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导学案
2022-12-01 | 阅:  转:  |  分享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一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1、你曾经.....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1?、认识部分害虫、益虫。

2、?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害虫以及杀死它们的必要性。

3、?正确统计。 重点

难点 重点: 各种动物在自然界生存的权利以及意义

难点: 如何认识害虫在自然界中生存的贡献。 教学准备 杀死动物调查表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 公告导入

???????同学们,在自然界有成千上万的各种动物,我们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大自然赋予它们生命并给予了它们生存的权利,在自然界中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由于我们人类是有思想智慧的特殊高智能动物,所以很久以来,人类并不遵循自然法则,想当然认为人类有杀死其他动物的特殊权利,并认为把动物分为害虫和益虫。今天我们作为人类已经意识到这将对大自然是一种严重破坏,并且在某些方面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现在我们站在其他动物的立场换位思考一下,成立自然法庭,充分申诉动物的生存权利。通过我们的学习、讨论、辩论,了解我们身边的小动物的整存状况和权利,达到我们同学们今后更加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目的。

二、引导同学们认知我们身边常见的小动物,以及我们定义过的所谓的害虫。

三、同学们讨论到底该不该杀死那些害虫。

































































































当堂训练





搜集事实与证据的方法: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验,观察。







板书设计 1、你曾经......?

你曾经杀死过哪些动物?你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益虫?? ? 害虫

“四害”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一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2、假如我们是……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

2、 知道收集事实和证据的途径。

3、 认知每一种动物都有益和害。 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法庭的组成部分

难点:正确认识动物的益和害。 教学准备 蝴蝶的演化过程视频资源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 谈话导入:

??????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填写了杀死动物的调查表,同时知道了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动物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标准把它们定性为害虫和益虫的。这节课我们着重通过学习我们常见的小动物毛毛虫是如何演化为蝴蝶的循环过程来讨论它的功与过。经过学习应认识到各种动物都没有绝对的害与益。它们在大自然中都有自己生存的意义,为了它们的生存权和保护自然平衡,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换位思考,在杀死动物调查表中充当一种动物,为其收集事实和证据,寻找生存的意义和在大自然中的作用,以证明任何理由都不能作为人类无辜杀死我们的理由借口,下一节课自然法庭听证会将听取各类动物的申诉。

??? 二、如何收集事实和证据。

??? 三、重点讨论各种动物在大自然食物链中的作用。

??? 四、学习和讨论蝴蝶的演化过程。









































































































当堂训练

蝴蝶有一对明亮放光的复眼,是由15000多只小眼睛组成的,它们呈六角形的楔状。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等阶段

板书设计

假如我们是……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一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3、听证会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1、通过同学们在大自然法庭听证会的申诉,使同学们对生命有一个新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自然环境中的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的情感和态度。

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各学习小组代表一种动物申诉

难点:搜集这些小动物有益方面 教学准备 引导视频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课前让学生先欣赏模拟课堂“自然法庭听证会”录像,指导本课的辩论会



1、同学们,自然法庭听证会现在开始,各小组把你们充当角色的申诉准备好,由班长充当法官。



2、各小组申诉。



3、教师总结。































































































当堂训练



1、我国有许多珍稀的蝴蝶品种,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2、裳凤蝶和金裳凤蝶,在香港受到法律的保护,雌蝶展翅时有15厘米宽。。

3、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来的,毛毛虫在食物链中起着重要作用,毛毛虫的大量消失同样会导致鸟类数量的减少,甚至灭绝

4、蝴蝶也是传播花粉的昆虫,许多植物开花结果都需要蝴蝶来帮忙。

5、蝴蝶以它美丽的姿态美化了大自然,研究蝴蝶对保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提高艺术欣赏水平等都是有重要的意义。

6、蝴蝶的生存权利应该受到保护的理由:1、蝴蝶非常美丽,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奇。2、蝴蝶能传播花粉,促使植物开花结果。3、蝴蝶在食物链中起着重要作用,幼虫是鸟类的食物。



板书设计

自然法庭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二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1、我们在呼吸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1、 清楚认识人需要时刻不停地呼吸,知道人呼吸进的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认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 运动与呼吸变化的关系。

3、 知道森林、植物是我们天然的氧气制造机。 重点

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人的呼吸作用,认识空气(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难点:认识人体和各种动物与植物之间呼吸循环的关系,意识到世界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 教学准备 所需试验器材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体验活动“我能坚持多久”

同学们,呼吸是表明我们生命存在的重要标志,没有呼吸我们的生命就会终止,下面我们就亲身体验一下:如果我们屏住呼吸,看大约能坚持多久,但在体验前,同学们一定注意,就屏住呼吸时不要过分坚持长时间,以免对身体有害,发生意外情形,通过体验认识呼吸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性。

二、活动“运动与呼吸”

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大家知道,当我们静止时,呼吸是平稳的,当我们开始运动或是剧烈运动时,我们的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运动前测量平静时的呼吸次数(次/分)。

2、运动后的呼吸次数测量(次/分)。

三、活动“呼入和呼出”

体验运动后,人体额呼吸会加快,这是因为当我们运动时,人体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气来用于体内循环排出废气二氧化碳,这是人们生命体征额需要,我们应该初步认识以下两点:

1、我们吸入的是氧气。

2、我们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四、阅读“氧气会用完吗”

知道了人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通过阅读让我们初步认识植物的呼吸同人类和动物呼吸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世界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





板书设计



1、我们在呼吸



氧气 二氧化碳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二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2、有趣的呼吸器官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1、 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简单结构。

2、 了解肺的呼吸过程,初步了解肺活量的含义。

3、 观察肺模型并解释肺的工作过程,利用简单的肺活量测量工具,测量肺活量,并记录数据并分析数量。 重点

难点 重 点:结合肺模型,简单解释肺的工作过程。

难 点:肺在人体生命循环过程中的重要和位置 教学准备 人体肺模型 人体呼吸器官视频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 体验活动:“我们用什么呼吸”

????引导学生通过做深呼吸器官的位置。

二、观察:“人体呼吸器官”

?? 指导学生看模型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以及这些器官在身体的部位,引导他们再次做深呼吸来体验这些器官额工作情况。

三、模型与解释? (播放“我们在呼吸”视频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人的呼吸器官是怎样工作的)

