蚀,一般表现为海拔约为300~400米的丘陵状高原。其全境包括委内瑞拉南半部、巴西北部、圭亚那、法属圭亚那除了沿海平原以外的地区。

最著名的天然景观是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Angel Falls);位于该高原西北部、委内瑞拉境内卡罗尼河(Rio Caroni)一支流上;落差979米,底部宽为150米。

②、气候与植物资源

该高原属于热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全区降水量丰富,无旱季。

其植被茂密,大多为热带雨林,间有热带大草原(委内瑞拉南部)。除了中部山地和河谷地带覆盖热带雨林以外,其余地区以热带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为主。林产品有家具木材、巴拉塔树胶(balata)、糖胶树胶、香草、杀虫剂和药用植物。

③、地形地貌

圭亚那高原是南美洲第二大高原;位于南美大陆北部,奥里诺科平原与亚马孙平原之间。其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西部和南部较高,向东、北方向缓倾。

其基底岩系主要由太古代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组成。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侵蚀,一般成为海拔300-400米的丘陵状高原;地层岩性坚硬的地区往往构成坡陡而顶部浑园的蚀余山,海拔约为1000~1500米,如东南部的图木库马克山。中西部一带,覆盖有呈水平产状的中生代和第三纪沉积盖层,形成桌状高地。

圭亚那高原地势从南向东北缓斜,大部分海拔为300~1500米。南部边缘山岭陡立,构成奥里诺科河与亚马孙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该高原为南美洲的高原、低山区。其与巴西高原虽然被亚马孙低地东部所隔断,但是地质构造相似。其具有三段上升混合地形地貌:基底为波状丘陵山地,海拔在300米以下;分水岭附近低山地带,海拔为600~900米;以及抗侵蚀砂岩覆盖的平顶高原。其最高处为平顶高地,如罗赖马山(Mt. Roraima)海拔为2772米,为该高原最高峰。巴西、委内瑞拉及圭亚那3国边境交会于此。该高原向西延伸,越奥利诺科河上游,在哥伦比亚东南部和安第斯山脉东翼相接,将奥利诺科低地和亚马孙低地隔开。

④、地质构造

圭亚那高原的地质构造基础是南美地台(或南美洲陆台)上升部分的圭亚那地盾。其前寒武纪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等基底岩系广泛出露,久经侵蚀,形成海拔为300~400米的丘陵状高原。

⑤、矿产及水力资源

该高原蕴藏有铝土矿、铁、金、金刚石等矿产。其铝土矿储量丰富,产于古老结晶岩风化残积层中,属于红土型铝土矿。

该高原结晶岩层富含矿产,但是由于植被稠密而不便勘探。有金矿及钻石矿开采。委内瑞拉伊马塔卡山地(Serrania Imataca)主产铁矿。

该高原水力资源丰富。

⑥、著名旅游资源

A、安赫尔瀑布

安赫尔瀑布为多级瀑布。它从圭亚那高原奥扬特普伊山的陡壁凌空倾泻而下,落差达979米;最高一级落差达807米,宽约为150米。该瀑布隐藏在高山密林之中,四周有高山环绕,远看如在大石盆上挂下的白色练带,发出如雷的轰鸣声。近看,势如闪电的飞虹,溅得满山谷飞玉溅。再加上瀑布两旁的参天古木和嶙峋山石,越显得气势磅礴,神秘而幽深。

B、奥里诺科河

奥里诺科河为南美洲重要河流。其发源于委内瑞拉与巴西交界的帕里马山脉德尔加多查尔包德山西坡;呈弧形绕行于圭亚那高原西、北部边缘;最后向东注入大西洋。其全长2060千米,流域面积为88万平方千米,其中64万平方千米在委内瑞拉境内,其余在哥伦比亚境内。

7、中巴西地盾

⑴、概述

中巴西地盾是南美洲从北向南分布的三个古老地盾区之一,分布于南美洲中部。在这些地盾区分布有古老的陆核和元古代造山带。

陆核主要由结晶的高级变质岩(片麻岩、麻粒岩和紫苏花岗岩以及部分绿岩带等)组成;分布在中巴西地盾的塔帕若斯地区;大约在19~17亿年期间固化。分布于地盾区的元古代造山带包括:中巴西地盾上的托坎廷斯造山带。

该地盾区由TTG质岩石和围绕古老陆核的绿岩带组成。造山带在元古代产生持续的沉降活动,从寒武-奥陶纪起形成为山系并且固化;产有现已变质的磨拉石堆积、火山-浅成作用产物和伟晶岩建造。

陆核和元古代造山带共同组成地盾。在地盾区分布有大量的铁、锰、金、铜、铅、锌等矿产。

另有资料显示,巴西地盾(Brazilian shield)位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以南,拉普拉达平原以东至大西洋岸地带,隔亚马孙盆地与圭亚那地盾相接。巴西贝洛奥里藏特(Belo Horizonte)附近的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5亿年,13.5亿年、5亿年;其东北部与西非相同在20亿年前、6亿年前均有显著的地壳运动。

巴西内部是个隆升高原,叫做巴西地盾。它紧邻大西洋海岸。几乎巴西的全部东南陆地边界从该地盾到大西洋地势骤降;从大西洋远看,好像铜墙铁壁屹立在海岸,形成巴西沿海城市引人注目的背景。这堵铜墙铁壁被称为“大峭壁”(Grand Escarpment)。

⑵、巴西高原

①、概述

巴西高原(葡萄牙语:PlanaltoBrasileiro)是南美洲东部位于巴西境内的广阔高原。其面积为5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高原,仅次于南极的冰雪高原。

巴西高原位于南美大陆东部,介于南纬5°~30°之间;北邻亚马孙平原,西接安第斯山麓,南与拉普拉塔平原相连,东临大西洋。

②、气候

巴西高原由于南跨亚热带,接近地球赤道,因而气候热,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而且量大,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内主要生长着热带稀树草原植物,是南美洲杉的盛产地域。

巴西高原分布最广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其次是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范围最小的是亚热带湿润气候。

另有资料显示,巴西高原地处南纬5°至南纬30°之间,其大部分地处热带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以热带草原自然带为主。

③、地质概况

巴西高原为一古老高原,发育于巴西陆台。陆台,又叫做地台,是大陆地壳的一级构造单元,是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由地槽旋回结束转化而成。其古老的基底岩系由花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和石英岩等组成。在南纬20°以南的巴拉那河流域的高原地表覆盖有大面积的熔岩。

地表起伏比较平缓,地势向北和西北倾斜,大部分具有上升准平原特征,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

巴西高原东部有高高的脊状山岭,在里约热内卢到圣多斯一带,形成了大西洋沿岸大峭壁。大峭壁背负高原,面对大洋,从大西洋中远远望去,就像一座铜墙铁壁屹立在大洋彼岸。

由于该高原各部分地质构造、升隆程度及地层岩性等不同,因而在地形地貌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其东部(圣弗朗西斯科河以东)属大西洋地盾,曾经经受元古代的褶皱运动及新第三纪的断裂上升作用。经过长期的侵蚀和准平原化过程,形成了现今的波状起伏高原。

另有资料显示,巴西高原是一个古老的高原,其基底为巴西陆台,经受元古代的褶皱运动和第三纪的断裂上升运动而形成。巴西高原在形成以后,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在外力作用下不断遭受风化侵蚀,海拔高度不断降低;在逐渐准平原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如今波状起伏、海拔相对不高的巴西高原。

④、矿产资源 2022年10月15日编写于重庆

2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