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2022-12-01 | 阅:  转:  |  分享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背景:各种慢性肾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就会形成终末期肾病,早期可无显著不适,但是水肿、皮
肤瘙痒、恶心呕吐等症状会随着肾功能的进行性降低而不断出现,还会引发贫血等各种并发症。在终末期肾病的治疗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常用的治
疗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收治的58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治疗组)和血液透析组
(对照组),每组2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观营养状况、客观营养状况、钙、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等指标,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改
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选择 2018年4月-2021 年4月我院收治的5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①透析诱导期结束后半年以上;②认知功能正常;③具备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适应证;④无肿瘤等;⑤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1年,病
情稳定。 排除标准:①合并肿瘤者;②有基础代谢综合征者;③有感染者;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⑤伴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⑥近2个月应用过激
素、免疫抑制剂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治疗组)和血液透析组(对照组),每组各29例,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
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血液透析,运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血液流量、透析液流量分别为 200~250mL/
min、500mL/min超滤系数、膜面积分别5.5mL·(h·mmHg)-1、1.3m2,每次4~5h,每周3次。治疗组: 常规
血液透析每2周5次,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每2周1次,血液透析操作同上,血液灌流操作为:在透析器前串联树脂血液灌流吸附器HA130灌流
器,血流量、透析液流量分别为 200 mL/min、500mL/min,碳酸氢盐透析,内全身肝素化,在此过程中将低分子肝素钠充分利
用起来,剂量个体化,首先进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2h,待灌流器具有饱和的吸附能力后将灌流器取下, 然后继续进行血液透析2h, 共治疗
4h. 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指标主观综合性营养评(SGA)评分标准,包括体重丢失、疾病状态、代谢应激、体格检查、 肌肉情况、水分
情况, 总分1~22分;客观营养状况:包括血红蛋白(Hb)、白 蛋 白 (ALb)、红细胞计数(RBC)、胆固醇(TC)、维生素D
3[1,25(OH)D3];全自动分析仪测定空腹静脉血钙、磷水平,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骨钙(BGP
)、β-I型胶原C末端肽(β-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骨保护素(OPG)、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23(FGF-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肾功能:β2
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补体C3;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总分0~100分,表示
低至高生存质量采用简易生存质量量表(SF-36),表示低至高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21.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计数资料以百
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S ),采用 t 检验或 F 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结果主、客观营养状况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SG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 < 0.05) , 而血清Hb、Alb、RBC、TC、1
,25(OH)D3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治疗组的SGA评分低于对照组 (P < 0.
05),而血清 Hb、Alb、RBC、TC、1,25(OH)D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
1。钙、磷、iPTH 水平和骨代谢指标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钙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 < 0.05),磷水平、钙磷乘积、iPTH、O
PG、FGF-23、BGP、β-CTX、PI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钙水平
高于对照组(P < 0.05),磷水平、钙磷乘积、iPTH、OPG、FGF-23、BGP、β-CTX、PI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 2。炎性因子和肾功能的比较治疗后,两组TNF-α、IL-6、IL-10、CRP、β2
-MG、Scr、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 < 0.05) ,而补体C3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治疗后,治疗组的TNF-α、IL-6、IL-10、CRP、β2-MG、Scr、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补体
C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见表3脉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脉压低于治疗
前(P < 0.05),BI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脉压低于对
照组(P < 0.001),BI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见表4。讨论有研究表
明, 维持性血液透析在治疗期间,骨代谢异常、矿物质异常是其主要并发症, 骨骼结构及成分变化、钙磷代谢异常、软组织和血管钙化、甲状旁
腺功能亢进等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够对机体炎症反应进行抑制,对骨代谢、矿物质异常进行改
善,临床疗效显。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治疗组的SGA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Hb、Alb、RBC、TC、1,25(OH)D3水平均高
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钙水平高于对照组,磷水平、钙磷乘积、iPTH、OPG、FGF-23、BGP、β-CTX、PINP水平均低
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为血液透析将半透膜原理充分利用了起来,通过物质交换将体内多余的水分、代谢废物清除,并对酸碱、水
、电解质平衡进行维持,由于其具有较小的透析器孔膜,因此主要将小分子物质清除,无法有效清除中、大分子物质,从而促进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血液灌流在体外循环辅助下,通过吸附柱将内源性及外源性毒素吸附清除掉,可将蛋白质结合毒素、中、大分子毒素清除,但是无法对水分进行超滤
,可将酸碱、电解质平衡纠正过来,但很难彻底清除小分子毒素。因此,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大部分维
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机体处于微炎症状态,而患者预后受到微炎症状态的直接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治疗组的TNF-α、IL-6、IL
-10、CRP、β2-MG、Scr、BUN水平、脉压均低于对照组,补体C3水平、BI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结果说明血
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够将良好的协同作用发挥出来,可对患者微炎症状态进行改善, 对患者水、电解质平衡进行维持,可对患者残余肾功能及临
床症状进行改善,促进患者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的提升。 其可能原因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通过将和睡眠相关的中、大分子的尿毒症毒素清除,
从而对患者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进行改善。综上所述,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较血液透析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文献来源:[1]王栋,黄鹤楼,周瑞,刘佳慧,李新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2,42(05):872-875.
献花(0)
+1
(本文系今日商讯首藏)