?? 同学们,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是借助模型来了解肺的工作过程,大家自己动手,根据书中的提示制作肺模型,看哪个小组做的对、做的好,在制作中大家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小剪刀弄伤同

学和自己。

四、制作简单肺活量测量仪并测量记录肺活量。

? 制作要求:计量单位各小组要有统一标准,要使用同样型号的上下粗细均匀的透明瓶子。

?五、数据分析

?? 同学们,在大家测量肺活量时要注意记录数据,每个同学使用肺活量测量仪时要注意卫生,要有自己的吹嘴,数据统计出来后,大家分析划分出高中低三个数据群,找出他们数据数的特点。

六、结束。



















































































当堂训练

1、人的呼吸系统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组成。

2、呼吸时,我们吸进了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设计 2、有趣的呼吸器官

鼻 气管 肺

肺活量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二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3、还我清新空气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1、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不良影响,知道空气污染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2、利用对比实验验证“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及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污染的程度不一样”,从而得出“我们在生活中应采用低污染的燃料”。

3、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树立互相协作,愿意探究的精神。 重点

难点 重点:使学生意识到空气质量直接影响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群体的生存,了解大气污染的部分原因,激发他们为保护环境而奔走呼吁的社会责任感。

难点:收集证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

2、学具准备:酒精灯,煤油灯,蜡烛、石棉网,试管夹,打火机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摄影吗?

2、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照片,一起看看吧!(课件播放)

3、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交流)

4、对!这里的环境的确很美,空气也很清新,清新的空气不仅使我们感到舒适,更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二)引发思考

1、现在我们再看一些图片。(课件播放)

2、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4、哦!燃烧的烟尘!燃烧时是不是排放出烟尘呢?

5、我们经常看见烧垃圾时就有这样的塑料泡沫,(出示塑料泡沫)想不想试试?

(三)实验验证

1、现在我们就来点燃它,仔细观察,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发现多!

2、谁先说说?

3、你又想到了什么?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4、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酒精灯、蜡烛、煤油灯、石棉网和试管夹,请你们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想。(学生分小组讨论制订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5、谁先说说你们准备怎么做?(学生交流)

6、你们对他们的研究方案有什么疑惑或补充的吗?

7、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8、考虑的真周到,科学研究就应该这样!做实验之前,老师还要提醒大家,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实验,其实里面有许多奥秘等待大家去发现,去解决,希望你们能及时观察,记录实验中的新发现。在实验中,老师也给大家几点建议(课件)请一个同学帮老师读一遍。开始实验吧!(学生实验,教师参与)

9、看来大家的收获都不小啊!谁先说说?还有什么发现?

10、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危机生命。请看老师为大家带来的一个小资料。(播放)

1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学生交流)

12、燃烧时还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气体增多还会形成酸雨,请看(播放)

13、我们生活离不开燃烧,怎样才能减少污染呢?(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用课件展示污染空气后的严重性,引起学生注意,讨论并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燃烧不能避免我们应该怎么做”同时也是对上面实验验证的观点的一个运用。]

14、老师觉得你们都棒极了,请你们也给自己打打分吧!

(四)拓展延伸

1、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学生交流)

2、小结:人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可以呼吸14—20次,每次吸入的空气直接经过7个人体器官,最后这些气体要在大约7.5亿个肺泡中进行交换,假如我们身边的空气中漂浮着烟尘、细菌、病毒和其他对人体不利的物质,我们的健康就会受到不良影响,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身边的空气吧

































当堂训练

1、在阳光的照射下,植物的绿叶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2、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人体所需要的氧气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3、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4、鳃是鱼的呼吸器官,蝗虫是通过气孔呼吸的,青蛙通过肺和皮肤呼吸、肺鱼还能通过膘呼吸。

5、树叶能吸收一部分空气污染物。

6、要想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我们就要多植树种草,平时我们要做到:⑴扫地时先洒水。⑵不要吸烟。⑶不随地吐痰和乱丢赃物。⑷经常开窗通风换气。⑸坚持锻炼增强免疫力。⑹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用手帕捂住鼻子,保护呼吸器官。 板书设计

3、还我清新空气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三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课 题 1、种子发芽了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1、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设计实验。

2、观察、研究、记录水、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观察、记录种子在播种后的成长、变化。

4、认知塑料薄膜的使用和温度的关系。 重点

难点 重点:要让同学们认识实验在学习科学中作用,认真、细致、观察、记录、交流的科学态度是实验的基本条件。

难点:落实科学实验的每一步骤 教学准备 “认识种子”“种子发芽”视频资源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同学们,我们在《植物在成长》这一单元中主要是认识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密切关系,认识植物就应从植物的成长过程开始,我们现以种子的认识开始。

1、?(播放“认识种子”的视频资源) 植物的种子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展示种子区分种子与瘦果和硕果的不同,防止把瘦果和硕果误认为种子。什么是硕果:硕果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是禾本科特有的类型,许多硕果被人们当作粮食使用,如水稻、小麦、大麦等,什么是瘦果?指小形干燥、果皮坚硬不开裂,内有一粒种子,由一心皮形成的果实。

2、?(在此之前先播放“种子发芽”视频资源指导学生实验方法) 种植种子,首先准备好花盆、种子,按教材要求分两组实验,一种是在条件好的情况下实验(包括阳光、温度、肥料、土壤、水等),一种是在缺失某种条件下的实验。

对种子的要求是:生长发育期短、根茎、叶、花、果实明显的植物,通过学习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植物的一生”的概念。

3、? 总结交流,植物成长的必备条件,课内作业见板书设计。

4、? 家庭作业:在家种植一或二种植物,把它的成长发育这一连续过程通过观察研究



名词解释:



果实=种子+果皮=花萼 种子=胚芽+胚轴=子叶(胚乳)+种皮



种子:花生米、西瓜子、蚕豆、绿豆、杏仁、桃核、芝麻、葵花籽



果实:苹果、葡萄、西瓜、豆角、葵花、玉米粒



种子都有种皮。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植物生长需要空气、水分、温度、土壤、阳光及营养物质。



2、种子发芽要经过种子膨胀、种子破裂、长出根、再长出芽几个阶段。

板书设计 ?种子发芽时的必备条件?:?1、充足的阳光2、适宜的温度3、足够的空气???4、适量的水分适当的养料??? 6、好的土壤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三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2、茁壮成长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运用实事求是的精神:观察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器官的作用,探究根茎的作用,理解空气、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观察、探究、记录并描述植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一株植物的组成部分并能找出与它相同植物的同类。

难点:如何分别一朵花的雌花、雄花 教学准备 教学视频资源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同学们:观察、记录、分析是探究科学必须具备的,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发现你所提出问题的答案,结合本单元,如果你每天认真观察了你所种植植物的状况就会发现,植物每天都有一定的变化,如果你认真记录了它的一生的成长过程,那么你会有很多发现,当你种植的植物最终开花结果,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你在其中精心呵护,你会为你的劳动成果感到自豪,而你所学的知识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

1、一棵黄瓜植株的组成部分??? (播放“一株植物的各部分介绍”视频资源)(播放植物茎的传输作用实验录像)

根、茎、叶、花、果实

很多植物都是有这几部分组成,当种子长成植物,种子就消化了,植物的成长靠的是根茎叶吸收养料,但主要是根,最后开花结果。

2、 观察? (播放“植物的花”视频资源)

观察植物的花

我们观察一朵桃花的组成部分,发现它是有花柄、花托、花萼、雌蕊、雄蕊、花冠六部分组成,那么花是不是一样呢?大家讨论一下,如果有可能组成部分多观察,几种做一下比较。

3、花蕊的认识

花蕊分雌蕊和雄蕊,不是每朵花都有雌蕊和雄蕊,一朵花中如果雌雄都具备称为两性花,缺少一项者称为单性花。

























































当堂训练



1、一株完整的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一朵完整的花有:花冠、花托、花柄、花萼、雄蕊、雌蕊等六部分。

3、植物的茎能运输水分和养料。

4、植物的一生要经过:种子、种子发芽、长出真叶、长出茎叶、开花、结果几个过程。猪笼草为热带食虫植物的代表物种,全世界有70种左右。

5、像黄瓜那样寿命不超过一年的植物叫一年生植物。



板书设计 2、茁壮成长

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哪些?

花柄、花托、花萼、雌蕊、雄蕊、花冠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四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1、认识太阳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1、了解太阳的基本知识,认识太阳与地球以及在地球生存的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联系。

2、科学地认识太阳带给我光明和温暖时应注意还会给我们带来某些伤害。

3、通过实验,让同学们了解如何摄取太阳能的最大热量。

4、太阳的能量很大,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到达地球,但足以使地球上一切生物得到生命活动的能量,如何利用太阳能的最大能量是我们探究的主要问题。

认识太阳是我们人类利用太阳能量的前提,科学地利用太阳能是我们人类未来的发展更加辉煌,我们知道,就是目前来讲,人类社会面临着能量知缺,地球资源枯竭的时代,地球能源的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地球环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太阳能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无限量的天然能源,科学地认识太阳、利用太阳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又一光明前途。

1、 认识太阳(见板书)

2、?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播放PPT让学生感知太阳的奥秘)

???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这是我们大家都感受到的,同时,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我们可以座椅实验,你将一株植物放在不见阳光的地方可能不久它就会死。为了证实这个观点,你可以一试太阳的光和热也是我们人类离不开的,如果没有了光世界将一片黑暗,如果没有了热量,世界将是一片寒冷,任何生物将不可能生存,所以说,如果没有了太阳,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生命。

3、 太阳有多大?(播放PPT课件让学生了解太阳的概况)

??? 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平方米,直径139万千米,表面温度5770开,中心温度1500万开,二十二万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

?











































































第二课时

1、?同学们分组作小实验:

????各组准备塑料袋两种:一种黑、一种白,温度计两个。

??? 在两个塑料袋中装满同量的水,放在同条件的太阳光下,记录同样时间两个塑料袋中水的温度。

??? 各小组将记录数据汇总、交流、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2、?调查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利用太阳能为人类生活服务的各种设施,结合我们学习的课文查找资料,扩展寻找太阳能为人类利用的范围,把已使用的方面记录下来。

??? 在这小节中,主要是通过同学们亲身实验搜集、观察、测量的事实和调查的证据,了解人们对太阳能的应用,引导同学们体验观察、测量,调查在科学在探究活动总的作用。

??? 在这里,我们重点让同学们了解科学利用太阳能不仅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问题,而在环境保护,人类生命质量问题起着重大的历史性的作用。?































当堂训练

1、太阳是一个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球体,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太阳表面火舌翻滚温度达到约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到2000万摄氏度。

2、太阳的体积很大,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1.5亿千米。



板书设计





太阳是一个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球体,他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提供一切生命活动的能源。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四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2、太阳,我们的朋友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学生进行观测活动,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体验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的能力和意识;练习常用的基本方法。 重点

难点 通过利用太阳高度测量仪测量从而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影子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太阳高度测量仪、“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影子的关系”视频资源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头脑风暴活动

《太阳,我们的朋友》可以“头脑风暴:怎么辨认方向”为引导活动。太阳给我们指引方向,使我们在迷失了方向的时候能很快找到东南西北。已我国居民为例,早上,太阳的位置大约在东方;中午,太阳的位置大约在南方;傍晚,太阳的位置大约在西边。

学生进行讨论:“我们是怎样利用太阳来辨认方向的”。学生的这次讨论可以是小组形式的,也可以班级集体讨论。

随着学生讨论的逐渐深入,有的学生会提出“太阳只会告诉我们方向吗?”带着这个问题转入下面的探究活动。

(2)测量太阳高度的活动

①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之间的夹角。

②学生活动:利用仪器测量太阳高度。

A.学习使用测量仪的方法。

首先,把太阳高度测量仪放在地面上,调节水平螺丝,使仪器成水平状。然后,转动观察架,使太阳光穿过通光孔与投影屏上的圆完全重合。最后,我们看到的观察架上的箭头所指刻度,便是太阳高度。

B.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负责观察、监督、检验、记录。

C.记录和测量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把观测内容及时记录在表格里。

D.分析记录数据。学生分析自己的记录数据,把发现的规律记录下来。

③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要加强巡视,及时帮助学生。

(3)测量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活动。

①学生提出问题“影子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短?”。

②学生活动:利用刻度尺测量太阳高度和影子长短。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和测量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把观测内容及时记录在表格里;学生分析数据,找出规律。

(4)测量并记录气温的活动。

①学生讨论:“怎么样能精确地说出当时地气温”。

②学生活动。利用仪器测量当时的太阳高度、影子长短、气温变化。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和测量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影子长短、气温变化,把观测内容及时记录在表格里;分析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

③交流与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各小组分析观察记录并进行整理,与其他小组交流。小组共同参与,成员之间协商进行。



1、在我们平常生活里,我们所见到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暖房、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电池、日光浴、晒衣服都要用到太阳。

2、太阳高度是指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之间的夹角,中午太阳高度大,物体的影子短,气温就高。早上和傍晚太阳高度小,物体的影子长,气温就低。

3、测气温时,我们要把温度计放在通风和不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这样测量的结果才准确。

4、日晷是我国古代人们根据影子移动规律制作的测定时刻的仪器,由一个晷面和一根晷针组成。

板书设计

太阳高度及其测量



太阳高度与影长、气温的关系:早上和下午太阳高度偏低、中午较高、正午最高;太阳高度越大,影长越小、正午为零、早上和下午太阳高度小,影长越大;太阳高度越大气温越高、太阳高度越小气温越低。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五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1、机械是什么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1)能认识身边的机械,用文字记录身边机械的运动方式和功能。

(2)能了解机械的发展史,利用身边的机械解决实际的问题,体验机械给人类带来的方便。

(3)能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重点

难点 了解机械,寻找身边机械,记录其功能,感受机械为人类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视频课件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活动引入。不借助任何东西,能徒手完成一些活动吗?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入手,在活动中体会徒手工作的不便。文中例举了撕成一个圆片、打开新的盛有巧克力的紧桶盖、将重物移到五层楼高、抱起自己的老师、提起自己、一天内到达300千米以外的地方六个活动。接着教材安排了讨论:如果借助工具,怎样才能做这些事情呢?文中例举了利用电梯将重物移到五层楼高,用剪刀剪出很圆的纸片两个例子。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各种机械给人类带来的方便。

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及教学条件的实际,组织头脑风暴活动,选择文中给予的事例进行。如用手撕成一个圆纸片与用剪刀剪出一个圆纸片的对比,用力抱起自己的老师与用跷跷板或滑轮等提起自己的老师的对比等。教学时注意在利用工具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种思维方法,要敢于肯定学生的多向思维,如既可以用起钉锤撬开巧克力桶盖,也可以用螺丝刀撬开,还可以利用其他工具等。另外,教师可组织一些其他活动,只要使学生体会到机械能给人带来方便即可。

(2)交流。在日常的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有很多,小到小刀、尺子、笤帚、一枚缝衣针,大到飞机、汽车、航空母舰等,只要是为了省力或方便而使用的工具或装置都叫机械。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知道机械是什么,机械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身边的工具或装置进行交流,也可以利用课文第一环节中涉及到的工具交流,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口头交流,只要方便生活的机械都可列举。

(3)活动体验与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身边的机械,寻找教室内外的机械及功能,并用文字记录其运动方式和功能。

教学时,教师可在教学前有意装饰教室,课上进行寻找。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有些什么,这些物体有什么作用?”课上再进行汇报。教学时提醒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因为本记录表是培养学生进行简单记录的第一张,教师不可忽视。还需注意的是,由于四年级学生对运动方式的理解不很透彻,因此语言描述可能不太准确。“转动”、“摆动”“上下移动”等运动方式可以随学生的理解而使用,教师不可硬性规定使用某些词语。另外,如果教室的机械较少,可以安排在其它的专用教室、多功能教室或体育器材室等处进行。































当堂训练

1、工作中为了省力或方便而使用的一些工具或装置叫做机械。机械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有了它,就如同延长了我们的肢体,加大了我们的力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

板书设计 机械是什么



方便 或 省力的工具或装置



作用:延长我们的肢体、加大我们的力量、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工作环境



简单机械可以分为四类:杠杆、滑轮、斜面、轮轴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五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2、制造平衡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利用杠杆尺、钩码等简单器材进行平衡条件的研究,观察的同时做好实验记录。

(2)探究怎样让杠杆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衡。 重点

难点 利用杠杆尺、钩码等简单器材进行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条件的研究。 教学准备  视频课件? 试验器材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游戏活动引入。游戏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活动。文中的两个游戏活动,意在激发兴趣,渗透平衡需要一定的条件。

游戏一:“你能坚持多久?”旨在了解自身的平衡。

游戏二:“尺子能不掉下去吗?”要求学生将尺子平放在手指上,保持平衡(手指充当了支点);在此基础上,在尺子的一端放上一块橡皮或硬币,还能保持平衡吗?若想保持平衡,必要移动尺子的位置,使手指距重物一端的距离小于支点与尺子另一端的距离,这个游戏为杠杆尺平衡条件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教学时,要求人人参与,初步体验平衡需要条件。游戏一宜采用分组进行,轮换交替。游戏二,可个人进行。

(2)利用杠杆尺和钩码进行平衡条件的实验。“怎样才能平衡”、“谁能行”两个实验,是在游戏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杠杆尺和钩码等简单的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以进行能力的训练。“怎样才能平衡”是等臂平衡条件的研究,并出示了探究小组实验数据的记录单,起到示范的作用(左边第一格处挂2个钩码,右边第一格处挂几个?左边第二格处挂3个,右边的三个钩码挂哪里呢?)。“谁能行”属于不等臂杠杆平衡规律的研究。

本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它第一次训练学生规范地利用钩码、杠杆尺等简单实验器材做简单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因此,教师要加以引导,以便为后面的滑轮、杠杆的研究打下基础。教学时注意,文中的示例只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完全可以另选其它例子进行,放开学生的手脚,在实验研究中观察、记录,找出平衡的规律。特别是“谁能行”,是一组思维发散训练,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很多(左边第3格处挂2个钩码,那么右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1)第1格处挂6个;(2)第2格处挂3个;(3)第3格处挂2个;(4)第6格处挂1个;(5)右1格处挂2个右2格处挂2个;(6)右1格处挂1个右5格处挂1个;(7)右2格处挂1个右4格处挂1个等),教师应启发引导,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做好观察实验的同时记下数据,以便找出规律。

(3)交流生活中平衡的例子,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文中例举的平衡例子有生活中常见的挑担、体育运动项目的平衡木、小朋友喜欢的跷跷板、还有动物界的平衡。教学时,引导学生自由交流的范围要宽广,内容要丰富,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

































当堂训练



1、在杠杆尺平衡实验中,我发现左边的格数×钩码数=右边的格数×钩码 板书设计 制造平衡

杠杆分为:等臂杠杆和不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五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3、我能撬起地球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1)利用杠杆尺、钩码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实验,研究使用杠杆的原理,做好实验记录。

(2)利用杠杆尺的平衡,研究杠杆是否一定省力。

(3)培养学生重证据,愿意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重点

难点  利用杠杆尺、钩码等简单器材进行杠杆使用原理的研究,体验机械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视频课件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猜想与思考活动引入。“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是阿基米德关于杠杆原理研究后的“大话”,它能引起学生的多种猜想。想办法搬运石头和一个人提起两头牛的问题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了解杠杆的作用在古代就已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在此基础上认识杠杆这个简单机械及三点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大胆猜想与思考:“用上杠杆会怎样呢?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机械是什么”一课中“抱起老师”、“提起自己”、“撬开巧克力桶”等活动随机安排,也可以将本环节与第二部分的“能把书抬起来吗?”活动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大胆猜想,充分思考,想出更多的办法。 (2)活动体验,感知杠杆的作用。“能把书抬起来吗?”这个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杠杆的作用。它是对上一环节的延伸巩固,也是下一环节的铺垫。自由移动支点后,则会出现杠杆的支点在重点与力点的正中间,此时不省力也不费力;如支点至重点的距离大于支点至力点的距离,此时会出现费力状况。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每个学生试一试,亲自体验。至于实验的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其他的替代。但一定要注意,支点的移动随学生自行实验而进行,教师可以提示“移动支点”,却不可告诉将支点移到某个位置。这个实验,还要求学生记住自己的各种感受,实验后谈出对杠杆是否省力的看法。

(3)实验验证,用实验数据说明杠杆的作用。“杠杆省力吗?”这一活动,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看法,在第二部分体验感知杠杆是否省力的基础上,利用杠杆、钩码这些实验仪器,准确记录杠杆省力与否的实验数据,分析找到杠杆省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费力三种规律。表中的记录再次为学生提供了例证。

(4)阅读“阿基米德的大话”。在杠杆原理研究的基础上,理解科学家名言的道理,既可加深对杠杆作用的了解,同时对本文引入名言的猜想做了验证。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阿基米德大话的故事补充完整,把“一只手推动三桅货船”的故事穿插在其中,也可以让学生来讲述完成。

(5)观察思考,拓展交流。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知识与生活的横向联系与迁移。文中例举了钳子和起钉锤撬钉子两个省力杠杆;钓鱼竿钓鱼、裁缝剪刀两个费力杠杆和剪刀这个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查找身体中的杠杆、搜集机器人工作的原理是一项拓展活动,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机械,人体工作、机器工作中都大量运用杠杆的原理。































当堂训练

1、用一根棍子撬起或拉起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杠杆是发明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种简单机械。阿基米德提出了杠杆原理。他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说明任何事物只要借用科学的力量都可以使它变得轻而易举,极大地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2、当杠杆的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的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的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板书设计 省力杠杆的条件: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动力臂)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阻力臂);反之,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就费力,属于费力杠杆。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五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4、我的滑轮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通过探究,让学生能够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试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做好分析试验纪录。

指导学生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是否省力。1、谈话: (播放升旗片断)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全校师生就会站立在操场上,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在旗手的操作下,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 看着红旗迎风飘扬,我们的心情怎么样?(格外激动)咱们班有谁做过升旗手?你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的,还是向上用力的? 为什么向下用力,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大家想不想也体验一下,升红旗的乐趣呢。 (想) 那好,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2、讲述游戏方法 (每个小组都有1根50~60厘米长的细线、回形针和废旧的线轴各一个、钩码一个、铁架台和剪刀。) 看哪个小组同学能用一根线、一个回形针或线轴,将桌上的钩码提升到与铁架台一样高,然后再稳稳地放回原处?请注意游戏规则: ① 不能用手直接去拿、放钩码。 ② 小组内可以合作。 ③ 可以加工回形针,可以把线剪成两段。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方法多。将方法画在“小科学家记录本” 上。 (活动时,请同学们注意安全,记住自己操作的方法,以便交流和验证活动时再次利用。) 3、分组游戏。 4、组织汇报 你设计出了哪些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5、 讨论:这种提升重物的方法,我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吗?请举例。 小结:刚才我们使用的回形针、线轴,其实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我们管这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我的滑轮”。 揭示课题:我的滑轮 (板书) 二、新授: (一)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运用得非常方泛。 1、出示滑轮。 师说:“这个是我们实验室里做试验用的滑轮,大家观察一下,这个滑轮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边缘有槽,圆形) “实际上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缘有槽的轮子”(出示幻灯片) 2、讲述:滑轮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一种是把滑轮固定在一处不动,这样使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还有一种像这样能随重物一起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出示动画) 3、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为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做好准备) (二)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性质。 1、 谈话:结合刚才的游戏及生活中滑轮的例子,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用滑轮提升重物呢? 学生回答(方便、省力) 2、“那你认为这两种用法在使用中都方便呢?” 学生会说:定滑轮使用方便,因为,重物提升的方向与我们用力的方向相反。动滑轮使用不方便,重物提升的方向与用力的方向一致。 板书:??定滑轮? ???方便 ? ?? ???动滑轮? ???不方便 3、“既然动滑轮使用不方便,人们为什么又离不开它呢? ⑴讲述:要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得通过实验来验证。 请各个小组打开试验盒,看看里面都有什么?(测力计、钩码、滑轮、实验表)提问:测力计应该怎样用? ⑵小组讨论:大家想一想,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怎样做实验可以验证定滑轮、动滑轮在使用时是否省力呢? 小组讨论。(学生不会的,参考书上63页,教师巡视指导。) [这个环节很重要,要求学生说出实验方法和实验要求。 ①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两端任意挂一些钩码,直致平衡。定滑轮两边所挂的法码一致,也就是两边的力一样,所以不能省力。 ②要看定、动滑轮是否省力,要先测测不用滑轮时钩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多少。请大家做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⑶分组实验 师说:请各个小组利用本组实验盒里提供的材料,选择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填写实验纪录表。 大家准备好了吗?开始 4、组织汇报实验结果。





























当堂训练

1、绕了一根绳子的边缘有槽的轮子叫滑轮。滑轮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两种,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滑轮组。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

2、理发剪刀、镊子、筷子、钓竿是费力杠杆,是为了省距离、工作方便。起钉锤、钳子是省力杠杆。

板书设计 定滑轮? ?? ? 方便? ???不省力 动滑轮? ?? ? 不方便? ? 省力

滑轮组? ?? ? 方便? ?? ?省力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六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1、火与生活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1)正确认识火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2)了解火就是一种燃烧现象,燃烧是有条件、可以中断的。

(3)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持可持续性 重点

难点 了解火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了解火也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 教学准备 有关火的视频资源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活动引入。本单元的起始安排了“由火想到什么”的联想热身活动,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谈论火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文中安排了“火”字形的网状图,力求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图中的内容揭示了火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及灾难。

教学中有关火的话题很多,因此可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其搜集有关的内容,述说所见所闻,利用所找的事例、图片等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直接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活动。教学中注意,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可能是单一方面的,教师应及时引导,从正反两方面讲述,这样便于下一环节的正常进行。

(2)交流:怎样看待火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学中,这个环节应与第一部分内容自然衔接,也许在学生的谈论讲述中,已经阐明了自己对燃烧现象的看法,为此,教师应注意两部分合理整合。

(3)讨论与总结。待学生交流了火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后,围绕 “中断燃烧怎么办?”进行讨论,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用什么方法控制燃烧。这个环节的安排为后两篇课文的研究提出了探究性的问题。















































































当堂训练

1、火就是一种燃烧现象,燃烧是有条件的。在蜡烛燃烧时间与垫棋子数量关系实验中,只有棋子多少这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所有条件都是相同的,这样我们才能判断蜡烛燃烧时间与垫棋子的多少是否有关,这是一种对比实验

板书设计 1、火与生活



火 ———— 燃烧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六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2、蜡烛会熄灭吗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1)初步学习并设计简单的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学会记录。

(2)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认识空气的气体形态及成分,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尊重证据,善于反思的科学态度。 重点

难点 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材69页材料与工具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开门见山,引入话题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先来给大家变个戏法,想请两个小助手来帮忙,谁愿意?(邀请两位同学与老师配合)

  师:大家看,这是两支高低一样的蜡烛,请他们俩同时点燃。两支大小一样的杯子,假如我用杯子把它盖住,大家猜结果会怎样?

  生:蜡烛肯定会熄灭。

  师:噢,怎么回事?(蜡烛一支没灭)其实这不是戏法,老师刚才做的是一个对比实验。请这位小助手告诉你秘密吧。

  生:看,这个杯子没底儿。

  师:为什么杯子没底,蜡烛就不会灭呢?

  生:我想,杯子没有底,空气就会进去。

  师:可见,蜡烛燃烧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空气。

  师:同学们来对比一下刚才实验中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 :蜡烛的高低、粗细、火焰大小一样。

  生2 :杯子的高低、粗细、大小也一样。

  生3 :老师是同时把杯子盖在蜡烛上。

  ……

  师: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一个杯子有底儿,一个杯子没底儿。

  师:看来,有许多个相同点,只有一个不同条件,这就是对比实验的要求。

  (设计意图: 教师以变戏法的形式开头,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有没有底儿的对比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燃烧与空气可能有关,顺利引入了新课。)

  二、猜想——实验,探究新知

  (一)判断蜡烛燃烧与垫棋子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看,如果现在在这个杯子(上组实验中有底的玻璃杯)下面再垫一枚棋子,你猜结果会怎样?

  生1 :过一会儿就灭了。

  生2 :蜡烛不会熄灭,一直到蜡烛燃尽了。

  师:蜡烛会不会熄灭,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杯口下面垫得棋子的多少到底有什么关系,同学们想不想用实验来证明吗?

  师:好,赶快小组讨论一下怎么做。

  师:哪一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1 :我们组想用三个杯子,下面分别垫一枚、二枚、三枚棋子,比一比哪支蜡烛先灭。

  师:对蜡烛有什么要求吗?

  生1 :蜡烛要一样高,一样粗细。

  生2 :我补充,蜡眼儿也要调整成一样大。

  师:对杯子有什么要求吗?

  生3 :杯子的大小、高低、粗细都要一模一样。

  生4 :还要记住杯子都要有底儿。

  师:其他的组还有什么办法?

  生5 :我们组设计用三个杯子,一个不垫棋子,一个垫一枚,一个垫两枚,看哪支蜡烛先灭。

  师:杯子、蜡烛还有其他条件是不是都要一模一样?

  生5:是。

  师:下面就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实验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还要注意杯子轻拿轻放,注意安全,小心烫伤。(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教师注意:①实验过程中蜡烛点燃几次后,要用剪刀把蜡眼剪得一样大。②蜡烛要始终保持一样高,需用尺子不时量一量。③每次实验后提醒学生将杯口提起晃动,放出杯口的二氧化碳,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师:看到大家在实验中认真钻研的劲头,老师觉得你们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好,现在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吧。

  生1 :我们组实验的结果是,垫一枚棋子蜡烛燃烧3.96秒,垫二枚棋子蜡烛燃烧5.79秒,垫三枚燃烧6.18秒。我们发现杯子下面棋子垫得越多,蜡烛燃烧时间越长。

  生2:我们测得的结果是,不垫棋子蜡烛燃烧了1.71秒,垫一枚棋子蜡烛燃烧了2.16秒,垫二枚棋子燃烧了2.83秒。我们想,杯子下面棋子垫得越多,缝隙就越大,蜡烛燃烧时间就长。

  生3 :我觉得杯子下面棋子垫得越多,缝隙就大,流入的空气就多,蜡烛燃烧时间就长。

  师:同学们不仅有了发现,还说明了原因,真棒。那么,从刚才大家的实验结果来看,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空气有关吗?

  生:与空气的确有关系。

  师:那么,刚才的实验同样是只有哪个不同条件?

  生:棋子的多少。

  师:只有棋子的多少这一个条件不相同,其余条件都相同,这也是一个对比实验。现在大家学会设计对比实验了吗?

  (设计意图: 学生在教师已经演示了一个对比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经过见证杯口下面垫棋子多少不一样的确导致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不同,从初步感知蜡烛燃烧可能与空气有关,到明白蜡烛燃烧 的确 与空气有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判断蜡烛燃烧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出示课件)

  师:既然大家已经学会设计对比实验了,那么蜡烛燃烧时间长短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能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吗?

  师:请根据自己的猜想,用实验来验证。(学生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案,进行实验,用柱形图、实验记录表等形式做好记录。)

  师:实验成功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记录贴在黑板上,进行汇报。

  生1:我们猜想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蜡烛高低有关,用一支5厘米的蜡烛,一支8厘米的蜡烛,看哪个蜡烛燃烧时间长。结果,蜡烛高的先灭。

  生2:我们组猜想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杯子大小有关,用一个大杯子和一个小杯子同时盖住蜡烛,结果大杯子里的蜡烛燃烧了9.43秒,小杯子里的蜡烛燃烧了5.35秒。我们想大杯子的空气多,所以蜡烛燃烧时间长。

  生3:我们也猜想与杯子大小有关,先用一个杯子盖住蜡烛,只燃烧了8.38秒,然后把蜡烛放子杯子里点燃,上面再倒扣一个杯子,结果燃烧了9.94秒。我觉得两个杯子的空气比一个杯子里的多,蜡烛燃烧时间长。

  生4:我们组猜想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火焰大小有关,把蜡烛火焰用剪刀剪成一个长的,一个短的,同时盖上杯子,结果火焰大的蜡烛先灭。我认为火焰大的蜡烛燃烧需要的空气多,而杯子上面的空气不够用,它就先灭了。

  师:从大家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蜡烛燃烧需要空气吗?

生:需要。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小资料,请同学们了解一下。(将课本72页的阅读制作成课件播放。)

  师:从这个小资料中,我们知道其实是空气中的什么能够支持燃烧?

  生:氧气能支持燃烧。

  (设计意图: 本环节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从猜想、设计方案,到实验一同进行,然后再进行汇报,知识点上使学生知道了燃烧需要空气,更进了一步。)

  三、拓展思维,合作小结

  师:燃烧需要氧气,除此外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留做课后思考,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

  师:现在,同学们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吧。

  生:……

师:同学们这节课不经意间做了很多伟大的事情,大胆的猜想,严密的计划与组织,认真的实验,还有仔细的观察、用心的记录等等,这些都是科学家从事的事情,我们都做到了,同学们真棒,请为我们加油吧!

  (设计意图: 结尾不但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评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到科学并不神密,愿意亲近科学。)





































当堂训练

1、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干燥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的21﹪、氮气占78﹪、其它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约占1﹪。

2、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溶于水。

3、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在加压降温情况下能形成雪状固体叫干冰,干冰可以冷藏食品,进行人工降雨,还可以用来在舞台模拟云雾。绿色植物吸收土壤中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生物所需要的能量。

4、判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方法:1、用一根燃烧的火柴放在瓶口,火柴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火柴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没有变的是氧气。3、分别放进一只小虫,过一会,小虫活着的是氧气,小虫死亡的是二氧化碳。

板书设计 蜡烛会熄灭吗

对比试验: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氧气能支持燃烧,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六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3、探索燃烧之谜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了解燃烧的有关知识与灭火的原理,掌握火灾自救和逃生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设计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学会记录并做简单的分析。

科学技能: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兴趣 重点

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乐于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分析、讨论、总结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从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学准备 镊子、火柴、蜡烛、纸片、布条、木条、石头、玻璃、煤炭、实验报告单等。 有关火灾的知识视频资源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

1、说到火,同学们都不陌生,火的发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如果稍不谨慎,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利和灾难。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一组火灾对比图片。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观看)

3、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景象,给我们带来的是深深地震撼,在这里,老师想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些火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下燃烧的秘密。

板书课题:探究燃烧之谜

二、猜想与实验

刚才,同学们对起火的原因和燃烧需要的条件做了很多猜想,那么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今天我们不可能到大火现场去研究,但可以用身边的材料做模拟实验来揭开有关燃烧的秘密。

我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做个实验。(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要求:用火分别去烧纸片、木条、布条、石头、玻璃、铁条等不同的物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对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2)分组实验?????

(3)小组汇报。

师:哪小组愿意跟大家说说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用实物投影仪边展示边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所用的实验材料可以分为几类?

师:像纸、木条、布条等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板书)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可燃物呢?在这些可燃物中那些物体更容易燃烧呢?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得到一个结论,一个物体要能燃烧,这个物体首先必须是——可燃物。

2、可燃物又是怎样才能燃烧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的演示。

① 师演示:点燃蜡烛,请看它正在燃烧,现在老师用一个试管将它罩住,再看,蜡烛怎么了?

② 师: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

③ 指名回答。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又得到一个结论,物体能燃烧,在必须是可燃物的基础上,还需要另一个条件——氧气(板书)。

3、教师拿出一根木条,问:“我们教室有氧气吗?这根木条是可燃物吗?是不是只要有可燃物和氧气,这根木条就能燃烧呢?”还需要怎么做?

师:对,还需要火种(板书 火种),但是有了火种物体一定能燃烧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做个试验:

师:在做实验之前,我想问一下,煤炭是不是可燃物?那现在请大家用火去烧煤炭,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将实验结论填入实验报告单。(出示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

师:哪小组愿意跟大家说说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用实物投影仪边展示边汇报。

质疑: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生煤球火时,先用纸片、茅草将木材点燃,再将煤球慢慢点燃,结合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又得到一个结论,物体能燃烧,在必须是可燃物的基础上,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一定温度的火种。(板书一定温度)

4、通过以上几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物体燃烧必须有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的火种,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出示课件)

5、师:我们知道了物体燃烧需要三个必要条件,如果要破坏燃烧,我们该怎么办?

???? ?现在假如一堆木材着火了,我们怎么才能灭火呢?(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虽然方法不同但结果都一样,都能使木材熄灭,也就是说

我们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了。

第二课时

三、拓展延伸

我们学会了灭火,假如我们以后遇到火灾该怎么自救和逃生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课件)

师生一起来情景模拟。

小结:你们真是表演小天才!作为一名小学生,遇到火灾时。一定不能惊慌失措,一定要学会自救和逃生,保护自己,远离危险。

四、 总结

好了,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究了燃烧之谜,了解了燃烧的必要条件,还学会了怎么破坏燃烧,怎么在火灾中自救和逃生。其实自然界中有很多事物和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究,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希望同学们能运用我们所学习的科学知识探索更多的自然之谜

1、容易燃烧的物体叫易燃物。燃烧需要有可燃物,一定的温度,氧气三个条件.只有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会发生。

2、灭火的方法有:用水浇;用沙盖;用盖子盖;关闭开关;用灭火器。

3、一旦发生火灾怎么办?课本75页(可以穿上浸湿的不易燃烧的衣服或裹上浸湿的毯子,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降低姿势或爬行逃生。

板书设计 探究燃烧之谜

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七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1、谁在天上飞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1)说出已知的飞行物体;

(2)能举办小小飞行展示会。

(3)对飞行物体进行分类。 重点

难点 尽可能多地展现飞行的物体。 教学准备 根据每个组选定的展示主题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具。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游戏

让同学们平心静气,坐正、闭眼、放松,伸出拳头,然后在脑海里搜索能在天上飞行的物体,想出一个,就伸出一只手指。

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同样采取游戏的形式,组内每个同学轮流说一种能飞行的物体,不能重复,统计一下,在一定时间内(5分钟),一共能说出多少个。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以游戏的形式从数量上了解学生对飞行物的认识程度,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关注“飞行”这一目标上来。

对学生提出的飞行物体教师引导合理分类。



(2)小制作

同学们说出了许许多多地飞行物,对它们也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文字、图片、模型、绘画等,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教师应提前考虑到学生可能的需要,准备好材料超市,为学生提供诸如剪刀、胶水、纸、彩笔、饮料瓶、塑料泡沫等常用材料,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3)展示会

“展示会”是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表达交流方式,同学们将作品进行适当地布置,展示学习研究的成果,可能起到互相借鉴、拓展认识的作用。

















































































当堂训练



飞行的物体有动物、植物、自然物体、人造物体等

板书设计

谁在天上飞

动物、植物、人造物体、自然物体、 鸟类、昆虫、航空器、其它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七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2、它们怎样飞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1)知道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

(2)能表达有关飞行的知识,能将飞行物进行分类;

(3)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学技术的作用。 重点

难点 探讨搜集事实与证据的途径 教学准备 每生课前查阅资料搜集飞行物体飞行的秘密。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1)表达

与上一节课不同的是,此时要表达的不是飞行物的数量,而是某些特征了。

  教学时,可先让同学们回顾一下各种各样的飞行物,教师通过投影、挂图等媒体呈现一些飞行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说说某一种飞行物的知识。

如果仅仅采取讲述的方式,学生的兴趣可能会很快消失,为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

1、评选飞行小博士,看谁知道得多!

2、或者利用声音、肢体语言,表达出飞行物的形状、声响、动作特点、运动轨迹、结构等,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不至于会感觉到枯燥乏味。

(2)分类

在充分的表达和交流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将所有的飞行物进行分类,无论用什么分类标准,都将使学生对飞行的认识更深入一步。

(3)思考

同学们的表达和分类,难免会有人反对或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将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写进问题银行。同时思考:对于自己的疑惑和别人的反对,我们要用事实与证据来解决。如何才能得到想要的事实与证据呢?

在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搜集事实与证据的基本途径,如查阅、调查、访问、实验等。

要让学生知道,搜集事实与证据的途径应多样化,要能从不同角度证明的观点。事实与证据越充分,越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

最后,写出研究计划。教师要了解各组的研究计划的内容,并在课后为同学们准备相关的信息、工具与材料。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学生观看视频资源“鸟类飞行的秘密”。

































当堂训练



搜集事实与证据的基本途径有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调查、访问、观察记录、做实验等

板书设计 它们怎样飞行



搜集事实与证据的基本途径: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调查、访问、观察日记、试验等。(有根据才有发言权)

鸟类适宜飞行的特点:

1、我们从鸟类的体型上看,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体外覆盖着整齐有序的羽毛,具有流线型的轮廓,有利于在飞行时减少空气阻力。

2、 鸟类的骨胳很特殊,具有薄、轻、坚的特点。骨头中央充满气体,内有骨丛支架,这就减轻了鸟类的体重,易于飞翔。

3、鸟的翅膀可以有效地利用空气的浮力,又可以作桨向前推进。鸟的身体上使双翼上下运动的胸肌十分发达,占整个体重的1/5。鸟的尾羽起舵的作用,可以在飞行中掌握方向,同时也能协助翅膀起着增加浮力的作用。





教学反思













方召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导学案设计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七单元 主备人 汪勇华 教 师 汪勇华 课 型 新课 课 题 3、飞行的秘密 授 课

教 师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学习

目标 (1)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事实与证据;

(2)能用小论文的形式总结研究成果;

(3)了解一些浅显的飞行原理。 重点

难点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自己所要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材83页材料超市材料;飞机飞行的秘密视频资源。 知识衔接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1、 在明确了研究的问题和搜集事实与证据的途径之后,紧接着就要实实在在地进入搜集的环节了。

  可能同学们对于各种途径的操作还不是很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全体学生开展引导式探究,经历一次“搜集之旅”:以教材中的“飞机怎样飞行”为例子,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综合运用实验、调查、请教等途径,找到需要的事实与证据。然后进行反思与评价,体验各种搜集途径的具体操作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项,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好能力和经验上的准备。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所扮演就主要是“超市”的角色了,学生可接触的资源毕竟有限,如果在不必要的环节浪费时间,将不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准备的有:

  信息方面:书籍、声音、图像、影视、网络等;(播放视频资源“飞机飞行的秘密”)。

2、知道探究教材“拓展活动”和“飞行博览会”。

?

  

第二课时(动动手)

???1、利用 工具与材料方面:剪刀、笔、纸、胶水、透明胶带、绳子、小刀、气球、木块(片)、饮料瓶、泡沫塑料等――如果平时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制作飞机模型。

 ?2、将搜集到的事实与证据进行整理,形成一篇小论文。





























当堂训练



1、飞机是靠机翼的力量上升的。

2、科学研究既要有顽强的毅力,又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3、早在2400年前,中国人尝试用风筝把人送上天,以观察地面上的活动。1783年,两位法国人成为无动力热气球上的首批人类乘客。1900年齐柏林发明了带发动机的飞艇,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动力飞行。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坠毁,人类为探索宇宙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科学探索的步伐不会停止。



板书设计 飞机飞行秘密

飞机飞行的秘密:飞机高速运动时,由于机翼的特殊形状,机翼上方的气流要比下方的气流快,这样飞机就受到下方空气向上的压力,就会把飞机托起来。











教学反思











































献花(0)
+1
(本文系教育启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